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6049U -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6049U
CN206366049U CN201620710041.4U CN201620710041U CN206366049U CN 206366049 U CN206366049 U CN 206366049U CN 201620710041 U CN201620710041 U CN 201620710041U CN 206366049 U CN206366049 U CN 206366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nano platinum
web material
nano
plat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100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ARES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ARES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ARES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ARES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100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6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6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6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纳米铂金网材包括:主网体;纳米铂金颗粒,附着在所述主网体上,并在所述主网体的外侧形成纳米铂金颗粒层。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纳米铂金网材的外侧包括有纳米铂金颗粒层,而纳米铂金对紫外线有吸收能量的作用,紫外线照射到纳米铂金上时,波长会变长,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即紫外线会变为对人体无害的可见光,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铂金网材能够同样使紫外线变为可见光,因此能够对紫外线起到一种隔离、屏蔽的作用,当纳米铂金网材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时,可以对空气净化器内部的消毒用紫外灯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紫外线外泄,保护人体健康。

Description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污染的严重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空气质量的好坏越来越被重视。人们平均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成为了人们工作、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可以说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是健康。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每天待在室内的时间差不多是待在室外的时间的4倍多,每天呼吸的空气绝大部分是室内空气,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室内空气污染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在某些情况下,前者的严重程度可以达到后者的一百倍以上,所以解决当前日益凸显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愈发重要。
清理室内空气污染,净化室内空气的主要工具为空气净化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净化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过滤和静电集尘。采用过滤技术的产品目前占据绝对主流,但过滤网需要后期维护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静电集尘技术产品之所以占比较低,与其自身的技术缺陷,即产生臭氧有密切关系。
过滤技术通常只能对固体颗粒有效,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杀灭依赖于紫外灯、光触媒或者是银离子等部件。紫外灯存在的问题是容易造成紫外线泄漏,紫外线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威胁,可直接导致皮肤癌,光触媒和银离子虽然相对安全可靠,但是,杀灭效率很低,所以,目前过滤技术通常都结合紫外灯,用于固体颗粒和细菌、真菌、病毒的净化。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屏蔽或完全抑制紫外线泄露的装置或方法,这导致紫外线泄漏难以避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杀菌用的紫外线会产生泄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铂金网材,包括:主网体;纳米铂金颗粒,附着在所述主网体上,并在所述主网体的外侧形成纳米铂金颗粒层。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铂金颗粒的直径为40nm至70nm。
进一步地,所述主网体为玻璃纤维网。
进一步地,所述主网体的厚度为1.0mm至1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纳米铂金网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主网体浸入水中,控制水的温度和环境气压达到预定值,形成超临界水对所述主网体进行处理;S20,将处理过的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S30,干燥所述主网体,并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形成纳米铂金网材。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将处理过的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包括:将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30分钟至60分钟。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溶液为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水溶液。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有机醇占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至6.0%。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有机醇为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和步骤S30之间,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25,干燥所述主网体后再次浸入所述混合溶液中,重复多次。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包括: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00nm至280nm。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包括:照射时间为10分钟至30分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紫外线灯,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隔离部,所述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内,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纳米铂金网材,所述纳米铂金网材为上述的纳米铂金网材或由上述的纳米铂金网材的制造方法所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所述纳米铂金网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纳米铂金网材的外侧包括有纳米铂金颗粒层,而纳米铂金对紫外线有吸收能量的作用,紫外线照射到纳米铂金上时,波长会变长,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即紫外线会变为对人体无害的可见光,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铂金网材能够同样使紫外线变为可见光,因此能够对紫外线起到一种隔离、屏蔽的作用,当纳米铂金网材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时,可以对空气净化器内部的消毒用紫外灯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紫外线外泄,保护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的进风口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铂金网材,包括:主网体;纳米铂金颗粒,附着在所述主网体上,并在所述主网体的外侧形成纳米铂金颗粒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铂金网材的外侧包括有纳米铂金颗粒层,而纳米铂金对紫外线有吸收能量的作用,紫外线照射到纳米铂金上时,波长会变长,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即紫外线会变为对人体无害的可见光,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铂金网材能够同样使紫外线变为可见光,因此能够对紫外线起到一种隔离、屏蔽的作用,当纳米铂金网材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时,可以对空气净化器内部的消毒用紫外灯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紫外线外泄,保护人体健康。
优选地,所述纳米铂金颗粒的直径为40nm至70nm。
优选地,所述主网体为玻璃纤维网。此外,采用不同的工艺,还可以对多种材料的网体进行加工,使其具有纳米铂金颗粒层,例如碳纤维或有机材料网。之所以优选实施例选择玻璃纤维网,是因为玻璃纤维的成本较低。
优选地,所述主网体的厚度为1.0mm至1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主网体为玻璃纤维编织网,其中玻璃纤维的直径为5微米至30微米,网孔尺寸的范围为0.01mm至0.1mm。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编织成型的网体并不一定均匀,因此同一个网体上的网孔的尺寸也可能相互不同。
