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0338U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50338U CN206250338U CN201621433673.7U CN201621433673U CN206250338U CN 206250338 U CN206250338 U CN 206250338U CN 201621433673 U CN201621433673 U CN 201621433673U CN 206250338 U CN206250338 U CN 2062503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pole
- pole group
- group
- battery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包括极片释放部、导片架、极群盒部、极群组下压部、电池盒传递部、送纸部、电池盒输出部及极群盒顶升部;导片架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包括推片部,所述推片部位于导片架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所述极群盒部上设置有多个极群槽,所述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上设置有多个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本装置不仅可进一步保证铅蓄电池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铅蓄电池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
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以上正负极片为铅蓄电池中的核心元件,其质量及装配精度,直接影响铅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片制造完成后,一般要经过对正极片隔膜纸包覆、正负极片间隔层叠得到极群、将极群按照一定的方式置入电池组中、连接极群及封装等工序。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各部件的装配对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大,铅蓄电池生产劳动强度大、同时装配质量不便于控制,进一步完善铅蓄电池制造的制造工艺,实现铅蓄电池生产的机械化、系统化生产,无疑会降低铅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各部件的装配对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大,铅蓄电池生产劳动强度大、同时装配质量不便于控制,进一步完善铅蓄电池制造的制造工艺,实现铅蓄电池生产的机械化、系统化生产,无疑会降低铅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包括极片释放部、导片架、极群盒部、极群组下压部、电池盒传递部、送纸部、电池盒输出部及极群盒顶升部;
所述极片释放部用于交替输出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导片架用于传递正、负极片,导片架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包括推片部,所述推片部位于导片架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所述极群盒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极群的极群槽,所述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极群槽中极群施加压应力的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送纸部用于向导片架的末端输出隔膜纸。
具体的,设置的极片释放部用于向导片架中交替的输入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导片架作为极片释放部与极群盒部之间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传送通道,同时在导片架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极群形成盒,正极片和负极片依次输出后,在推片部的作用下得到正极片与负极片间隔堆垒的极群,由于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以上极群便可输送至各个极群槽中,在极群组下压部的作用下,可将极群压入由电池盒传递部传送至极群盒顶升部上的电池盒中,同时盛装有极群的电池盒在电池盒输出部的作用下,由本装置中运出,同时在导片架中,可利用导片架中极片的动能,由送纸部向导片架中极片的运动轨迹上输出隔膜纸纸片,在正极片上完成隔膜纸包覆。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可顺序完成以下工序的铅蓄电池生产设备:完成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交替释放,以便于按照极群中极片的叠加要求,顺利向极群形成盒中输出符合条件的极片,同时在极片的传递过程中完成隔膜纸的包覆,并在推片部的作用下,得到极群,而后以上极群传递至极群槽中,在压片的作用下,将极群转移至电池盒中完成极群在电池盒中的装配。即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完成极片单片输出、完成极片隔膜纸包覆、使极片叠加得到极群,并能够将极群装配至电池盒中的铅蓄电池生产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将多个铅蓄电池生产工艺集成到一起通过该装置以流水线的方式加以实现,不仅可进一步保证铅蓄电池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铅蓄电池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极片释放部还包括吸片部及联动部;
所述联动部包括联动电机,所述联动电机的转子上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上连接有摆杆制动部,所述小齿轮上连接推片部;
