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5715U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5715U
CN206425715U CN201621379583.4U CN201621379583U CN206425715U CN 206425715 U CN206425715 U CN 206425715U CN 201621379583 U CN201621379583 U CN 201621379583U CN 206425715 U CN206425715 U CN 206425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type
type heating
board mount
steel pipe
he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95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明杰
楼高峰
方旭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12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2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2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2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95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5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5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5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温控设备、固定支架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移动装置用于整个加热装置的移动;固定支架,固定在移动装置上,连接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上设置有履带式加热板,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形状与钢管的直径相匹配,工作时,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通过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温控设备,与履带式加热板电连接,用于控制履带式加热板的加热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使用灵活、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电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国内新建高水头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占比逐渐加大。该类电站均需要采用由多个压力钢管依次焊接形成的压力管道进行引水,即将相邻两个压力钢管管口一周进行加热、对接焊缝,称为环缝加热。
引水压力钢管的特点是直径大、管壁厚,多采用国内外600MPa~800MPa高强钢板制造。因此,引水压力钢管的焊接工艺复杂,施焊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和输入线能量,要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消氢等措施,以保证压力钢管焊接质量。
目前,类似于引水压力钢管等大型压力钢管,其环缝加热的常规做法是直接将单片履带式加热板贴在钢管上或采用多个固定架分别固定多片履带式加热板的方法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对于大型压力钢管加热需要吊机的配合,同时人工投入大、耗时长,并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容易造成烫伤、触电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压力钢管环缝加热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型钢管环缝加热的加热装置,不仅使用灵活、方便和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温控设备、固定支架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
所述移动装置用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移动;
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上,连接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
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上设置有履带式加热板,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形状与钢管的直径相匹配,工作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通过所述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
所述温控设备,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的加热温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螺旋调整装置;
所述螺旋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履带式加热板,镶嵌在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内部,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与钢管的管壁之间间距20mm。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板和螺栓;
所述压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的连接端相贴合,两端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温控设备上设置有按键和/或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通过将温控设备、固定支架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集中设置在移动装置上,可以灵活移动,使用方便;而且利用固定支架将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形状与钢管的直径相匹配,工作时,通过移动装置就可以使履带式加热板支架靠近待加热钢管的表面,通过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避免了直接将单片履带式加热板贴在钢管上或采用多个固定架分别固定多片履带式加热板的方法进行加热,安全高效;再利用温控设备调节履带式加热板的温度,使用方便,而且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使用灵活、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加热装置中的单片履带式加热板拆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装置,主要用于钢管10环缝加热,包括移动装置1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1上的温控设备2、固定支架3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移动装置1用于承载整个加热装置,而且能够移动,满足工序间转换要求。其结构可以包括一块置物平板以及设置在置物平板下方用于移动的轮子,例如台车等移动机构。固定支架3固定在移动装置1上,连接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固定支架3主要用于连接移动装置1和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上设置有履带式加热板5,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的形状与钢管10的直径相匹配,确切地说,其工作端的弧度与钢管10直径相吻合,工作时,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靠近待加热钢管10的表面并与其贴合,通过履带式加热板5对钢管10进行加热。温控设备2与履带式加热板5电连接,用于控制履带式加热板5的加热温度。温控设备2与履带式加热板5连接的电缆线21可以从各支架的内部通过,排放整齐,如图2所示。
工作时,钢管10吊放到滚轮架20上,然后将上述两套加热装置(左右各一)移至与钢管的管壁贴合,并使得履带式加热板5距管壁20mm。启动温控设备,利用履带式加热板5对钢管10进行加热,使用灵活、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上述温控设备2可以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实现远程控制,也可以通过设置按键和/或显示屏实现本地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输入预设的加热温度等信息,对加热过程进行控制;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当前加热温度等信息,便于用户观察加热进度。该显示屏也可以是触摸显示屏,便于用户操作。
