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40503U - 一种电气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40503U
CN206340503U CN201720042880.8U CN201720042880U CN206340503U CN 206340503 U CN206340503 U CN 206340503U CN 201720042880 U CN201720042880 U CN 201720042880U CN 206340503 U CN206340503 U CN 206340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s
arc
moving contact
extremely
r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428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Yewe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Yew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Yewe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qing Yew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428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40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40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4050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也即断路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底座、中座和上盖,所述中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安置腔,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安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灭弧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新型的电气开关。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也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气开关,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 N极不设置引弧装置, 当开关分断电流时,因电弧不能从动触头和静触头引到其它部位或灭弧室, 造成开关动静触头烧损严重,或者即使设有引弧装置,但没有设置灭弧室,造成电弧在引弧装置长时间停滞,造成产品烧毁或炸裂现象, 因一般线路N 极不能断开,但上述开关产品,因动静触头烧损严重造成电气寿命短,造成线路断路故障和其它危害,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二、 L 极一般采用较小的灭弧室,或者采用上下不对称的灭弧室,部分因引弧通道小造成电弧无法引入灭弧室, 造成开关产品分断能力低或炸裂现象,不能满足线路分断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三、L极,N极动触头分别固定在L极、N极动触头支架上,然后L极、N极动触头支架设置在杠杆的两侧,锁扣和跳扣也设置在杠杆上,此时机构体积大,机构运动不灵活,分断速度慢,L极,N极动触头分别位于中座的上下两侧,因L极、N极动触头支架设置在杠杆的两侧,机构部分L极与N极不能隔离,分断大电流时电弧和导电气体容易短接造成产品炸裂使产品分断失败。并且存在分断后耐压击穿的风险,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灭弧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新型的电气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底座、中座和上盖,所述中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安置腔,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安置腔,所述第一安置腔内设置有L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中座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上设置有脱扣装置,所述脱扣装置的下方设置有L极灭弧装置,所述L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L极动触头、跳扣、L极动触头支架、锁扣弹簧、锁扣和第一拉簧,其中L极动触头固定设置在动触头支架上,L极动触头支架上设置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的两端设置在电气开关的中座和上盖上,所述第一拉簧一端连接在L极动触头支架上,且与L极动触头支架的连接点位于长通孔的上方,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座上或与中座固定连接的其他部件上,所述跳扣铰接设置在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跳扣与电气开关的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扣中部通过设置的通孔活动套设在销轴上,锁扣上方延伸设置有可与跳扣抵触配合限制跳扣转动的抵触脚,所述锁扣下方设置有推动脚和复位脚,其中推动脚与脱扣装置推杆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脚的顶端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锁扣弹簧一端抵触在弹簧座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安置腔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所述连接轴置于中座上方的长孔中,连接轴连接在N极动触头和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方,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设置有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在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与弧形抵触面对应设置,N极动触头的弧形抵触面上方设置有连接孔或连接凸台,第二拉簧一端连接在连接孔或连接凸台上,另一端连接在中座或底座上,所述N极动触头下端为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产品可以很好在L极触头操作装置出现问题时也可以使N极断开,这样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其中N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的设置方案,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拉簧实现N极动触头的超程功能,使触头接触效果更好,另外本实施例中N极触头操作装置是在L极触头操作装置闭合之间闭合,断开之后断开,这些动作在该领域也是常规的,所述在这里我们就不详细描述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L极灭弧装置包括有L极灭弧室、L极上引弧板、L极下引弧板、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所述L极灭弧室的灭弧板前端的入弧口设置在端面的中部,灭弧板前端位于入弧口两侧的部分成对称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板位于入弧口处的左右两侧,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