所述吸片部包括摆杆及两根平行设置的气源分配管,所述气源分配管上均连接有独立的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两根气源分配管均固定连接于摆杆上,气源分配管上均设置有与该气源分配管内腔相通的支管,所述支管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吸附盘;
所述推片部包括与小齿轮相连的推片杆,且小齿轮用于制动推片杆作左右往复运动;
所述摆杆制动部用于制动摆杆左右摆动,且其中一根气源分配管上的吸附盘的开口朝摆杆摆动方向的左侧,另一根气源分配管上的吸附盘的开口朝摆杆摆动方向的右侧。
本关于极片释放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设置的联动电机作为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动力部件,大齿轮与小齿轮由于形成了齿啮合,同时在大齿轮上连接摆杆制动部,在小齿轮上连接推片部,这样,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形成的唯一传动比,便于得到摆杆与推片杆相关联的运动状态。
以上吸片部中,气源分配管各自上连接的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分别用于对对应气源分配管进行抽真空和补入压缩空气,以上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间断交替工作,在进行抽真空过程时,完成吸附盘对正负极片的吸附,在补入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气源分配管内内压增大,以便于实现吸附盘与正负极片的脱离,设置的摆杆在摆杆制动部的作用下左右摆动,这样,将正负极片分别置放于气源分配管的左右两侧,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便于分别完成对左右侧极片的交替吸附和释放,便于实现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对极片转运的机械化,可有效提高铅蓄电池的装配效率、减小制造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精度;同时在摆杆左右摆动过程中便于完成对正负极片交替吸附和释放,利于得到正负极片交替叠放的极群组。
以上吸片部、推片部及联动部的连接关系中,摆杆制动部可以是一根铰接连接在大齿轮上的铰接杆,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摆杆也铰接连接,同时在摆杆上铰接点与气源分配管固定点之间设置摆杆左右摆动的中心点,即可通过一根与摆杆铰接连接的销钉的形式;同时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摆杆制动部的形式还可以是大齿轮带动凸轮或偏心轮,摆杆与凸轮的边缘作用,或者在偏心轮上设置环形槽,摆杆与环形槽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加以实现。以上小齿轮制动推片杆作左右往复运动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小齿轮带动凸轮或偏心轮,推片杆的一端与凸轮的边缘作用,或者在偏心轮上设置环形槽,推片杆的一端与环形槽相互作用,并将推片杆限定于一个导向槽中的结构形式加以实现。
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气源分配管左右不同侧的物料槽,所述物料槽内还设置有极片传送带,物料槽还固定有用于安装极片传送带的带轮及用于驱动带轮的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上还固定有防倒块,且所述极片传送带的输送面为朝传送方向增高的倾斜面。
以上物料槽,在物料槽中设置极片传送带,在极片传送带上设置防倒块的结构形式中,极片传送带用于正、负极片的支撑,物料槽的侧壁用于限定正、负极片在未到达物料槽的输出端时不能由极片传送带上滑落,由于正负极片厚度较薄,正、负极片不能直立放置于极片传送带上,这样,在极片传送带上设置的防倒块,让处于最后端的正、负极片倾斜倒置于防倒块上,即限制正、负极片位于物料槽出口与防倒块之间,所述极片传送带的输送面为朝传送方向增高的倾斜面的结构设置,便于实现通过将正、负极片摆放于极片传送带上时正、负极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法,实现正、负极片的防滑倒目的。以上极片传送带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这样,可将整齐叠放的正、负极片倾斜置放于极片传送带上,在极片传送带的转动过程中实现正、负极片输送,实现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正、负极片输送机械化,便于实现正、负极片输送的自动化,可有效的提高铅蓄电池制造效率,减轻铅蓄电池制造的劳动强度和便于实现正负极片相互叠放的整齐度。
所述导片架包括呈T形的T形架,所述T形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竖直方向的下降槽,所述T形架上还固定有强制送片部,所述强制送片部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送片滚轮,每组送片滚轮的两个滚轮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下降槽中,所述极群形成盒位于下降槽的出口端上。
以上下降槽即为极片在导片架上的运动路径,设置的强制送片部可通过送片滚轮对极片的挤压摩擦力实现极片的强制输送,以使得极片能够顺利到达下降槽的底端和具有足够的动能使得正极片与隔膜纸作用时使得隔膜纸包覆于其上,同时,设置多组送片滚轮可将隔膜纸进入导片架的位置位于多组送片滚轮之间,以使得处于隔膜纸后方的送片滚轮对包覆有隔膜纸的极片的进一步挤压,实现隔膜纸紧贴包覆于极片上的发明目的。
所述极群盒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一隔板及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均相对于工作台的台面垂直,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在工作台的台面上围成多个矩形的极群槽,极群盒部还包括等距机构及整片部,所述整片部包括四根与第一隔板平行的拉杆及上下端可左右摆动的摆动部,第一隔板位于四根拉杆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杆分别连接于摆杆部不同端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第二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槽,所述隔板槽中均设置有一块呈片状的整片条,且各个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任意一侧的两根拉杆相连,各个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另一侧的两根拉杆相连;
