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7102A -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7102A
CN115597102A CN202211295931.XA CN202211295931A CN115597102A CN 115597102 A CN115597102 A CN 115597102A CN 202211295931 A CN202211295931 A CN 202211295931A CN 115597102 A CN115597102 A CN 115597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hassis
base structure
turntab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59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97102B (zh
Inventor
陶文杰
廖泓斌
李勇
黄坤鸿
邹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2959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7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7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7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97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7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底座结构包括固定组件、转盘、多个第一底架和多个第二底架,转盘与所述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一底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与所述转盘配合,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相互散开以形成散开间隔的第一散开位置,及向内相互收合的第一收合位置;多个第二底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与所述转盘配合,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散开至散开间隔的第二散开位置,及向内收合的第二收合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立式使用时重心平稳、不易倾倒。

Description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踢脚线电暖器是一种采用热超导体材料为基本加热单元的取暖装置,其外形为踢脚线形,这种取暖装置将踢脚线与电暖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不占用过多的空间,还具有一定装饰效果,同时能达到取暖的目的。踢脚线电暖器利用热循环的原理,沿房间四周加热、散热,使热空气自下而上进行循环,使房间内温度均匀,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差小,制热效果好,而且安装简单,故障率低,方便拆卸携带。
踢脚线电暖器具有横卧和立式两种工作状态,以满足不同使用需要。当踢脚线电暖器立式使用时,其长边竖直放置,通常踢脚线电暖器的长边尺寸较长,容易重心不稳而发生侧倾,特别是当放置踢脚线电暖器的地面不平整或具有一定斜度时,踢脚线电暖器更容易倾倒,严重的会造成电暖器损坏,发生砸伤事故,不仅耽误用户使用、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踢脚线电暖器立式使用时容易倾倒损坏,增加使用成本,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体验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立式使用时重心平稳、不易倾倒,不增加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使用安全,用户体验好的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座结构,包括固定组件、转盘、多个第一底架和多个第二底架,转盘与所述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一底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与所述转盘配合,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相互散开以形成散开间隔的第一散开位置,及向内相互收合的第一收合位置;多个第二底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与所述转盘配合,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散开至散开间隔的第二散开位置,及向内收合的第二收合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处于所述第一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的外侧壁与处于所述第二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底架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一环形壁;
处于所述第一收合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二环形壁。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一底架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滑动柱,另一者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动柱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带动所述第一底架在所述第一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一收合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转盘和所述第二底架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滑动柱,另一者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柱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带动所述第二底架在所述第二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二收合位置之间切换。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驱动槽段,所述第一驱动槽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的径向具有夹角;
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二驱动槽段,所述第二驱动槽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的径向具有夹角。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滑槽还包括第一过渡槽段,所述第一过渡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二滑槽还包括第二过渡槽段,所述第二过渡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滑动柱与所述第一过渡槽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柱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滑动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架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底架,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上,所述第一过渡槽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靠近;
所述第二过渡槽段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架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槽段上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槽段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过渡槽段的避让缺口。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转盘包括盘本体及旋钮,所述盘本体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旋钮凸出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盘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动柱和所述第二滑动柱。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盘;
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与所述第二固定盘之间;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均为沿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弧形长孔;所述第一滑动柱穿过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柱穿过所述第二槽孔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柱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一槽孔,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柱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二槽孔。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滑动柱和所述第二滑动柱均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滑动柱和/或所述第二滑动柱的侧壁上凸出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槽孔和/或所述第二槽孔滑动卡接。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还包括多组第一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底架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固定盘之间;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架上;
第一滑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滑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孔上;
