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7005U -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37005U
CN206437005U CN201621390814.1U CN201621390814U CN206437005U CN 206437005 U CN206437005 U CN 206437005U CN 201621390814 U CN201621390814 U CN 201621390814U CN 206437005 U CN206437005 U CN 206437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floor
wheel
plate
relevant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08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08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37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37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370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由墩柱(1)、横梁(2)、纵梁(11)、电车、站台(20)组成。电车继承了传统电车没有污染的优点;电车不占车道,能大大舒缓街道的拥堵;电车沿空中纵梁带运行,通过路口时不受红灯限制,下面街道上即使堵车,其不受影响,能彻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难;电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与其他车辆、各式柱子、路肩、行人发生磨蹭或碰撞,非常安全;电车在大街小巷都能通行,车站可密集设置,远比地铁方便;造价远低于地铁,具有大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尤其是电车不占汽车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发明以来已使用了百多年。其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因而倍受青睐。但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必定制约它的普及。
传统电车的运行方式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其一,传统电车的体积和公交车一样庞大。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街道上众多电车和公交车混杂在一起争先恐后,为繁忙城市交通添堵,严重阻塞交通。
其二,大城市交通不畅司空见惯。遇到堵车,传统电车只耗电不前行。有的乘客担心迟到,无可奈何;有的乘客担心误时登机或约会,坐立不安;有的乘客急病待救,心急如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重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其三,传统电车开到路口,遇上红灯,只得耐心等待,既降低运输效率,又浪费能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想了许多办法。
最先的解决办法是修建地铁。虽然上述三个问题回避了,但地铁造价高,建造时间长,线路受限,站点之间距离大乘车不方便,万一隧道进水或发生火灾伤亡非常严重。
近来我国发明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叫“巴铁”,其横跨两个车道,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小汽车从其底部穿行,占用的路面资源较小。但其仍不理想:“巴铁”行驶的线路半封闭,小汽车只能在车站的入口和出口进入和离开其行驶线路,占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巴铁”转弯时,后面的汽车须停下来让其转过后才能继续开行,给尾后两车道上众多汽车带来不便,怨声载道;路口遇到红灯时仍然要停下来等绿灯;遇到堵车,其仍然受堵,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若有汽车被撞坏在前方轨道上,其庞大身躯碾压过来,汽车连车带人粉身碎骨,造成更严重二次车祸;其体积大,载客量大,如果被撞坏,伤亡非常严重,附带伤亡也很严重;汽车从其“肚里”穿行,司机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这些创新,有的解决问题不彻底,有的牵出了新的问题。
只有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城市交通的拥堵才能缓解,群众出行才会方便快捷。
彻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大城市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车不占汽车车道、不受红灯限制、不会被堵在途中的运输效率高的安全可靠的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墩柱、横梁、由多块纵梁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
墩柱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的街道,多个墩柱沿该隔离带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该隔离带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的下端与没有车道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多对墩柱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的两个墩柱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
横梁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该横梁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该横梁的两端之一;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的街道,墩柱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该横梁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该墩柱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该墩柱的汽车反向运行的两个车道之一的上方,该车道上可安全开行汽车;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上没有安装横梁;在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横梁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的两个墩柱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该车道上可安全开行汽车。
纵梁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
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该伸出部分与该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该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该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该纵梁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该角钢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该纵梁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上表面齐平,该角钢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外侧面齐平;该纵梁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该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顺该纵梁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该纵梁上倒扣有槽钢,该槽钢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形状、面积分别与该纵梁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露出的外侧面齐平;该纵梁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该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的走向相同,这两 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前后两纵梁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的浅槽中。