在形成纳米铂金颗粒层后,主网体的尺寸变化微小,可以视为基本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纳米铂金网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主网体浸入水中,控制水的温度和环境气压达到预定值,形成超临界水对所述主网体进行处理;S20,将处理过的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S30,干燥所述主网体,并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形成纳米铂金网材。
超临界水即水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后,产生的一种液态水和气态水形态相同的状态,其中临界温度为374℃,临界压力为22.1MPa,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为铂金化合物“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做准备。
优选地,在步骤S20中,将处理过的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包括:将所述主网体浸入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混合溶液中30分钟至60分钟。
其中,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溶液为氯铂酸和有机醇的水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有机醇占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至6.0%。
需要说明的是,调配混合溶液需要搅拌10分钟至30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S20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有机醇为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铂金网材的制造方法中,在步骤S20和步骤S30之间,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25,干燥所述主网体后再次浸入所述混合溶液中,重复多次。
即反复浸泡、干燥主网体多次后,再进行紫外线照射的步骤,其中浸泡、干燥的重复次数可以为4次至10次。
优选地,在步骤S30中,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包括: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200nm至280nm。可以采用功率不低于30w的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优选地,在步骤S30中,使用紫外线照射所述主网体包括:照射时间为10分钟至30分钟。照射紫外线的目的是使“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的铂金化合物分解成纳米铂金颗粒,并且纳米铂金颗粒较好的粘结在玻璃纤维表面,从而使得简单的机械作用无法使纳米铂金颗粒从玻璃纤维网表面脱落下来。
完成上述步骤,得到纳米铂金网材后,则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主网体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尺寸大小,每次测量都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带软件包分析图片中颗粒,每次取120个颗粒进行平均计算;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辐射照度等。
以下给出多个制造纳米铂金网材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第一步是将纯度95.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色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2.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10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1.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30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4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10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5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 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6.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3.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15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2.0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40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5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15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2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7.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4.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20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3.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45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6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20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9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8.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5.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25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4.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50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7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26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63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9.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6.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30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5.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55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8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28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5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9.5%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5.5%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22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10.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 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60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9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30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8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9.9%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2.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15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7.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35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10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15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9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是将纯度95.0%铂金溶解在王水中得到氯铂酸(H2PtCl6·6H2O,红至棕红色固体),将固体氯铂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网氯铂酸水溶液中添加6.0%数均分子量5000的聚乙烯醇,搅拌30分钟后待用;第二步,将厚度为9.0mm玻璃纤维网浸泡在不锈钢反应釜内的水中,然后使水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临界温度T=374℃,临界压力P=22.1MPa)以后即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在玻璃纤维表面氧化/刻蚀出许多化学官能团和微观凸起等结构(这使得第一步溶液更容易“粘结”在玻璃纤维网表面);第三步,处理 后的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的溶液中30分钟,然后,取出来自然干燥,干燥后,再次将玻璃纤维网浸泡在第一步溶液中,如此反复10次;第四步,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网放在功率不低于30W的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00nm至280nm)灯前辐照10分钟后,即获得纳米铂金网材。