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的内侧,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一端凸出设有第一滑扣,所述第一滑孔的外端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第一滑扣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口与所述第一滑孔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孔滑动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还包括多组第二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二底架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固定盘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架上;
第二滑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滑孔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孔上;
第二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的内侧,所述第二滑块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扣,所述第二滑孔的外端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二滑扣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口与所述第二滑孔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孔滑动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盘凸出的连接凸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设有槽底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凹陷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与所述连接凸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固定盘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凸部和所述连接槽形成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活动连接在所述装配空间处。
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所述连接凸部和所述连接槽的槽底的一者上凸出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取暖装置,包括蜗壳和上述的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连接在所述蜗壳的一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取暖装置,所述取暖装置为踢脚线电暖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底座结构,包括固定组件、转盘、多个第一底架和多个第二底架,底座结构可连接在踢脚线电暖器等可立式使用的装置设备的底部,踢脚线电暖器等可立式使用的装置设备通过底座结构设置在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上。底座结构具有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均收合的第一使用状态,适用于水平的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保证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水平的支撑面上立式使用时的外观美观性和稳定性。底座结构还具有第一底架处于第一散开位置的第二使用状态,以及第一底架处于第一散开位置、第二底架处于第二散开位置的第三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下和第三使用状态下的底座结构对支撑面的覆盖面积均增大,保证了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倾斜的支撑面或不平整的支撑面上立式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立式使用时重心平稳不易倾倒,不增加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使用安全,且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的第一视角安装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1的C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的D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底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底架的仰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底架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底架的仰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固定盘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第一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第二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第三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第一使用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底座结构第三使用状态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组件;11、第一固定盘;111、连接凸部;112、定位柱;113、第一滑孔;1131、第一装配口;114、第二滑孔;1141、第二装配口;12、第二固定盘;121、第一槽孔;122、第二槽孔;123、连接槽;124、定位孔;125、第一限位槽;126、第二限位槽;2、转盘;21、第一滑动柱;22、第二滑动柱;23、盘本体;24、旋钮;25、卡扣;3、第一底架;31、第一滑槽;311、第一驱动槽段;312、第一过渡槽段;313、避让缺口;32、第一滑块;33、第一滑扣;4、第二底架;41、第二滑槽;411、第二驱动槽段;412、第二过渡槽段;42、第二滑块;43、第二滑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底座结构,包括固定组件1、转盘2、多个第一底架3和多个第二底架4,转盘2与所述固定组件1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一底架3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1上,与所述转盘2配合,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相互散开以形成散开间隔的第一散开位置,及向内相互收合的第一收合位置;多个第二底架4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1上,与所述转盘2配合,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散开至散开间隔的第二散开位置,及向内收合的第二收合位置。固定组件1适于与踢脚线电暖器等可立式使用的装置设备的底部连接,多个第一底架3、多个第二底架4和转盘2均连接在固定组件1的底部,转盘2凸出于固定组件1底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凸出于固定组件1底部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包括固定组件1、转盘2、多个第一底架3和多个第二底架4,底座结构可连接在踢脚线电暖器等可立式使用的装置设备的底部,踢脚线电暖器等可立式使用的装置设备通过底座结构设置在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上。底座结构具有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均收合的第一使用状态,适用于水平的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保证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水平的支撑面上立式使用时的外观美观性和稳定性。底座结构还具有第一底架3处于第一散开位置的第二使用状态,以及第一底架3处于第一散开位置、第二底架4处于第二散开位置的第三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下和第三使用状态下的底座结构对支撑面的覆盖面积均增大,保证了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倾斜的支撑面或不平整的支撑面或平面上立式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立式使用时重心平稳不易倾倒,不增加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使用安全,且用户体验好。本实施例的底座结构,还可包括仅第二底架4处于第二散开位置的第四使用状态,即第二底架4向外散开至第一底架3的散开间隔所在的位置,第四使用状态下的底座结构对支撑面的覆盖面积增大,保证了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倾斜的支撑面或不平整的支撑面或平面上立式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处于所述第一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3的外侧壁与处于所述第二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底架4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一环形壁;第一环形壁可在周向均实现支撑,底座结构对支撑面的覆盖面积较大,在周向上保证了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倾斜的支撑面或不平整的支撑面或平面上立式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立式使用时重心更平稳不易倾倒。