电车由车厢、轮架、连接柱组成。
车厢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一块竖直外侧板、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围成,这两块底板在该车厢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该前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圆滑倾斜使该车厢成流线形;该车厢的内部有一块楼板和两块吊板。
水平楼板为长方体形板,其位于车厢内的竖直中部,其横向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内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横向另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外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该楼板的横向中央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内径为d的竖直楼板轴孔,所述d大于零且全文d取值相同;该楼板的下表面上,这两个楼板轴孔之一的周围有一个圆环形楼板槽,该楼板槽的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其环绕的楼板轴孔的轴线重合,该楼板槽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所述D1或D2大于零且全文D1取值相同、D2取值相同。
两块竖直吊板位于车厢内楼板的下方且与该车厢内侧板平行,其对称分居该楼板上两楼板轴孔的横向两侧且两内侧向面之间距离大于D2;这两块吊板之一,其竖直高度等于该楼板下方的该车厢内侧板的竖直高度,其上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的下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接近下端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底板的内端面固紧连接;该楼板和这两块吊板围成一个空腔,与该空腔位置纵向对应的该前板或该后板上有缺口,从而该空腔的前、后、下三向敞开。
该车厢内有一个大的空间和两个相同的小的空间;大的空间由顶板、内侧板、外侧板、前板、后板、楼板围成;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内侧板、吊板、前板、后板、底板围成,该小的空间的内侧板上有车门;另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外侧板、吊板、前板、后板、底板围成;两底板之一正上方的该楼板上有楼板口,从而该大的空间与这两个小的空间之一相通,该楼板口与正下方的底板之间有楼梯。
两个轮架之一由圆盘、轮轴板、动力轮轴、动力轮、导向轮轴、导向轮组成。
轮架上的水平圆盘的外径大于D2,但小于车厢内两吊板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圆盘上有竖直的圆盘轴孔,该圆盘轴孔的内径等于d,其轴线与该圆盘的轴线重合;该圆盘的上表面上邻近边缘处有圆环形圆盘槽,该圆盘槽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该圆盘的轴线重合,该圆盘槽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
轮架上的两块竖直轮轴板之一为长方体形板,其纵向长度小于该轮架上圆盘的外径,其 竖直高度与该圆盘轴向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车厢内吊板的竖直高度;这两块轮轴板对称分居该圆盘轴线的横向两侧,其上端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圆盘的下表面固紧连接,且不会从该圆盘的边缘露出;这两块轮轴板之一的下部有长方形窗口,该窗口的纵向长度大于竖直高度,其竖直中线与该轮轴板的竖直中线重合,其上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上轴孔,其下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下轴孔;导向轮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该上轴孔和该下轴孔中;固定连接于该导向轮轴腰部的导向轮,其轴向厚度小于该窗口的竖直高度,其外径小于该窗口的纵向长度,其位于该窗口内且从该窗口的两侧之一向外露出,其可绕该导向轮轴的轴线自由转动。
轮架骑跨在横向宽度大的纵梁上的情况下,该轮架上的两块轮轴板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之一的上部有一个水平横轴孔,该横轴孔位于该轮轴板上的上轴孔的正上方;动力轮轴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之一的横轴孔中,该动力轮轴横向水平;动力轮为阶梯轮,其由小轮和大轮同轴构成,该小轮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a;该动力轮轴上固定连接两个动力轮,这两个动力轮之一的大轮位于小轮的外侧,这两个动力轮的大轮的内侧向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纵梁的横向宽度;这两个动力轮之一的小轮搁置在相应位置该纵梁上面角钢上板的上表面上,该小轮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这两个动力轮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该轮架上的两个导向轮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轮架骑跨在横向宽度小的纵梁上的情况下,该轮架上的两块轮轴板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之一的上部有两个水平横轴孔,这两个横轴孔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前的横轴孔位于该轮轴板上的上轴孔的纵向前方,在后的横轴孔位于该上轴孔的纵向后方;两动力轮轴之一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之一对应的横轴孔中,这两动力轮轴横向水平且相互平行;动力轮为阶梯轮,其由小轮和大轮同轴构成,该小轮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分别固定连接在这两个动力轮轴之一上,这两个动力轮的大轮分别位于该纵梁两侧之一,这两个动力轮的大轮的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之一的小轮搁置在相应位置该纵梁上面槽钢上板的上表面上,该小轮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该轮架上的两个导向轮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两个轮架通过连接柱分别与车厢上楼板的两个楼板轴孔之一连接,其结构是这样的:该轮架上的圆盘的圆盘轴孔的轴线与该楼板轴孔的轴线重合,该圆盘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的下表面活动接触;圆柱形连接柱的外径等于d,其位于该圆盘轴孔和该楼板轴孔内,其轴线与该圆盘轴孔或该楼板轴孔的轴线重合,其上部与该楼板轴孔固紧连接,其下部与该圆盘轴孔固定连接;该圆盘上的圆盘槽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上的楼板槽吻合,在吻合的槽中有多个滚珠,这多个滚珠之一既与相应位置的该圆盘槽的槽底面活动接触,又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槽的槽底面活动接触;该轮架可绕该连接柱的竖直轴线相对该车厢自由转动。
始发站或终点站或有隔离带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位于相邻两墩柱之间的地面上;没有 隔离带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位于该街道较宽处横向中央的地面上;站台由平台、斜坡组成,该平台的上表面与停在该站台旁的电车车厢底板的上表面齐平,该斜坡的上端与相应位置的平台的一端衔接;平台的两侧向面之一与停在该侧向面附近的电车车厢的内侧板的外侧向面之间的空隙小;站台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