所述等距机构与各个第一隔板相连用于调整相邻的第一隔板之间的间隙宽度。
以上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分别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交错布置,便可得到多个矩形的极群槽,第一隔板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形式,可通过在第一隔板上设置用于第二隔板穿过的孔的形式,在需要调整第一隔板的间隙时,第一隔板沿着第二隔板滑动的形式加以实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于工作台工作面呈垂直关系的技术特征,便于实现以以上极群槽的内壁面为边缘,工作台的表面为底面,得到多个用于容纳待整片极群的空腔,以上整片即为将由正负极片依次叠加得到的极群的侧面调整齐平,由于一般在正极片上包覆隔膜纸,这样,正极片的宽度可能宽于负极片,这样,以上整片即为将同一极群中的正极片的侧面调整到齐平位置。
以上整片部中,由于在各个第二隔板的两侧均设置隔板槽,在隔板槽内设置整片条,这样,在摆动部摆动的过程中,如摆动部的上端向左摆动,这样,摆动部的下端即向右摆动,这样分别连接于摆动部上端的两根拉杆分别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各个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任意一侧的两根拉杆相连,各个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另一侧的两根拉杆相连的技术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的,所有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均连接于与摆动部上端或下端相连的拉杆上,所有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均连接于与剩余的两根拉杆上,如所有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均与摆动部上端的两根拉杆相连,所有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均与摆动部下端的两根拉杆相连,这样,摆动部上下端分别朝左侧、右侧运动时,所有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均向左侧运动,所有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均向右侧运动,以上隔板槽相当于作为整片条向对应第二隔板运动时用于容纳整片条的容置空间,这样,同一个极群槽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即为相邻的两根第二隔板,在该极群槽左侧第二隔板右侧的整片条由对应隔板槽中向右运动进入该极群槽时,该整片条对该极群槽中极群的左侧施加压应力,实现极群左侧的齐平整片,该极群槽右侧第二隔板左侧的整片条向左运动时作用同上,即完成该极群右侧的齐平整片。摆动部完成多个周期性摆动后,位于同于极群槽自由侧的整片条由对应的隔板槽中出入往复运动,以上整片条往复运动对极群侧面的作用力,便能很好的完成极群的整片。
以上每个极群槽的左右两端为第二隔板,前后两端即为第一隔板,在第一隔板之间间隙宽度的调整过程中,即相当于调整极群槽的宽度,这样,将极群置放于极群槽中后,以上极群槽宽度的调整即可实现将极群压缩至指定厚度以适应铅蓄电池盒;配合极群槽左右两端整片条对极群侧面的作用,便可得到正负极片堆垒整齐的极群。
作为一种摆动部的具体实现方案,摆动部包括摆动气缸、固定座、转轴、轴承座及轴线均与第二隔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下摆杆和上摆杆,所述上摆杆与下摆杆相互平行且上摆杆位于下摆杆的上方,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两个轴承,上摆杆与下摆杆分别通过不同的轴承与固定座相连,所述轴承座固定于工作台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座中的轴承和固定座相连,所述摆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上摆杆或下摆杆上,且所述活塞杆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垂直,位于上侧的两根拉杆分别与上摆杆的两侧成轴孔间隙配合,位于下侧的两根拉杆分别与下摆杆的两侧成轴孔间隙配合。以上摆动气缸通过其上活塞杆的伸缩,便可带动由下摆杆、上摆杆、固定座组成的构件绕转轴的轴线摆动,以上摆动迫使分别连接与上摆杆和下摆杆上的拉杆摆动,达到制动第二隔板上整片条的目的。以上各部件的配合方式,可有效避免整片条在隔板槽中出现卡塞的情况。
所述等距机构包括左侧定距板、右侧定距板,所述左侧定距板和右侧定距板上均设置有呈阶梯状的阶梯槽,两个阶梯槽上的阶梯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左侧定距板与右侧定距板之间还设置有数量与各个阶梯槽上阶梯数量相等的分隔条,且分隔条的数量与第一隔板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条在高度方向上平行分布,且两个阶梯槽上的阶梯由上至下分别正对于各根分隔条的不同端,每根分隔条均与不同的第一隔板相连,且第一隔板相对于分隔条垂直,在分隔条的任意一端齐平时,分隔条的另一端均与对应阶梯槽上不同的阶梯接触,同时此时相邻的第一隔板的间距相等,且由上至下各根分隔条的长度成等差数列关系。
