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966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9662U
CN206479662U CN201621098688.2U CN201621098688U CN206479662U CN 206479662 U CN206479662 U CN 206479662U CN 201621098688 U CN201621098688 U CN 201621098688U CN 206479662 U CN206479662 U CN 206479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st structure
optical surface
light guide
inclined plan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8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尹
林信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098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9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9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96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导光板主要包含主体、多个第一条状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该主体包含入光面、端部以及导光部。该端部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面。该导光部连接该端部。该导光部具有第一光学面以及与第一光学面相对的第二光学面。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第一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背光模组薄型化的设计趋势,导光板的设计也趋向薄型化。然而,当导光板的厚度缩小时,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并无法减小至与导光板相同的厚度。而且,当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时,导光板无法有效地利用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由此会导致导光板漏光。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背光模组中会使用特殊造型的导光板来取代平板形导光板。特殊造型的导光板主要包含渐缩部以及连接渐缩部的平板部。渐缩部靠近光源的一端厚度大于渐缩部与平板部连接的另一端厚度。藉此,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可从厚度较大的渐缩部进入导光板而传播至平板部中。因此,导光板除了可透过渐缩部来接收并有效地利用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外,其平板部的厚度亦可对应缩减。
然而,特殊造型的导光板虽然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当光线在特殊造型的导光板中传播时,经常会从渐缩部与平板部连接的位置漏出,从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可雾化其漏光处的光线,进而使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产生较高的出光亮度与均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在该背光模组的前方。该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该导光板主要包含主体、多个第一条状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该主体包含入光面、端部以及导光部。该端部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面。该导光部连接该端部,其中该导光部具有第一光学面以及与第一光学面相对的第二光学面。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其中第一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光源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特征更为显著。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长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长度更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为凸状部,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高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高度更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为凹陷部,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深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深度更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相较于第一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厚度大于端部连接导光部的另一端厚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其中,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且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连接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连接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光学面上。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光学面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位于主体的入光面与相对入光面的另一侧面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具有第一顶缘以及连接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具有第二顶缘以及连接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其中,入光面连接第一顶缘与第二顶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平台面、第二平台面、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具有连接第一平台面的第一顶缘以及连接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具有连接第二平台面的第二顶缘以及连接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其中,入光面连接第一平台面与第二平台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显示面板位于该第一光学面的前方,且具有无效区,而且第一条状结构位于该导光板的对应于该无效区下方的区域中。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板的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上分别设置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藉此,通过第一条状结构可雾化从第一光学面的靠近端部与导光部的连接处所漏出的光线,通过第二条状结构可雾化从第二光学面的靠近端部与导光部的连接处所漏出的光线,藉此可解决亮带或亮暗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并结合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仰视图;
图8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仰视图;
图10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以及
图13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400主要包含导光板500以及光源410,其中光源410设置在导光板500的一侧。导光板500主要包含主体510、多个第一条状结构520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第一条状结构520及第二条状结构530设置在主体510上,第一条状结构520及第二条状结构530用以雾化导光板500的靠近入光处的漏光,从而改善靠近入光处的亮带或亮暗不均的现象,进而提升背光模组400整体的亮度均匀度。
请继续参照图1,导光板500的主体510主要包含入光面511、端部512、导光部513以及侧面514。端部512可为渐缩结构,且入光面511位于端部512的厚度较大的一侧。端部512包含至少一个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端部512具有分别连接于入光面51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倾斜面512a以及第二倾斜面512b。此外,导光部513连接于端部512的厚度较小的一侧,且导光部513可为厚度均匀的平板结构。导光部513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513a与第二光学面513b。侧面514位于导光部513的远离端部512的一侧,且侧面514连接第一光学面513a以及第二光学面513b。如图1所示,第一倾斜面512a具有第一顶缘512c以及第一底缘512d,第二倾斜面512b具有第二顶缘512e以及第二底缘512f。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511连接第一顶缘512c以及第二顶缘512e,第一光学面513a连接第一倾斜面512a的第一底缘512d,且第二光学面513b则连接第二倾斜面512b的第二底缘512f。
