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3722U -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93722U CN206493722U CN201720009207.4U CN201720009207U CN206493722U CN 206493722 U CN206493722 U CN 206493722U CN 201720009207 U CN201720009207 U CN 201720009207U CN 206493722 U CN206493722 U CN 206493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ransfer
- text
- transfer film
- pri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包括依次叠加的透明载体膜层、转印功能层,所述转印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上的水性蜡层和彩色图文层,所述彩色图文层经数码轮转印机印刷,并使通过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使所述彩色图文层的彩色墨粉粒子固定嵌陷于所述水性蜡层的表面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常规的:转印膜印刷图文透明可检视问题、转印膜的微变形转印问题、省略印刷版问题、节省印刷工序和降低损耗问题、高效工业生产性问题,特别适用于小单短单的低成本运营;还解决了转印功能层的白墨底色和胶水设置问题;更解决了阵列墨粉彩色图文层与分离剂涂层的结合粘附以及一并从载体基膜分离的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膜,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印刷工艺如漏网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被印刷业普遍采用,并非常适合于大单长单,也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而从传统印刷技术和其他学科、行业交叉融合衍生的新兴印刷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转移印刷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利用适当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和适当的设施将中间载体膜上的图文,转移并固化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统称为转印。根据方法条件的不同,转印可分为热转印、烫金、冷烫转印、升华转印、气压转印、模内转印、水转印等。
目前,在中间载体上印刷图文,离不开印刷版,不管是凹印、柔印、胶印还是简单的网印、移印,都需要制版,而且,一些制版的造价是非常高昂的,例如凹印的电雕版、激光版,这是一笔可观的负担。而各种制版都有特定的程序和工艺要求,即有特定的制版时间周期的需求,且基本上,制版的工艺是不可逆向还原的,当制版过程出现纰漏和瑕疵时,很可能整个制版工作要推倒重来,甚至连最初始的图稿都需要修改处理,这些都需要大量工时。
更重要的,一些制版工艺有其客观的局限性,如丝网印、凸印表现出的像素偏低,浅网点显现性能偏低的情形,对于精美要求、高规格档次要求,无疑存在不足。
任何转印膜的生产,即使是再小批量的生产或上机打样,都离不开套印对准和颜色对准的最基本要求,肯定存在印刷过程并直接产生浪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26825.5所公开的“一种可喷墨印刷的热转印纸及其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转印纸,以及专利申请号20120246514.X所公开“一种激光印刷专用的热转印纸及其制备工艺”中所述的专用热转印纸,虽然都采用了数码印刷的方法,节省了制版,但其均采用牛皮纸涂布复合纸、相纸等非透明的纸基,由于使用了非透明纸基,不能在印刷时同步进行图稿正面对色和套印检视,转印纸既不能用于变形处理和异形面的转印,也不能用于热转印以外的其他方式转印,更由于非透明纸基阻挡视线,使得待转印图稿无法对准承印物精准定位,不能配合透射电眼跟踪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连续性量产,存在致命缺陷,其用途非常非常之局限。
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4109589U公开的“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中所述的转印膜,虽然有重大改进,且适合小单短单,特别是解决转印膜的图文可视、可检查及透明吸收涂层与载体膜的粘附、分离及与图文层的印刷问题。但其采用的压电喷墨印刷机和印刷墨水同样存在硬伤,例如:采用压电喷墨印刷机的速度极为缓慢、即使是窄幅,也少有达到5M/min的速度,量产只是理论而言;又如:墨水价格高,用量多和喷头寿命短,综合成本高昂,根本不具备工业生产性;再如:水基型染料墨水或水基型颜料墨水没有白色墨水,不能设置白底,若采用离线设置白底又无法精准套印,且肯定引起化学侵溶,而若采用UV墨水,则除了效率更低外,还存在UV墨与胶水的层间分离问题。
