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6800U -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6800U
CN206506800U CN201720214101.8U CN201720214101U CN206506800U CN 206506800 U CN206506800 U CN 206506800U CN 201720214101 U CN201720214101 U CN 201720214101U CN 206506800 U CN206506800 U CN 206506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clamp structure
casing
interf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41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ppy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ppy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ppy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141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6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6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68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及包括其的数据接口装置,包括机壳、固定板和两个夹持部,机壳包裹在固定板外,其特征在于:固定板的两端对称地开设有孔,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轨道槽,夹持部具有底板和凸台,凸台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与两个凸台的中心连线相垂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轨道槽相配合滑动的突起,且底板与固定板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

Description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接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改变夹持尺寸且结构简单的夹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数据接口的数据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用方便,比如便于看视频的需要,或者为了适用一些设备的功能,比如VR设备,往往需要对手持设备进行夹持,而手持设备的尺寸往往不同,即使是同类产品的手持设备,其尺寸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持设备,需要能提供夹持尺寸可以改变的夹持结构。
然而,目前能改变夹持尺寸的夹持结构,要么结构往往比较复杂,难以生产并且成本较高,要么夹持尺寸的改变有限,要么由于需要手动移动来改变夹持尺寸,使得使用不方便而且会出现定位不准难以夹持住的情况,并且,目前的各种夹持结构,要么只适宜汽车上使用,要么只适宜自行车上使用,适用范围较单一。
另外,一些数据接口装置用于与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信号或电源等的传输时,往往需要在传输中对手持设备进行夹持,比如VR设备,而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只适应一种尺寸的手持设备,而目前人们更换手持设备的周期较短而且频繁,只适应一种尺寸的数据接口装置,显然既不合情理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能改变夹持尺寸且结构简单的夹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数据接口的数据接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包括机壳、固定板和两个夹持部,机壳包裹在固定板外,其特征在于:固定板的两端对称地开设有孔,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轨道槽,夹持部具有底板和凸台,凸台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与两个凸台的中心连线相垂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轨道槽相配合滑动的突起,且底板与固定板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两个孔相对侧的固定板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定位件,底板设置两个凸台一侧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定位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与对应的第二定位件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底板的另一侧上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底与固定板相平齐,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槽底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弹性件为弹簧、弹性绳、弹性硅胶片片或弹性橡胶片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弹性硅胶片片或弹性橡胶片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件对应且相套接的第一定位孔,还设置有与第一定位件对应且相套接的第二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定位孔的中心到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和第二定位孔的中心到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均大于等于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据接口装置,包括数据接口以及柔性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夹持结构,数据接口设置在夹持结构的夹持部上,柔性信号线的一端与数据接口相对应且连接,其另一端与信号处理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数据接口保护件,其两端设置在机壳与两个夹持部的中心连线垂直的两侧,其相对数据接口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卡入数据接口的数据接口槽,数据接口槽的深度大于数据接口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机壳的两侧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卡槽,数据接口保护件的两端与卡槽相配合卡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机壳的两侧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导槽,数据接口保护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槽相配合滑动的定位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两个夹持部的两个凸台的相对侧上分别设置有相向的两个数据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数据接口以及相对应的柔性信号线制成一体式后再通过机壳注塑的方式形成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两个固定机壳,每个固定机壳与一个夹持部相对应并覆盖在相对应的底板的另一侧上且固定在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固定在固定机壳上的信号处理端。