供电装置有两个优选方案。
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超级电容,每个车站都有电容器的充电装置。
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蓄电池,始发站或终点站有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站台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该通道有两个优选方案。
站台与街边行人道之间的通道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通道为隧道。
站台与街边行人道之间的通道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通道为画有斑马线的街道地面。
为提高乘客输送量,多辆电车串联成列车,相邻两电车用公知公用固定配合装置活动连接。
为使乘客感觉舒适、方便,车站站台的斜坡上设置电梯。
为使城市能够形成电车输送网络,一条纵梁带与另一条纵梁带安全交叉的结构是这样的:在该交叉处,一条纵梁带架设在较高墩柱的横梁上,而且与下方的另一条纵梁带有足够高度差,沿另一条纵梁带运行的电车车厢的顶板在交叉处不会与该横梁碰撞。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继承了传统电车没有污染的优点。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电车运行街道上的公交车可取消,该街道的路面资源大大释放,因而能舒缓街道的拥堵。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电车在空中运行,其正下方的车道上能安全通行汽车,且对司机没有心理压力。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电车沿空中独立专用纵梁带运行,通过路口时不受红灯限制;街道上堵车,对其没有任何影响;电车密度可增大,运行速度可提高,加之电车可串联成列车,单位时间乘客输送量显著增加。电车输送乘客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彻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难。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结构简单,技术不复杂,容易实施;投资主要用于建造墩柱、板梁、纵梁和购置电车,造价远低于地铁,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电车在两个车道宽的街道便能往返通行,且车站可密集设置,其远比地铁方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电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与其他车辆、各式柱子、路肩、行人发生磨蹭或碰撞,其不但自身安全,对行人、对其他车辆也不存在安全威胁,对街道上的硬件不会造成破坏。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电车不存在避让其他车辆或行人的问题,运行路径固定,不但驾驶 员工作强度小,心理负担小,而且有利于实施无人驾驶。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前后两纵梁端部交叉衔接,接口虽然留有间隙,但动力轮的小轮通过接口时不会与纵梁的端部碰撞,不但电车运行平稳,乘客舒适,而且动力轮上安装的轮毂电机承受的冲击载荷很小,对轮毂电机的抗振要求不高,电车易于操控且能安全运行。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轮毂电机远离地面,没有污水、污泥腐蚀;空气流通,易于散热。轮毂电机工作可靠、寿命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纵梁兼顾了轨道和承重两大功能,不但大大降低造价,又显著简化了结构,还能缩短施工工期。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动力轮的小轮为充气橡胶轮,其能缓冲竖直方向的振动,乘客感觉舒适;其对角钢或槽钢的磨损比钢轮小,角钢或槽钢能长期使用,更换橡胶轮相对容易。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纵梁的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与之配套的电车便有了大巴和中巴之分,为决策者根据乘客流量提供了选择余地,又为物尽其用创造了条件。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实施该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中,街道上原有车道无须变更,对街道交通的影响小且时间不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虽然结构简单、技术不复杂,但却是首创。若及早实施,商机可能巨大,有可能占领世界广阔市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有隔离带街道上的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相关构件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没有隔离带但至少有两个车道的街道上墩柱、横梁、纵梁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右侧电车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由横向宽度大的纵梁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的俯视示意图,在图中示意画出了与该纵梁带关联的横梁和轮架上的轮轴板、动力轮轴、动力轮,在图中还示意画出了车站站台。
图5是由横向宽度小的纵梁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的俯视示意图,在图中示意画出了与该纵梁带关联的横梁和轮架上的轮轴板、动力轮轴、动力轮,在图中还示意画出了车站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各图所示,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20、墩柱1、横梁2、由多块纵梁11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
墩柱1为竖立承重柱;如图1所示,在有隔离带3a的街道,多个墩柱1沿该隔离带3a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该隔离带3a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1的下端与没有车道3b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1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如图2所示,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多对墩柱1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1的两个墩 柱1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横梁2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该横梁2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该横梁2的两端之一。如图1所示,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墩柱1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2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该横梁2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该墩柱1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该墩柱1的汽车17反向运行的两个车道3b之一的上方,该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1上没有安装横梁2。如图2所示,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横梁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该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
