CN206530844U -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0844U
CN206530844U CN201720122444.1U CN201720122444U CN206530844U CN 206530844 U CN206530844 U CN 206530844U CN 201720122444 U CN201720122444 U CN 201720122444U CN 206530844 U CN206530844 U CN 206530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liding block
leg
bar portion
portable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24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宁
吉茂良
蔡传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224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0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0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08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杆部,杆部的下端连接有支座和多个支脚,多个支脚与支座转动连接;限位转盘位固定连接于杆部下端,限位转盘位于支座内腔内并与支座转动配合,限位转盘的周面上设置伸出部;支座内设置滑块和弹片,多个滑块和多片弹片相间抵接地环绕设置于限位转盘外,滑块可在支座的径向上滑动;支脚的上端设置有铰接部,铰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面;下摆支脚并转动限位转盘使滑块抵接于第一抵接面与伸出部之间。手摆动支脚时所需要的力的变化以及弹性形变产生的震动能使使用者判断支脚到达配合位置,因此本移动终端支架具有防呆效果,且在滑块以及伸出部的抵接下,支脚具有唯一的限定位置,故结构具有更稳定的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支撑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62011752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智能电子设备用支架,该种支架包括圆管型的杆部和支脚,杆部上端连接有夹持器,杆部下端连接有支座;支脚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支脚上端有横轴,多个支脚周向布置且多个支脚的横轴均与支座转动连接。该智能电子设备用支架还包括限位转盘,限位转盘位于支座内腔内并与支座转动连接,限位转盘周面上设置有伸出部;支脚的横轴上设置有开口槽;限位转盘相对支座转动使伸出部进入支脚的开口槽,伸出部与开口槽抵接,以实现支脚的下摆支撑,从而实现支架的支立状态。
现有的该种智能电子设备用支架存在的问题是,伸出部进入开口槽的条件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保证二者间离合顺畅,而二者之间的间隙则造成支脚在伸展状态时依然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因此固定效果欠佳。而且,由于伸出部与开口槽为内部装置,在支架的外部无法判断二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当支架需要从收纳状态转化为支立状态时,无法判断支脚的外翻是否到达配合位置,限位转盘的转动是否到达配合位置,故在使用中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呆效果和稳定支撑效果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圆管型的杆部,杆部的下端连接有支座和支脚,支脚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多个支脚周向布置且多个支脚与支座转动连接;限位转盘,限位转盘位固定连接于杆部下端,且限位转盘位于支座内腔内并与支座转动配合,限位转盘的周面上设置有伸出部;其中,支座内设置有滑块和弹片,多个滑块和多片弹片相间抵接地环绕设置于限位转盘外,且滑块可在支座的径向上滑动;支脚的上端设置有铰接部,铰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滑块抵接于第一抵接面与伸出部之间。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多个滑块与弹片之间形成了在支座径向上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弹性机构,因此支脚在收纳状态装换到下摆状态过程中,铰接部上从另一个抵接面与滑块抵接转化到第一抵接面与滑块抵接,此过程中滑块受到抵押而产生位移,同时储存弹性势能。手摆动支脚时所需要的力的变化以及弹性形变产生的震动能使使用者判断支脚到达配合位置;此后转动限位转配,使伸出部抵接在滑块的后部,对支脚的状态加以固定;因此本移动终端支架具有防呆效果,且在滑块以及伸出部的抵接下,支脚具有唯一的限定位置,故结构具有更稳定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部上还设置有第二抵接面;在限位转盘转动且支脚向上摆动后,第二抵接面抵接于滑块,且支脚贴近杆部的外壁。
由上可见,支脚返回收纳状态的过程中,滑块以及弹片具有形变过程,手摆动支脚时所需要的力的变化以及弹性形变产生的震动能使使用者判断支脚到达配合位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铰接部在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形成具有弧面的连接凸起。
由上可见,摆动支脚使滑块与第一抵接面之间的抵接转化为滑块与第二抵接面之间的抵接的过程中,存在滑块与连接凸起的滑动摩擦过程,连接凸起设置为弧面以保证支脚转动的流畅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块的后端面设置有止位凸起,滑块的止位凸起与后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卡口,弹片卡合在两块滑块的卡口之间。
由上可见,滑块的抵押作用力在其前端,弹片卡合在卡口处更利于弹片的形变,使滑块具有更好的滑动效果,同时滑块与弹片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便于装置的配件替换。
进一步的方案是,杆部的下部同心固定连接有定位盘,定位盘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多个放置口,放置口的宽度大于铰接部的宽度。
由上可见,由于定位盘、限位转盘与杆部固定连接,当支架需要进入收纳状态时,转动杆部可使限位转盘上的伸出部取消对滑块的限位,同时使定位盘上的放置口位于支脚所在的周向位置上,使支脚进入放置口中。定位盘的设计同样具有防呆功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块的前端为仰倾设置的第三抵接面,铰接部抵接在第三抵接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伸出部两侧具有导向斜面以及连接在两个导向斜面之间的弧面。
由上可见,限位转盘转动时,伸出部与滑块之间的配合过程更流畅,提高支架的性能。
进一步的方案是,杆部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本体、连接在本体上端的第一凸台和连接在第一凸台上端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本体的外径,第二凸台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台的外径。