请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3,其中图2及图3分别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511。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光学面513a上,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至少一部分则设置在第二光学面513b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的一端连接第一倾斜面512a的第一底缘512d,另一端位于第一光学面513a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一端连接第二倾斜面512b的第二底缘512f,另一端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较佳地,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或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朝向远离主体510的入光面511的方向延伸。举例而言,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或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可垂直于主体510的入光面511(如本实施方式所示),或可相对于主体510的入光面511倾斜(如图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400还包含反射片420,其设置在导光板500的第二光学面513b的一侧。反射片420主要用来将从第二倾斜面512b或第二光学面513b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00中。在主体510没有设置第一条状结构520及第二条状结构530的情况下,光源410所提供的光线容易从端部512与导光部513的连接处附近漏出而产生亮带或亮暗不均的现象。因此,通过在主体510设置第一条状结构520及第二条状结构530的方式,可雾化从端部512与导光部513的连接处附近所漏出的光线,进而解决亮带或亮暗不均的问题。
请继续参照图1,从第二倾斜面512b或第二光学面513b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00,再从第一光学面513a射出的行径距离与光线路径,与直接从第一倾斜面512a或第一光学面513a射出的光线的行径距离与光线路径均不同。因此,第一条状结构5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的本身型态(inherent type)、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也会设计成不同。在此所指的「本身型态」指第一条状结构5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的结构特征,例如长度、高度、深度、宽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的特征更为显著。举例而言,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530的长度L2大于第一条状结构520的长度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面513a被定义为背光模组400的出光面。请一并参照图13所示,当显示面板910装设于背光模组400上时,显示面板910的因无法编程控制显示而呈现黑边的地方为无效区(Non Display Area),显示面板910的中央区域即可以编程控制显示的区域则为有效区(Active Are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520、第二条状结构530以及导光板500的端部512均设置在导光板500的对应于无效区下方的区域中,以避免影响有效区的出光质量。另一方面,为了符合背光模组的窄边框以及显示面积最大化的需求,无效区本身以及位于无效区中的第一条状结构5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的尺寸就必须设计得极小,此时再藉由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的特征更为显著的第二条状结构614,可有效调整导光板610的有效区的出光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的特征亦可有其他不同的变化。请参照图4所示,图4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图4所示的导光板610的结构与图1至图3所示的导光板500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610的第一条状结构612与第二条状结构614具有不同的高度。如图4所示,第一条状结构612与第二条状结构614为凸出结构,且分别具有高度H1及高度H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1不同于高度H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612的高度H1小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614的高度H2。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614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612的特征更为显著,藉此当第一条状结构612与第二条状结构530设计得极小时,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的特征更为显著的第二条状结构614,可有效调整导光板610的有效区的出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1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14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12与第二条状结构614的长度亦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设计成不同。
另请参照图5所示,图5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图5所示的导光板620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导光板610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620的第一条状结构622与第二条状结构624为凹陷结构,且具有不同的深度。如图5所示,第一条状结构622与第二条状结构624分别具有深度D1及深度D2。在一个实施例中,深度D1不同于深度D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22的深度D1小于第二条状结构624的深度D2。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624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622的特征更为显著,藉此当第一条状结构622与第二条状结构530设计得极小时,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的特征更为显著的第二条状结构624,可有效调整导光板620的有效区的出光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2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24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22与第二条状结构624的长度亦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设计成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亦可依据需求作出变化。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7所示,其分别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6及图7所示的导光板63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500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图6及图7所示的导光板630的第一条状结构632的排列间距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634的排列间距。如图6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条状结构63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W1,如图7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二条状结构634之间具有第二距离W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距离W1与第二距离W2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距离W2小于第一距离W1。也就是说,第二条状结构634的排列密度相较于第一条状结构632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藉此就可以由位于导光板630的背面(也就是不作为出光面的第二光学面513b)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的第二条状结构634,来调整导光板630的有效区的出光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条状结构63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34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3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34的长度亦可设计为不同。此外,第一条状结构632的高度(或深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34的高度(或深度)亦可依据需求而设计成相同或不同。
