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7998U -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7998U
CN206507998U CN201621111406.8U CN201621111406U CN206507998U CN 206507998 U CN206507998 U CN 206507998U CN 201621111406 U CN201621111406 U CN 201621111406U CN 206507998 U CN206507998 U CN 20650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teotomy
bone cutting
femur
ankle bone
cut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14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家阔
王少杰
张正政
齐岩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o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11114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7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包括截骨部以及从所述截骨部上方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截骨部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用于定位股骨前髁截骨面,所述截骨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截骨槽的下方且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至少两排钉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截骨部上设置至少两排钉孔,使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在定位后仍然可以通过移动钉孔位置进行截骨位置的调节,避免了定位偏差,提高了股骨前髁截骨手术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背景技术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精确的术中截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而术中截骨是通过手术器械完成的,一点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截骨错误,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股骨前髁截骨时要求股骨前方截骨平面与股骨前侧皮质平行,不能出现前皮质凹陷,否则会造成假体周围骨折的可能。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股骨前髁精确的截骨是通过股骨前髁截骨模块来完成。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微创前髁截骨模块钉孔只有一排,固定后不能进行前髁截骨位置的细微调节,给手术中前髁截骨的精确定位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在定位后不便于进行位置微调的缺陷,提供一种设有至少两排钉孔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包括截骨部以及从所述截骨部上方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截骨部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用于定位股骨前髁截骨面,所述截骨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截骨槽的下方且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至少两排钉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截骨部的后表面具有与股骨远端截骨面配合接触定位的平面结构,所述截骨部的前表面包括平滑过渡的位于内侧的平面结构和位于外侧的弧面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截骨槽向外侧开口,且与截骨部上表面的距离为3-5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截骨槽与截骨部上表面的距离为4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截骨槽平行。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为1.5mm-2.5mm,所述钉孔的直径为1.5-2.5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的钉孔数量为2至5个,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为2mm-4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截骨部上设有三排钉孔,相邻排钉孔之间交错排布。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三排钉孔中钉孔的直径为2mm,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为2mm,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为2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所述连接部为向后开口的半圆弧形结构,用于与股骨大小测量器连接,所述半圆弧形结构的中心轴与所述截骨槽垂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截骨部上设置至少两排钉孔,使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在定位后仍然可以通过移动钉孔位置进行截骨位置的调节,避免了定位偏差,提高了股骨前髁截骨手术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主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中的方位定义为,以如图1中左边为内侧,右边为外侧,垂直纸面朝里的一面为前表面,垂直纸面朝外的一面为后表面。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截骨部1和连接部2。其中连接部2从截骨部1上方向内侧延伸。该连接部2为向后开口的半圆弧形结构,用于与股骨大小测量器连接。
截骨部1的中部设有贯穿截骨部1前后表面的截骨槽3。该截骨槽3用于定位股骨前髁截骨面。该截骨槽3与连接部2的半圆弧形结构的中心轴垂直。通常情况下,截骨槽3与截骨部1上表面的距离设置为3-5mm,且截骨槽3向外侧开口,以便于电锯进入截骨槽3内对股骨前髁面进行截骨操作。更优选地,该截骨槽3与截骨部上表面的距离为4mm。该截骨部1还设有至少两排钉孔4。该至少两排钉孔4设置在截骨槽3的下方,且贯穿所述截骨部1前后表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中,将截骨部1的后表面设计为平面结构,以便于与股骨远端截骨面配合接触定位。截骨部1的前表面则设计为由内侧的平面结构和外侧的弧面结构平滑过渡而成,以便于握持。该股骨前方截骨模块可以选用各种医用材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医用金属材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股骨前髁截骨模块钉孔结构的改进。与现有技术中仅设置一排钉孔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排及以上的钉孔4,一方面可以扩大钉孔覆盖范围,便于选取固定位置;另一方面即使在手术过程已经钉入固定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从固定钉上取下,并将另一排钉孔套入固定钉,这样在无需重新钉入固定钉的情况下,使截骨槽3的位置向上或向下调整1.5mm-5mm,实现前髁截骨位置的细微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排钉孔4的每排钉孔的圆心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又被称为该排钉孔的中心线。优选地,每排钉孔的中心线与截骨槽3平行。且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D1为1.5mm-2.5mm,优选为2mm。钉孔4的直径d为1.5-2.5mm,优选为2mm。每排的钉孔数量约为2至5个,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D2为2mm-4mm。在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相邻排钉孔交错排布,以便于减小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甚至可小于钉孔直径。