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6173U -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6173U
CN206276173U CN201621338500.7U CN201621338500U CN206276173U CN 206276173 U CN206276173 U CN 206276173U CN 201621338500 U CN201621338500 U CN 201621338500U CN 206276173 U CN206276173 U CN 206276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clone
dust
removal
desulfu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85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OMO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OMO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OMO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OMO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385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6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6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6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是指将煤中的硫元素用钙基等方法固定成为固体防止燃烧时生成SO2。目前脱硫方法按吸收剂及脱硫产物在脱硫过程中的干湿状态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半湿)法。湿法脱硫技术是用含有吸收剂的溶液或浆液在湿状态下脱硫和处理脱硫产物,该方法由于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锅炉烟气或工业尾气污染治理。
目前,国内烟气或工业尾气污染治理技术较多,其中比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治理二氧化硫(SO2)污染的石灰石-石膏法、氨法、双碱法等湿法脱硫技术等。对于现在的超洁净排放要求,SO2排放达到35mg/Nm3,粉尘达到5mg/Nm3,常规的湿法脱硫技术一般是采用双吸收塔串联或者单级吸收塔增加喷淋层等方案。上述改造方案改造工期长,占地大,造价高,运行成本高。而且有些工程因为厂地问题无法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其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提供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旋筒包括内气旋筒与外气旋筒,所述内气旋筒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的内部,所述盲筒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气旋筒与所述外气旋筒为同心设置,所述盲筒与所述内气旋筒为同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筛板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旋叶片包括外气旋叶片以及内气旋叶片,所述内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盲筒上,所述外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和所述外气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内浆池、烟气入口、烟气出口,所述湿法脱硫装置内安装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层,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具有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旋筒包括内气旋筒与外气旋筒,所述内气旋筒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的内部,所述盲筒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气旋筒与所述外气旋筒为同心设置,所述盲筒与所述内气旋筒为同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筛板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旋叶片包括外气旋叶片以及内气旋叶片,所述内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盲筒上,所述外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和所述外气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湿法脱硫装置还包括喷淋层,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设置在所述喷淋层之下1~3米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的数量根据所述吸收塔的直径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之间以及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与所述吸收塔内壁之间的空隙采用限位及固定的盲板封堵。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由于浆液和烟气在气旋筒与筛板之间的相对封闭空间内剧烈碰撞,可以产生更强的传质效果,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粉尘及液滴飞溅出气旋筒。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增效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湿法脱硫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湿法脱硫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由于浆液和烟气在气旋筒与筛板之间的相对封闭空间内剧烈碰撞,可以产生更强的传质效果,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粉尘及液滴飞溅出气旋筒。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45,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45内部的盲筒1,所述盲筒1上安装气旋叶片23,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23与所述气旋筒45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45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6,所述筛板6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45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吸收塔内烟气的动能,使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增效器时,气旋叶片23与气旋筒45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使烟气中的微小粉尘与浆液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45表面液膜捕获达到去除粉尘颗粒物的净化目的。同时,由于烟气经过气旋叶片23时,发生强烈的旋转流动,烟气的动能增加,烟气与喷淋浆液发生更强烈的碰撞。浆液的液膜更易被打破,从而加速SO2的脱除反应,从而提高脱除效率。
由于所述气旋筒45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6,使得大量的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45内。由于浆液和烟气在气旋筒45与所述筛板6之间的相对封闭空间内剧烈碰撞,可以产生更强的传质效果,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粉尘及液滴飞溅出气旋筒。因此,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气旋筒45包括内气旋筒5与外气旋筒4,所述内气旋筒5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4的内部,所述盲筒1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5内部。
