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9711U - 排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9711U
CN206449711U CN201720116185.1U CN201720116185U CN206449711U CN 206449711 U CN206449711 U CN 206449711U CN 201720116185 U CN201720116185 U CN 201720116185U CN 206449711 U CN206449711 U CN 206449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section
inlet channel
fume extractor
jet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161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彭小康
区初斌
谭发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161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9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9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9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烟装置,其包括罩体、射流部、空调系统及气流产生装置,罩体包括本体,本体形成有集烟腔室,射流部包括设置在本体的上侧的第一进气部及开设在本体的外边缘的射流口,第一进气部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射流口,空调系统包括第二进气部、制冷装置及冷风出口,第二进气部设置在本体的上侧,制冷装置设置在本体的内部,第二进气部与第一进气部隔开,第二进气部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制冷装置形成有制冷腔,制冷腔连通第二进气通道及冷风出口,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第一进气通道及第二进气通道内,射流口用于将气流转换为射流并射向集烟腔室以在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

Description

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油烟机的空调系统需要额外的风扇或空调提供气源,这样往往使得空调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同时在油烟机工作时,由风扇或空调吹出的冷风容易被油烟机卷吸而带走,这样容易导致油烟机工作时的制冷效果不佳,给用户带来了消极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排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包括罩体、射流部、空调系统及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罩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集烟腔室,所述射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侧的第一进气部及开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边缘的射流口,所述第一进气部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射流口,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进气部、制冷装置及冷风出口,所述第二进气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进气部与所述第一进气部隔开,所述第二进气部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制冷装置形成有制冷腔,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冷风出口,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所述射流口用于将所述气流转换为射流并射向所述集烟腔室以在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中,气流产生装置可同时向射流部及空调系统提供气流,这样使得空调系统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气源,使得排烟装置的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安装。同时,在排烟装置工作时,空调系统能够将气流经制冷腔和冷风出口直接吹出冷风,从而形成制冷效果,这样只需要使得冷风出口靠近用户设置,就能够保证较佳的制冷效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包括相背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射流口包括第一子射流口及第二子射流口,所述第一子射流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子射流口开设在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子射流口与所述第二子射流口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气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的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元件,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热腔,所述制冷腔与所述制热腔隔开,所述制冷元件包括在所述制冷腔内的制冷端及在所述制热腔内的制热端,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冷风出口,所述制热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连通所述制热腔,所述热风出口朝向所述集烟腔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至少是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的3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端的端面上的第一散热元件及设置在所述制热端的端面上的第二散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制冷腔内,所述第二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制热腔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在所述制冷端的正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制冷端,所述第二散热元件在所述制热端的正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制热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及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前侧形成有前面板,所述冷风出口开设在所述前面板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包括烟道部,所述烟道部连接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烟道部与所述第一进气部及所述第二进气部间隔设置,所述烟道部开设有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连通所述集烟腔室。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的制冷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排烟装置100;