由上可见,连接装置可供粘着在手机背后的手机指环扣扣合支撑。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紧贴杆部外壁的支脚的外弧面在同一圆周面上。
由上可见,当三个支脚处于收缩状态时,三个支脚外弧面在同一圆周面上,在携带式移动终端支架时更方便收纳;在手持支架杆部时,三个支脚在杆部外围,使手持手感更接近圆柱,摩擦程度达到最好状态,使智能电子设备用支架更人性化且更美观。
进一步的方案是,杆部为多段伸缩杆。
由上可见,杆部设置为多段伸缩杆可使杆部拥有更大的可调方位,使支架应用更广,远程定时拍摄,手持定时拍摄,安装上蓝牙系统可实现自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收纳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支座底座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限位转盘的结构图。
图7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收纳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收纳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和收纳状态的结构图。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为一种固定支撑工具,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具有多段伸缩功能的杆部3、位于连接于杆部3上方的连接装置4以及连接于杆部3下方的支座1,支座1的周向上铰接有三个支脚2,三个支脚2可下摆形成伸展状态,即图1所示的状态,也可上摆形成收纳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支脚2在收纳状态时,支脚2的内壁弧面与杆部3的杆部外壁31贴合,三个支脚2腿部的外弧面在同一个圆周面上,使使用者手感接近圆柱,手持感更佳,且使智能电子设备用支架收缩状态体积更小。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支座1包括支座底座11、底座上盖12、三块滑块13、三片弹片14和限位转盘15。杆部3为多段伸缩杆,其包括定位盘32、第一杆部301、第二杆部302、第三杆部303。连接装置4包括球铰装置41和连接件42;其中连接件42具有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端的第一凸台以及设置在第一凸台上端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本体的外径,第二凸台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台,连接件42可供手机指环扣装置的指环穿过并挂置在其上,手机指环扣的具体结构见专利号为ZL20162013748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支座底座的结构图。结合图3,支座底座11具有底部以及设置在底部上沿其周向布置的三块周壁111,且相邻的周壁111之间形成一个安装口112,安装口112用于安装支脚2,支脚2上端的铰接部通过一个金属销5铰接在铰接孔113中。且安装口112的下方形成一个滑道,滑道供滑块13放置及运动。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图。滑块13的前端为一个仰倾设置的第三抵接面131,滑块13的后端面132为平面,后端面132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的止位凸起133,止位凸起133的侧面与后端面132之间形成一个直角的卡口134。
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中限位转盘的结构图。限位转盘15上部为连接柱151,连接柱151的下部设置有沿连接柱151周向均匀布置的三个伸出部152,伸出部152两侧具有导向斜面以及位于两侧导向斜面之间的弧面153。
参见图7,图7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支脚2的上端设置有铰接部22,铰接部22中部设置有铰接孔23,在铰接部22的上端沿铰接孔23周向布置的第一抵接面24和第二抵接面25,第一抵接面24和第二抵接面25均为平面,且第一抵接面24和第二抵接面25之间具有夹角而形成具有弧面的连接凸起26,第一抵接面24、第二抵接面25和连接凸起26上的弧面均为铰接部22的周面。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收纳状态的局部结构图。结合图4,三块滑块13分别放置在支座底座11上的三个安装口112下方的滑道处,且相邻的两块滑块13之间卡合有一块圆弧状的弹片14,弹片14卡合在相邻滑块13上的卡口134(图5示)之间。三块滑块13与三片弹片14相间卡合抵接,最后形成一圈围绕在限位转盘15外的弹性构件;将三个支脚2均放置到支座内的铰接位置中,此时铰接部22位于滑块13的前方。
结合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收纳状态的剖视图。当支脚2处于收纳状态时,即支脚2的内壁21紧贴于杆部外壁31时,铰接部22的第二抵接面25抵接在滑块13前端的第三抵接面131上,滑块13后端两侧的弹片14被压缩;同时铰接部22的延伸末端位于定位盘32的放置口321(图3示)内。由于限位转盘15和定位盘32均同轴固定连接在杆部3的下端,且三个伸出部152与三个放置口321(图3示)错位设置,当放置口321位于支脚2所在位置时,伸出部152错开于滑块15而不与滑块15接触,即滑块15具有滑动自由度。其中,设置放置口321的宽度大于铰接部22的宽度以保证铰接部22的进出流畅。
参见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的局部结构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伸展状态的剖视图。结合图8和图9,当使用者需要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时,支脚2需要从收纳状态(图9示)变化为伸展状态,而支脚2需要从收纳状态变化为伸展状态实则为支脚2上第二抵接面25与滑块13的抵接转化为第一抵接面24与滑块13之间的抵接。下摆支脚2时,第二抵接面25与第一抵接面24之间设置有连接凸起26,支脚2从收纳状态转换为伸展状态必须经过连接凸起26与滑块13抵接这一过程。当连接凸起26与滑块13抵接时,由于支脚铰接轴的位置固定,连接凸起26则推动滑块13,使滑块13向后滑动,同时滑块13两侧的弹片14蓄能。而当连接凸起26的弧面脱离与滑块13的抵接并进入第一接触面24与滑块13之间的接触时,滑块13因弹片14的弹力推动而往前移动,并且最后抵接在第一接触面24上,这使支脚2的状态切换具有一个变档效果。
同理地,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从伸展状态变化为收纳状态时,可上摆支脚2,使与滑块13抵接的面由第一抵接面24过渡为连接凸起26上的弧面,最后为第二抵接面25。此过程中滑块13的前后运动也产生弹片14的蓄能和能量释放过程,使支脚2的状态切换具有一个变档效果。
由于操作者手操作时能明显感受到弹力对施加力度的影响,故具有一个防呆效果;而又由于滑块13由弹片14抵压,即使在没有其他外力时,支脚2也将处于伸展状态位置或收缩状态位置中。随后转动杆部2使限位转盘15上的伸出部152切入至滑块15的后端并对滑块15进行限位抵接,滑块15的滑动自由度被限制,支脚2的旋转自由度也被限制,支脚2的伸展状态具有更稳定的支撑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
圆管型的杆部,所述杆部的下端连接有支座;
支脚,所述支脚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多个所述支脚周向布置且多个所述支脚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