上的靠近入弧口处的部分为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所述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接近平行或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该系统引弧和灭弧效果更好,具体表现在:所述L极弧室的灭弧板前端的入弧口设置在端面的中部,灭弧板前端位于入弧口两侧的部分成对称设置,这样进入L极灭弧室内的气体和电弧会比较均匀的分布在L极灭弧室内部各空间,这样不会造成灭弧室内局部气压太高而炸裂的问题;二、L极左隔弧面和L极右隔弧面接近平行或平行设置,这样更有利于把电弧引入L极灭弧室,并且入弧口处的压强比较平稳,使电弧有利于均匀分别在L极灭弧室各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还设置有N极灭弧装置,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上引弧板、N极下引弧板和N极灭弧室,其中N极上引弧板由上挡板部、上引弧部和接线部一体设置构成,N极下引弧板由触头部、下引弧部和下挡板部一体设置构成,上引弧部和下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道,所述N极灭弧室包括有灭弧隔板和支撑板,其中支撑板固定设置在灭弧隔板的两侧,灭弧隔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V形入弧口,该入弧口对准引弧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保护电气开关不被电弧击穿或炸开,主要表现在电气开关的N极设置有N极灭弧装置,这样一旦N极带电产生电弧,这样就可以通过N极灭弧装置进行灭弧,很好的保护电气开关被炸裂,另外上述结构中N极上引弧板和N极下引弧板采用上述结构,引弧效果会比较好,且安装方便,最后V形入弧口设置在灭弧隔板前端的中部,这样N极灭弧装置中的压强平稳,不会产生局部压强过大炸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是: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的弧形抵触面为圆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有两根,两根抵触销隔开设置,N极动触头转动时其圆弧形抵触面可与两根抵触销抵触配合,所述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轴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穿设在中座的长孔中,所述连接轴插设在安装孔中,所述N极动触头上端设置有连接通孔,N极动触头通过连接通孔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合闸后,圆弧形抵触面与抵触销隔开设置,所述电气开关中座上方的长孔的长度小于等于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的宽度,L极触头操作装置闭合时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对长孔全部遮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这样N极动触头在转动的时候不受其他部件的影响,另外抵触销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它是满足N极动触头超程动作的必须,另外对连接轴的安装更加稳固,连接轴与动触头支架不仅接触多,但是也很好的保证连接轴不会走电,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合闸后,圆弧形抵触面与抵触销隔开设置,可以很好的防止热量传导到抵触销上,使产品不容易发热;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对长孔全部遮挡设置,这样很好的防止走电,也很好的防止电弧引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L极左隔弧板由产气材料制成,其设置在上盖上,所述L极右隔弧板与中座一体设置,所述L极上引弧板由隔板部、上引弧区和触头部一体设置构成,其中上引弧区包括有斜边和竖边,其中隔板部和触头部在上引弧区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斜边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下引弧板包括有挡板部、下引弧区和连接部,其中挡板部和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下引弧区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的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均为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结构简单,在电气开关内的结构比较紧凑,使L极上引弧板和L极下引弧板与入弧口很好的对应,引弧效果更好,且斜边和下引弧区扭曲设置可以很好的与L极灭弧室对应,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的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均为倾斜面,可以更加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的最后设置:所述N极灭弧室的灭弧隔板的后端与中座和底座的凸边之间隔开设置形成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通道贯通形成第一跑弧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位于N极灭弧室上方设置有接线口,所述N极上引弧板的接线部位于接线口中,所述通道与接线口贯通设置形成第二跑弧道,所述N极上引弧板和N极下引弧板的相反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磁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很好的让灭弧装置中产生的高压气体和细小电弧从第一跑弧通道进入外界,很好的保护电气开关,另外上述通过的设置比较方便和合理,另外使该灭弧装置后方具有上下两个跑弧道,使气体更易排出,减少电弧温度,有利于熄灭电弧;所述上引弧板和下引弧板的相反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磁体,使该灭弧装置灭弧效果更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第一安置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反映L极触头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反映N极触头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N极动触头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断开时N极动触头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始合闸时的N极动触头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闸一半时N极动触头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闸后N极动触头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闸后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覆盖长孔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轴安装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L极灭弧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灭弧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中座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