以上设置的左侧定距杆和右侧定距杆均用于限制分隔条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的终了位置,即各根分隔条的端部分别与阶梯槽的不同阶梯接触,即可达到上述目的;在分隔条上固定的第一隔板之间的间隙即用于夹持极群,即以上间隙宽度即为极群盒的宽度,在分隔条的任意一端齐平时,可得到特定数值的相邻第一隔板间距,由于分隔条的长度由上至下成等差数列关系,这样在分隔条另一端齐平时,相邻第一隔板之间的间距即变成在分隔条上一间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相邻的分隔条长度差值,这样,在分隔条不同端齐平的状态下,第一隔板之间具有不同间距,这样,以上相邻的第一隔板之间的间隙均可用于置放正负极片依次叠放的极群,在两个状态中第一隔板之间间隙较宽时,可将松散的极群置入其中,在另外一个状态下第一隔板的间距收拢,这样,便于通过第一隔板的夹持,将松散的极群压至特定的厚度,经过以上夹持加工,得到的特定厚度的极群便能够很好的安装于铅蓄电池空盒中,通过此工艺得到的极群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作为一种便于控制极群压入电池盒内深度的极群组下压部实现方式,所述极群组下压部包括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上还设置有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与下压气缸的气路通断控制阀相连。
所述电池盒传递部包括第一机架、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传送带、用于第一传送带安装的带轮、用于制动带轮转动的制动装置,所述电池盒传递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出料端上方的卸盒部,所述卸盒部用于对第一传送带上的电池盒进一步加速以将电池盒输出到电池盒输送部上;
所述电池盒输送部包括第二机架及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第二传送带,电池盒输送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传送带进料端上方的搁置台;
所述极群盒顶升部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进料端下方的托盒台,所述托盒台上还固定有用于制动其做升降运动的顶升气缸,所述搁置台为边缘设置有缺口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盒台呈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且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的下工位与搁置台之间的间隙,槽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搁置台可沿着第二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
以上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制动装置即用于制动带轮转动,所述带轮的转动实现第一传送带的转动以实现电池盒可由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运动到第一传送带的另一端。现有技术中电池盒的结构一般为在空盒内设置有多块隔板,以上隔板将电池盒的容纳空间分割为多个子区间,每个子区间均用于容纳正负极片交替的极群,现有技术中以上极群一般通过手工操作放入子区间内,本结构中通过在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上方设置卸盒部的结构形式,便于实现以下目的:将多个电池盒放在传送带上,在传送带的转动过程中电池盒依次运动至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再将事先叠放好的极群分别压入各个电池盒的各个子区间中,由于以上放入即为压入,为避免包覆于极群上的隔膜纸被损坏,故以上压入需要求极群与对应子区间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压入速度也不宜过快,这样,在本结构中设置了卸盒部结构,便于实现以下目的:可在第一传送带上紧密摆放多个电池盒,最靠近第一传送带输出端的电池盒在卸盒部的作用下快速由第一传送带上输出,在下一个电池盒传递至第一传送带端部时,可由卸盒部再次卸下该电池盒;设置的搁置台用于电池盒输出部接收上述电池盒,在搁置台的边缘设置缺口、将托盒台设置为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并在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块,且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的下工位与搁置台之间的间隙的结构设置中,所述下工位即为通过顶升气缸作用,托盒台能够达到的最低位置。同时配合搁置台可沿着第二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这样,可实现以下动作:搁置台运动至第二传送带进料端的端部接收通过卸盒部卸下的电池盒,电池盒随搁置台运动至托盒台的上方,以上托盒台在顶升气缸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托盒台上的凸块由搁置台上的缺口伸出,槽状结构用于容置第二传送带避免托盒台的升降对第二传送带造成影响,以上凸块由缺口中伸出后,替代搁置台对电池盒的支撑,使得铅蓄电池盒向上运动,同时此时搁置台继续运动至接收电池盒的工位,在电池盒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可将由正负极片交替叠放、同时包覆有隔膜纸的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以上顶升气缸的顶升高度还有利于控制极群压入电池盒内的深度,以便于对铅蓄电池进行后续的加工。完成极群压入后,托盒台在顶升气缸的作用下下移,当凸块低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面时,铅蓄电池盒与托盒台脱离,这样铅蓄电池盒可在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传递至下一个制造工序。
综上,电池盒传递部中,可在第一传送带上紧密摆放电池盒,通过卸盒部将处于第一传送带最末端的电池盒由第一传送带上卸下,采用此方式以适应极群不能快速的压入电池盒的特殊运用场合,这样可避免将电池盒在第一传送带上间隔摆放以使得相邻电池盒由第一传送带上输出时间间隔适宜极群压入所需的时间,这样,在第一传送带传送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此结构,可摆放更多的电池盒;以上电池盒输出部可用于实现从接受电池盒、顶升电池盒以完成极片压入、释放电池盒以实现其的第二传送带转运一系列操作,便于实现极群压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如通过气缸制动搁置台往复运动,以上气缸与顶升气缸的进、排气周期性循环,便能轻易的实现极片压入过程中的电池盒送盒自动化,同时各个功能部件相互依赖且独立完成各自的动作,极群压入深入可控性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结构可极大提高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的效率。
