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4166U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具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4166U
CN206274166U CN201621432265.XU CN201621432265U CN206274166U CN 206274166 U CN206274166 U CN 206274166U CN 201621432265 U CN201621432265 U CN 201621432265U CN 206274166 U CN206274166 U CN 206274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ire cover
ring fire
passage
auxilia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22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刚
蔡国汉
茅忠群
诸永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22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4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4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416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室、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和分流板,混气室具有环形通道,分流板的上部盖设在外环火盖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分流板的下部形成伸入环形通道内并将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的二次空气分流部,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外侧通道与外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分流部与内环火盖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内侧通道与内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灶具燃烧器通过设置分流板后,使得纵向二次空气孔内的二次空气分流后一部分补充到内环火,另一部分补充到外环火,二次空气补充效果好,使得燃烧器燃烧更为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灶具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大气式灶具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7,预混的空气达不到完全燃烧器需要的空气量,加上各种因素,需要一定的二次空气系数补充,并且,为了降低CO的排放,二次空气系数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目前,灶具燃烧器补充空气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侧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侧进风的方式即在混气室的侧部开侧向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该侧向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下进气的方式即在基座底座开下进风口,灶具下方的空气通过该下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中,虽然下进风的方式具有进气阻力小,进气量大的优点,但是,现有下进气的燃烧器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存在难清洁的问题,因为溢液容易直接流到灶具的内部,甚至橱柜内部,使灶具和橱柜不易清洁,且灶具内部存有溢液后留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下进气的燃烧器开孔都比较大,二次空气直接进入内环和外环通道,空气补充不精确,二次空气过量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灶具燃烧器的下进风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下进风的二次空气补充效果好的灶具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室、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混气室设于基座上方并具有环形通道,所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设于混气室上方并分别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内、外两侧,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的纵向二次空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部盖设在所述外环火盖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所述分流板的下部形成伸入所述环形通道内并将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的二次空气分流部,所述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外侧通道与外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分流部与内环火盖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所述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内侧通道与内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二次空气分流部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二次空气分流部包括环形外壁、环形内壁和设于环形外壁与环形内壁之间的底板,所述环形外壁与环形通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外侧通道,所述环形内壁与环形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内侧通道。采用上述结构后,分流板的底部可以形成一个凹形的承液区,可以承接一部分的溢液和杂质。
为了对分流后的内环二次空气起到更好地导向作用,所述环形内壁具有自下而上斜向内延伸的倾斜壁和自倾斜壁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壁,所述竖直壁与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壁之间留有所述的内环进气间隙。通过倾斜壁的导向后,内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中地补充到内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
为了使外环二次空气补充效果更好,所述分流板的上部自所述环形外壁的顶部向上延伸呈喇叭口部,所述喇叭口部的形状与所述外环火盖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喇叭口部与外环火盖之间形成所述的外环进气间隙。
为了防止溢液流到外环火盖上,所述喇叭口部的外侧部具有向外周水平延伸的环形凸缘,并且,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外径。
为了便于安装和定位分流板,在所述外环火盖的上表面上成型有限位槽,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底部成型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块。
为了对分流板更好地定位,所述限位槽至少有三个并沿着外环火盖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对应地,所述限位凸块至少有三个并在沿着所述环形凸缘的圆向间隔均匀分布。
为了使内环二次空气补充效果更好,在所述混气室的侧部开有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的径向二次空气孔,在所述分流板的环形外壁上开有与径向二次空气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对应的径向二次空气孔径向贯通。这样,二次空气通过径向二次空气孔和通孔可以补充到内环火,使内环火燃烧更为充分,并且,通孔与径向二次空气孔径向连通后,还可以向外导流一部分的溢液,利于保持燃烧器内部的清洁。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径向二次空气孔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混气室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对应地,所述的通孔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环形外壁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灶具燃烧器通过设置分流板后,将混气室的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基座上的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外侧通道与外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内侧通道与内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使得纵向二次空气孔内的二次空气分流后一部分补充到内环火,另一部分补充到外环火,二次空气补充效果好,使得燃烧器燃烧更为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3、外环火盖4和分流板5。其中,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结构与现有燃烧器相同,其具体结构如下:基座1的底部具有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纵向二次空气孔11,混气室2设于基座1上方并具有环形通道21,在混气室2的侧部开有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二次空气孔22有四个并沿着混气室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设于混气室2上方并分别位于环形通道21的内、外两侧。
分流板5用来对纵向二次空气孔11补充的二次空气进行分流。具体地,分流板5的上部盖设在外环火盖4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6,分流板5的下部形成伸入环形通道21内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该二次空气分流部51将环形通道21分隔成外侧通道211和内侧通道212;纵向二次空气孔11通过外侧通道211与外环进气间隙6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分流部51与内环火盖3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7,纵向二次空气孔11通过内侧通道212与内环进气间隙7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的分流板5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包括环形外壁511、环形内壁512和设于环形外壁与环形内壁之间的底板513,其中,环形外壁511与环形通道2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外侧通道211,环形内壁512与环形通道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内侧通道212。并且,环形外壁511、环形内壁512和底板513共同在分流板的底部可以形成一个凹形的承液区,燃烧器工作时,该承液区可以承接一部分的溢液和杂质,对避免溢液和杂质流入灶具和橱柜内部有一定作用。