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结构,由于机壳的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孔,孔中又设置有轨道槽,而两个夹持部相对设置在该固定板上,夹持部的底板分别通过突起和轨道槽滑动配合安装在孔中并能在孔中移动,使得两个夹持部的两个凸台能通过相对移动调整它们之间的尺寸,同时底板的底面通过弹性件与固定板弹性连接,进而使得在弹性件的收缩力下实现上述尺寸改变时也能实现两个凸台的夹持功能,这样由于通过简单的轨道槽设置和突起安装,并通过弹性件简单连接,就能实现夹持结构的夹持尺寸的改变,节省了成本,并且可以能模块化生产后再装配,使得安装简单;并且,由于该结构简单,所以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在不变动固定板以及两个夹持部的情况下,对机壳做适当的调整,就能适用到各种应用中;另外,由于使用中只要简单移动两个夹持部就能实现夹持并改变夹持尺寸,所以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由于具有如上的夹持结构和设置在夹持结构的夹持部上的数据接口,并且一个数据接口和一个柔性信号线连接,使得该数据接口装置能和不同尺寸的手持设备连接并对该手持设备进行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夹持结构中的机壳包裹固定板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未装配弹性件、两个固定机壳以及两个信号处理端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装配有弹性件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第一信号处理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使用时的使用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一夹持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一夹持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二夹持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二夹持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1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数据接口装置100用于与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信号或电源等的传输,并在传输中对手持设备进行夹持,具有夹持结构10、数据接口模块20、柔性信号线模块、数据接口保护件40、固定机壳模块以及信号处理端模块。本实施例中数据接口装置100用于作为VR设备中作为与手持设备之间的传输转换装置。
夹持结构10用于实现夹持功能,包括机壳11、固定板12和两个夹持部13。
图3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夹持结构中的机壳包裹固定板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机壳11包括四块侧板111,四块侧板111设置在固定板12外,也即机壳11包裹在固定板12外。两个相对侧板11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导槽111a,该两个导槽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应用于VR设备中,所以固定板12的中间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1,分别用于安装眼镜。
固定板12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有孔122,孔12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轨道槽122a。在两个孔122相对侧的固定板12的底面上,也即两个孔122的内侧上,对称地设置有两对第一定位件123,该每对的两个第一定位件123并排间隔设置。固定板12的底面上,在孔122的四周,分别固定有四个第一螺丝柱124。
图5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未装配弹性件、两个固定机壳以及两个信号处理端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装配有弹性件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两个夹持部13相对设置在固定板12上,且两个夹持部13的中心连接线与两个相对侧板111相平行。夹持部13具有设置在其底端的底板131和设置在该底板上的凸台132。底板1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轨道槽122a相配的突起131a,通过将这两个突起安装孔122中,而将底板131安装在该孔中,并且该底板131能在该孔中移动,也即该孔具有足够的间距提供底板131移动的空间。该底板131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131b,该凹槽的槽底与固定板12相平齐,在槽底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件131d,一个第二定位件131d分别与一个第一定位件123相对应,并且通过弹性件131e进行弹性连接,具体为:弹性件131e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31e1和两个第二定位孔131e2,一个第一定位孔131e1与一个第一定位件123相对应且套接固定,一个第二定位孔131e2与一个第二定位件131d相对应且套接固定。如此,实现了底板131与固定板12之间的弹性连接,也即夹持部13与固定板12之间的弹性连接。在上述弹性连接中,凹槽的槽底和固定板12相平齐,使得该弹性连接没有坡度,从而减小了在弹性变化中对弹性件的摩擦。另外,实施例1中弹性件131e为弹性硅胶片制成,第一定位孔131e1中心到该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S1大于等于3mm,第二定位孔131e2的中心到该弹性件131e边缘的距离S2也大于等于3mm,这样能避免由于到边缘距离过小造成第一定位孔131e1或第二定位孔131e2在进行收缩时容易发生的断裂,实施例1中S1和S2均为5mm左右。
数据接口模块20包括第一数据接口21和第二数据接口22,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部13上,这里相向地设置在凸台132的两个相对的内侧上,即第一数据接口21设置在一个凸台132的内侧上,第二数据接口22相对地,设置在另一个凸台132的内侧上。第一数据接口21和第二数据接口22的类型不同,分别用于和具有不同接口类型的手持设备连接,以和具有不同接口类型的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信号或电源的传输。