极上引弧板的一组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极下引弧板的一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弧板的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L极上、下引弧板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N极灭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N极下引弧板的结构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极上引弧板的结构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弧隔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2所示,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底座A、中座B和上盖C,所述中座B与上盖C之间设置有第一安置腔D,所述中座B和底座A之间设置有第二安置腔E,所述第一安置腔D内设置有L极触头操作装置F,所述第二安置腔E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G,所述中座B上设置有缺口B1,该缺口B1上设置有脱扣装置H,所述脱扣装置H的下方设置有L极灭弧装置K,所述L极触头操作装置F包括有L极动触头F1、跳扣F2、L极动触头支架F3、锁扣弹簧F4、锁扣F5和第一拉簧F6,其中L极动触头F1固定设置在动触头支架F3上,L极动触头支架F3上设置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的两端设置在电气开关的中座B和上盖C上,所述第一拉簧F6一端连接在L极动触头支架F3上,且与L极动触头支架F3的连接点位于长通孔的上方,第一拉簧F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气开关的中座B上或与中座B固定连接的其他部件上,所述跳扣F2铰接设置在L极动触头支架F3的上端,跳扣F2与电气开关的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扣F5中部通过设置的通孔活动套设在销轴上,锁扣F5上方延伸设置有可与跳扣F2抵触配合限制跳扣F2转动的抵触脚F51,所述锁扣F5下方设置有推动脚F52和复位脚F53,其中推动脚F52与电气开关的脱扣器推杆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脚F53的顶端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锁扣弹簧F4一端抵触在弹簧座上另一端抵触在中座B或外壳C上,上述的技术特征申请人之前也申报过专利,所有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就不详细描述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开关的中座B与底座A之间还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G,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G包括有N极动触头G1、第二拉簧G2、连接轴G3和抵触销G4,所述连接轴G3置于中座B上方的长孔B1中,连接轴G3连接在N极动触头G1和L极动触头支架F3的上方,这样L极动触头支架F3移动可以带动N极动触头G1移动,所述N极动触头G1中部设置有弧形抵触面G11,所述抵触销G4设置在电气开关的中座B和底座A之间,且与弧形抵触面G11对应设置,N极动触头G1的弧形抵触面G11上方设置有连接孔G12或连接凸台,第二拉簧G2一端连接在连接孔G12或连接凸台上,另一端连接在电气开关的中座B或底座A上,所述N极动触头G1下端为触点G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产品可以很好在L极触头操作装置F出现问题时也可以使N极断开,这样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其中N极触头操作装置G在第二拉簧G2、连接轴G3和抵触销G4的配合下可以实现N极动触头G1的超程功能,使触头接触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N极动触头G1中部的弧形抵触面G11为圆弧形抵触面G11,所述抵触销G4设置有两根,两根抵触销G4隔开设置,实际上也可以是一根或多根,N极动触头G1转动时其圆弧形抵触面G11可与两根抵触销G4抵触配合,这样N极动触头G1在转动的时候不受其他部件的影响,另外抵触销G4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它是满足N极动触头G1超程动作的必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极动触头支架F3的上端设置有凸柱F31,该凸柱F31的轴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F31穿设在中座B的长孔B1中,所述连接轴G3插设在安装孔中,所述N极动触头G1上端设置有连接通孔G14,N极动触头G1通过连接通孔G14套设在连接轴23上,这样对连接轴G3的安装更加稳固,另外连接轴23与L极动触头支架F3不仅接触多,但是也很好的保证连接轴G3不会走电,提供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G合闸后,圆弧形抵触面G11与抵触销G4隔开设置,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热量传导到抵触销G4上,使产品不容易发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开关中座上方的长孔B1的长度小于等于L极动触头支架F3上方的宽度,L极触头操作装置1闭合时L极动触头支架F3上方对长孔B1全部遮挡设置,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走电,也很好的防止电弧引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极灭弧装置K包括L极灭弧室K1、L极上引弧板K2、L极下引弧板K3、L极左隔弧板K4和L极右隔弧板K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极灭弧室K1的灭弧板K11前端的入弧口K111设置在端面的中部,灭弧板K11前端位于入弧口K111两侧的部分成对称设置,这样进入L极灭弧室K1内的气体和电弧会比较均匀的分布在L极灭弧室K1内部各空间,这样不会造成L极灭弧室K1内局部气压太高而炸裂的问题,当然这里的中部也不是绝对的中间,可以有一些偏差;所述L极左隔弧板K4和L极右隔板K5位于入弧口K111处的左右两侧,L极左隔弧板K4和L极右隔弧板K5上的靠近入弧口K111处的部分为L极左隔弧面K41和L极右隔弧面K51,所述L极左隔弧面K41和L极右隔弧面K51接近平行或平行设置,这样更有利于把电弧引入L极灭弧室K1,并且入弧口K111处的压强比较平稳,使电弧有利于均匀分别在L极灭弧室K1各空间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该系统引弧和灭弧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极左隔弧板K4由产气材料制成,其设置在上盖C上,所述L极右隔弧板K5与中座B一体设置,这样使L极左隔弧板K4和L极右隔弧板K5结构简单,在电气开关内的结构比较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极上引弧板K2由隔板部K21、上引弧区K22和触头部K23一体设置构成,其中上引弧区K22包括有斜边K221和竖边K222,其中隔板部K21和触头部K23在L极上引弧板K2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斜边K221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下引弧板K3包括有挡板部K31、下引弧区K32和连接部K33,其中挡板部K31和连接部K33在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下引弧区K32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L极上引弧板K2和L极下引弧板K3与入弧口K111很好的对应,引弧效果更好,且斜边K221和下引弧部K32扭曲设置可以很好的与灭弧室K1对应。