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7970U - 一种高压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7970U
CN206277970U CN201621432417.6U CN201621432417U CN206277970U CN 206277970 U CN206277970 U CN 206277970U CN 201621432417 U CN201621432417 U CN 201621432417U CN 206277970 U CN206277970 U CN 206277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elay
interfaces
interface
module
battery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24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钢
景俊甫
顾建华
凌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yuan N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uan N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yuan N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24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7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7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7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箱,包括箱体、电池管理模块、二极管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检测模块、右端设置有CAN信号转换模块;二极管模块的前侧设置有预充电控制继电器;预充电控制继电器与电机控制继电器相并联;二极管模块的右侧设置有总负控制继电器;电机控制继电器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控制继电器;充电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快充接口相连接、输出端与电池接口相连接;快充接口的输入端与充电桩相连接,电池接口的输入端与整车动力电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具有设备接口较为全面、集成度较高的优点,能够实现统一控制,方便管理与维修;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和熔断器的分配合理,系统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箱,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专用的高压箱,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凭借其零污染、零噪音、驾驶简单的优势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在电动汽车行业起步早、发展快,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节能减排与改善地球环境的必然趋势。其中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单元,担负着为整车各个用电器提供动力的重要作用,由于动力电池电压高、功率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各条电气回路进行电流分配,并通过接触器实现对各个回路的控制,通过熔断器和保险丝实现各条回路的安全保护。目前国内的高压箱种类较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只含有一个电源控制模块的管理装置,因此只能对动力电池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高压箱具有控制点比较分散的缺陷,不便于后期的保养和维修,而且接触器和熔断器分配不够合理,对各个回路的安全控制性不高,存在一定的应用风险。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安全度高、控制集成度高的新型高压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箱。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箱,包括箱体,它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绝缘检测模块、二极管模块;箱体的内部后端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检测模块、右端设置有CAN信号转换模块;绝缘检测模块、CAN信号转换模块均通过数据线与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接;
CAN信号转换模块的右侧从后向前依次设置有DC/DC控制继电器、PTC1控制继电器、PTC2控制继电器;DC/DC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接;DC/DC控制继电器、PTC1控制继电器、PTC2控制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DC/DC接口、PTC1接口、PTC2接口相连接;
PTC1接口、PTC2接口均设置于箱体的右侧面上;PTC1接口的后侧还设置有AC接口;DC/DC接口设置于箱体的左侧面上;DC/DC接口后侧的箱体上依次设置有调试接口、通讯接口、信号接口;
DC/DC接口与调试接口之间设置有接地线束;接地线束右侧的箱体内设置有二极管模块;二极管模块的输入端与整车启动电池相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绝缘检测模块相连接;
二极管模块的前侧设置有预充电控制继电器;预充电控制继电器与电机控制继电器相并联;二极管模块和预充电控制继电器的右侧设置有总负控制继电器;总负控制继电器的右侧设置有start控制继电器;电机控制继电器设置于start控制继电器的右侧;
总负控制继电器、start控制继电器、电机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均与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接,电机控制继电器与电池管理模块之间设置有快速熔断器;总负控制继电器、电机控制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接口、电机接口相连接;start控制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快速熔断器与AC接口、PTC1控制继电器、PTC2控制继电器相连接;
电机控制继电器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控制继电器;充电控制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快充接口相连接;充电控制继电器的输出端一端与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接口相连接;快充接口的输入端与充电桩相连接,电池接口的输入端与整车动力电池相连接,快充接口和电池接口之间构成完整的充电回路。
电池接口、电机接口、快充接口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于箱体的前侧面上。
DC/DC接口、AC接口、PTC1接口、PTC2接口、电机接口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空调、一号暖风机、二号暖风机、电动机相连接。
DC/DC控制继电器、PTC1控制继电器、PTC2控制继电器、AC接口、充电控制继电器、电机控制继电器分别与快速熔断器通过连接片相连接。
