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8352U - 一种橡胶隔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橡胶隔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38352U CN206338352U CN201621424800.7U CN201621424800U CN206338352U CN 206338352 U CN206338352 U CN 206338352U CN 201621424800 U CN201621424800 U CN 201621424800U CN 206338352 U CN206338352 U CN 2063383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upper cover
- hole
- rubber pad
- shock absor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9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9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隔振器,包括上部盖体、下部壳体和橡胶垫,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连接,且与下部壳体扣合形成缓冲空间,橡胶垫设置于缓冲空间内,且橡胶垫的上表面与上部盖体的内顶面接触,橡胶垫的下表面与下部壳体的内底面接触,下部壳体的高度大于橡胶垫的半高且小于橡胶垫的全高,上部盖体的下端端面与下部壳体的下端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橡胶垫被密封在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组成的缓冲空间之中,与空气隔开,克服隔振垫的零散特性,具有整体性,将橡胶与光、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隔开,延缓橡胶老化,更长时间地保持橡胶优良的使用性能,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减小橡胶的气味,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隔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橡胶隔振垫是以一大张或一大捆出售的,客户使用的时候依据载荷、频率计算结果,按尺寸裁剪成许多小块,单层或更多时候是多层叠加放置于振动设备与基础之间,起到隔振作用。
多层叠加的情况下,隔振垫是零散的,没有整体性,而且需要有载荷、频率计算过程。另外,就橡胶本身而言,因其含有不饱和双键,长期置于空气中会与空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加速老化,加快发硬、变脆、失去强度等,影响其使用性能及寿命。而且橡胶的气味对人体也有害处,气味中含有甲醛,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橡胶隔振垫长期置于空气中会与空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加速老化,加快发硬、变脆、失去强度等,影响其使用性能及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隔振器,包括上部盖体、下部壳体和橡胶垫,所述上部盖体与所述下部壳体连接,且与所述下部壳体扣合形成缓冲空间,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缓冲空间内,且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部盖体的内顶面接触,所述橡胶垫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部壳体的内底面接触,所述下部壳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垫的半高且小于所述橡胶垫的全高,所述上部盖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下部壳体的下端端面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板和筒形件,所述筒形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上部盖体扣合与所述筒形件的上端,所述上部盖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所述上部盖体的内顶面上设有柱状的第一凸起,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柱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起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段孔径大于下段孔径,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台阶面接触。
其中,所述橡胶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配合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凸起的直径相等,所述橡胶垫的外径与所述筒形件的内径相等。
其中,所述橡胶垫由多个环形的橡胶垫圈叠加组成。
其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固定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橡胶隔振器在橡胶垫外加装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且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的高度均略高于橡胶垫高度的一半,高度略高于叠加橡胶垫的一半,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接触但不焊接或粘接,随着外力的变化可作相对运动。将橡胶垫叠部分嵌入下部壳体中,部分暴露在外,然后盖上部盖体,并将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初步连接,橡胶垫则被密封在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组成的缓冲空间之中,与空气隔开。如果上部盖体受到周期性的轴向作用力,由于橡胶垫是弹性体,则上部盖体相对下部壳体作上下往复周期运动,在无载荷作用时,橡胶垫虽受到上部盖体重力及上部盖体与下部盖体初步连接的预紧压力,但仍可认为橡胶垫处于自由状态。按照载荷、频率要求,设计、制作系列橡胶隔振器,省去了计算、裁剪过程,而且克服了隔振垫的零散特性,具有整体性。另外,也能够将橡胶与光、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隔开,延缓橡胶老化,更长时间地保持橡胶优良的使用性能。