应理解,在前述实施例中,导光板500、610、620及630的第一条状结构520、612、622及632连接第一倾斜面512a的第一底缘512d,且第二条状结构530、614、624及634连接第二倾斜面512b的第二底缘512f,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520、612、622及632亦可不与第一底缘512d连接,且第二条状结构530、614、624及634亦可不与第二底缘512f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一底缘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且第二条状结构与第二底缘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请参照图8及图9所示,其分别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8及图9所示的导光板64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500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640的第一条状结构642与第一底缘512d之间的第一距离L3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644与第二底缘512f之间的第二距离L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距离L4大于第一距离L3,藉此就可以由位于导光板640的背面(也就是不作为出光面的第二光学面513b)的较靠近导光板640中间区域的第二条状结构644,来调整导光板640的有效区的出光效果。较佳地,第一条状结构642位于第一光学面513a的部分与第二条状结构644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的部分平行于与入光面511垂直的法线。而且,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642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644的长度均小于导光板640的主体510的长度。较佳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条状结构64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44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42的长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44的长度亦可设计为不同。此外,第一条状结构642的高度(或深度)与第二条状结构644的高度(或深度)亦可依据需求而设计成相同或不同。
应理解,图1所示的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520的一端连接第一倾斜面512a的第一底缘512d,另一端位于第一光学面513a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以及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一端连接第二倾斜面512b的第二底缘512f,另一端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靠近入光面511的一端亦可延伸至第一倾斜面512a上,第二条状结构靠近入光面511的一端亦可延伸至第二倾斜面512b上。请参照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图10所示的导光板65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500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650的第一条状结构652与第二条状结构654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
如图10所示,第一条状结构652靠近入光面511的一端位于第一倾斜面512a上,第一条状结构652远离入光面511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光学面513a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第二条状结构654靠近入光面511的一端位于第一倾斜面512a上,第二条状结构654远离入光面511的另一端是位于第二光学面513b上,且位于入光面511与侧面514之间。应理解,第一条状结构652与第二条状结构654的有关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的图1至图9所示的第一条状结构520、612、622、632及642与第二条状结构530、614、624、634及644的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大致上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主体亦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请参照图11,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700主要包含主体710、多个第一条状结构720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730。主体710主要包含入光面711、端部712、导光部713以及侧面714。在本实施例中,端部712为渐缩结构,如图11所示,端部712包含第一平台面712a、第二平台面712b、第一倾斜面712c以及第二倾斜面712d。其中,入光面711位于端部712的厚度较大的一侧,且分别连接第一平台面712a与第二平台面712b。导光部713连接于端部712的厚度较小的一侧,且导光部713可为厚度均匀的平板结构。导光部713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713a与第二光学面713b。
请继续参照图11所示,端部712的第一倾斜面712c具有第一顶缘712e以及第一底缘712f,且第一顶缘712e连接第一平台面712a,第一底缘712f连接第一光学面713a。同样地,第二倾斜面712d具有第二顶缘712g以及第二底缘712h,且第二顶缘712g连接第二平台面712b,第二底缘712h连接第二光学面71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720以及第二条状结构730分别设置在第一光学面713a与第二光学面713b上。应理解,第一条状结构720与第二条状结构730的有关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的图1至图10所示的第一条状结构520、612、622、632、642及652与第二条状结构530、614、624、634、644及654的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大致上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主体亦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请参照图12,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800主要包含主体810、多个第一条状结构820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830。主体810主要包含入光面811、端部812以及导光部813。在本实施例中,端部812为渐缩结构,且端部812的一侧具有倾斜面812a,另一侧则为平面812b。如图12所示,入光面811位于端部812的厚度较大的一侧,导光部813连接于端部812的厚度较小的一侧,且导光部813可为厚度均匀的平板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导光部813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813a与第二光学面813b。
请继续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820以及第二条状结构830分别设置在第一光学面813a与第二光学面813b上。应理解,第一条状结构820与第二条状结构830的有关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与前述的图1至图11所示的第一条状结构520、612、622、632、642、652及7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614、624、634、644、654及730的设计、排列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部分大致上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另请参照图13,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900包含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400以及显示面板910。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910设置在背光模组400的导光板500的第一光学面513a的前方,且导光板500的第一条状结构520位于显示面板910的有效区以外的位置,可搭配第二条状结构530来达到前述的调整光线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具有导光板500的背光模组400应用于显示装置9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其他实施例的导光板,例如导光板500、610、620、630、640、650及700亦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板的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上分别设置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藉此,通过第一条状结构可雾化从第一光学面的靠近端部与导光部的连接处所漏出的光线,通过第二条状结构可雾化从第二光学面的靠近端部与导光部的连接处所漏出的光线,由此可解决亮带或亮暗不均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实施例进行如上公开,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400 背光模组
410 光源
420 反射片
500 导光板
510 主体
511 入光面
512 端部
512a 第一倾斜面
512b 第二倾斜面
512c 第一顶缘
512d 第一底缘
512e 第二顶缘
512f 第二底缘
513 导光部
513a 第一光学面
513b 第二光学面
514 侧面
520 第一条状结构
530 第二条状结构
610 导光板
612 第一条状结构
614 第二条状结构
620 导光板
622 第一条状结构
624 第二条状结构
630 导光板
632 第一条状结构
634 第二条状结构
640 导光板
642 第一条状结构
644 第二条状结构
650 导光板
652 第一条状结构
654 第二条状结构
700 导光板
710 主体
711 入光面
712 端部
712a 第一平台面
712b 第二平台面
712c 第一倾斜面
712d 第二倾斜面
712e 第一顶缘
