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9320U -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9320U
CN206479320U CN201720095259.8U CN201720095259U CN206479320U CN 206479320 U CN206479320 U CN 206479320U CN 201720095259 U CN201720095259 U CN 201720095259U CN 206479320 U CN206479320 U CN 206479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ding
fixing device
motor side
vehicle body
body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52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立元
郜慧超
岳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52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9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9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9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包括: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固定;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一端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固定,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力传感器,向所述力传感器施加载荷以测试所述后悬置的变形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悬置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部件,同时电机本身作为一个振动单元也对车辆产生惯性载荷,这两种载荷都会对其周边的相关部件产生疲劳损伤。为此常需校核电机周围相关部件,尤其是悬置系统的疲劳强度性能,校核悬置的强度与疲劳特性就需要先得到悬置的工作载荷,在工程上往往通过标定试验,来获得载荷与应变的关系,再用实测应变反推载荷的方式得到期望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该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包括: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固定;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一端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固定,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力传感器,向所述力传感器施加载荷以测试所述后悬置的变形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该标定用固定装置可以真实地模拟后悬置在实车上的受力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包括:
连接板;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力传感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力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 110,底板 111,第一安装板 112,第一环形凸台 112a,第一安装孔 101,
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 120,连接板 121,第二安装板 122,第二安装孔 102,第三安装板 123,第三安装孔 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部件,同时电机本身作为一个振动单元也对车辆产生惯性载荷,这两种载荷都会对其周边的相关部件产生疲劳损伤。为此常需校核电机周围相关部件,尤其是悬置系统的疲劳强度性能,校核悬置的强度与疲劳特性就需要先得到悬置的工作载荷,在工程上往往通过标定试验,来获得载荷与应变的关系,再用实测应变反推载荷的方式得到期望载荷。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110和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
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110用于固定后悬置的车身端,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用于固定后悬置的电机端,后悬置车身端与车身直接相连,后悬置电机端与电机直接相连,后悬置用于连接电机和车身。
具体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110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固定,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的一端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固定,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的另一端安装有力传感器,向力传感器施加载荷以测试后悬置的变形量。
在将后悬置安装在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110和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之间后,可以使用独臂吊车对力传感器施加拉伸载荷,载荷通过力传感器传递到后悬置,后悬置受到载荷作用将产生相应的拉伸变形,这时用预先粘贴在后悬置的应变片测试后悬置的变形量,同时记录力传感器受载反馈的数值,即可得到力与应变的线性关系。
然后再将后悬置系统重新安装到车辆上,可以采集车辆在加速、制动、振动等工况的悬置载荷,以此载荷来校核后悬置机器相关部件的疲劳强度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该标定用固定装置可以真实地模拟后悬置在实车上的受力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110包括底板111和第一安装板112。
其中,底板111固定在地面上,例如底板111可以与地面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第一安装板112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板112间隔设置在底板111上,后悬置车身端夹设在两个第一安装板112之间。
具体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与两个第一安装板112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该紧固件可以为螺纹紧固件。由此,第一后悬置车身端可以牢固地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板112之间。
更具体地,每个第一安装板112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101,第一安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112a,第一环形凸台112a围绕第一安装孔101设置。由此,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夹设在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2a之间,进而两个第一安装板112不会约束后悬置车身端的外衬套和中间缓冲层,避免对后悬置的形变量产生影响。
优选地,第一环形凸台112a的内外径和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内外径相同,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两个第一安装板112对后悬置的形变量产生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2a之间的距离大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长度。由此,后悬置车身端可以非常轻松地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板112之间,旋紧螺纹紧固件,可以使得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2a夹紧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120包括连接板121、第二安装板122和第三安装板123。
其中,第二安装板122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安装板122间隔设置在连接板121的下表面,后悬置电机端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板122之间。第三安装板123为两个且两个第三安装板123间隔设置在连接板121的上表面,力传感器安装在两个第三安装板123之间。
每个第三安装板123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三安装孔和力传感器以将力传感器安装在两个第三安装板123之间。
具体地,力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第三安装板123之间,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第二安装板122之间。可选地,紧固件为螺纹紧固件。
更具体地,每个第二安装板122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02,第二安装板1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未示出),第二环形凸台围绕第二安装孔102设置。由此,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可以夹设在两个第二环形凸台之间,进而第二安装板122不会约束后悬置电机端的外衬套和中间缓冲层,避免对后悬置的形变量造成影响。
优选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外径和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的内外径相同,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两个第二安装板122对后悬置的形变量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的长度。由此,后悬置电机端可以非常轻松地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板122之间,旋紧螺纹紧固件,就可以使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两端夹紧在两个第二环形凸台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该标定用固定装置可以真实地模拟后悬置在实车上的受力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固定;
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一端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固定,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力传感器,向所述力传感器施加载荷以测试所述后悬置的变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包括:
连接板;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力传感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CN201720095259.8U 2017-01-24 2017-01-24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9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5259.8U CN206479320U (zh) 2017-01-24 2017-01-24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5259.8U CN206479320U (zh) 2017-01-24 2017-01-24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9320U true CN206479320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525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79320U (zh) 2017-01-24 2017-01-24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9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3909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二力杆的受力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3909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二力杆的受力测试方法
CN111623909B (zh) * 2019-02-28 2021-07-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二力杆的受力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8787U (zh) 一种用于平面应力状态疲劳测试的装置
EP3444463B1 (en) Imbalance detection device and imbalance detection method
CN109855828B (zh) 一种螺栓组连接振动可靠性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2033137U (zh) 汽车车身悬置支架受力传感器
CN107389268B (zh) 一种基于快速算法的多点现场动平衡方法
CN206479320U (zh) 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CN103868667A (zh) 一种汽车用板件约束模态测试夹具及方法
CN109596255A (zh) 测量风力发电机力矩的装置、风力发电机运行方法及风力发电机
CN105180786A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制动轮跳动检具
CN105157920B (zh) 一种超微型转子动平衡测试摆架
CN105203239A (zh) 一种悬挂式非平衡动态张力传感器
CN207490645U (zh) 洗涤电机的端盖及洗涤电机
CN212458607U (zh) 轴销传感器阵列汽车动态衡
CN208026430U (zh) 一种轮胎动平衡机主轴总成
CN209257863U (zh) 悬置装置及车辆
CN109612721A (zh) 一种开式可更换型号rv减速器综合性试验台
CN102069449B (zh) 动平衡仪性能检验装置
CN102426077B (zh) 一种推拉力计的辅助校准装置
CN109141877A (zh) 一种用于驱动电机的轴承试验装置
CN108827574A (zh) 一种卧螺离心机的振动测试方法
CN205066928U (zh) 一种爆震传感器
CN103822769A (zh) 三向测力环装置
CN102052994A (zh) 一种内置轴式动平衡仪性能检验装置
CN203178050U (zh) 水平模态试验吊挂装置
CN207623021U (zh) 缓速器轴系窜动的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