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5167U -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5167U
CN206485167U CN201720091456.2U CN201720091456U CN206485167U CN 206485167 U CN206485167 U CN 206485167U CN 201720091456 U CN201720091456 U CN 201720091456U CN 206485167 U CN206485167 U CN 206485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hamber
wind
refrigerating
gene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14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俊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u Sheng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Xu Sheng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Xu Sheng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Xu Sheng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14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5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5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51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所述发电系统包括清洁能源采集装置、电能转换控制器以及蓄电池,所述清洁能源采集装置与电能转换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相连接,本申请中,发电系统为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组合,用磁力底座安装于汽车顶部或尾部,不破坏车漆,不使用时可拆除,主机为半导体制冷片和冷热风导送管道,可放置在后备箱中,与发电系统用扁平导线连接,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Description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在制热方面,主要是利用发动机的余热来加热车内的空气。而电动汽车由于无废热生成,因此需要独立的发热装置来完成制热的任务。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以满足电动车的供热、供冷需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所述发电系统包括清洁能源采集装置、电能转换控制器以及蓄电池,所述清洁能源采集装置与电能转换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相连接,所述冷热风主机为方形密封箱体,所述箱体被左隔离板和右隔离板分为从左向右的三个腔体,冷风腔、半导体制冷片腔以及热风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腔内从后到前间隔均匀设置有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为制冷面,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制热面,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为制冷面,三个半导体制冷片将半导体制冷片腔分为从后向前的第一制热腔、第一制冷腔、第二制热腔、第二制冷腔,所述第一制热腔、第二制热腔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上的热风腔出风口与热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上的热风腔进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有热风鼓风机,所述热风鼓风机通过热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第一制冷腔、第二制冷腔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上的冷风腔出风口与冷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冷风腔进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冷风腔内设置有冷风鼓风机,所述冷风鼓风机通过冷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
其中,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和/或风力发电机,所述太阳能板和/或风力发电机通过磁力底座安装于汽车顶部或尾部。
其中,所述冷热风主机设置在后备箱中。
其中,所述冷热风主机与发电系统通过扁平导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发电系统为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组合,用磁力底座安装于汽车顶部或尾部,不破坏车漆,不使用时可拆除,主机为半导体制冷片和冷热风导送管道,可放置在后备箱中,与发电系统用扁平导线连接,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洁能源采集装置1,2-风力发电机,3-太阳能板,4-冷热风主机,41-左隔离板,42-右隔离板,43-第一半导体制冷片43,44-第三半导体制冷片,45-第二半导体制冷片,46-热风鼓风机,47-冷风鼓风机,48-冷风腔进风管,49-冷风腔出风口49,5-电能转换控制器,6-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4,所述发电系统包括清洁能源采集装置1、电能转换控制器5以及蓄电池6,所述清洁能源采集装置1与电能转换控制器50相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控制器50与蓄电池6相连接,所述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4相连接,所述冷热风主机4为方形密封箱体,所述箱体被左隔离板41和右隔离板42分为从左向右的三个腔体,冷风腔、半导体制冷片腔以及热风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腔内从后到前间隔均匀设置有与蓄电池6电连接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44、第二半导体制冷片45、第一半导体制冷片43,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片44后侧一面为制冷面,第二半导体制冷片45后侧一面制热面,第一半导体制冷片43后侧一面为制冷面,三个半导体制冷片将半导体制冷片腔分为从后向前的第一制热腔、第一制冷腔、第二制热腔、第二制冷腔,所述第一制热腔、第二制热腔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42上的热风腔出风口与热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41上的热风腔进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有热风鼓风机46,所述热风鼓风机46通过热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第一制冷腔、第二制冷腔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41上的冷风腔出风口49与冷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42冷风腔进风管48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冷风腔内设置有冷风鼓风机47,所述冷风鼓风机47通过冷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3和/或风力发电机2,所述太阳能板3和/或风力发电机2通过磁力底座安装于汽车顶部或尾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热风主机4设置在后备箱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热风主机4与发电系统通过扁平导线连接。