箱体的上端盖置有箱盖,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具有设备接口较为全面、集成度较高的优点,能够实现统一控制,方便管理与维修;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和熔断器的分配合理,系统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管理模块;2、CAN信号转换模块;3、绝缘检测模块;4、接地线束;5、DC/DC接口;6、调试接口;7、通讯接口;8、信号接口;9、二极管模块;10、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1、总负控制继电器;12、start控制继电器;13、电机控制继电器;14、电池接口;15、电机接口;16、快充接口;17、快速熔断器;18、充电控制继电器;19、DC/DC控制继电器;20、AC接口;21、PTC1接口;22、PTC2接口;23、PTC1控制继电器;24、PTC2控制继电器;25、连接片;26、箱盖;27、密封圈;28、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28,它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1、绝缘检测模块3、二极管模块9;箱体28的内部后端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1;电池管理模块1相当于本装置的主控板,可以实时与充电桩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便于监控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状态参数、预测动力电池的容量,避免动力电池出现不良现象(过放电、过充、过热和电压不平衡等),使动力电池的存储能力和循环寿命得到最大化的保证。
电池管理模块1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检测模块3、右端设置有CAN信号转换模块2;绝缘检测模块3、CAN信号转换模块2均通过数据线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绝缘检测模块3用于对供电回路中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当绝缘度达不到要求时自动断开电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CAN信号转换模块主要是针对国外汽车进行CAN信号转换,使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明显增大。
CAN信号转换模块2的右侧从后向前依次设置有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DC/DC控制继电器19的输入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的输出端分别与DC/DC接口5、PTC1接口21、PTC2接口22相连接;
PTC1接口21、PTC2接口22均设置于箱体的右侧面上;PTC1接口21的后侧还设置有AC接口20;DC/DC接口5设置于箱体的左侧面上;DC/DC接口5后侧的箱体上依次设置有调试接口6、通讯接口7、信号接口8;调试接口6在汽车生产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接口7、信号接口8分别与汽车的通讯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接。
DC/DC接口5与调试接口6之间设置有接地线束4;接地线束4右侧的箱体内设置有二极管模块9;二极管模块9的输入端与整车启动电池相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1、绝缘检测模块3相连接;整车启动电池为二极管模块9提供低压电源后,由二极管模块9对电池管理模块1和绝缘检测模块3进行电流分配。
二极管模块9的前侧设置有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与电机控制继电器13相并联。由于电机启动时电流较大,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可以用于平衡电机控制继电器13两端的电压,对电机控制继电器13起到限流保护作用。
二极管模块9和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的右侧设置有总负控制继电器11;总负控制继电器11的右侧设置有start控制继电器12;电机控制继电器13设置于start控制继电器12的右侧;
总负控制继电器11、start控制继电器12、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输入端均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电机控制继电器13与电池管理模块1之间设置有快速熔断器;总负控制继电器11、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接口14、电机接口15相连接;start控制继电器1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快速熔断器与AC接口20、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相连接,作为三者的主控对其进行控制和保护;
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控制继电器18;充电控制继电器18的输入端与快充接口16相连接;充电控制继电器18的输出端一端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接口14相连接;快充接口16的输入端与充电桩相连接,电池接口14的输入端与整车动力电池相连接,快充接口16和电池接口14之间构成完整的充电回路。
电池接口14、电机接口15、快充接口16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于箱体的前侧面上。
DC/DC接口5、AC接口20、PTC1接口21、PTC2接口22、电机接口1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空调、一号暖风机、二号暖风机、电动机相连接。
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AC接口20、充电控制继电器18、电机控制继电器13分别与快速熔断器通过连接片相连接,快速熔断器用于对电路进行短路保护,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箱体28的上端盖置有箱盖26,箱体28与箱盖2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7。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电动汽车上作为高压配电箱使用,具有接口设置较为全面、设备集成度较高的优点,能够实现统一控制,方便管理与维修。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重要接口均合理配置有继电器和熔断器,系统安全性较高,实用性很强。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压箱,包括箱体(2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1)、绝缘检测模块(3)、二极管模块(9);所述箱体(28)的内部后端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1);所述电池管理模块(1)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检测模块(3)、右端设置有CAN信号转换模块(2);所述绝缘检测模块(3)、CAN信号转换模块(2)均通过数据线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
所述CAN信号转换模块(2)的右侧从后向前依次设置有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所述DC/DC控制继电器(19)的输入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所述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的输出端分别与DC/DC接口(5)、PTC1接口(21)、PTC2接口(22)相连接;