柔性信号线模块具有第一柔性信号线31和第二柔性信号线32,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信号线31和第二柔性信号线32均为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信号线31的一端与第一数据接口21连接,另一端从相应的夹持部13的底板131的一侧突起131a的下方伸出,这样便于和相应的信号处理端连接,优化了整体结构。同样地,第二柔性信号线32的一端与第二数据接口22连接,另一端从相应的夹持部13的底板的一侧突起的下方伸出。
图8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数据接口保护件40置在两个夹持部13之间,具有限位主体41和两个定位杆42。
限位主体41上设置有数据接口定位槽41a,并且该数据接口定位槽的深度大于任意一个数据接口的长度,用于在进行夹持时装入第一数据接口21或第二数据接口22,也即当手持设备与第一数据数据接口21连接时,剩余的第二数据据接口22就装入到该数据接口定位槽41a中,反之就将第一数据接口21装入到数据接口定位槽41a中,这样起到保护未与手持设备连接的数据接口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限位主体41采用硅胶制成,这样在保护数据接口的同时,由于硅胶的弹性作用,还能进一步加大夹持尺寸的调节。
两个定位杆42分别设置在限位主体41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导槽111a相配,从而安装在两个导槽111a中,并能在两个导槽111a中滑动。
固定机壳模块包括第一固定机壳50a和第二固定机壳50b,分别与一个夹持部13相对应。两个固定机壳的结构类似,现以第一固定机壳50a为例进行说明。
图9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第一固定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机壳50a的内表面覆盖在对应的夹持部13的底板131的底面上,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筋模块51,定位筋模块51的两个对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螺丝柱52。第一固定机壳50a的四周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三螺丝柱53,每个第三螺丝柱53与一个第一螺丝柱124相对应,通过螺丝将第三螺丝柱51和第一螺丝柱124固定,从而将第一固定机壳50a与固定板12固定。
信号处理端模块具有第一信号处理端60a和第二信号处理端60b,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处理端60a和第二信号处理端60b均为PCB电路板。第一信号处理端60a与第一柔性信号线31相对应且固定在第一固定机壳50a上,第二信号处理端60b与第二柔性信号线32相对应且固定在第二固定机壳50b上。两个信号处理端的外观结构相似,现以第一PCB电路60a板为例进行说明。
图10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第一信号处理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第一信号处理端60a的对角分别设置有两个螺丝孔61,每个螺丝孔61和一个第二螺丝柱52相对应,通过将第一信号处理端60a通过定位筋模块51定位后,再通过螺丝连接螺丝孔61和第二螺丝柱52而将第一信号处理端60a与第一固定机壳50a固定。第一信号处理端60a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柔性信号线31连接的连接器母座62。
装配方法:
以下具体说明实施例1中的数据接口装置100的装配方法:
步骤1,将两个夹持部13分别安装好第一数据接口21和第二数据接口22,并将第一数据接口21和第二数据接口22分别与第一柔性信号线31和第二柔性信号线32连接好;
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两个夹持部13分别通过它们底板131的突起131a安装分别安装在两个孔122中,并将各个夹持部13的底板131的底面上通过弹性件131e与固定板12进行弹性连接,并将第一柔性信号线31和第二柔性信号线32从对应孔122穿出到固定板12的背面,至此完成两个夹持部13的安装;
步骤3,将第一固定机壳50a上的四个第三螺丝柱53分别装配到四个第一螺丝柱124上,至此第一固定机壳50a固定到固定板12上并覆盖在相应的夹持部13上,同样地,固定好第二固定机壳50b;
步骤4,将第一信号处理端60a装配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机壳50a的定位筋模块51上,并采用螺丝将两个螺丝孔61固定到第二螺丝柱52上,然后再将第一柔性信号线31装配到第一信号处理端60a对应的连接器母座62上,至此完成第一信号处理端60a的装配,同样地方式,完成第二信号处理端60b的装配;
步骤5,将数据接口保护件40的两个定位杆42分别装入到机壳11的两个侧板111的导槽111a内,至此完成整个数据接口装置100的装配。
使用方法
图1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使用时的使用示意图。
结合图11,以下具体说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100的使用方法:
当手持设备200上的接口与第一数据接口21相匹配时,可以将第一数据接口21插入到手持设备200的数据接口内,然后将第二数据接口22装入到限位主体41的数据接口定位槽41a中,再使用外力将数据接口保护件40向外移动,第二数据接口22页随着向外移动,直到手持设备200进入到限位主体41与第一数据接口21之间的,这时,手持设备200在弹性件131e的弹性收缩力下,被夹持紧而被夹持固定。这样就可以将手持设备200通过两侧拉紧力来夹。
反之,当手持设备200上的接口与第二数据接口22相配时,可以将其与第二数据接口22连接,然后进行相同的操作,使得第二数据接口22装入限位主体41的数据接口定位槽41a中内,并向外移动,进而将手持设备200夹持固定。
实施例1作用与效果
根据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由于包括的夹持结构中,机壳的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孔,孔中又设置有轨道槽,而两个夹持部相对设置在该固定板上,夹持部的底板分别通过突起和轨道槽滑动配合而安装在孔中并能在孔中移动,使得两个夹持部的两个凸台能通过相对移动调整它们之间的尺寸,同时底板的底面通过弹性件与固定板弹性连接,进而使得在弹性件的收缩力下实现上述尺寸改变时也能实现两个凸台的夹持功能,并且具有设置在夹持结构的至少一个夹持部上的至少一个数据接口,而且一个数据接口和一个柔性信号线连接,使得该数据接口装置能和不同尺寸的手持设备连接并对该手持设备进行夹持;而且由于通过简单的轨道槽设置和突起安装,并通过弹性件简单连接,就能实现夹持结构的夹持尺寸的改变,节省了成本,并且可以能模块化生产后再装配,使得安装简单;由于使用中只要简单移动两个夹持部就能实现夹持并改变夹持尺寸,所以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由于其中的夹持结构,采用弹性硅胶片制成的弹性件通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件套接、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件套接,就实现了弹性连接,所以进一步简化了夹持结构,也进一步简化了整个数据接口装置;
进一步地,由于其中的夹持部的底部与固定板的弹性连接没有坡度,从而减小在弹性变化中了对弹性件的摩擦,增加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弹性件的第一定位孔中心到该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3mm,第二定位孔中心到该弹性件131e边缘的距离S2也大于等于3mm,这样能避免由于到边缘距离过小造成使用时由于弹性变化使得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断裂,优先的,上述距离均为5mm左右,既避免了上述断裂,也避免了由于弹性件占用面积过大而造成的整个数据接口装置过大;