如图1至图5各图所示,纵梁11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
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如图4所示,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该伸出部分与该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该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该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如图3、图4所示,该纵梁11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4a,该角钢4a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该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露出的上表面齐平,该角钢4a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如图3所示,该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该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4a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说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适于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乘客流量大的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使用。
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如图5所示,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11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如图2、图5所示,该纵梁11上倒扣有槽钢4b,该槽钢4b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形状、面积分别与该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如图2所示,该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该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4b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说明: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适于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个车道3b的街道或乘客流量小的有隔离带3a的街道使用。
如图4、图5所示,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3b的走向相同,如图1、图2所示,这两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2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如图4、图5所示,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1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的浅槽中。
如图3所示,电车由车厢10、轮架13、连接柱19组成。
如图3所示,车厢10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10a、一块竖直外侧板10b、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10c围成,这两块底板10c在该车厢10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该前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圆滑倾斜使该车厢10成流线形。该车厢10的内部有一块楼板12和两块吊板18。
如图3所示,水平楼板12为长方体形板,其位于车厢10内的竖直中部,其横向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内侧板10a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横向另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外侧板10b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该楼板12的横向中央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内径为d的竖直楼板轴孔12b,所述d大于零且全文d取值相同。该楼板12的下表面上,这两个楼板轴孔12b之一的周围有一个圆环形楼板槽12a,该楼板槽12a的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其环绕的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该楼板槽12a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所述D1或D2大于零且全文D1取值相同、D2取值相同。
如图3所示,两块竖直吊板18位于车厢10内楼板12的下方且与该车厢10内侧板10a平行,其对称分居该楼板12上两楼板轴孔12b的横向两侧且两内侧向面之间距离大于D2。这两块吊板18之一,其竖直高度等于该楼板12下方的该车厢10内侧板10a的竖直高度,其上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12的下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接近下端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车厢10底板10c的内端面固紧连接。该楼板12和这两块吊板18围成一个空腔,与该空腔位置纵向对应的该前板或该后板上有缺口,从而该空腔的前、后、下三向敞开。
如图3所示,该车厢10内有一个大的空间和两个相同的小的空间。大的空间由顶板、内侧板10a、外侧板10b、前板、后板、楼板12围成。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内侧板10a、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该小的空间的内侧板10a上有车门10d。另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外侧板10b、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两底板10c之一正上方的该楼板12上有楼板口,从而该大的空间与这两个小的空间之一相通,该楼板口与正下方的底板10c之间有楼梯。
说明:乘客通过车门10d进出车厢10。乘客可通过楼板口和楼梯从小的空间上升到大的空间,或从大的空间下降到小的空间。
如图3所示,两个轮架13之一由圆盘14、轮轴板15、动力轮轴5、动力轮6、导向轮轴8、导向轮9组成。
如图3所示,轮架13上的水平圆盘14的外径大于D2,但小于车厢10内两吊板18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圆盘14上有竖直的圆盘轴孔14b,该圆盘轴孔14b的内径等于d,其轴线与该圆盘14的轴线重合。该圆盘14的上表面上邻近边缘处有圆环形圆盘槽14a,该圆盘槽14a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该圆盘14的轴线重合,该圆盘槽14a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
如图3所示,轮架13上的两块竖直轮轴板15之一为长方体形板,其纵向长度小于该轮架13上圆盘14的外径,其竖直高度与该圆盘14轴向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车厢10内吊板18的竖直高度。这两块轮轴板15对称分居该圆盘14轴线的横向两侧,其上端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圆盘14的下表面固紧连接,且不会从该圆盘14的边缘露出。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部有长方形窗口15a,该窗口15a的纵向长度大于竖直高度,其竖直中线与该轮轴板15的竖直中线重合,其上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上轴孔15c,其下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下轴孔15d。导向轮轴8的上下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该上轴孔15c和该下轴孔15d中。固定连接于该导向轮轴8腰部的导向轮9,其轴向厚度小于该窗口15a的竖直高度,其外径小于该窗口15a的纵向长度,其位于该窗口15a内且从该窗口15a的两侧之一向外露出,其可绕该导向轮轴8的轴线自由转动。