综观国内转印膜的制备工艺,不是存在传统工艺的流程长、耗时多、浪费大的问题,不适合小单短单,就是生产技术缺陷、质量稳定性差、不能满足市场短单需求或工业生产,存在客观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可其使转印膜结构简单、合理,既解决了常规的:转印膜印刷图文透明可检视问题、转印膜的微变形转印问题、省略印刷版问题、节省印刷工序和降低损耗问题、高效工业生产性问题,特别适用于小单短单的低成本运营;还解决了转印功能层的白墨底色和胶水设置问题;更解决了阵列墨粉彩色图文层与分离剂涂层的结合粘附以及一并从载体基膜分离的问题,而且,几乎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极大地提高印刷环保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包括依次叠加的透明载体膜层、转印功能层,所述转印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上的水性蜡层和彩色图文层,所述彩色图文层经数码轮转印机印刷,并使通过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使所述彩色图文层的彩色墨粉粒子固定嵌陷于所述水性蜡层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10~40微米。
更进一步地,所述彩色图文层为满版图文或者局部图文。
更进一步地,所述彩色图文层上设置有溶剂型胶水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38微米。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20微米。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及其转印应用,既解决了常规的:转印膜印刷图文透明可检视问题、转印膜的微变形转印问题、省略印刷版问题、节省印刷工序和降低损耗问题、高效工业生产性问题,特别适用于小单短单的低成本运营;还解决了转印功能层的白墨底色和胶水设置问题;更解决了阵列墨粉彩色图文层与分离剂涂层的结合粘附以及一并从载体基膜分离的问题,而且,几乎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极大地提高印刷环保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载体薄膜和水性蜡分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完成设置彩色图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数码轮转印机印刷彩色图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设置了溶剂型胶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包括依次叠加形成的透明载体膜层1、转印功能层6,转印功能层6包括依次设置于透明载体膜层1上的水性蜡层2和彩色图文层3。
透明载体膜层1厚度为10~4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2-40um的透明双向拉伸非电晕PET膜作为载体膜,其厚度为38um。
通过涂布机配合网纹辊涂布的方式,在载体膜层1之上设置水性蜡层2,作为转印膜的分离层,水性蜡层2的组份为巴西棕榈蜡乳液,其设置量为0.12-0.15g/㎡,并经烘干后轴卷成卷,且不会发生沾粘,得到且有分离功能的转印基膜5。
如图3所示,选用数码轮转印刷机,将定制印刷图稿按转印加工需求编排图稿的方向、图稿之间的横向和纵向间距,以及对应的文件格式,输入所述的数码轮转印刷机。
将上述制备所得的卷材转印基膜5,利用所述数码轮转印刷机,基于LED或激光阵列墨粉电子照相印刷工艺印刷图稿的彩色图文层(即墨粉层)3,彩色图文层叠加并固化在水性蜡层2之上,其印刷量为单色墨粉覆盖率100%时,单色墨粉用量3.5-5.5g/㎡,所述墨粉主要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
如图3所示,其中14为注塑模具,15为注料口,16是送模机的夹膜辊,转印膜在收卷、放卷和夹膜辊16的张力作用下,展平在注塑模具14的母模侧面,转印功能层朝向注塑模注料口15,承印物材质为TPU在注塑射胶温度190-280℃,射胶时间3-8秒,射胶压力1300~3000kg/cm²,保压时间0.5-2秒,冷却时间6-20秒等条件下,转印膜的转印功能层在注塑的同时转印并固化在注塑承印物10上,送膜机将载体膜层分离并收卷,得到表面转印有精美图文的承印物10。
彩色图文层为满版图文或者局部图文。
彩色墨粉的粒子经数码轮转印刷机印刷单元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作用下,熔化叠加并嵌陷在水性蜡层2之中,并随水性蜡层2粘附固化在载体膜1之上。
作为具有分离功能的原料,传统上,还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基分离剂、三聚氰胺树脂分离剂、氨基醇酸树脂分离剂、硅酮树脂基分离剂、氟树脂基分离剂、纤维素衍生物基分离剂、尿醛树脂基分离剂、聚烯烃树脂基分离剂,而且,热转印膜也惯用纤维素衍生物基分离剂或聚烯烃树脂基分离剂,但上述所有的树脂基分离剂并不适合使用数码轮转印刷机基于LED或激光阵列墨粉电子照相印刷工艺,其经涂布和烘干之后的树脂基分离剂层的硬度与彩色墨粉粒子硬度相仿,并不能通过该数码轮转印刷机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将彩色墨粉粒子嵌陷至树脂基分离剂层中,而形成牢固的粘附,如图4所示。
不单如此,数码轮转印刷机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熔化彩色墨粉的同时,影像固定辊的热量传递至树脂基分离剂,使得树脂基分离剂与载体膜提前分离脱落,导致产品报废,且无法完成生产,当然更也谈不上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体膜可通过模内转印到承印物上。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导热性能的需求,选用厚度为20um的双向拉伸非电晕PET膜作为载体膜,在载体膜上设置如实施例1的水性蜡层2与彩色图文层3。
之后,对该转印膜的转印功能层,包括彩色墨粉层和未被彩色墨粉层覆盖的水性蜡层面进行连线或离线电晕处理,使转印膜的转印功能层表面张力达到≥38mN/m。