处于所述第一收合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3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二环形壁。第二环形壁可在周向均实现支撑,保证踢脚线电暖器等装置设备在水平的支撑面上立式使用时的外观美观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一种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第二收合位置的所述第二底架4收合于所述第二环形壁的内部,散开时,先散开第一底架3,再散开第二底架4;或者同时散开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收合时,先收合第二底架4,再收合第一底架3;或者同时收合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具体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第二收合位置的所述第二底架4收合于所述第二环形壁的外部,散开时,先散开第二底架4,再散开第一底架3;或者同时散开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收合时,先收合第一底架3,再收合第二底架4;或者同时收合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转盘2上设有第一滑动柱21,所述第一底架3上设有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滑槽31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1带动所述第一底架3在所述第一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一收合位置之间切换。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架3上设有第一滑动柱21,所述转盘2上设有第一滑槽31。通过第一滑动柱21和第一滑槽31的滑动配合,将转盘2的旋转转化成第一底架3的散开或收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转盘2上设有第二滑动柱22,所述第二底架4上设有第二滑槽41,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滑槽41带动所述第二底架4在所述第二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二收合位置之间切换。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底架4上设有第二滑动柱22,转盘2上设有第二滑槽41。通过第二滑动柱22和第二滑槽41的滑动配合,将转盘2的旋转转化成第二底架4的散开或收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31包括第一驱动槽段311,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2的径向具有夹角;当转盘2旋转时,第一滑动柱2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驱动槽段311的长度延伸方向具有夹角,向第一底架3施加驱动力,带动第一底架3向外相互散开或向内相互收合。
所述第二滑槽41包括第二驱动槽段411,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2的径向具有夹角。当转盘2旋转时,第二滑动柱22的移动方向与第二驱动槽段411的长度延伸方向具有夹角,向第二底架4施加驱动力,带动第二底架4向外散开或向内收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31还包括第一过渡槽段312,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延伸,转盘2旋转时,第一滑动柱21或第一过渡槽段312沿转盘2的周向旋转,第一滑动柱21不会对第一过渡槽段312施加向外或向内的驱动力;所述第二滑槽41还包括第二过渡槽段412,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延伸,转盘2旋转时,第二滑动柱22或第二过渡槽段412沿转盘2的周向旋转,第二滑动柱22不会对第二过渡槽段412施加向外或向内的驱动力。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滑动配合;转动地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驱动槽段311滑动配合时,向第一底架3施加驱动力,带动第一底架3移动,与此同时转动地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不会向第二底架4施加驱动力,不带动第二底架4移动。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转动地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时,不向第一底架3施加驱动力,与此同时转动地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向第二底架4施加驱动力,带动第二底架4移动。
设置第一过渡槽段312和第二过渡槽段412,并将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的时间和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的时间相互错开,防止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在向外散开或向内收合的过程中发生干涉。
第一底架3处于第一收合位置时,第一滑动柱21位于第一驱动槽段311中远离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第二底架4处于第二收合位置时,第二滑动柱22位于第二过渡槽段412中远离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第一底架3处于第一散开位置时,第一滑动柱21位于第一过渡槽段312远离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第二底架4处于第二散开位置时,第二滑动柱22位于第二驱动槽段411远离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的散开过程包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转盘2,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驱动槽段311滑动配合,并从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并驱动第一底架3向外相互散开;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并从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继续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转盘2,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并从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驱动槽段411滑动配合,并从第二驱动槽段411靠近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二底架4向外相互散开。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的收合过程包括:反向旋转转盘2,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并从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驱动槽段411滑动配合,并从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第二底架4向内收合;继续反向旋转转盘2,第一滑动柱21与第一驱动槽段311滑动配合,并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一底架3向内收合,第二滑动柱22与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并从第二过渡槽段412靠近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架3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底架4,所述第一滑槽31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3上,所述第二滑槽41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4上,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架4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上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避让缺口313,防止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2包括盘本体23及旋钮24,所述盘本体23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旋钮24凸出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盘本体23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所述第二滑动柱22。操作者孔通过旋钮24控制转盘2旋转。旋钮24凸出槽底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槽深,防止旋钮24凸出于凹槽和第一底架3导致底座结构对装置设备的支撑不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盘11和第二固定盘12,第二固定盘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一底架3和所述第二底架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转盘2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设有第一槽孔121和第二槽孔122,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所述第二槽孔122均为沿所述转盘2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弧形长孔;所述第一滑动柱21穿过所述第一槽孔121与所述第一滑槽3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柱22穿过所述第二槽孔122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
第一固定盘11和第二固定盘12可对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的活动进行限位。第一槽孔121和第二槽孔122分别对第一滑动柱21和第二滑动柱22的旋转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滑动柱21和第二滑动柱22受力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所述第二槽孔122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柱21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一槽孔121,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柱21均通过一个对应的第一槽孔121进行单独限位,在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均可实现限位;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柱22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二槽孔122,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柱22均通过一个对应的第二槽孔122进行单独限位,在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均可实现限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槽孔121沿第二固定盘12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二槽孔122沿第二固定盘12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一槽孔121与多个第二槽孔122分布在不同直径且同轴设置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所述第二滑动柱22均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或所述第二滑动柱22的侧壁上凸出设有卡扣25,所述卡扣25与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或所述第二槽孔122滑动卡接。卡扣25的设置实现了转盘2与第二固定盘12的转动连接,卡扣25设置在第一滑动柱21和/或第二滑动柱22上,既增加了卡扣25、第一滑动柱21和/或第二滑动柱22的强度,还简化了结构。卡扣25背向转盘2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导向卡扣25与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之间的装配。