限位转盘,所述限位转盘位固定连接于所述杆部下端,且所述限位转盘位于所述支座内腔内并与所述支座转动配合,所述限位转盘的周面上设置有伸出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内设置有滑块和弹片,多个所述滑块和多片所述弹片相间抵接地环绕设置于所述限位转盘外,且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支座的径向上滑动;
所述支脚的上端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面;
所述滑块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伸出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部上还设置有第二抵接面;
在所述限位转盘转动且所述支脚向上摆动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于所述滑块,且所述支脚贴近所述杆部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部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形成具有弧面的连接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后端面设置有止位凸起,所述滑块的所述止位凸起与所述后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卡口,所述弹片卡合在两块所述滑块的所述卡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的下部同心固定连接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多个放置口,所述放置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铰接部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前端为仰倾设置的第三抵接面,所述铰接部抵接在所述第三抵接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两侧具有导向斜面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导向斜面之间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本体、连接在所述本体上端的第一凸台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端的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本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多个紧贴所述杆部外壁的所述支脚的外弧面在同一圆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为多段伸缩杆。
CN201720122444.1U 2017-02-09 2017-02-09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0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2444.1U CN206530844U (zh) 2017-02-09 2017-02-09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2444.1U CN206530844U (zh) 2017-02-09 2017-02-09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0844U true CN206530844U (zh) 2017-09-29

Family

ID=5991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244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0844U (zh) 2017-02-09 2017-02-09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08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041A (zh) * 2020-11-16 2021-02-09 肇庆市衡艺实业有限公司 可伸缩支架及使用其的电吹风装置
CN112985606A (zh) * 2021-01-25 2021-06-1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红外测温装置
CN115597102A (zh) * 2022-10-21 2023-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041A (zh) * 2020-11-16 2021-02-09 肇庆市衡艺实业有限公司 可伸缩支架及使用其的电吹风装置
CN112985606A (zh) * 2021-01-25 2021-06-1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红外测温装置
CN115597102A (zh) * 2022-10-21 2023-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CN115597102B (zh) * 2022-10-21 2024-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0844U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US20070053543A1 (en) Bluetooth wireless headset having earphone
CN205987010U (zh) 一种具有人脸自动识别跟踪功能的自拍杆
WO2020073759A1 (zh) 一种可自由转动伸缩的智能臂
US20070246624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 holding unit and a connecting rod for an MP3 device
CN210629817U (zh) 一种磁吸式蓝牙耳机
CN209627452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可调式智能臂
CN210637786U (zh) 便于手持环绕拍摄的自拍杆
CN209627451U (zh) 一种带耳机的可调式智能臂
CN207213597U (zh) 便携式自拍杆
KR100977404B1 (ko) 휴대용 충전장치
KR200389756Y1 (ko) 카메라폰의 삼각대 탑재장치
CN209881850U (zh) 一种可自由转动伸缩的智能臂
CN205490779U (zh) 一种蓝牙手机自拍杆
CN205986192U (zh) 一种手机充电电池万用背夹
CN205754442U (zh) 一种带耳机的防尘手机
CN214799821U (zh) 一种新型自由多角度旋转的直播调试声卡
CN217060722U (zh) 一种带摄像头保护装置的全局扫描笔
CN207039839U (zh) 一种可左右旋转的蓝牙耳机
CN209345213U (zh) 蓝牙指扣结构
CN218450534U (zh) 一种无线便携式扩音器
CN219802386U (zh) 一种可360°旋转的手机支架
CN213322397U (zh) 一种教学教具圆规
JP3094180U (ja) 移動通信機器のヒンジ装置
EP4071397A1 (en) Freely rotatable and telescopic intelligent 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