所述L极左隔弧板K4和L极右隔弧板K5的左隔弧面K41和右隔弧面K51均为倾斜面,这样更加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K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置腔E内还设置有N极灭弧装置L,N极灭弧装置L包括有N极上引弧板L1、N极下引弧板L2和N极灭弧室L3,其中N极上引弧板L1由上挡板部L11、上引弧部L12和接线部L13一体设置构成,N极下引弧板L2由触头部L21、下引弧部L22和下挡板部L23一体设置构成,上引弧部L12和下引弧部L22之间构成引弧道,所述N极灭弧室L3包括有灭弧隔板L31和支撑板L32,其中支撑板L32固定设置在灭弧隔板L31的两侧,灭弧隔板L31的前端中部设置有V形入弧口L311,该入弧口L311对准引弧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保护电气开关不被电弧击穿或炸开,一旦N极带电产生电弧,这样就可以通过N极灭弧装置L进行灭弧,很好的保护电气开关被炸裂,另外上述结构中N极上引弧板L1和N极下引弧板L2采用上述结构,引弧效果会比较好,且安装方便,最后V形入弧口L311设置在灭弧隔板L31前端的中部,这样灭弧装置L中的压强平稳,不会产生局部压强过大炸裂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N极灭弧室L3的灭弧隔板L31的后端与中架B和底座A的凸边之间隔开设置形成通道L81,所述中座B和底座A的下方设置有通孔L82,该通孔L82与通道L81贯通形成第一跑弧通道;所述中座B和底座A之间且位于N极灭弧室L3上方设置有接线口L9,所述N极上引弧板L1的接线部L13位于接线口L9中,所述通道L81与接线口L9贯通设置形成第二跑弧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该灭弧装置L后方具有上下两个跑弧道,使气体更易排出,减少电弧温度,有利于熄灭电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N极上引弧板L1和N极下引弧板L2的相反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磁体L01、L02。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底座、中座和上盖,所述中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安置腔,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安置腔,所述第一安置腔内设置有L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中座上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上设置有脱扣装置,所述脱扣装置的下方设置有L极灭弧装置,所述L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L极动触头、跳扣、L极动触头支架、锁扣弹簧、锁扣和第一拉簧,其中L极动触头固定设置在动触头支架上,L极动触头支架上设置有长通孔,长通孔内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的两端设置在电气开关的中座和上盖上,所述第一拉簧一端连接在L极动触头支架上,且与L极动触头支架的连接点位于长通孔的上方,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座上或与中座固定连接的其他部件上,所述跳扣铰接设置在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跳扣与电气开关的手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扣中部通过设置的通孔活动套设在销轴上,锁扣上方延伸设置有可与跳扣抵触配合限制跳扣转动的抵触脚,所述锁扣下方设置有推动脚和复位脚,其中推动脚与脱扣装置推杆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脚的顶端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锁扣弹簧一端抵触在弹簧座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安置腔内设置有N极触头操作装置,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包括有N极动触头、第二拉簧、连接轴和抵触销,所述连接轴置于中座上方的长孔中,连接轴连接在N极动触头和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方,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设置有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在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与弧形抵触面对应设置,N极动触头的弧形抵触面上方设置有连接孔或连接凸台,第二拉簧一端连接在连接孔或连接凸台上,另一端连接在中座或底座上,所述N极动触头下端为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灭弧装置包括有L极灭弧室、L极上引弧板、L极下引弧板、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所述L极灭弧室的灭弧板前端的入弧口设置在端面的中部,灭弧板前端位于入弧口两侧的部分成对称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板位于入弧口处的左右两侧,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上的靠近入弧口处的部分为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所述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接近平行或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还设置有N极灭弧装置,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上引弧板、N极下引弧板和N极灭弧室,其中N极上引弧板由上挡板部、上引弧部和接线部一体设置构成,N极下引弧板由触头部、下引弧部和下挡板部一体设置构成,上引弧部和下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道,所述N极灭弧室包括有灭弧隔板和支撑板,其中支撑板固定设置在灭弧隔板的两侧,灭弧隔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V形入弧口,该入弧口对准引弧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的弧形抵触面为圆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有两根,两根抵触销隔开设置,N极动触头转动时其圆弧形抵触面可与两根抵触销抵触配合,所述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轴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穿设在中座的长孔中,所述连接轴插设在安装孔中,所述N极动触头上端设置有连接通孔,N极动触头通过连接通孔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合闸后,圆弧形抵触面与抵触销隔开设置,所述电气开关中座上方的长孔的长度小于等于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的宽度,L极触头操作装置闭合时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对长孔全部遮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动触头中部的弧形抵触面为圆弧形抵触面,所述抵触销设置有两根,两根抵触销隔开设置,N极动触头转动时其圆弧形抵触面可与两根抵触销抵触配合,所述L极动触头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凸柱,该凸柱的轴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