具体地,所述内气旋筒5与所述外气旋筒4为同心设置。
所述盲筒1与所述内气旋筒5为同心设置。
所述筛板6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45适配。例如,可以设计为每一气旋筒45上方设置一筛板6,或者,组成气旋筒层的多个气旋筒45上方设置一筛板6,气旋筒层中任意数量的气旋筒45上方也可设置一筛板6。
所述气旋叶片23包括外气旋叶片2以及内气旋叶片3,所述内气旋叶片3安装在所述盲筒1上,所述外气旋叶片2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5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3和所述外气旋叶片2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所述内气旋叶片3和所述外气旋叶片2的旋转方向相反,烟气通过内外气旋叶片后两路反向旋转的烟气碰撞效果更加强烈。
本实用新型增强型除尘脱硫增效器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除尘效率高。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细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喷淋净化后的湿烟气经过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气旋筒与筛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内形成气液两相的剧烈旋转及扰动,使烟气中的细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表面液膜捕获达到去除微小颗粒物的净化目的,从而提高烟气中微小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2、脱硫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塔内喷淋层的作用下,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其作用大于增加一层喷淋层的效果。同时与增加喷淋层比,本实用新型不耗电,能耗低,有效降低了运行费用。
3、解决了增加喷淋层的空间要求大、难度大、改造周期长、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只需利用原有吸收塔空间进行改造,不改变吸收塔外部结构。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运维简单,系统可靠性高。
参见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7、塔内浆池8、烟气入口9、烟气出口10。
所述湿法脱硫装置内安装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层11,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11具有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45,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45内部的盲筒1,所述盲筒1上安装气旋叶片23,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23与所述气旋筒45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45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6,所述筛板6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45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吸收塔内烟气的动能,使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增效器时,气旋叶片23与气旋筒45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使烟气中的微小粉尘与浆液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45表面液膜捕获达到去除粉尘颗粒物的净化目的。同时,由于烟气经过气旋叶片23时,发生强烈的旋转流动,烟气的动能增加,烟气与喷淋浆液发生更强烈的碰撞。浆液的液膜更易被打破,从而加速SO2的脱除反应,从而提高脱除效率。
由于所述气旋筒45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6,使得大量的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45内。由于浆液和烟气在气旋筒45与所述筛板6之间的相对封闭空间内剧烈碰撞,可以产生更强的传质效果,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粉尘及液滴飞溅出气旋筒。因此,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效率高,且便于进行工程改造,改造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气旋筒45包括内气旋筒5与外气旋筒4,所述内气旋筒5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4的内部,所述盲筒1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5内部。
具体地,所述内气旋筒5与所述外气旋筒4为同心设置。
所述盲筒1与所述内气旋筒5为同心设置。
所述筛板6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45适配。例如,可以设计为每一气旋筒45上方设置一筛板6,或者,组成气旋筒层的多个气旋筒45上方设置一筛板6,气旋筒层中任意数量的气旋筒45上方也可设置一筛板6。
所述气旋叶片23包括外气旋叶片2以及内气旋叶片3,所述内气旋叶片3安装在所述盲筒1上,所述外气旋叶片2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5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3和所述外气旋叶片2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所述内气旋叶片3和所述外气旋叶片2的旋转方向相反,烟气通过内外气旋叶片后两路反向旋转的烟气碰撞效果更加强烈。
本实用新型增强型除尘脱硫增效器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除尘效率高。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细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喷淋净化后的湿烟气经过本实用新型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气旋筒与筛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内形成气液两相的剧烈旋转及扰动,使烟气中的细小液滴、细微粉尘颗粒、气溶胶等微小颗粒物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表面液膜捕获达到去除微小颗粒物的净化目的,从而提高烟气中微小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2、脱硫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塔内喷淋层的作用下,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其作用大于增加一层喷淋层的效果。同时与增加喷淋层比,本实用新型不耗电,能耗低,有效降低了运行费用。