以上卸盒部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采用通过推板向电池盒上施加使之加速运动的推力或通过吸盘对电池盒施加使之加速的拉力等。
作为一种便于得到定长包覆极片用隔膜纸的送纸部结构形式,所述送纸部包括送纸机架、设置于送纸机架上的送纸带轮轴及驱动轮组,还包括设置于纸带运动路径上的切削刀,所述驱动轮组位于切削刀与送纸带轮轴之间,且切削刀与驱动轮组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制动切削刀随驱动轮组运动的往复运动制动机构。
为实现本装置中各功能模块的自动化协同工作,还包括工控模块,所述极片释放部、导片架、推片部、极群盒部、极群组下压部、电池盒传递部、送纸部、电池盒输出部及极群盒顶升部中的动力部件均为气缸和/或伺服电机,所述气缸和/或伺服电机各自的控制模块均与工控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可顺序完成以下工序的铅蓄电池生产设备:完成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交替释放,以便于按照极群中极片的叠加要求,顺利向极群形成盒中输出符合条件的极片,同时在极片的传递过程中完成隔膜纸的包覆,并在推片部的作用下,得到极群,而后以上极群传递至极群槽中,在压片的作用下,将极群转移至电池盒中完成极群在电池盒中的装配。即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完成极片单片输出、完成极片隔膜纸包覆、使极片叠加得到极群,并能够将极群装配至电池盒中的铅蓄电池生产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将多个铅蓄电池生产工艺集成到一起通过该装置以流水线的方式加以实现,不仅可进一步保证铅蓄电池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铅蓄电池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极片释放部及导片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极片释放部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用于置放极片的物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极群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等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极群盒部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极群盒部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电池盒输出部及电池盒传递部的结构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电池盒输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极群盒顶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中,送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极片释放部,11、联动电机、12、小齿轮,13、大齿轮,14、摆杆,15、气源分配管,16、支管,17、吸附盘,18、物料槽,19、传送带,191、防倒块,2、导片架,21、T形架,22、下降槽,23、强制送片部,24、极群形成盒,3、推片部,31、推片杆,4、极群盒部,41、工作台,42、第一隔板,43、第二隔板,431、隔板槽,44、极群槽,45、整片部,451、轴承座,452,摆动气缸,453、下摆杆,454,上摆杆,455,固定座,456,转轴,457、拉杆,458、联动杆,459、整片条,4591、连接孔,46、等距机构,461、制动气缸,462、左侧定距板,463、阶梯槽,464、支撑板,465、分隔条,466、分隔条推板,467、右侧定距板,5、极群组下压部,6、电池盒传递部,61、第一机架,62、第一传送带,63、卸盒部,7、送纸部,71、送纸机架,72、送纸带轮轴,73、往复运动制动机构,74、切削刀,75、驱动轮组,8、电池盒输出部,81、第二机架,82、第二传送带,83、搁置台,9、极群盒顶升部,91、托盒台,92、顶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包括极片释放部1、导片架2、极群盒部4、极群组下压部5、电池盒传递部6、送纸部7、电池盒输出部8及极群盒顶升部9;
所述极片释放部1用于交替输出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导片架2用于传递正、负极片,导片架2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1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1包括推片部3,所述推片部3位于导片架2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2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24;所述极群盒部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极群的极群槽44,所述极群槽44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24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5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极群槽44中极群施加压应力的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6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8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9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9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送纸部7用于向导片架2的末端输出隔膜纸。