712f 第一底缘
712g 第二顶缘
712h 第二底缘
713 导光部
714 侧面
720 第一条状结构
730 第二条状结构
800 导光板
810 主体
811 入光面
812 端部
812a 倾斜面
812b 平面
813 导光部
813a 第一光学面
813b 第二光学面
820 第一条状结构
830 第二条状结构
900 显示装置
910 显示面板
D1 深度
D2 深度
H1 高度
H2 高度
L1 长度
L2 长度
L3 第一距离
L4 第二距离
W1 第一距离
W2 第二距离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前方,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包含
主体,其包含:
入光面;
端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面;以及
导光部,其连接所述端部,其中所述导光部具有第一光学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相对的第二光学面;
多个第一条状结构,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面上;以及
多个第二条状结构,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
所述光源邻设于所述入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长度相较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长度更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为凸状部,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高度相较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高度更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为凹陷部,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深度相较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深度更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相较于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厚度大于所述端部连接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具有:
第一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具有:
第一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具有:
第一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上;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连接所述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光学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位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入光面与相对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具有:
第一倾斜面,其具有第一顶缘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具有第二顶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
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顶缘与所述第二顶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端部具有:
第一平台面;
第二平台面;
第一倾斜面,其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面的第一顶缘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平台面的第二顶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
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面与所述第二平台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前方,且具有无效区,而且所述第一条状结构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对应于所述无效区下方的区域中。
CN201621098688.2U 2016-09-29 2016-09-29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9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8688.2U CN206479662U (zh) 2016-09-29 2016-09-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8688.2U CN206479662U (zh) 2016-09-29 2016-09-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9662U true CN206479662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5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86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9662U (zh) 2016-09-29 2016-09-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966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3581A (zh) * 2017-09-30 2018-02-16 长沙市宇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8139045A (zh) * 2016-09-29 2018-06-0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279460A (zh) * 2018-01-03 2018-07-1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594355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光源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9045A (zh) * 2016-09-29 2018-06-0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39045B (zh) * 2016-09-29 2020-10-20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703581A (zh) * 2017-09-30 2018-02-16 长沙市宇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8279460A (zh) * 2018-01-03 2018-07-1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594355A (zh) * 2018-04-28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光源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76594B2 (en) 2018-04-28 2021-04-1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9662U (zh) 显示装置
TWI481915B (zh) 具多向性結構之導光板
CN203849450U (zh) 一种导光板
TWI421445B (zh) 光源模組
CN205910968U (zh) 可增加可视角度的led显示屏面罩
CN2052296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4460112B (zh) 一种背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显示装置
CN108167683A (zh) 复合扩散板及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4387964U (zh) 一种无缝拼接的导光板装置
TWI459043B (zh) 光學膜片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
CN209674027U (zh) 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CN108139045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235738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489292U (zh) 显示装置
WO2013189116A1 (zh) 直下式的背光模块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CN20522705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04756642U (zh) 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CN106773324A (zh)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4114749U (zh) 一种背光源
CN104251461A (zh) 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光源模组
CN209674031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301397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52393B (zh)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CN20740871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3002182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