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截骨部1上设有三排钉孔4,每个钉孔的直径为2mm,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为2mm,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为2mm。第一排的4个钉孔与第二排的5个钉孔交错排布,第二排的5个钉孔与第三排的4个钉孔也交错排布。虽然该实施例中给出了具体的钉孔数量和尺寸,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处列出的具体实现方式,而可以采用本领域基础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原理所能想到的任何钉孔排布方式。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中示处了股骨5与胫骨6,并且已对股骨5的远端进行截骨,形成了股骨远端截骨面51。本发明可以将截骨部1的后表面与股骨远端截骨面51贴合,并将连接部2与股骨大小测量器7连接,根据股骨前髁截骨位置来调节截骨槽3所在的位置,并将固定钉通过钉孔4打入股骨远端截骨面上,从而实现对股骨前髁截骨模块的定位。前述股骨大小测量器7穿插在连接部2的半圆弧形结构中,且下端通过股骨远端固定装置8固定在股骨远端截骨面51上。结合图1所示,当定位之后发现截骨槽3所在的位置需要调整时,可以将整个股骨前髁截骨模块从固定钉9上取出,并移动到目标位置,将此时固定钉9对应的钉孔套至固定钉9上定位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骨部以及从所述截骨部上方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截骨部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用于定位股骨前髁截骨面,所述截骨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截骨槽的下方且贯穿所述截骨部前后表面的至少两排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部的后表面具有与股骨远端截骨面配合接触定位的平面结构,所述截骨部的前表面包括平滑过渡的位于内侧的平面结构和位于外侧的弧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槽向外侧开口,且与截骨部上表面的距离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槽与截骨部上表面的距离为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截骨槽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为1.5mm-2.5mm,所述钉孔的直径为1.5-2.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的钉孔数量为2至5个,所述至少两排钉孔中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为2mm-4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部上设有三排钉孔,相邻排钉孔之间交错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排钉孔中钉孔的直径为2mm,每排钉孔中心线的行距为2mm,每排钉孔内部的孔中心间距为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前髁截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向后开口的半圆弧形结构,用于与股骨大小测量器连接,所述半圆弧形结构的中心轴与所述截骨槽垂直。
CN201621111406.8U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Active CN20650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1406.8U CN206507998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1406.8U CN206507998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7998U true CN206507998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5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1406.8U Active CN206507998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7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5586A (zh) * 2021-10-08 2022-01-1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5586A (zh) * 2021-10-08 2022-01-1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CN113925586B (zh) * 2021-10-08 2023-08-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5691B2 (en) Alignment guide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JP6625573B2 (ja) 第1の中手骨プレートの係止
US10441331B2 (en) Fixing tool for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JP6343352B2 (ja) オープンウェッジ高位脛骨骨切り術のための固定器具
CN108567465A (zh) Scarf截骨器
CN107320153A (zh) 一种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辅助工具
JP2021118903A (ja) 指節骨頭部プレート
CN206507998U (zh) 一种股骨前髁截骨模块
CN103622744B (zh) 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
Schipper et al. Percutaneous techniques i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ry
Scanlan et al. Technique tip: subtalar joint fusion using a parallel guide and double screw fixation
JP6440337B2 (ja) 開放性遠位脛骨骨切り術用の固定器具
CN103505266B (zh) 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副韧带松解的穿刺针及使用方法
CN209004112U (zh) 一种胫骨高位截骨导板
CN208610922U (zh) 一种针孔可调式Scarf截骨器
CN108056846A (zh) 一种胫骨基座、解剖型膝关节假体及模具
CN104207831A (zh) 一种复位关节周围骨块并固定的微创适形复位器
CN206518580U (zh) 一种胫骨截骨板
CN106388920A (zh) 一种骨钉
CN104939903A (zh) 股骨固定装置
CN104665934A (zh) 一种儿童股骨转子下截骨用定位工具
CN104323848B (zh) 一种可扩张的弹性髓内钉
CN208822873U (zh) 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定位器
CN211381609U (zh) 一种拇外翻手术固定支架
CN204500962U (zh) 一种儿童股骨转子下截骨用定位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8

Address after: 100082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eshengmen West Street No. 15 ocean scenery area 8-2-1201 room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a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9 Garden North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5

Address after: G325, 3rd floor, building 1, yard 9, CHENGW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Nato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2 room 8-2-1201, ocean view area 15, Desheng West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