通过涂布机配合网纹辊涂布的方法。在上述已电晕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的转印功能层表面上,叠加涂布设置溶剂型胶水层4,经烘干之后,溶剂型胶水层4固化并牢固附着在墨粉彩色图文层3上,且轴卷成卷并不会发生沾粘,得到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9,其中溶剂型胶水层为氯化聚丙烯胶水层,其设置量为0.8-1.5g/㎡。
形成的结构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所得的转印膜可经模外热转印到承载物表面。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透明载体膜层、转印功能层,所述转印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上的水性蜡层和彩色图文层,所述彩色图文层经数码轮转印机印刷,并使通过影像固定辊加热加压使所述彩色图文层的彩色墨粉粒子固定嵌陷于所述水性蜡层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10~4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图文层为满版图文或者局部图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图文层上设置有溶剂型胶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38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载体膜层厚度为20微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09207.4U CN206493722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09207.4U CN206493722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93722U true CN206493722U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03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09207.4U Active CN206493722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93722U (zh) |
-
2017
- 2017-01-05 CN CN201720009207.4U patent/CN2064937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08820A (zh) | 一种数码印制备的转印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4924790B (zh) | 高精度套印叠烫烫金接装纸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501660B (zh) | 在塑料包装容器的曲表面进行烫印处理的方法 | |
CN204109589U (zh) | 一种可打印制备的转印膜 | |
CN110234516A (zh) | 防粘构件一体型转印片、以及该转印片和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 |
CN101670720B (zh) | 一种金卡纸上印刷qs质量安全标志的工艺 | |
CN102862409A (zh) | Bopp膜覆底的单向透视数码打印材料及工艺方法 | |
CN107160838A (zh) | 一种连线定位热转印电化铝烫印箔的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3419524B (zh) | 三层单向透视膜打印材料的制作工艺 | |
US9643449B2 (en) |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image and transfer sheet | |
CN206493722U (zh) | 一种数码印刷制备的转印膜 | |
CN106541721A (zh) | 一种珍珠棉覆膜袋的反版里印工艺 | |
CN110039935B (zh) | 一种无分离剂层的高清转印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200988934Y (zh) | 一种喷墨打印纸 | |
CN106626724A (zh) | 一种高速凹版的印刷机 | |
US20200096910A1 (en) | Digitally printed and produced heat transf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CN102627045A (zh) | 烫金方法 | |
CN104943302B (zh) | 一种无需冷裱膜的广告耗材的生产方法 | |
CN106864877A (zh) | 具有溯源和防伪功能的软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12078A (zh) | 以药用铝箔为基材的正反套印工艺 | |
KR101212551B1 (ko) | 디지털 인쇄물에 유광 및 무광처리를 포함하는 후처리가공에 의한 인쇄물을 고급화하는 방법 | |
KR100990738B1 (ko) | 전이형 인쇄 방법과 장치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피인쇄물 | |
CN114050398B (zh) | 一种防拆型rfid天线的加工方法 | |
KR20170116347A (ko) | 레이져프린터를 이용한 유색 섬유용 전사용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US8440588B2 (en) | Creating background colors on thermal printing materi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