另外,二次空气分流部51的环形内壁512具有自下而上斜向内延伸的倾斜壁5121和自倾斜壁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壁5122,竖直壁5122与内环火盖3的外侧壁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7。倾斜壁5121可以对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内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中地补充到内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分流板5的上部自环形外壁511的顶部向上延伸呈喇叭口部52。该喇叭口部52的形状与外环火盖4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喇叭口部52与外环火盖4之间形成外环进气间隙6。喇叭口部52可以对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外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中地补充到外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另外,为了防止溢液流到外环火盖4上,喇叭口部52的外侧部具有向外周水平延伸的环形凸缘521,并且,环形凸缘521的外径大于外环火盖4的外径。并且,为了对分流板5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在外环火盖4的上表面上成型有限位槽41,限位槽41有四个并沿着外环火盖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在环形凸缘521的底部成型有与限位槽41相配合的限位凸块522,限位凸块522有四个并在沿着环形凸缘521的圆向间隔均匀分布。安装分流板5时,将限位凸块522卡入限位槽41即可,安装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的燃烧器采用下进风与侧进风相结合,即除了基座1上的纵向二次空气孔11外,在混气室2的侧部开有四个沿着混气室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二次空气孔22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在分流板5的环形外壁511上开有四个并沿着环形外壁51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通孔,且通孔53与对应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贯通。这样,二次空气还可以通过径向二次空气孔22进行侧向进气,并通过分流板5的通孔53补充到内环火,使内环火燃烧更为充分,并且,通孔53与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连通后,还可以向外导流一部分的溢液,利于保持燃烧器内部的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所述混气室(2)设于基座上方并具有环形通道(21),所述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设于混气室上方并分别位于所述环形通道(21)的内、外两侧,所述基座(1)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纵向二次空气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流板(5),所述分流板(5)的上部盖设在所述外环火盖(4)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6),所述分流板(5)的下部形成伸入所述环形通道(21)内并将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211)和内侧通道(212)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所述纵向二次空气孔(11)通过外侧通道(211)与外环进气间隙(6)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分流部(51)与内环火盖(3)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7),所述纵向二次空气孔(11)通过内侧通道(212)与内环进气间隙(7)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包括环形外壁(511)、环形内壁(512)和设于环形外壁与环形内壁之间的底板(513),所述环形外壁(511)与环形通道(2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外侧通道(211),所述环形内壁(512)与环形通道(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内侧通道(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壁(512)具有自下而上斜向内延伸的倾斜壁(5121)和自倾斜壁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壁(5122),所述竖直壁(5122)与所述内环火盖(3)的外侧壁之间留有所述的内环进气间隙(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5)的上部自所述环形外壁(511)的顶部向上延伸呈喇叭口部(52),所述喇叭口部(52)的形状与所述外环火盖(4)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喇叭口部(52)与外环火盖(4)之间形成所述的外环进气间隙(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部(52)的外侧部具有向外周水平延伸的环形凸缘(521),并且,所述环形凸缘(521)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环火盖(4)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环火盖(4)的上表面上成型有限位槽(41),在所述环形凸缘(521)的底部成型有与所述限位槽(41)相配合的限位凸块(5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41)至少有三个并沿着外环火盖(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对应地,所述限位凸块(522)至少有三个并在沿着所述环形凸缘(521)的圆向间隔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气室(2)的侧部开有与所述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在所述分流板(5)的环形外壁(511)上开有与径向二次空气孔相对应的通孔(53),所述通孔(53)与对应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混气室(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对应地,所述的通孔(53)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环形外壁(51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CN201621432265.X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灶具燃烧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74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265.XU CN206274166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灶具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265.XU CN206274166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灶具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4166U true CN206274166U (zh) 2017-06-23

Family

ID=5906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226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74166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灶具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4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4724A (zh) * 2016-12-23 2017-04-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燃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4724A (zh) * 2016-12-23 2017-04-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6594724B (zh) * 2016-12-23 2019-08-2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灶具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4724A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0763533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5333432B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05174370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05279087U (zh) 上进风式多燃气通道灶具燃烧器
CN206112934U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20627416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9959000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425608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204756936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106765085A (zh) 燃气热水器用燃烧器
CN20684682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109798522B (zh) 一种试验用灶具燃烧器
CN207849366U (zh) 火盖盖板及具有该火盖盖板的燃烧器
CN208170385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07455643U (zh) 燃气灶具及具有该燃气灶具的集成灶
CN206234820U (zh) 燃气热水器用燃烧器
CN205279085U (zh) 一种改进二次空气流动的灶具燃烧器
CN110043901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08058840U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995900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110043900B (zh) 灶具燃烧器
CN20956971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9569803U (zh) 过滤网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03586212U (zh) 一种燃气预混器及安装有该燃气预混器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