同时,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减小橡胶的气味,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隔振器的上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隔振器的下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隔振器的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隔振器的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部盖体;2:下部壳体;3:橡胶垫;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螺栓;21:底板;22:筒形件;31:第二通孔;32:橡胶垫圈;41:第一通孔;51:螺纹孔;21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隔振器,包括上部盖体1、下部壳体2和橡胶垫3,上部盖体1与下部壳体2连接,且上部盖体1与下部壳体2扣合形成缓冲空间,橡胶垫3设置于缓冲空间内,且橡胶垫3的上表面与上部盖体1的内顶面接触,橡胶垫3的下表面与下部壳体2的内底面接触,下部壳体2的高度大于橡胶垫3的半高且小于橡胶垫3的全高,上部盖体1的下端端面与下部壳体2的下端端面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用新型橡胶隔振器在橡胶垫外加装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且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的高度均略高于橡胶垫高度的一半,高度略高于叠加橡胶垫的一半,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接触但不焊接或粘接,随着外力的变化可作相对运动。将橡胶垫叠部分嵌入下部壳体中,部分暴露在外,然后盖上部盖体,并将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初步连接,橡胶垫则被密封在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组成的缓冲空间之中,与空气隔开。如果上部盖体受到周期性的轴向作用力,由于橡胶垫是弹性体,则上部盖体相对下部壳体作上下往复周期运动,在无载荷作用时,橡胶垫虽受到上部盖体重力及上部盖体与下部盖体初步连接的预紧压力,但仍可认为橡胶垫处于自由状态。按照载荷、频率要求,设计、制作系列橡胶隔振器,省去了计算、裁剪过程,而且克服了隔振垫的零散特性,具有整体性。另外,也能够将橡胶与光、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隔开,延缓橡胶老化,更长时间地保持橡胶优良的使用性能。同时,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减小橡胶的气味,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其中,如图4所示,下部壳体2包括底板21和筒形件22,筒形件22的下端与底板21连接,上部盖体1扣合与筒形件22的上端,上部盖体1的下端端面与底板21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在底板上焊接有向伤的筒形件作为保护外壳,筒形件的高度略高于橡胶垫高度的一半,上部盖体由筒形件上方扣合,将橡胶垫密封。上部盖体的开口端距离底板有一定间隙,为上部盖体相对于下部壳体向下运动时预留空间。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部盖体1的内顶面上设有柱状的第一凸起4,底板21上设有与第一凸起4相对的柱状的第二凸起5,第一凸起4的端面与第二凸起5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凸起4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1,第二凸起5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1对应的螺纹孔51,第一通孔41与螺纹孔51通过螺栓6连接。在底板上筒形件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钢制圆柱作为第一凸起,在第一凸起的中心钻孔、攻丝,与内六角螺栓相配。在上部盖体的中心位置向下焊接有钢制圆柱作为第二凸起。当上部盖体受到轴向压力作用时,上下凸起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允许橡胶垫受压产生收缩变形,但是这里的最大压力及最大压缩变形量必须在橡胶垫的弹性范围之内,以防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产生刚性碰撞,破坏隔振器。
其中,第一通孔41为台阶孔,第一通孔41的上段孔径大于下段孔径,螺栓6的螺帽的下表面与第一通孔41的台阶面接触。第一通孔为上大下小的台阶孔,内六角螺栓的螺杆能够穿透上盖内凹陷大孔和小孔,但内六角螺栓的螺帽只能通过大孔,不能通过小孔,螺杆通过小孔后旋入第二凸起上的螺纹孔,将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连接,当橡胶隔振器受到轴向压力后,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相对运动挤压橡胶垫进行减振,压力减小或消失后,由于橡胶垫的自身弹性恢复至原状,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也可恢复至原位置且防止二者与橡胶垫脱离。
其中,如图5所示,橡胶垫3上设有与第一凸起4和第二凸起5配合的第二通孔31。其中,第一凸起4的直径与第二凸起5的直径相等,第二通孔31的直径与第一凸起4的直径相等,橡胶垫3的外径与筒形件21的内径相等。上下钢制圆柱外直径相等,橡胶垫上设置的第二通孔直径与钢制圆柱外直径相等,橡胶垫的外径与筒形件的内径相等,以配合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的连接与壳体对橡胶垫的密封。
其中,如图6所示,橡胶垫3由多个环形的橡胶垫圈32叠加组成。橡胶垫由多个环形的橡胶垫圈同轴叠加形成。使用时,将裁剪好的橡胶垫圈叠加在一起部分嵌入隔振器底座中。