使用的时候,通过清洁能源采集装置采集新能源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与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冷热风主机为密封箱体,通过热风腔可以导出热风,热风的热风管可以与车内的其他管道连接,冷风腔可以到处冷风,冷风的冷风管可以与车内的其他管道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管路,使用热风或冷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所述发电系统包括清洁能源采集装置、电能转换控制器以及蓄电池,所述清洁能源采集装置与电能转换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发电系统和冷热风主机相连接,所述冷热风主机为方形密封箱体,所述箱体被左隔离板和右隔离板分为从左向右的三个腔体,冷风腔、半导体制冷片腔以及热风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腔内从后到前间隔均匀设置有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第三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三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为制冷面,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制热面,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后侧一面为制冷面,三个半导体制冷片将半导体制冷片腔分为从后向前的第一制热腔、第一制冷腔、第二制热腔、第二制冷腔,所述第一制热腔、第二制热腔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上的热风腔出风口与热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上的热风腔进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有热风鼓风机,所述热风鼓风机通过热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第一制冷腔、第二制冷腔通过设置在左隔离板上的冷风腔出风口与冷风腔连通,通过设置在右隔离板冷风腔进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所述冷风腔内设置有冷风鼓风机,所述冷风鼓风机通过冷风管与箱体外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和/或风力发电机,所述太阳能板和/或风力发电机通过磁力底座安装于汽车顶部或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风主机设置在后备箱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风主机与发电系统通过扁平导线连接。
CN201720091456.2U 2017-01-22 2017-01-22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85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456.2U CN206485167U (zh) 2017-01-22 2017-01-22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1456.2U CN206485167U (zh) 2017-01-22 2017-01-22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5167U true CN206485167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7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145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85167U (zh) 2017-01-22 2017-01-22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51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213A (zh) * 2018-07-13 2018-09-28 孙怀亚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空调系统
CN109383235A (zh) * 2018-09-05 2019-02-26 盛博文 一种货车驾驶室节能型智能降温装置
CN111463521A (zh) * 2020-04-23 2020-07-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213A (zh) * 2018-07-13 2018-09-28 孙怀亚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空调系统
CN109383235A (zh) * 2018-09-05 2019-02-26 盛博文 一种货车驾驶室节能型智能降温装置
CN111463521A (zh) * 2020-04-23 2020-07-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5167U (zh) 汽车用制冷制热系统
CN105841396B (zh) 一种基于余热深度回收的冷热电三联供复合供能系统
CN205490244U (zh) 一种集成三元催化器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
CN206533672U (zh)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CN203906056U (zh) 一种汽车尾气废热回电装置
CN206749518U (zh)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CN203769963U (zh) 一种带闭式冷却塔的燃气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
CN10897981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散热及废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951862U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车载热水器
CN205939481U (zh) 一种电蓄能空调系统
CN206264747U (zh) 一种电池组高效散热电动汽车
CN205536305U (zh) 一种楼宇式分布式能源站供冷系统
CN204082325U (zh) 具有供暖及供热水系统的内燃发电机组
CN205135836U (zh) 一种热电联产装置
CN209494614U (zh) 一种消防车余能综合利用装置
CN204853648U (zh) 一种多管道储热式电暖装置
CN208035893U (zh) 车用双通道ptc水加热器
CN207922354U (zh) 办公室专用电磁感应取暖设备
CN209326299U (zh) 一种谷物干燥机的热循环系统
CN202319812U (zh) 一种混合制热的电动汽车暖风装置
CN207725186U (zh) 电池包加热装置及动力电池组
CN206690833U (zh) 一种水暖系统及汽车
CN206938485U (zh) 一种小型消防电动车用电池水冷装置
CN202483713U (zh) 全醇氢燃料尾气余热再循环多功能动力装置
CN207815467U (zh) 一种车间太阳能新风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