罩体10、本体11、集烟腔室111、第一边缘13、第二边缘14、前面板112、烟道部15、油烟通道151、进口152;
射流部20、第一进气部21、射流口22、第一子射流口23、第二子射流口24、第一进气通道25;
第一散热元件30a、第二散热元件30b、第二进气部31、第二进气通道32、分流叶片312、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制冷装置33、制冷元件331、制冷腔332、制热腔333、制冷端334、制热端335、冷风出口34、热风出口35、隔热元件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包括罩体10、射流部20、空调系统及气流产生装置。
罩体10包括本体11。本体11形成有集烟腔室111。射流部20包括设置在本体11的上侧的第一进气部21及开设在本体11的外边缘的射流口22。第一进气部21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25。第一进气通道25连通射流口22。空调系统包括第二进气部31、制冷装置33及冷风出口34。
第二进气部31设置在本体11的上侧。制冷装置33设置在本体11的内部。第二进气部31与第一进气部21隔开。第二进气部31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32。制冷装置33形成有制冷腔332。制冷腔332连通第二进气通道32及冷风出口34。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第一进气通道25及第二进气通道32内。射流口22用于将气流转换为射流并射向集烟腔室111以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烟装置100中,气流产生装置可同时向射流部20及空调系统提供气流,这样使得空调系统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气源,使得排烟装置100的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安装。同时,在排烟装置100工作时,空调系统能够将气流经制冷腔332和冷风出口34直接吹出冷风,从而形成制冷效果,这样只需要使得冷风出口34靠近用户设置,就能够保证较佳的制冷效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罩体10包括烟道部15。烟道部15连接本体11并位于本体11的上侧。烟道部15与第一进气部21及第二进气部31间隔设置。烟道部15开设有油烟通道151。油烟通道151连通集烟腔室111。
如此,由于在本体11的外边缘开设有围绕集烟腔室111的射流口22,这样由射流口22喷出的高速气流能够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从而能够卷吸本体11周围的空气往集烟腔室111内聚拢,并最后进入油烟通道151内,以排出油烟,这样扩大了排烟装置100的抽吸范围,并可防止油烟从排烟装置100的外边缘逃逸,从而提高了排烟装置100的排烟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外边缘包括相背的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射流口22包括第一子射流口23及第二子射流口24。第一子射流口23开设在第一边缘13。第二子射流口24开设在第二边缘14。第一子射流口23与第二子射流口24对称设置。
如此,可使得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子射流口出射的射流的覆盖范围更广,从而保证了排烟装置100的抽吸范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射流口23与第二子射流口24对称设置在油烟通道151的进口152的两侧。第一子射流口23与第二子射流口24均用于将气流转换为射流并射向集烟腔室111以在本体11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并最后进入油烟通道151内,以排出油烟。这样使得油烟通道151的进口152的两侧气流压力更加均匀,从而可防止由于油烟通道151的进口152的一侧气流压力过大而使得气流流动出现紊乱并从集烟腔室111外逸出来。
在实用新型示例中,排烟装置100为油烟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气部31包括设置在第二进气通道32内的分流叶片312。分流叶片312将第二进气通道32分隔成第一通道a及第二通道b。制冷装置33包括制冷元件331。空调系统包括制热腔333。制冷腔332与制热腔333隔开。制冷元件331包括在制冷腔332内的制冷端334及在制热腔333内的制热端335。制冷腔332连通第一通道a及冷风出口34。制热腔333连通第二通道b。
如此,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可分开进入第一通道a及第二通道b,并且进入制冷腔332的气流能够在不受制热端335的影响的条件下经制冷端334冷却后,由冷风出口34喷出以形成冷风。同时,进入制热腔333的气流能够对制冷元件331的制热端335进行散热,以维持制冷元件331正常高效的工作(气流在制冷装置33内的流动途径如图4的虚线箭头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通道a及第二通道b隔开设置,这样可通过调节第一通道a的进口面积与第二通道b的进口面积之间的比例来调节进入两个通道的气流比例,从而实现较佳的吹冷风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制冷元件331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可根据珀尔帖效应工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包括热风出口35。热风出口35连通制热腔333。热风出口35朝向集烟腔室111。
如此,进入制热腔333的气流能够充分吸收制热端335放出的热量,并可由热风出口35喷出而形成热风,并且由于热风出口35朝向集烟腔室111,这样由热风出口35喷出的热风能够同时带动周围的空气及油烟向集烟腔室111内聚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烟装置100的排烟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气通道32呈圆柱体状。第二通道b的横截面积至少是第一通道a的横截面积的3倍。
如此,可保证进入制热腔333的气流相对较为充足,并且在考虑制冷效率及换热损失的条件下,这样使得进入制热腔333的气流能够充分地将制冷元件331的制热端335的热量带走,以将进入制热腔333的气流充分地冷却至一定温度,从而保证由冷风出口34喷出而形成的冷风的制冷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33包括设置在制冷端334的端面上的第一散热元件30a及设置在制热端335的端面上的第二散热元件30b。第一散热元件30a设置在制冷腔332内。第二散热元件30b设置在制热腔333内。
如此,两个散热元件的设置提高了制冷元件331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元件331的制冷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元件30a在制冷端334的正投影面积覆盖制冷端334,第二散热元件30b在制热端335的正投影面积覆盖制热端335。
如此,两个散热元件的散热面积较大,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灰层等外来物质落入制冷端334和制热端335而影响换热效果,又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元件331的热交换效率。
可以理解,为了提高散热元件的散热面积,第一散热元件30a及第二散热元件30b均可以为片状的散热片。
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元件的热交换效率,第一散热元件30a及第二散热元件30b均可以为片状的散热片与热管等导热元件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33包括隔热元件36。隔热元件36设置在第一散热元件30a及第二散热元件30b之间。