如图3、图4所示,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该轮架13的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上部有一个水平横轴孔15b,该横轴孔15b位于该轮轴板15上的上轴孔15c的正上方。动力轮轴5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横轴孔15b中,该动力轮轴5横向水平。动力轮6为阶梯轮,其由小轮6a和大轮6b同轴构成,该小轮6a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a。该动力轮轴5上固定连接两个动力轮6,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大轮6b位于小轮6a的外侧,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的内侧向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纵梁11的横向宽度。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小轮6a搁置在相应位置该纵梁11上面角钢4a上板的上表面上,该小轮6a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这两个动力轮6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该轮架13上的两个导向轮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如图5所示,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该轮架13的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上部有两个水平横轴孔15b,这两个横轴孔15b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前的横轴孔15b位于该轮轴板15上的上轴孔15c的纵向前方,在后的横轴孔15b位于该上轴孔15c的纵向后方。两动力轮轴5之一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对应的横轴孔15b中,这两动力轮轴5横向水平且相互平行。动力轮6为阶梯轮,其由小轮6a和大轮6b同轴构成,该小轮6a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6分别固定连接在这两个动力轮轴5之一上,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分别位于该纵梁11两侧之一,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的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小轮6a搁置在相应位置 该纵梁11上面槽钢4b上板的上表面上,该小轮6a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该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该轮架13上的两个导向轮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纵梁11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如图3所示,两个轮架13通过连接柱19分别与车厢10上楼板12的两个楼板轴孔12b之一连接,其结构是这样的:该轮架13上的圆盘14的圆盘轴孔14b的轴线与该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该圆盘14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12的下表面活动接触。圆柱形连接柱19的外径等于d,其位于该圆盘轴孔14b和该楼板轴孔12b内,其轴线与该圆盘轴孔14b或该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其上部与该楼板轴孔12b固紧连接,其下部与该圆盘轴孔14b固定连接。该圆盘14上的圆盘槽14a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12上的楼板槽12a吻合,在吻合的槽中有多个滚珠7,这多个滚珠7之一既与相应位置的该圆盘槽14a的槽底面活动接触,又与相应位置的该楼板槽12a的槽底面活动接触。该轮架13可绕该连接柱19的竖直轴线相对该车厢10自由转动。
始发站或终点站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20位于相邻两墩柱1之间的地面上。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20位于该街道较宽处横向中央的地面上。如图4、图5所示,站台20由平台20a、斜坡20b组成,该平台20a的上表面与停在该站台20旁的电车车厢10底板10c的上表面齐平,该斜坡20b的上端与相应位置的平台20a的一端衔接;平台20a的两侧向面之一与停在该侧向面附近的电车车厢10的内侧板10a的外侧向面之间的空隙小。站台20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
供电装置有两个优选方案。
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超级电容,每个车站都有电容器的充电装置。
说明:电车在车站间行驶时使用储存于电容器内的电力。电车到达车站后,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向电容器充电。
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供电装置为蓄电池,始发站或终点站有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说明:电车在始发站和终点站之间的线路上行驶时使用储存于蓄电池内的电力。电车到达始发站或终点站后,利用待车时间向蓄电池充电。
当前,超级电容或蓄电池的创新,争奇斗艳日新月异,处于高速更新换代中,优劣对比不断变化。在工作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的原则是:如果超级电容的重量小于蓄电池的重量,首选供电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如果超级电容的重量大于蓄电池的重量,首选供电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
站台20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该通道有两个优选方案。
站台20与街边行人道之间的通道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通道为隧道。
说明:该隧道与该站台20、街边行人道相通,乘客通过该隧道进出车站。
有隔离带3a的街道一般宽阔,车道多,车辆的流量大,为了不影响车辆通行,该街道上站台20与街边行人道的通道首选第一个优选方案。始发站或终点站如果处于繁华地段,人员 密集,车辆的流量大,交通复杂,此处站台20的通道也首选第一个优选方案。
站台20与街边行人道之间的通道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通道为画有斑马线的街道地面。
说明:乘客通过画有斑马线的街道地面进出车站。
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的街道,行人少,车辆的流量小,为节省造价,该街道上站台20与街边行人道的通道首选第二个优选方案。始发站或终点站,如果位置偏僻,人员稀疏,车辆的流量小,交通不复杂,为节省造价,此处站台20与街边行人道的通道也首选第二个优选方案。
为提高乘客输送量,多辆电车串联成列车,相邻两电车用公知公用固定配合装置活动连接。
为使乘客感觉舒适、方便,车站站台20的斜坡20b上设置电梯。
为使城市能够形成电车输送网络,一条纵梁带与另一条纵梁带安全交叉的结构是这样的:在该交叉处,一条纵梁带架设在较高墩柱1的横梁2上,而且与下方的另一条纵梁带有足够高度差,沿另一条纵梁带运行的电车车厢10的顶板在交叉处不会与该横梁2碰撞。
说明:
如图3所示,轮架13上的两个导向轮9分居相应位置纵梁11的两侧之一,其作用有二:其一,引导电车始终沿纵梁带运行,防止该电车上的动力轮6脱离纵梁11;其二,电车通过弯道时,相应位置纵梁11对该弯道内侧导向轮9的压力自动大于对该弯道外侧导向轮9的压力,向内、向外的压力差即为该电车通过弯道的向心力。