3、解决了增加喷淋层的空间要求大、难度大、改造周期长、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只需利用原有吸收塔空间进行改造,不改变吸收塔外部结构。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运维简单,系统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湿法脱硫装置还包括喷淋层12,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11设置在所述喷淋层12之下1~3米处。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的数量根据所述吸收塔的直径确定。具体地,以最大数量的排布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之间以及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与所述吸收塔内壁之间的空隙采用限位及固定的盲板13封堵。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除尘脱硫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筒包括内气旋筒与外气旋筒,所述内气旋筒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的内部,所述盲筒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脱硫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旋筒与所述外气旋筒为同心设置,所述盲筒与所述内气旋筒为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脱硫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脱硫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叶片包括外气旋叶片以及内气旋叶片,所述内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盲筒上,所述外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和所述外气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
6.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内浆池、烟气入口、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脱硫装置内安装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层,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具有至少一除尘脱硫增效器,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所述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所述气旋叶片与所述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所述气旋筒的上方设置具有预设开孔率的筛板,所述筛板令液滴被封锁在气旋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筒包括内气旋筒与外气旋筒,所述内气旋筒设置在所述外气旋筒的内部,所述盲筒设置在所述内气旋筒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旋筒与所述外气旋筒为同心设置,所述盲筒与所述内气旋筒为同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与至少一所述气旋筒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叶片包括外气旋叶片以及内气旋叶片,所述内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盲筒上,所述外气旋叶片安装在所述内气旋筒上,所述烟气经过所述内气旋叶片和所述外气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脱硫装置还包括喷淋层,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层设置在所述喷淋层之下1~3米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的数量根据所述吸收塔的直径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之间以及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与所述吸收塔内壁之间的空隙采用限位及固定的盲板封堵。
CN201621338500.7U 2016-12-07 2016-12-07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Active CN206276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500.7U CN206276173U (zh) 2016-12-07 2016-12-07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500.7U CN206276173U (zh) 2016-12-07 2016-12-07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6173U true CN206276173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7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8500.7U Active CN206276173U (zh) 2016-12-07 2016-12-07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61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2639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北京中能诺泰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2639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北京中能诺泰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WO2018103354A1 (zh) * 2016-12-07 2018-06-14 北京中能诺泰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CN106422639B (zh) * 2016-12-07 2020-02-14 北京中能诺泰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7669B (zh) 除尘除雾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KR101932091B1 (ko) 회전흐름과 싱크흐름 커플링 초청정 탈황 탈진 일체화 시스템 및 그 탈황 탈진 방법
CN106422639A (zh)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CN103316553B (zh) 湿式变流喷雾喷淋高效除尘净化装置
CN100525885C (zh) 涡轮式增压加速烟气脱硫除尘塔
CN104888600A (zh) 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双气旋除尘脱硫增效器
CN102805999B (zh) 湍球式涡轮增压复合脱硫除尘塔
CN104368217A (zh) 组合式气旋除雾除尘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05084558U (zh) 一种脱硫后烟气两级冷凝除尘装置
CN106693590A (zh) 细微颗粒聚合器及高效除尘除雾一体化系统
CN206276173U (zh) 除尘脱硫增效器及湿法脱硫装置
CN104906949A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吸收塔烟气深度净化的装置
CN204637887U (zh) 多级多气旋除雾除尘装置
CN203002194U (zh) 湍球式涡轮增压复合脱硫除尘塔
CN204746084U (zh) 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双气旋除尘脱硫增效器
CN203899442U (zh) 一种多级变径多级喷淋的高效脱硫、除尘、除雾装置
CN203355529U (zh) 湿式变流喷雾喷淋高效除尘净化装置
CN205570079U (zh) 脱硫脱硝脱汞除微尘一体化超低排放系统
CN204768272U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吸收塔烟气深度净化的装置
CN206911039U (zh) 一种整流装置和应用整流装置的高效旋流式除尘除雾装置
CN104874252A (zh) 多级多气旋除雾除尘装置
CN204637948U (zh) 燃烧烟气脱硝脱硫除尘的装置
CN206897020U (zh) 一种复合式风帽型气液分离装置
CN207445965U (zh) 一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用除雾装置
CN207024846U (zh) 一种锅炉脱硝脱硫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