如此,隔热元件36可有效避免两个散热元件之间相互影响而影响制冷元件331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前侧形成有前面板112。冷风出口34开设在前面板112上。
如此,由冷风出口34喷出而形成的冷风可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使用户感受到凉爽。
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冷风出口34可以为多个,多个冷风出口34可分成两组,并分别对称布置在前面板112的中部偏左区域及前面板112的中部偏右区域。这样可使得由冷风出口34吹出的冷风离用户的头部、脸部等温度敏感的区域的距离更接近,从而可使得冷风直接吹向用户的头部、脸部,进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集烟腔室;
射流部,所述射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侧的第一进气部及开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边缘的射流口,所述第一进气部开设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射流口;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进气部、制冷装置及冷风出口,所述第二进气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进气部与所述第一进气部隔开,所述第二进气部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制冷装置形成有制冷腔,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冷风出口;
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用于输入气流至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所述射流口用于将所述气流转换为射流并射向所述集烟腔室以在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负压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包括相背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射流口包括第一子射流口及第二子射流口,所述第一子射流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子射流口开设在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一子射流口与所述第二子射流口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的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元件,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热腔,所述制冷腔与所述制热腔隔开,所述制冷元件包括在所述制冷腔内的制冷端及在所述制热腔内的制热端,所述制冷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冷风出口,所述制热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连通所述制热腔,所述热风出口朝向所述集烟腔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至少是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的3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端的端面上的第一散热元件及设置在所述制热端的端面上的第二散热元件,所述第一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制冷腔内,所述第二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制热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在所述制冷端的正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制冷端,所述第二散热元件在所述制热端的正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制热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元件及所述第二散热元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侧形成有前面板,所述冷风出口开设在所述前面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烟道部,所述烟道部连接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本体的上侧,所述烟道部与所述第一进气部及所述第二进气部间隔设置,所述烟道部开设有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连通所述集烟腔室。
CN201720116185.1U 2017-02-07 2017-02-07 排烟装置 Active CN206449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6185.1U CN206449711U (zh) 2017-02-07 2017-02-07 排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6185.1U CN206449711U (zh) 2017-02-07 2017-02-07 排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9711U true CN206449711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16185.1U Active CN206449711U (zh) 2017-02-07 2017-02-07 排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9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2087B (zh) 立柜式空调
CN106352401A (zh) 空调
CN205536029U (zh) 油烟机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7044664B (zh) 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2507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612002U (zh) 厨房空调器
CN109340909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8916993A (zh) 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6765791A (zh) 空调系统及排烟装置
CN202613597U (zh) 立柜式空调
CN104501314A (zh) 一种车载空调
CN206449711U (zh) 排烟装置
CN212538019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及空调器
CN208821317U (zh) 新型大棚调温设备
CN209084911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823799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53144B (zh) 恒湿空调
CN206709485U (zh) 一种蛋糕柜的冷气循环结构以及蛋糕柜
CN205410577U (zh) 防凝露封闭式陈列柜
JP4368647B2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
CN104266280B (zh) 送风装置
CN2072685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719664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