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电车通过弯道时,该电车上的轮架13两侧的动力轮6的运动半径差别很小,可忽略不计,该轮架13上两侧的动力轮6无须差速控制,简化了结构。
电车运行的纵梁带搁置在横梁2上,而横梁2又位于车道3b的上方,该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电车不占车道3b,电车通行的街道上公交车可取消,该街道的路面资源大大释放,能显著舒缓街道的拥堵;电车通过路口时不受红灯限制,街道上堵车对其没有任何影响,电车输送乘客的效率显著提高,能够彻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难;电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与其他车辆、各式柱子、路肩、行人发生磨蹭或碰撞,其不但自身安全,对行人、对其他车辆也不存在安全威胁;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的造价远低于地铁,车站可密集设置,远比地铁方便;电车的动力装置为轮毂电机,轮毂电机工作环境好,工作可靠、寿命长。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一。
由于纵梁11的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与之配套的电车便有了大巴和中巴之分,为决策者根据乘客流量提供了选择余地,又为物尽其用创造了条件。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二。
本发明不使用钢轨,纵梁11兼顾了轨道和承重两大功能,不但大大降低造价,又显著简化了结构,还能缩短施工工期。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三。
由于前后两纵梁11的连接采用交叉衔接结构,接口虽然留有间隙以适应热胀冷缩,但动力轮6的小轮6a通过接口时,该小轮6a的轴向一半不在前纵梁11上就在后纵梁11上,因 而不会与前纵梁11的端部碰撞。这种结构,不但使电车运行平稳,乘客舒适,而且动力轮6上安装的轮毂电机承受的冲击载荷小,对轮毂电机的抗振要求不高,电车又易于操控且能安全运行。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四。
由于动力轮6的小轮6a为充气橡胶轮,其能缓冲竖直方向的振动,使乘客感觉舒适。其对角钢4a或槽钢4b的磨损比钢轮小得多,角钢4a或槽钢4b能长期使用。磨损大的是橡胶轮,而更换橡胶轮相对容易。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五。
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轮架13上的两个动力轮6分别固定连接在前后相邻两动力轮轴5之一上,使横向宽度小的电车与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配合成为可能。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包含电车、供电装置、车站的站台(2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还含墩柱(1)、横梁(2)、由多块纵梁(11)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
墩柱(1)为竖立承重柱;在有隔离带(3a)的街道,多个墩柱(1)沿所述隔离带(3a)纵向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隔离带(3a)的地面固紧连接;向周围辐射的街道三条以上的路口叫做宽大路口,在宽大路口,墩柱(1)的下端与没有车道(3b)的地面固紧连接;在始发站或终点站,多个墩柱(1)沿弧线分布,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下端与相应位置的地面固紧连接,这多个墩柱(1)之一的水平上表面的径向中部有切向浅槽;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多对墩柱(1)沿该街道分布,每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街道两侧之一的地面固紧连接;
横梁(2)为长方体形板块,其横向宽度大于纵向长度大于竖直厚度,所述横梁(2)的上表面上沿纵向有两条浅槽,这两条浅槽分别接近所述横梁(2)的两端之一;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墩柱(1)的水平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横梁(2)中部的水平下表面固紧连接,所述横梁(2)的横向两端的端面分别从所述墩柱(1)两侧之一向外伸出,且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墩柱(1)的汽车(17)反向运行的两车道(3b)之一的上方,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墩柱(1)上没有安装横梁(2);在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横梁(2)两端的下表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一对墩柱(1)的两个墩柱(1)之一的上表面固紧连接,所述车道(3b)上可安全开行汽车(17);
纵梁(11)为长条形钢筋水泥块,其中部的横断面为矩形且竖直高度大于横向宽度,其横向宽度有两种规格;
第一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其一端的中部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其另一端的中部向内凹进,所述伸出部分或所述凹进部分呈纵向短的长方体形状,所述伸出部分与所述凹进部分纵向长度相等、横向宽度相等,所述伸出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缺口,所述凹进部分的横向两侧之一为横向宽度为a的长方体形板块,所述a大于零且全文a取值相同;所述纵梁(11)两侧之一的上转角处固紧连接角钢(4a),所述角钢(4a)上板的横向宽度等于或大于2a,该上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其接触的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该上板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上表面齐平,所述角钢(4a)侧板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两角钢(4a)之一侧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第二种规格为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其横向宽度小于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横向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两端之一横向宽度为b的半边纵梁(11)顺该纵梁(11)向外伸出,两端伸出部分为纵向长度相等的短的长方体形状且分居异侧,所述b大于零且全文b取值相同; 所述纵梁(11)上倒扣有槽钢(4b),所述槽钢(4b)两侧板内表面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b,其底板的形状、面积分别与所述纵梁(11)上表面的形状、面积对应,其底板的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且固紧连接,其两侧板之一的外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露出的外侧面齐平;所述纵梁(11)中从前至后分布多根横向加固杆(16),所述加固杆(16)的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槽钢(4b)两侧板之一的内表面固紧连接;
在宽大路口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有两条分别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这两条纵梁带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位置车道(3b)的走向相同,这两条纵梁带分别搁置在相应位置横梁(2)上的两浅槽之一的槽底面上,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纵向中部;在始发站或终点站,有一条由多块纵梁(11)依次首尾相接成的纵梁带,该纵梁带的形状与相应位置的弧形对应,该纵梁带搁置在相应位置墩柱(1)的浅槽中,前后两纵梁(11)的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浅槽的切向中部;始发站或终点站的纵梁带的两端分别就近与有隔离带(3a)的街道或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的两条纵梁带之一的端部相接,但接口留有间隙,且该接口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的浅槽中;