具体地,卡扣25设置在第一滑动柱21和/或第二滑动柱22的外侧,并穿过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与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的外环壁的顶端滑动卡接;或者,卡扣25设置在第一滑动柱21和/或第二滑动柱22的内侧,并穿过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与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的内环壁的顶端滑动卡接;或者,卡扣25设置在第一滑动柱21和/或第二滑动柱22的内侧和/或外侧,第一槽孔121和/或第二槽孔122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设有滑动槽,卡扣25与滑动槽滑动卡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转盘2上凸出设有卡扣25,第二固定盘12上设有弧形卡接孔,卡扣25与弧形卡接孔可转动地卡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还包括多组第一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底架3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块32、第一滑孔113和第一限位槽125,第一滑块32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架3上;第一滑孔1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滑孔113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一滑块3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孔113上;第一限位槽125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25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所述第一滑块3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25内。
第一底架3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沿第二固定盘12的径向滑动,第一滑块3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滑孔113和第一限位槽125滑动连接在第一固定盘11和第二固定盘12之间,实现第一底架3的径向散开和径向收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第一滑动组件仅设置第一滑块32和第一滑孔113;或者,第一滑动组件仅设置第一滑块32和第一限位槽12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32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3的内侧,所述第一滑块32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的一端凸出设有第一滑扣33,所述第一滑孔113的外端设有第一装配口1131,所述第一滑扣33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口1131与所述第一滑孔113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孔113滑动配合。第一滑扣33可与第一滑孔113滑动卡接,防止第一底架3从第一固定盘11上脱落,且第一滑扣33可通过第一装配口1131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第二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二底架4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块42、第二滑孔114和第二限位槽126;第二滑块42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架4上;第二滑孔114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滑孔114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二滑块4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孔114上;第二限位槽126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26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所述第二滑块4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26内。
第二底架4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沿第二固定盘12的径向滑动,第二滑块4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孔114和第二限位槽126滑动连接在第一固定盘11和第二固定盘12之间,实现第二底架4的径向散开和径向收合。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第二滑动组件仅设置第二滑块42和第二滑孔114;或者,第二滑动组件仅设置第二滑块42和第二限位槽12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42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4的内侧,所述第二滑块42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扣43,所述第二滑孔114的外端设有第二装配口1141,所述第二滑扣43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口1141与所述第二滑孔114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孔114滑动配合。第二滑扣43可与第二滑孔114滑动卡接,防止第二底架4从第一固定盘11上脱落,且第二滑扣43可通过第二装配口1141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盘12凸出的连接凸部111,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设有槽底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凹陷的连接槽123,所述连接槽123的槽底与所述连接凸部11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凸部111和所述连接槽123形成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底架3和所述第二底架4活动连接在所述装配空间处。装配空间的设置为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的滑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得第一底架3和第二底架4的滑动更顺畅。紧固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柱等紧固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部111和所述连接槽123的槽底的一者上凸出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12,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2配合的定位孔124。定位柱112用于为连接凸部111和连接槽123进行预定位,预定位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定位柱112背向连接凸部11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向远离连接凸部111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定位柱112与定位孔124的连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优选地,定位柱112背向连接凸部111的一端呈锥台状。
本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的散开过程包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钮24,转盘2旋转,带动第一滑动柱21从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并驱动第一底架3向外相互散开;第二滑动柱22从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继续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钮24,第一滑动柱21从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二滑动柱22从第二驱动槽段411靠近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二底架4向外相互散开。
本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的收合过程包括:反向旋转旋钮24,转盘2旋转,第一滑动柱21从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第二滑动柱22从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第二底架4向内收合;继续反向旋转旋钮24,第一滑动柱21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靠近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第一底架3向内收合,第二滑动柱22从第二过渡槽段412靠近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取暖装置,包括蜗壳和上述的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连接在所述蜗壳的一端。底座结构的第一固定盘11由半圆盘和矩形盘拼接形成,蜗壳的另一端还设有顶盘,顶盘的形状与底座结构的第一固定盘11的形状匹配,取暖装置可通过底座结构立式使用,也可通过第一固定盘11和顶盘卧式使用。