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1nm;采用美国标准(ASTM C633-2013热喷射涂层附着力或粘结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玻璃纤维网表面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明显高于玻璃纤维自身强度,这说明纳米铂金层与玻璃纤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采用紫外线国家检测标准(GB/T 13971-1992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检测包裹紫外灯的纳米铂金网外的紫外线的辐射泄漏量为0、辐射强度为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隔离部,所述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内,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纳米铂金网材,所述纳米铂金网材为上述的纳米铂金网材或由上述的纳米铂金网材的制造方法所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铂金网材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使得紫外线变为对人体无害的可见光,通过实验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铂金网材包裹紫外线灯,紫外线的泄漏量为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紫外线隔离部能够有效地屏蔽、隔离紫外线,避免紫外线泄露到室内环境中,这样空气净化器不仅能够通过循环过滤杀菌这一过程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并且还不会因为泄露紫外线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优选地,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所述纳米铂金网材。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紫外灯被安装在紫外线隔离部形成的腔体内,腔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便实现空气循环,除了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纳米铂金网材以隔离紫外线外,紫外线隔离部的其他部分可以为镜面反射材料或金属屏蔽材料以屏蔽紫外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外壳的内侧具有纳米铂金网材,以形成用于屏蔽、隔离紫外线的紫外线隔离部。
图1至3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其中出风口102处设置有用于屏蔽紫外线的纳米铂金网材。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消毒杀菌的紫外线灯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102的内侧,因此紫外线有可能从出风口102处泄漏,但基本不会从进风口101处泄漏,而出风口102处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纳米铂金网材,能够将紫外线转化为可见光,从而防止了紫外线的泄漏,保障用户的安全。
根据紫外线灯设置位置的不同,纳米铂金网材也有可能设置在进风口101处,或者在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处均设置纳米铂金网材。
进风口101设置在壳体100的侧板的边缘处,即图2中示出的除了底边缘的三个边缘处,并且进风口101的外侧设置有进风格栅110,若进风口101处需要设置纳米铂金网材,则纳米铂金网材设置在进风格栅110的内侧。
出风口102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即图3中示出的顶板上,并且出风口102的外侧设置有出风格栅120,若出风口102处需要设置纳米铂金网材,则纳米铂金网材设置在出风格栅120的内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纳米铂金网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网体;
纳米铂金颗粒,附着在所述主网体上,并在所述主网体的外侧形成纳米铂金颗粒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铂金网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铂金颗粒的直径为40nm至7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铂金网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体为玻璃纤维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铂金网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体的厚度为1.0mm至10.0mm。
5.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紫外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紫外线隔离部,所述紫外线灯设置在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内,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纳米铂金网材,所述纳米铂金网材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铂金网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隔离部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所述纳米铂金网材。
CN201620710041.4U 2016-07-06 2016-07-06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06366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0041.4U CN206366049U (zh) 2016-07-06 2016-07-06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0041.4U CN206366049U (zh) 2016-07-06 2016-07-06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6049U true CN206366049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8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10041.4U Active CN206366049U (zh) 2016-07-06 2016-07-06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6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Emission rates of indoor ozone emission devices: A literature review
JP4971465B2 (ja) 滅菌インジケータ
Escobedo et al. Photocatalysis for air treatment processes: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 viruses
JP4630872B2 (ja) 空気浄化装置、空気浄化方法及び光触媒担持成形体
CN105642248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甲醛滤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844885B2 (en) Photocatalytic reactor for ventilation systems
CN110743357B (zh) 一种添加有生物酶助剂的除甲醛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2869A (zh) 一种超疏水抗紫外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6031860A (zh) 纳米多孔材料孔道内表面的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方法及应用
CN105999351B (zh) 纳米铂金网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空气净化器
Jeong et al. Photobiocidal-triboelectric nanolayer coating of photosensitizer/silica-alumina for reusable and visible-light-driven antibacterial/antiviral air filters
CN206366049U (zh) 纳米铂金网材以及空气净化器
Akyol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ZnO photocatalyst in various reactor systems
CN108129895A (zh) 一种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紫外屏蔽剂的制备方法
Friebel et al. Ozone concentration versus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aging of soot particles
Fukugaichi Fix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glass fiber cloths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CN106051560B (zh) 一种负离子led发生照明装置
CN207648959U (zh) 紫外线空气净化消毒器
CN101204590A (zh)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07248579U (zh) 一种塑胶跑道有毒挥发物质无损检测装置
CN111021049B (zh) 一种无氟超疏水光催化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CN105542523B (zh) 一种室内高效除甲醛光触媒清漆
CN107754552A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装置
CN106854929A (zh) 一种预制抗静电环保吸音地板
CN207694603U (zh) 一种废气处理单元及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