进一步地,由于具有两个类型不同的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接口,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接口装置可以与不同接口类型的手持设备连接,再通过相应的第一柔性信号线或第二柔性信号线实现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信号或电源的传输功能,大大方便了实际应用;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固定机壳或第二数据接口分别与相应的夹持部对应,并且第一固定机壳、第二固定机壳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在固定板的背面,进一步的稳固了夹持部的固定,避免从相应的孔中掉落,同时这种固定结构也便于拆卸和安装,便于模块化生产和装配;
进一步地,由于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柔性信号线和第二柔性信号线对应并连接的第一信号处理端、第二信号处理端,通过第一信号处理端或第二信号处理端的功能,不需要其他外来设备,就能实现与第一信号处理端或第二信号处理端之间的传输,并且第一信号处理端、第二信号处理端也都通过螺丝可拆卸分别地固定在相应的第一固定机壳和第二固定机壳上,所以也便于模块化生产和装配;
进一步地,由于具有数据接口保护件,并且数据接口保护件的限位主体上具有数据接口定位槽,使得夹持与一个数据接口连接的手持设备时能将另一个数据接口装入数据接口定位槽中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由于限位主体采用硅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夹持尺寸的调整空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可应用在VR设备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接口装置,根据柔性电路模块连接的电子设备的不同或信号处理端的不同,可以应用于各种设备中实现数据、信号以及电源的传输,此时由于其中的夹持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在不变动固定板以及两个夹持部的情况下,对机壳做适当的调整,机壳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应用而相应改变而适用不同的设备。
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中的数据接口保护件,是通过两端的定位杆与机壳的两侧滑动连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接口装置中的数据接口保护件,数据接口保护件还可以和机壳的两侧卡接,这时在机壳的两侧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与数据接口保护件的两端相卡合的卡槽。
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接口装置中的柔性信号线,为柔性电路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接口装置,柔性信号线可以为一切可实现数据交换的数据线。
另外,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的机壳中,未设置轨道槽的两个侧板,可以采用弹性材质,例如硅胶或橡胶等制成,以使得能改变夹持的横向尺寸。
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夹持结构,应用在数据接口装置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同样的,由于结构简单,根据应用的需要,在不变动固定板以及两个夹持部的情况下,对机壳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作为手持设备的专用夹持结构,可以单独应用于任何需要夹持手持设备的场所。
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夹持结构中的弹性件,为弹性硅胶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中的弹性件,可以采用任何能实现弹性功能的材质或结构,例如弹性橡胶片、弹簧、弹性绳等。
实施例2
以下是对实施例2的说明。
在实施例2中,对于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12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一夹持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一夹持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二夹持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第二夹持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2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数据接口装置的各个部分具有和实施例一中一样的连接结构,不同点在于其中的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分别为第一夹持部311a和第二夹持部312b,两个夹持部的结构相似,以第一夹持部311a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持部312a由第一数据接口21和第一柔性信号线31制成一体式后,再通过机壳注塑的方式形成,形成后的该第一夹持部312a具有和实施例1中的夹持部13同样的外形结构,并且第一数据接口21也设置在其凸台3122的内侧上,第一柔性信号线31页设置在其底板3121一侧的突起3121a的下方。底板3121的底面上也具有和实施例1中的夹持部一样的凹槽和第一定位件。第二夹持部311b和第一夹持部311a的形成方式以及外形结构均相似,不同的只是对应的是第二数据接口22和第二柔性信号线32。
实施例2的作用与效果
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接口装置具有和实施例一中一样的连接结构,所以具有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作用与效果。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夹持部分别由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一柔性信号线制成一体式后再通过机壳注塑的方式形成,所以可以将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一柔性信号线模块化成同时具有夹持功能以及与手持设备连接的连接功能的组件,这样更加利于模块化生产,使得整个装配更加方便。

Claims (13)

1.一种夹持结构,包括机壳、固定板和两个夹持部,所述机壳包裹在所述固定板外,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对称地开设有孔,所述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轨道槽,