本实施例中,取暖装置为踢脚线电暖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1);
转盘(2),与所述固定组件(1)可转动地连接;
多个第一底架(3),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1)上,与所述转盘(2)配合,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相互散开以形成散开间隔的第一散开位置,及向内相互收合的第一收合位置;
多个第二底架(4),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1)上,与所述转盘(2)配合,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分布;具有向外散开至散开间隔的第二散开位置,及向内收合的第二收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3)的外侧壁与处于所述第二散开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底架(4)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一环形壁;
处于所述第一收合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底架(3)的外侧壁依次抵接形成第二环形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和所述第一底架(3)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滑动柱(21),另一者上设有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滑槽(31)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1)带动所述第一底架(3)在所述第一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一收合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转盘(2)和所述第二底架(4)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滑动柱(22),另一者上设有第二滑槽(41),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滑槽(41)带动所述第二底架(4)在所述第二散开位置和所述第二收合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1)包括第一驱动槽段(311),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2)的径向具有夹角;
所述第二滑槽(41)包括第二驱动槽段(411),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转盘(2)的径向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1)还包括第一过渡槽段(312),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二滑槽(41)还包括第二过渡槽段(412),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的一端连通,并沿所述转盘(2)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驱动槽段(41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柱(21)与所述第一驱动槽段(311)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滑动柱(22)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架(3)之间均活动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底架(4),所述第一滑槽(31)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3)上,所述第二滑槽(41)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4)上,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与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靠近;
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凸出于所述第二底架(4)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槽段(312)上靠近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过渡槽段(412)的避让缺口(313)。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包括盘本体(23)及旋钮(24),所述盘本体(23)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旋钮(24)凸出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盘本体(23)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所述第二滑动柱(22)。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
第一固定盘(11);
第二固定盘(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一底架(3)和所述第二底架(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转盘(2)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设有第一槽孔(121)和第二槽孔(122),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所述第二槽孔(122)均为沿所述转盘(2)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弧形长孔;所述第一滑动柱(21)穿过所述第一槽孔(121)与所述第一滑槽(3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柱(22)穿过所述第二槽孔(122)与所述第二滑槽(41)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所述第二槽孔(122)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柱(21)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一槽孔(121),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柱(22)均匹配一个所述第二槽孔(1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所述第二滑动柱(22)均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所述第一滑动柱(21)和/或所述第二滑动柱(22)的侧壁上凸出设有卡扣(25),所述卡扣(25)与所述第一槽孔(121)和/或所述第二槽孔(122)滑动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第一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底架(3)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32),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架(3)上;
第一滑孔(1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滑孔(113)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一滑块(3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孔(113)上;
第一限位槽(125),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25)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所述第一滑块(3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25)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2)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3)的内侧,所述第一滑块(32)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的一端凸出设有第一滑扣(33),所述第一滑孔(113)的外端设有第一装配口(1131),所述第一滑扣(33)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口(1131)与所述第一滑孔(113)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孔(113)滑动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第二滑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二底架(4)均通过一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42),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架(4)上;
第二滑孔(114),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滑孔(114)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所述第二滑块(4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孔(114)上;
第二限位槽(126),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26)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所述第二滑块(4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26)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42)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架(4)的内侧,所述第二滑块(42)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扣(43),所述第二滑孔(114)的外端设有第二装配口(1141),所述第二滑扣(43)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口(1141)与所述第二滑孔(114)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孔(114)滑动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盘(11)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盘(12)凸出的连接凸部(111),所述第二固定盘(12)上设有槽底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盘(11)凹陷的连接槽(123),所述连接槽(123)的槽底与所述连接凸部(11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盘(11)和所述第二固定盘(1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凸部(111)和所述连接槽(123)形成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底架(3)和所述第二底架(4)活动连接在所述装配空间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111)和所述连接槽(123)的槽底的一者上凸出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12),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2)配合的定位孔(124)。
