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9046U - 自粘带式防水板 - Google Patents

自粘带式防水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9046U
CN206419046U CN201720061818.3U CN201720061818U CN206419046U CN 206419046 U CN206419046 U CN 206419046U CN 201720061818 U CN201720061818 U CN 201720061818U CN 206419046 U CN206419046 U CN 206419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splash guard
adhesive tape
adhesion belt
adhe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18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占明
孟灵晋
刘好武
许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Railway Economic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ong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xi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618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9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9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9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所述自粘带式防水板还包括:自粘带,所述自粘带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一表面为钩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使用时,该自粘带式防水板可通过自粘带将该自粘带式防水板与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简单实用。

Description

自粘带式防水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隧道内的防水板一般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一起固定。焊接的方式施工效率低,并且防水板的热熔焊接处易开裂,开裂处形成缺口,造成防水板漏水。当将该防水板在隧道中安装时,隧道内放炮施工会形成冲击气流,冲击气流冲击防水板的缺口造成防水板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可使防水板通过自粘带与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使施工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所述自粘带式防水板还包括:自粘带,所述自粘带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一表面为钩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超声波熔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胶粘剂粘接。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多个所述自粘带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13cm。
进一步: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8cm。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2.0mm。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5~1.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通过自粘带可方便、牢固地将防水板和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例如土工布层,施工时,施加压力即可完成粘接,施工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不需要将防水板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一起,防水板上无热熔点,避免防水板上形成缺口,可防止其漏水或者隧道内放炮施工时产生的冲击气流冲击防水板的缺口,造成防水板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的一种排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的另一种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防水板组合体包括:防水板1和自粘带2。其中,防水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该平面平整光滑,便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与自粘带2连接。自粘带2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粘带2的第一表面为钩面,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通过超声波熔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第二表面与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通过胶粘剂粘接。
优选的,自粘带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自粘带2的尺寸与一个防水板1的尺寸相当,与防水板1整体复合在一起。
优选的,自粘带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自粘带2间隔均匀地设置在防水板1的第一表面上。多个自粘带2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以使防水板1和其他部件之间无悬空为宜,从而可使防水板1与其他部件紧密贴合,无分层和悬空现象。多个自粘带2的宽度为6~13cm,优选为6~8cm。自粘带2呈长条状,多个自粘带2可形成平行的多排(或多列),也可形成阵列,分别如图3和4所示,从而有利于使防水板1和其他部件之间无悬空。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粘带2的排列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排列成其他形式。
优选的,防水板1的厚度为1~2.0mm优选为,1.5~1.8mm,防水板1的宽度为2~4mm,使得防水板1的防渗效果好。
施工时,将自粘带2与防水板1超声波熔接或者通过胶粘剂粘接,然后将带有自粘带2的防水板1粘接于其他部件上,施加压力即可完成粘接,施工效率高,施工便利,使防水板1铺贴紧密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粘带式防水板,通过自粘带2可方便、牢固地将防水板1和其他部件粘接在一起,施工时,施加压力即可完成粘接,施工效率高,不需要将防水板1通过热熔焊接与其他部件焊接在一起,防水板1上无热熔点,避免防水板1上形成缺口,可防止其漏水或者隧道内放炮施工时产生的冲击气流冲击防水板1的缺口,造成防水板1掉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自粘带式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平面;
所述自粘带式防水板还包括:
自粘带,所述自粘带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一表面为钩面,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超声波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带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通过胶粘剂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带的数量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自粘带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防水板的第一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13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带的宽度为6~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2.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粘带式防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厚度为1.5~1.8mm。
CN201720061818.3U 2017-01-18 2017-01-18 自粘带式防水板 Active CN206419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1818.3U CN206419046U (zh) 2017-01-18 2017-01-18 自粘带式防水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1818.3U CN206419046U (zh) 2017-01-18 2017-01-18 自粘带式防水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9046U true CN206419046U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7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1818.3U Active CN206419046U (zh) 2017-01-18 2017-01-18 自粘带式防水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9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5789U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叠层模板
WO2014190854A1 (zh) 一种激光焊接联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205647996U (zh) 一种超声焊接防溢胶结构
CN206419046U (zh) 自粘带式防水板
CN204615782U (zh) 一种石英晶体谐振器
CN206129299U (zh) 防排水板组合系统
CN207416975U (zh) 一种铝合金车身侧围蒙皮粘接结构
CN207219149U (zh) 线路板的层压对位结构及线路板
CN202162513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焊面工序的工装
CN206419045U (zh) 自粘带式防排水板
CN205272736U (zh) 一种压花防粘膜无胎自粘防水卷材
CN207022284U (zh) 一种菱形防连焊焊盘
CN204231746U (zh) 一种关于双排插针器件的pcb封装焊盘结构
CN206254571U (zh) 滤纸封边夹具
CN209845604U (zh) 一种散热石墨膜
CN204810724U (zh) 柔性线路板过回流焊载具
CN206869265U (zh) Smt表面粘接治具
CN206085703U (zh) 一种高频热合机
CN212640364U (zh) 一种附着力效果好的抗酸洗保护膜
CN106926469B (zh) 用于塑料蜂窝芯板的封边装置及方法
CN213654296U (zh) 一种室内装饰用地坪保护垫
CN202963812U (zh) X型对接接头焊接衬垫
TWM503661U (zh) 太陽能晶片重疊串焊結構
CN105694754B (zh) 易拉片
CN215152693U (zh) 耐atf油的绝缘复合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2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2

Co-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ECONOMIC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ity of Dezhou province Lingcheng District 253500

Patentee before: HONGXIANG NEW GEO-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