所述夹持部具有底板和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与两个所述凸台的中心连线相垂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槽相配合滑动的突起,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孔相对侧的所述固定板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底板设置两个所述凸台一侧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件通过所述弹性件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固定板相平齐,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槽底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绳、弹性硅胶片或弹性橡胶片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硅胶片或所述弹性橡胶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且相套接的第一定位孔,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且相套接的第二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中心到所述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中心到所述弹性件的边缘的距离均大于等于3mm。
7.一种数据接口装置,包括数据接口以及柔性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结构,
所述数据接口设置在所述夹持结构的夹持部上,
所述柔性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口相对应且连接,其另一端与信号处理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接口保护件,其两端设置在所述机壳与所述两个夹持部的中心连线垂直的两侧,其相对所述数据接口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卡入所述数据接口的数据接口槽,所述数据接口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数据接口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两侧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导槽,所述数据接口保护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滑动的定位杆。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凸台的相对侧上分别设置有相向的两个数据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接口以及相对应的所述柔性信号线制成一体式后再通过机壳注塑的方式形成所述夹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固定机壳,每个所述固定机壳与一个所述夹持部相对应并覆盖在相对应的底板的另一侧上且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固定机壳上的信号处理端。
CN201720214101.8U 2017-03-07 2017-03-07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06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4101.8U CN206506800U (zh) 2017-03-07 2017-03-07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4101.8U CN206506800U (zh) 2017-03-07 2017-03-07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6800U true CN206506800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41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06800U (zh) 2017-03-07 2017-03-07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6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485A (zh) * 2017-03-07 2017-05-24 上海欢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485A (zh) * 2017-03-07 2017-05-24 上海欢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N106714485B (zh) * 2017-03-07 2022-07-29 上海临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4485A (zh)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N206506800U (zh)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N201601255U (zh) 一种通信用防雷spc连接器
CN211378564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平衡车pcb电路板
CN201689982U (zh) 一种有源定向终端天线
CN219203678U (zh) 一种高效屏蔽的通讯连接器
CN208284529U (zh) 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
CN218160576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组件
CN211493642U (zh) 一种电源固定构件
CN212182739U (zh) 一种线束压接区端接设备
CN212183159U (zh) 一种集成模块化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CN213473913U (zh) 一种移动电源成组运输装置
CN216818836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械设备内部连接线
CN219394380U (zh) 一种带有线缆保护机构的高压电缆固定夹
CN203674406U (zh) 一种机车辅机保护模块与主回路的通用连接结构
CN213988496U (zh) 一种具有保护机构的电源变压器
CN219644262U (zh) 一种防震型移动电源
CN217334456U (zh) 一种线材用有拆装防护的线束组件
CN220210441U (zh) 一种具有接头加固结构的载波集成接口
CN214102046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模块板固定结构
CN218161884U (zh) 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CN220189377U (zh) 一种微型高频高压变压器骨架
CN217835760U (zh) 一种直联式拖拉机前桥托架
CN21648986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电路板
CN21643756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触控驱动驱动板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2

Address after: 200241 1145, room 2, No. 588 Zix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NQ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2227, room 2, No. 588 Zix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ANMI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