电车由车厢(10)、轮架(13)、连接柱(19)组成;
车厢(10)的纵向长度大于横向宽度,其由一块水平顶板、一块竖直内侧板(10a)、一块竖直外侧板(10b)、一块前板、一块竖直后板、两块水平底板(10c)围成,这两块底板(10c)在所述车厢(10)的横向中部彼此分离,所述前板从下向上逐渐向后圆滑倾斜使所述车厢(10)成流线形;所述车厢(10)的内部有一块楼板(12)和两块吊板(18);
水平楼板(12)为长方体形板,其位于车厢(10)内的竖直中部,其横向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横向另一端的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外侧板(10b)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所述楼板(12)的横向中央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内径为d的竖直楼板轴孔(12b),所述d大于零且全文d取值相同;所述楼板(12)的下表面上,这两个楼板轴孔(12b)之一的周围有一个圆环形楼板槽(12a),所述楼板槽(12a)的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其环绕的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所述楼板槽(12a)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所述D1或D2大于零且全文D1取值相同、D2取值相同;
两块竖直吊板(18)位于车厢(10)内楼板(12)的下方且与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平行,其对称分居所述楼板(12)上两楼板轴孔(12b)的横向两侧且两内侧向面之间距离大于D2;这两块吊板(18)之一,其竖直高度等于所述楼板(12)下方的所述车厢(10)内侧板(10a)的竖直高度,其上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楼板(12)的下表面固紧连接,其前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前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后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后板的内表面固紧连接,其接近下端的外侧向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车厢(10)底板(10c)的内端面固紧连接;所述楼板(12)和这两块吊板(18)围成一个空腔,与该空腔位置纵向对应的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上有缺口,从而该空腔的前、后、下三向敞开;
所述车厢(10)内有一个大的空间和两个相同的小的空间;大的空间由顶板、内侧板(10a)、外侧板(10b)、前板、后板、楼板(12)围成;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内侧板(10a)、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该小的空间的内侧板(10a)上有车门(10d);另一个小的空间由楼板(12)、外侧板(10b)、吊板(18)、前板、后板、底板(10c)围成;两底板(10c)之一正上方的所述楼板(12)上有楼板口,从而所述大的空间与这两个小的空间之一相通,所述楼板口与正下方的底板(10c)之间有楼梯;
两个轮架(13)之一由圆盘(14)、轮轴板(15)、动力轮轴(5)、动力轮(6)、导向轮轴(8)、导向轮(9)组成;
轮架(13)上的水平圆盘(14)的外径大于D2,但小于车厢(10)内两吊板(18)内向侧面之间的横向距离;圆盘(14)上有竖直的圆盘轴孔(14b),所述圆盘轴孔(14b)的内径等于d,其轴线与所述圆盘(14)的轴线重合;所述圆盘(14)的上表面上邻近边缘处有圆环形圆盘槽(14a),所述圆盘槽(14a)内圆周表面的轴线与所述圆盘(14)的轴线重合,所述圆盘槽(14a)的内径为D1、外径为D2
轮架(13)上的两块竖直轮轴板(15)之一为长方体形板,其纵向长度小于所述轮架(13)上圆盘(14)的外径,其竖直高度与该圆盘(14)轴向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车厢(10)内吊板(18)的竖直高度;这两块轮轴板(15)对称分居所述圆盘(14)轴线的横向两侧,其上端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圆盘(14)的下表面固紧连接,且不会从所述圆盘(14)的边缘露出;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部有长方形窗口(15a),所述窗口(15a)的纵向长度大于竖直高度,其竖直中线与所述轮轴板(15)的竖直中线重合,其上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上轴孔(15c),其下窗台面的中央有竖直下轴孔(15d);导向轮轴(8)的上下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所述上轴孔(15c)和所述下轴孔(15d)中;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轮轴(8)腰部的导向轮(9),其轴向厚度小于所述窗口(15a)的竖直高度,其外径小于所述窗口(15a)的纵向长度,其位于所述窗口(15a)内且从所述窗口(15a)的两侧之一向外露出,其可绕所述导向轮轴(8)的轴线自由转动;
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大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所述轮架(13)的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上部有一个水平横轴孔(15b),所述横轴孔(15b)位于所述轮轴板(15)上的上轴孔(15c)的正上方;动力轮轴(5)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横轴孔(15b)中,所述动力轮轴(5)横向水平;动力轮(6)为阶梯轮,其由小轮(6a)和大轮(6b)同轴构成,所述小轮(6a)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a;所述动力轮轴(5)上固定连接两个动力轮(6),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大轮(6b)位于小轮(6a)的外侧,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的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纵梁(11)的横向宽度;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小轮(6a)搁置在相应位置所述纵梁(11)上面角钢(4a)上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小轮(6a)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这两个动力轮(6)转速的协同由差速器控制;所述轮架(13)上的两个导向轮(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 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轮架(13)骑跨在横向宽度小的纵梁(11)上的情况下,所述轮架(13)的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下端面位于相应位置横梁(2)上表面的上方;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的上部有两个水平横轴孔(15b),这两个横轴孔(15b)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前的横轴孔(15b)位于所述轮轴板(15)上的上轴孔(15c)的纵向前方,在后的横轴孔(15b)位于所述上轴孔(15c)的纵向后方;两动力轮轴(5)之一的两端分别固紧连接在这两块轮轴板(15)之一对应的横轴孔(15b)中,这两动力轮轴(5)横向水平且相互平行;动力轮(6)为阶梯轮,其由小轮(6a)和大轮(6b)同轴构成,所述小轮(6a)为充气橡胶轮且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6)分别固定连接在这两个动力轮轴(5)之一上,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分别位于所述纵梁(11)两侧之一,这两个动力轮(6)的大轮(6b)的内侧向面之间的横向距离等于或大于2b;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的小轮(6a)搁置在相应位置所述纵梁(11)上面槽钢(4b)上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小轮(6a)可沿该上表面向前或向后滚动;这两个动力轮(6)之一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由供电装置供电;所述轮架(13)上的两个导向轮(9)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纵梁(11)的两侧面之一活动接触且可向前或向后滚动;
