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0856U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0856U
CN206370856U CN201720016138.XU CN201720016138U CN206370856U CN 206370856 U CN206370856 U CN 206370856U CN 201720016138 U CN201720016138 U CN 201720016138U CN 206370856 U CN206370856 U CN 206370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bile terminal
metal
separated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161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锋
刘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anus Intelligen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ache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Janus Dongguan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ache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Janus Dongguan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ache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161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0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0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08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其中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金属材质的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上开设有多条微缝隙,多条所述微缝隙将所述壳体主体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通过金属连接件导电连接;移动终端包括前述壳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可以简化微缝隙的制作方法,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制作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的微缝隙天线基本都是采用金属一体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保留机体上原有的金属作为连接部分,进一步作为天线缝隙中间的几条细窄金属导通部分。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一些缺陷:第一,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时,需要在壳体的外部对微缝隙进行加工,加工后先在壳体的外部进行注塑填胶,由于最终使用的部分在微缝隙的开口处,在注塑处容易被液态熔融塑胶冲变形,使其微缝隙效果失去,同时影响外观成为不良品;第二,由于壳体内部还需要进行注塑加工内部结构,因此需要进行两次注塑,加工复杂,工艺流程长,产品制程良率低且制造难度大。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可以简化微缝隙的制作方法,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制作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金属材质的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上开设有多条微缝隙,多条所述微缝隙将所述壳体主体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通过金属连接件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上设有多个铆接孔以将所述金属片铆接连接在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为金属棒,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上设有相连通的凹槽以将所述金属棒铆接连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为多个金属螺钉,所述金属螺钉连接在两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采用钛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主体采用铝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微缝隙的宽度为0.2~0.6mm。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通过微缝隙处连接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有:第一,可以实现一次注塑,加工方法得到简化,难度降低,加工切削量减小,成本低;第二,增强了微缝隙天线使用处的强度,提高了天线的精度;第三,改变了阳极的连料处的结构,从而扩大了阳极连料的加工方法,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同时也加大了壳体可阳极的区域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手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手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金属材质的壳体主体,其中壳体主体上开设有多条微缝隙,多条微缝隙将壳体主体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通过金属连接件导电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采用钛金属材质,壳体主体的材质为铝合金,微缝隙的宽度为0.2~0.6mm。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机壳体10包括壳体主体11,在壳体主体11上用薄壁T刀铣削加工出设计需要的三条微缝隙12,深度比使用深度过切0.30mm;一次注塑实现微缝隙12填充后,在壳体主体11上需要连接的部分铣削出铆接金属柱子13;将与金属柱子13相匹配的钛金属铆接片14,放在铆接结构处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其铆接结合为一体,结合为一体的手机壳体10可以实现阳极导电和天线导电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手机壳体20包括壳体主体21,在壳体主体21上用薄壁T刀铣削加工出设计需要的三条微缝隙22,深度比使用深度过切0.30mm;一次注塑实现微缝隙22填充后,在壳体主体21上需要连接的部分位置处铣削出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凹槽23;将与凹槽23相匹配的钛金属棒24过盈配合地压入凹槽,从而使之加工分离的各个主体件导通为一体,压入钛金属棒24导通为一体的手机壳体10可以实现阳极导电和天线导电的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手机壳体30包括壳体主体31,在壳体主体31上用薄壁T刀铣削出设计需要的三条微缝隙32,深度比使用深度过切0.30mm;一次注塑实现微缝隙32填充后,在壳体主体31上需要连接的部分位置处铣削出骑键螺丝孔,将与骑键螺丝孔相匹配的钛螺钉33旋入,从而使之加工分离的各个主体件导通为一体,旋入钛螺钉33导通为一体的手机壳30可以实现阳极导电和天线导电的作用。
制备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具体步骤包括:壳体主体在加工前是连接在本身连接部上的,首先在壳体主体上用锯片T形铣刀加工出多条微缝隙将壳体主体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时,其中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是分别固定连接在本身连接部上,此时做表面纳米处理以及纳米注塑,纳米注塑过程中塑胶同时填充了微缝隙及壳体内部的其他塑胶特征,得到所要的壳体型腔内部形状,然后再制作型腔内部的金属连接件将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导电连接;最后在CNC机床上将背面的本身连接部的金属加工去除,即得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壳体的天线微缝隙时需要从型腔外部体加工,加工通之后中间薄壁金属骨位没强度,切良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在制备壳体时,首先将壳体主体中的微缝隙处做成通槽以将壳体主体分离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可以实现型腔内部加工天线微缝隙槽,这样减少了加工余量,降低加工难度,并保证了产品最终的外观效果;同时通过外设的金属连接件将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导电连接,实现阳极导电和天线导电发射信号的功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包括金属材质的壳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上开设有多条微缝隙,多条所述微缝隙将所述壳体主体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离的主体件,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通过金属连接件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上设有多个铆接孔以将所述金属片铆接连接在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为金属棒,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上设有相连通的凹槽以将所述金属棒铆接连接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为多个金属螺钉,所述金属螺钉连接在两个相互分离的所述主体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采用钛金属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采用铝合金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缝隙的宽度为0.2~0.6mm。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1720016138.XU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0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6138.XU CN206370856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6138.XU CN206370856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0856U true CN206370856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9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1613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0856U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0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429B (zh) 一种手机金属件装配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028724B (zh) 一种后盖的加工方法、后盖及电子设备
CN104539753A (zh) 手机电池壳及其成型工艺
CN104869197A (zh) 一种手机金属框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6270332B (zh) 电源插脚的冷镦成型方法
CN106078095B (zh) 五金件通孔的成型方式、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5049554A (zh) 手机壳或平板电脑壳的制造方法及手机壳或平板电脑壳
CN206370856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N204733200U (zh) 铝塑铝式手机框架
CN107414003B (zh) 一种用于大型铰链梁的锻造模具及其生产工艺
WO2018041026A1 (zh) 一种门框加强板的多件生产结构
CN207373397U (zh) 陶瓷造型用组合模具
CN204810325U (zh) 一种手机金属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手机外壳
CN105904653A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CN206500483U (zh) 半闭口工件修边模具
CN204974924U (zh) 一种对车窗废料同时冲压再利用的车窗冲压模具
CN107962117A (zh) 一种拉深模结构
CN105583245A (zh) 一种铝板接头的冷挤压成型工艺
CN203664674U (zh) 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
CN203764782U (zh) 一种带沉孔板簧沉孔加工用胀形冲孔级进模
CN207681404U (zh) 一种扁头焊接件的冷镦模具
CN206824585U (zh) 一种用于大型铰链梁锻造加工的镶块模具
CN210475528U (zh) 气门座圈成型模具
CN204486682U (zh) 曲轴专用全封闭式加工模具
CN102862025B (zh) 螺丝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43 Chang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wn on the corner management area

Co-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UACHE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ins smart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23843 Chang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wn on the corner management area

Co-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UACHE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anus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