其中,底板21上还设有固定孔211。底板上开有两个固定螺栓孔,可以通过地脚螺栓、螺母固定于基础上,也可以不用固定,直接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橡胶隔振器在橡胶垫外加装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且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的高度均略高于橡胶垫高度的一半,高度略高于叠加橡胶垫的一半,上部盖体和下部壳体接触但不焊接或粘接,随着外力的变化可作相对运动。将橡胶垫叠部分嵌入下部壳体中,部分暴露在外,然后盖上部盖体,并将下部壳体与上部盖体初步连接,橡胶垫则被密封在上部盖体与下部壳体组成的缓冲空间之中,与空气隔开。如果上部盖体受到周期性的轴向作用力,由于橡胶垫是弹性体,则上部盖体相对下部壳体作上下往复周期运动,在无载荷作用时,橡胶垫虽受到上部盖体重力及上部盖体与下部盖体初步连接的预紧压力,但仍可认为橡胶垫处于自由状态。按照载荷、频率要求,设计、制作系列橡胶隔振器,省去了计算、裁剪过程,而且克服了隔振垫的零散特性,具有整体性。另外,也能够将橡胶与光、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隔开,延缓橡胶老化,更长时间地保持橡胶优良的使用性能。同时,还能够十分有效地减小橡胶的气味,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盖体、下部壳体和橡胶垫,所述上部盖体与所述下部壳体连接,且与所述下部壳体扣合形成缓冲空间,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缓冲空间内,且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部盖体的内顶面接触,所述橡胶垫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部壳体的内底面接触,所述下部壳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橡胶垫的半高且小于所述橡胶垫的全高,所述上部盖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下部壳体的下端端面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壳体包括底板和筒形件,所述筒形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上部盖体扣合与所述筒形件的上端,所述上部盖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盖体的内顶面上设有柱状的第一凸起,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柱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凸起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起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段孔径大于下段孔径,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台阶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配合的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凸起的直径相等,所述橡胶垫的外径与所述筒形件的内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由多个环形的橡胶垫圈叠加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橡胶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固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24800.7U CN206338352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橡胶隔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24800.7U CN206338352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橡胶隔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38352U true CN206338352U (zh) | 2017-07-18 |
Family
ID=5930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24800.7U Active CN206338352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橡胶隔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383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940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3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电梯曳引机减振器 |
-
2016
- 2016-12-23 CN CN201621424800.7U patent/CN2063383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940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3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电梯曳引机减振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48171U (zh) | 一种混合式可自复位节点摩擦阻尼器 | |
CN103982582A (zh) | 纵横交错的圆柱穿孔结构的橡胶减震器 | |
CN206338352U (zh) | 一种橡胶隔振器 | |
JP2013104438A (ja) | ばね装置 | |
CN108150574B (zh) | 一种刚度可调的橡胶减振器 | |
CN201884733U (zh) | 可拆式自密封防爆门 | |
CN101477888B (zh) | 变压器的器身压紧装置 | |
CN202001606U (zh) | 高压设备人孔密封装置 | |
CN104805922B (zh) | 一种多维粘弹性减隔震装置 | |
CN102042408B (zh) | 空心密封件及灯具 | |
CN201706024U (zh) | 自复式泄爆阀 | |
JP5330463B2 (ja) | 弾性体拘束度可変構造 | |
CN106678239A (zh) | 一种橡胶与金属丝网组合的复合结构隔振器 | |
JP5814153B2 (ja) | 積層ゴム体用接合部材並びに該接合部材を用いた積層ゴム体及び構造物 | |
JP5522971B2 (ja) | ゴム座金並びに該ゴム座金を用いた支承及び構造物 | |
CN207814294U (zh) | 一种刚度可调的橡胶减振器 | |
CN215721195U (zh) | 一种灌装阀 | |
CN218633197U (zh) | 压板式电缆引入装置 | |
CN203926542U (zh) | 一种新型剪切橡胶减震器 | |
CN210661864U (zh) | 一种压盖式限位伸缩接头 | |
CN114165488B (zh) | 一种囊式蓄能器 | |
CN204592114U (zh) | 一种减隔振装置 | |
CN212004068U (zh) | 带有防爆型衬套的氮气弹簧 | |
JP2013019167A (ja) | 支承装置 | |
CN108223673A (zh) | 一种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