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与固定支架3之间可以通过转轴或其他结构转动连接,以实现根据具体钢管的方位调整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的位置。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还包括螺旋调整装置6。螺旋调整装置6设置在固定支架3与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之间,用于调整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的位置,使其工作时能够与待加热钢管的管壁完全贴合。通过螺旋调整装置6的设置,大大增加了加热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根据钢管的结构特性,其轮廓设置为半圆型,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组加热装置实现对钢管环缝的完全包裹,进行加热,效率高。
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与履带式加热板5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更换履带式加热板。
参见图3,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与履带式加热板5还可以通过压板7、螺栓8、螺母9以及垫圈组成的固定装置连接,履带式加热板5镶嵌在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的内部,并通过螺栓8、螺母9以及垫圈与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固定。固定时,压板7与相邻两个履带式加热板5的连接端相贴合,两端通过螺栓8、螺母9以及垫圈与履带式加热板支架4固定。
若履带式加热板5损坏,则通过拆除压板7、螺栓8、螺母9以及垫圈就可以更换履带式加热板5,使用方便。
利用上述加热装置进行钢管环缝加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钢管固定在预设的滚轮架上。
上述步骤中,可以将钢管吊装到滚轮架上,然后旋转钢管2周,以保证钢管稳定。
步骤S200,通过移动装置将两套加热装置分别移动至钢管的两侧,并调整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管壁之间的位置,使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
可以调整到履带式加热板距管壁20mm,这样加热效果较好。
步骤S300,启动温控设备,控制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
加热过程中,还可以同时用远红外线测温仪及时复测温度情况。待加热完成后,进行环缝的焊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通过将温控设备、固定支架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集中设置在移动装置上,可以灵活移动,使用方便;而且利用固定支架将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形状与钢管的直径相匹配,工作时,通过移动装置就可以使履带式加热板支架靠近待加热钢管的表面,通过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避免了直接将单片履带式加热板贴在钢管上或采用多个固定架分别固定多片履带式加热板的方法进行加热,安全高效;再利用温控设备调节履带式加热板的温度,使用方便,而且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不仅适用于引水压力钢管的加热,还适用于其他大型压力钢管的环缝加热,使用灵活、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钢管环缝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温控设备、固定支架以及履带式加热板支架;
所述移动装置用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移动;
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上,连接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
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上设置有履带式加热板,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形状与钢管的直径相匹配,工作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通过所述履带式加热板对钢管进行加热;
所述温控设备,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的加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调整装置;
所述螺旋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
所述履带式加热板,镶嵌在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内部,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与钢管的表面贴合时,所述履带式加热板与钢管的管壁之间间距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板和螺栓;
所述压板,与相邻两个所述履带式加热板的连接端相贴合,两端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履带式加热板支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设备上设置有按键和/或显示屏。
CN201621379583.4U 2016-12-15 2016-12-15 加热装置 Active CN206425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9583.4U CN206425715U (zh) 2016-12-15 2016-12-15 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9583.4U CN206425715U (zh) 2016-12-15 2016-12-15 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5715U true CN206425715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7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9583.4U Active CN206425715U (zh) 2016-12-15 2016-12-15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57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3973A (zh) * 2016-12-15 2017-04-26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利用该加热装置进行钢管环缝加热的方法
CN109396614A (zh) * 2018-12-13 2019-03-01 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厚壁筒体环缝焊接的快速加热装置及焊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3973A (zh) * 2016-12-15 2017-04-26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利用该加热装置进行钢管环缝加热的方法
CN109396614A (zh) * 2018-12-13 2019-03-01 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厚壁筒体环缝焊接的快速加热装置及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3973A (zh) 加热装置及利用该加热装置进行钢管环缝加热的方法
CN206425715U (zh) 加热装置
CN202596182U (zh) 防水卷材铺贴装置
CN105971828B (zh)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叶片翻转、运输一体装置
CN207456153U (zh) 一种磷酸铁锂回转炉
CN103170777A (zh) 一种金属管子对接环缝加热装置
CN204430523U (zh) 一种远红外线恒温焊接的加热焊接装置
CN110315763A (zh) 一种自动热熔焊接机及焊接方法
CN202015907U (zh) 大口径厚壁钢管焊接预后热装置
CN206662477U (zh) 一种电容焊锡用工作台
CN107877874A (zh) 一种散热型陶瓷蜂窝面板加热熔接装置
CN205464722U (zh) 一种堆焊装置
CN206928536U (zh) 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封边装置
CN106182828A (zh) 一种叶片“工”字腹板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CN206393091U (zh) 可调节式筒体加热装置
CN108161285A (zh) 配管焊接火焰预热装置
CN207028212U (zh) 管道熔接装置
CN205684544U (zh) 一种能防翘曲的工字钢数控冷弯机
CN204583809U (zh) 一种供热热水管网的冲洗装置
CN209157360U (zh) 压力容器厚壁筒体环缝焊接的快速加热装置
CN207354650U (zh) 辊轴高频加热装置
CN205733414U (zh) 大口径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焊接机
CN212097585U (zh) 一种非开挖管道pe焊接装置
CN102962276B (zh) 拉丝模具的褪模系统及利用其进行褪模的方法
CN207990624U (zh) 海上风电桩结构建造环缝焊接加热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