两个轮架(13)通过连接柱(19)分别与车厢(10)上楼板(12)的两个楼板轴孔(12b)之一连接,其结构是这样的:所述轮架(13)上的圆盘(14)的圆盘轴孔(14b)的轴线与所述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所述圆盘(14)的上表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楼板(12)的下表面活动接触;圆柱形连接柱(19)的外径等于d,其位于所述圆盘轴孔(14b)和所述楼板轴孔(12b)内,其轴线与该圆盘轴孔(14b)或该楼板轴孔(12b)的轴线重合,其上部与所述楼板轴孔(12b)固紧连接,其下部与所述圆盘轴孔(14b)固定连接;所述圆盘(14)上的圆盘槽(14a)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楼板(12)上的楼板槽(12a)吻合,在吻合的槽中有多个滚珠(7),这多个滚珠(7)之一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圆盘槽(14a)的槽底面活动接触,又与相应位置的所述楼板槽(12a)的槽底面活动接触;所述轮架(13)可绕所述连接柱(19)的竖直轴线相对所述车厢(10)自由转动;
始发站或终点站或有隔离带(3a)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20)位于相邻两墩柱(1)之间的地面上;没有隔离带(3a)但至少有两车道(3b)的街道上,车站的站台(20)位于该街道较宽处横向中央的地面上;站台(20)由平台(20a)、斜坡(20b)组成,所述平台(20a)的上表面与停在该站台(20)旁的电车车厢(10)底板(10c)的上表面齐平,所述斜坡(20b)的上端与相应位置的平台(20a)的一端衔接;平台(20a)的两侧向面之一与停在该侧向面附近的电车车厢(10)的内侧板(10a)的外侧向面之间的空隙小;站台(20)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为超级电容,每个车站都有电容器的充电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为蓄电池,始发站或终点站有蓄电池的充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台(20)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所述通道为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站台(20)有通道与街边行人道相通,所述通道为画有斑马线的街道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辆电车串联成列车,相邻两电车用固定配合装置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车站站台(20)的斜坡(20b)上设置电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条纵梁带与另一条纵梁带安全交叉的结构是这样的:在所述交叉处,一条纵梁带架设在较高墩柱(1)的横梁(2)上,而且与下方的另一条纵梁带有足够高度差,沿另一条纵梁带运行的电车车厢(10)的顶板在交叉处不会与所述横梁(2)碰撞。
CN201621390814.1U 2016-12-12 2016-12-12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37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0814.1U CN206437005U (zh) 2016-12-12 2016-12-12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0814.1U CN206437005U (zh) 2016-12-12 2016-12-12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37005U true CN206437005U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4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081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37005U (zh) 2016-12-12 2016-12-12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370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749A (zh) * 2016-12-12 2017-03-22 李新亚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8842787A (zh) * 2018-07-23 2018-11-20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深基坑倒撑钢支撑的承重支撑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749A (zh) * 2016-12-12 2017-03-22 李新亚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6515749B (zh) * 2016-12-12 2018-05-22 李新亚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8842787A (zh) * 2018-07-23 2018-11-20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深基坑倒撑钢支撑的承重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6919B1 (en) Hybrid personal transit system
CN101200188A (zh) 大量运输系统
CN105696429A (zh)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
CN204775219U (zh) 一种节能型双轨双车交通工具
CN206437005U (zh)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6121316A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
CN105523047A (zh) 低空悬挂式单轨轨道车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203145522U (zh) 自行式双螺旋立体停车库
CN103241246A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106828517B (zh) 分体式电动轨道车
CN204236462U (zh) 低空悬挂式单轨轨道车
CN206327353U (zh) 架空单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6515749B (zh) 骑式架空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JP2009184585A (ja) 総2階建て車両により列車当り床面積を倍増する鉄道交通システム
CN204323511U (zh) 立交桥式公交车
CN106437226A (zh) 适用城市交通的停车、通行一体化非机动车道系统及方法
US3613599A (en) Ground transporation systems
CN206437003U (zh) 架空双轨电车乘客输送系统
CN105946868B (zh) 一种城市球面轨道对接网络交通电动公交车及数控运行系统
CN101407220A (zh) 多轨道空中飞车组合技术
CN105539459B (zh) 龙门式立体交通工具
CN108016451A (zh) 基于动态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轨道系统
CN104401330B (zh) 轻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使用的电动汽车
CN203222404U (zh) 地下停车场双工位汽车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