所述PTC1接口(21)、PTC2接口(22)均设置于箱体的右侧面上;所述PTC1接口(21)的后侧还设置有AC接口(20);所述DC/DC接口(5)设置于箱体的左侧面上;DC/DC接口(5)后侧的箱体上依次设置有调试接口(6)、通讯接口(7)、信号接口(8);
所述DC/DC接口(5)与调试接口(6)之间设置有接地线束(4);所述接地线束(4)右侧的箱体内设置有二极管模块(9);所述二极管模块(9)的输入端与整车启动电池相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1)、绝缘检测模块(3)相连接;
所述二极管模块(9)的前侧设置有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所述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与电机控制继电器(13)相并联;所述二极管模块(9)和预充电控制继电器(10)的右侧设置有总负控制继电器(11);所述总负控制继电器(11)的右侧设置有start控制继电器(12);所述电机控制继电器(13)设置于start控制继电器(12)的右侧;
所述总负控制继电器(11)、start控制继电器(12)、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输入端均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电机控制继电器(13)与电池管理模块(1)之间设置有快速熔断器;所述总负控制继电器(11)、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接口(14)、电机接口(15)相连接;所述start控制继电器(1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快速熔断器与AC接口(20)、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相连接;
所述电机控制继电器(13)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控制继电器(18);所述充电控制继电器(18)的输入端与快充接口(16)相连接;充电控制继电器(18)的输出端一端与电池管理模块(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快速熔断器与电池接口(14)相连接;所述快充接口(16)的输入端与充电桩相连接,电池接口(14)的输入端与整车动力电池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接口(14)、电机接口(15)、快充接口(16)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于箱体的前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接口(5)、AC接口(20)、PTC1接口(21)、PTC2接口(22)、电机接口(1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空调、一号暖风机、二号暖风机、电动机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控制继电器(19)、PTC1控制继电器(23)、PTC2控制继电器(24)、AC接口(20)、充电控制继电器(18)、电机控制继电器(13)分别与快速熔断器通过连接片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8)的上端盖置有箱盖(26),箱体(28)与箱盖(2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7)。
CN201621432417.6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高压箱 Active CN206277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417.6U CN20627797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高压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417.6U CN20627797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高压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7970U true CN206277970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7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2417.6U Active CN206277970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高压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79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501A (zh) * 2016-12-23 2017-03-22 南通东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501A (zh) * 2016-12-23 2017-03-22 南通东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9477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充电加热装置及系统
CN104167770B (zh) 一种电池组放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5015559B (zh) 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20643683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配电系统
CN102208827A (zh) 一种车辆充电系统
CN206585370U (zh) 一种低成本电动汽车电网低谷储能充电桩
CN109398271A (zh) 三合一配电装置及三合一配电系统
CN201307776Y (zh) 智能四段式充电器
CN105428735A (zh) 一种储控一体化太阳能锂电池模块
CN105914861A (zh) 复合储能电源及利用其实现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方法
CN105262158A (zh) 一种家用储能控制电路
CN209719492U (zh) 三合一配电装置及三合一配电系统
CN103192731A (zh) 一种太阳能补偿的电动车电池车载充电加热装置
CN110745022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
CN206277970U (zh) 一种高压箱
CN106515501A (zh) 一种高压箱
CN204145045U (zh) 微电网智能柔性充电系统
CN206242904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型电源系统
CN206775223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配电装置
CN206416866U (zh) 移动式充电储能系统
CN202094676U (zh) 一种车辆充电系统
CN206884764U (zh) 一种智能化快速主动式充电机
CN205292508U (zh) 一种汽车电瓶最低启动电量保护装置
CN205248847U (zh) 一种大容量储能系统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CN205178605U (zh) 一种具有滤波和防护结构的交流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6300 Wensheng Crossing of Nanto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300 Wensheng Crossing of Nanto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yuan N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