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极片释放部1用于向导片架2中交替的输入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导片架2作为极片释放部1与极群盒部4之间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传送通道,同时在导片架2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极群形成盒24,正极片和负极片依次输出后,在推片部3的作用下得到正极片与负极片间隔堆垒的极群,由于极群槽44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24的出口端相接,以上极群便可输送至各个极群槽44中,在极群组下压部5的作用下,可将极群压入由电池盒传递部6传送至极群盒顶升部9上的电池盒中,同时盛装有极群的电池盒在电池盒输出部8的作用下,由本装置中运出,同时在导片架2中,可利用导片架2中极片的动能,由送纸部7向导片架2中极片的运动轨迹上输出隔膜纸纸片,在正极片上完成隔膜纸包覆。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可顺序完成以下工序的铅蓄电池生产设备:完成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交替释放,以便于按照极群中极片的叠加要求,顺利向极群形成盒24中输出符合条件的极片,同时在极片的传递过程中完成隔膜纸的包覆,并在推片部3的作用下,得到极群,而后以上极群传递至极群槽44中,在压片的作用下,将极群转移至电池盒中完成极群在电池盒中的装配。即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完成极片单片输出、完成极片隔膜纸包覆、使极片叠加得到极群,并能够将极群装配至电池盒中的铅蓄电池生产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装置通过机械结构将多个铅蓄电池生产工艺集成到一起通过该装置以流水线的方式加以实现,不仅可进一步保证铅蓄电池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铅蓄电池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所述极片释放部1还包括吸片部及联动部;
所述联动部包括联动电机11,所述联动电机11的转子上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3和小齿轮12,所述大齿轮13上连接有摆杆14制动部,所述小齿轮12上连接推片部3;
所述吸片部包括摆杆14及两根平行设置的气源分配管15,所述气源分配管15上均连接有独立的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两根气源分配管15均固定连接于摆杆14上,气源分配管15上均设置有与该气源分配管15内腔相通的支管16,所述支管16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吸附盘17;
所述推片部3包括与小齿轮12相连的推片杆31,且小齿轮12用于制动推片杆31作左右往复运动;
所述摆杆14制动部用于制动摆杆14左右摆动,且其中一根气源分配管15上的吸附盘17的开口朝摆杆14摆动方向的左侧,另一根气源分配管15上的吸附盘17的开口朝摆杆14摆动方向的右侧。
本关于极片释放部1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设置的联动电机11作为大齿轮13和小齿轮12的动力部件,大齿轮13与小齿轮12由于形成了齿啮合,同时在大齿轮13上连接摆杆14制动部,在小齿轮12上连接推片部3,这样,大齿轮13与小齿轮12相啮合形成的唯一传动比,便于得到摆杆14与推片杆31相关联的运动状态。
以上吸片部中,气源分配管15各自上连接的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分别用于对对应气源分配管15进行抽真空和补入压缩空气,以上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间断交替工作,在进行抽真空过程时,完成吸附盘17对正负极片的吸附,在补入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气源分配管15内内压增大,以便于实现吸附盘17与正负极片的脱离,设置的摆杆14在摆杆14制动部的作用下左右摆动,这样,将正负极片分别置放于气源分配管15的左右两侧,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便于分别完成对左右侧极片的交替吸附和释放,便于实现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对极片转运的机械化,可有效提高铅蓄电池的装配效率、减小制造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精度;同时在摆杆14左右摆动过程中便于完成对正负极片交替吸附和释放,利于得到正负极片交替叠放的极群组。
以上吸片部、推片部3及联动部的连接关系中,摆杆14制动部可以是一根铰接连接在大齿轮13上的铰接杆,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摆杆14也铰接连接,同时在摆杆14上铰接点与气源分配管15固定点之间设置摆杆14左右摆动的中心点,即可通过一根与摆杆14铰接连接的销钉的形式;同时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摆杆14制动部的形式还可以是大齿轮13带动凸轮或偏心轮,摆杆14与凸轮的边缘作用,或者在偏心轮上设置环形槽,摆杆14与环形槽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加以实现。以上小齿轮12制动推片杆31作左右往复运动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小齿轮12带动凸轮或偏心轮,推片杆31的一端与凸轮的边缘作用,或者在偏心轮上设置环形槽,推片杆31的一端与环形槽相互作用,并将推片杆31限定于一个导向槽中的结构形式加以实现。
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气源分配管15左右不同侧的物料槽18,所述物料槽18内还设置有极片传送带19,物料槽18还固定有用于安装极片传送带19的带轮及用于驱动带轮的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19上还固定有防倒块191,且所述极片传送带19的输送面为朝传送方向增高的倾斜面。