穿设在中座的长孔中,所述连接轴插设在安装孔中,所述N极动触头上端设置有连接通孔,N极动触头通过连接通孔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N极触头操作装置合闸后,圆弧形抵触面与抵触销隔开设置,所述电气开关中座上方的长孔的长度小于等于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的宽度,L极触头操作装置闭合时L极动触头支架上方对长孔全部遮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左隔弧板由产气材料制成,其设置在上盖上,所述L极右隔弧板与中座一体设置,所述L极上引弧板由隔板部、上引弧区和触头部一体设置构成,其中上引弧区包括有斜边和竖边,其中隔板部和触头部在上引弧区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斜边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下引弧板包括有挡板部、下引弧区和连接部,其中挡板部和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下引弧区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的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均为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置腔内还设置有N极灭弧装置,N极灭弧装置包括有N极上引弧板、N极下引弧板和N极灭弧室,其中N极上引弧板由上挡板部、上引弧部和接线部一体设置构成,N极下引弧板由触头部、下引弧部和下挡板部一体设置构成,上引弧部和下引弧部之间构成引弧道,所述N极灭弧室包括有灭弧隔板和支撑板,其中支撑板固定设置在灭弧隔板的两侧,灭弧隔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V形入弧口,该入弧口对准引弧道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由产气材料制成,其设置在上盖上,所述L极右隔弧板与中座一体设置,所述L极上引弧板由隔板部、上引弧区和触头部一体设置构成,其中上引弧区包括有斜边和竖边,其中隔板部和触头部在上引弧区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斜边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下引弧板包括有挡板部、下引弧区和连接部,其中挡板部和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下引弧区在宽度方向扭曲设置,所述L极左隔弧板和L极右隔弧板的左隔弧面和右隔弧面均为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灭弧室的灭弧隔板的后端与中架和底座的凸边之间隔开设置形成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通道贯通形成第一跑弧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位于N极灭弧室上方设置有接线口,所述N极上引弧板的接线部位于接线口中,所述通道与接线口贯通设置形成第二跑弧道,所述N极上引弧板和N极下引弧板的相反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灭弧室的灭弧隔板的后端与中架和底座的凸边之间隔开设置形成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通道贯通形成第一跑弧通道,所述中座和底座之间且位于N极灭弧室上方设置有接线口,所述N极上引弧板的接线部位于接线口中,所述通道与接线口贯通设置形成第二跑弧道,所述N极上引弧板和N极下引弧板的相反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磁体。
CN201720042880.8U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电气开关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40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2880.8U CN206340503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电气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2880.8U CN206340503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电气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40503U true CN206340503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4288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40503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电气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40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426A (zh) * 2017-01-13 2017-05-31 乐清市也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426A (zh) * 2017-01-13 2017-05-31 乐清市也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开关
WO2018130007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乐清市也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3426B (zh) 一种电气开关
CN206340503U (zh) 一种电气开关
CN105244242B (zh) 断路器及其排气结构
CN103426670A (zh) 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系统
CN102184815A (zh) 断路器引弧装置
CN205140913U (zh) 一种限流型低压断路器
CN205881844U (zh) 灭弧装置及带有该灭弧装置的断路器
CN205104459U (zh) 断路器及其排气结构
CN109192631A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09150034U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06432225U (zh) 一种电气开关的引弧灭弧系统
CN203397967U (zh) 一种断路器触头灭弧系统
CN204271016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机构
CN205231001U (zh) 小型断路器的中性极引弧机构
CN203882932U (zh) 低压断路器
CN206340508U (zh) 一种n极带灭弧装置的电气开关
US1849875A (en) Oil circuit breaker
CN217333992U (zh) 一种限流灭弧系统装置
CN218568766U (zh) 一种灭弧室装置
CN108666185B (zh) 一种大电流小型断路器
GB791690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device for interrupting high-powered electric arcs
CN208352248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02058678U (zh) 断路器灭弧装置
CN201100912Y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JPS6419638A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three or more po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