17.一种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和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连接在所述蜗壳的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装置为踢脚线电暖器。
CN202211295931.X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Active CN115597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5931.XA CN115597102B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5931.XA CN115597102B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7102A true CN115597102A (zh) 2023-01-13
CN115597102B CN115597102B (zh) 2024-05-10

Family

ID=8484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5931.XA Active CN115597102B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7102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5420A (en) * 1996-07-16 1998-05-26 Mag Technology Co., Ltd. Swivel base structure
US5934774A (en) * 1998-02-26 1999-08-10 Toshiba America Information System, Inc. Chassis cover with a stabilizing stand
US20020175260A1 (en) * 2001-05-22 2002-11-28 Hennessey James R. Stand base having modified hexagonal configuration
US20060124818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Wai Yue C Base for vanity mirror or other small object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rotational ability
CN101541207A (zh) * 2006-12-12 2009-09-23 伯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支撑
US20100044545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Brian Hackney Christmas tree stand
CN201521777U (zh) * 2009-09-07 2010-07-07 梁凤娥 三脚架
US20150076313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Oliver Joen-An Ma Rotation base for umbrella
CN104612997A (zh) * 2015-03-02 2015-05-13 潘阿海 防倾倒减振底座
CN205226104U (zh) * 2015-11-30 2016-05-11 安徽省界首市云龙粮机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节稳定轴架
CN206530844U (zh) * 2017-02-09 2017-09-29 珠海新石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CN210662156U (zh) * 2019-11-05 2020-06-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计算机显示屏的固定装置
WO2020151763A1 (zh) * 2019-01-25 2020-07-30 深圳市全天拍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及其支撑座
WO2021008344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东莞市叠品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座、风扇及灯具
CN218510987U (zh) * 2022-10-21 2023-0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5420A (en) * 1996-07-16 1998-05-26 Mag Technology Co., Ltd. Swivel base structure
US5934774A (en) * 1998-02-26 1999-08-10 Toshiba America Information System, Inc. Chassis cover with a stabilizing stand
US20020175260A1 (en) * 2001-05-22 2002-11-28 Hennessey James R. Stand base having modified hexagonal configuration
US20060124818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Wai Yue C Base for vanity mirror or other small object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rotational ability
CN101541207A (zh) * 2006-12-12 2009-09-23 伯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支撑
US20100044545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Brian Hackney Christmas tree stand
CN201521777U (zh) * 2009-09-07 2010-07-07 梁凤娥 三脚架
US20150076313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Oliver Joen-An Ma Rotation base for umbrella
CN104612997A (zh) * 2015-03-02 2015-05-13 潘阿海 防倾倒减振底座
CN205226104U (zh) * 2015-11-30 2016-05-11 安徽省界首市云龙粮机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节稳定轴架
CN206530844U (zh) * 2017-02-09 2017-09-29 珠海新石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WO2020151763A1 (zh) * 2019-01-25 2020-07-30 深圳市全天拍科技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及其支撑座
CN217206935U (zh) * 2019-01-25 2022-08-16 深圳叠品科技有限公司 底盘、支撑杆组件、支撑锁紧组件、支撑座、翻转锁定机构、风扇以及电器设备
WO2021008344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东莞市叠品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座、风扇及灯具
CN210662156U (zh) * 2019-11-05 2020-06-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计算机显示屏的固定装置
CN218510987U (zh) * 2022-10-21 2023-0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洪涛;吕志军;杨光辉;李云龙;: "货架底座组合的有限元建模及力学性能分析", 起重运输机械, no. 04, 20 April 2013 (2013-04-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7102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1834B2 (ja) 折り畳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折り畳み式扇風機及び折り畳み式テーブルランプ
CN218510987U (zh)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US5334091A (en) Window fan
US10206500B2 (en) Reconfigurable workstation support
US20020122291A1 (en) Portable computer pedesta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508184B1 (en) Lightweight folding table with self-fixturing leg attachment
US4564886A (en) Portable light box
US11019910B2 (en) Perspective adjustable viewing apparatus with base suction device for locking to surfaces
US3931771A (en) Extendable educational module
DE3904904C2 (zh)
CN106690800A (zh) 桌子及桌柜
EP0389714B1 (en) Computer system module assembly
CN115597102A (zh) 一种底座结构及取暖装置
US20110036276A1 (en) Wire Management Vanity Panel for Folding Table
CN205846499U (zh) 一种配电柜安装架
CN206221933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电动笔记本电脑支架
CN112614448B (zh) 一种营销策略制定现场的投影装置
CN209106452U (zh) 一种自动旋转桌
WO2017024284A1 (en) Collapsible workstation
JP2770130B2 (ja) 照明スタンド
CN213628066U (zh) 折叠式风扇
CN218510988U (zh) 一种抽拉式脚架结构及踢脚线电暖器
CN216447160U (zh) 一种旋扣卡扣结构及风扇
CN220248405U (zh) 风扇
CN115493182A (zh) 一种抽拉式脚架结构及踢脚线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