以上物料槽18,在物料槽18中设置极片传送带19,在极片传送带19上设置防倒块191的结构形式中,极片传送带19用于正、负极片的支撑,物料槽18的侧壁用于限定正、负极片在未到达物料槽18的输出端时不能由极片传送带19上滑落,由于正负极片厚度较薄,正、负极片不能直立放置于极片传送带19上,这样,在极片传送带19上设置的防倒块191,让处于最后端的正、负极片倾斜倒置于防倒块191上,即限制正、负极片位于物料槽18出口与防倒块191之间,所述极片传送带19的输送面为朝传送方向增高的倾斜面的结构设置,便于实现通过将正、负极片摆放于极片传送带19上时正、负极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法,实现正、负极片的防滑倒目的。以上极片传送带19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这样,可将整齐叠放的正、负极片倾斜置放于极片传送带19上,在极片传送带19的转动过程中实现正、负极片输送,实现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正、负极片输送机械化,便于实现正、负极片输送的自动化,可有效的提高铅蓄电池制造效率,减轻铅蓄电池制造的劳动强度和便于实现正负极片相互叠放的整齐度。
所述导片架2包括呈T形的T形架21,所述T形架21上还设置有位于竖直方向的下降槽22,所述T形架21上还固定有强制送片部23,所述强制送片部23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送片滚轮,每组送片滚轮的两个滚轮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下降槽22中,所述极群形成盒24位于下降槽22的出口端上。
以上下降槽22即为极片在导片架2上的运动路径,设置的强制送片部23可通过送片滚轮对极片的挤压摩擦力实现极片的强制输送,以使得极片能够顺利到达下降槽22的底端和具有足够的动能使得正极片与隔膜纸作用时使得隔膜纸包覆于其上,同时,设置多组送片滚轮可将隔膜纸进入导片架2的位置位于多组送片滚轮之间,以使得处于隔膜纸后方的送片滚轮对包覆有隔膜纸的极片的进一步挤压,实现隔膜纸紧贴包覆于极片上的发明目的。
所述极群盒部4包括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的台面上设置有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一隔板42及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二隔板43,所述第一隔板42及第二隔板43均相对于工作台41的台面垂直,所述第一隔板42及第二隔板43在工作台41的台面上围成多个矩形的极群槽44,极群盒部4还包括等距机构46及整片部45,所述整片部45包括四根与第一隔板42平行的拉杆457及上下端可左右摆动的摆动部,第一隔板42位于四根拉杆457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杆457分别连接于摆杆14部不同端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第二隔板4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槽431,所述隔板槽431中均设置有一块呈片状的整片条459,且各个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14部上侧或下侧任意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各个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14部上侧或下侧另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
所述等距机构46与各个第一隔板42相连用于调整相邻的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隙宽度。
以上第一隔板42和第二隔板43可分别沿工作台4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交错布置,便可得到多个矩形的极群槽44,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隙宽度可调的形式,可通过在第一隔板42上设置用于第二隔板43穿过的孔的形式,在需要调整第一隔板42的间隙时,第一隔板42沿着第二隔板43滑动的形式加以实现。第一隔板42和第二隔板43相对于工作台41工作面呈垂直关系的技术特征,便于实现以以上极群槽44的内壁面为边缘,工作台41的表面为底面,得到多个用于容纳待整片极群的空腔,以上整片即为将由正负极片依次叠加得到的极群的侧面调整齐平,由于一般在正极片上包覆隔膜纸,这样,正极片的宽度可能宽于负极片,这样,以上整片即为将同一极群中的正极片的侧面调整到齐平位置。
以上整片部45中,由于在各个第二隔板43的两侧均设置隔板槽431,在隔板槽431内设置整片条459,这样,在摆动部摆动的过程中,如摆动部的上端向左摆动,这样,摆动部的下端即向右摆动,这样分别连接于摆动部上端的两根拉杆457分别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各个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14部上侧或下侧任意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各个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14部上侧或下侧另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的技术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的,所有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均连接于与摆动部上端或下端相连的拉杆457上,所有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均连接于与剩余的两根拉杆457上,如所有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均与摆动部上端的两根拉杆457相连,所有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均与摆动部下端的两根拉杆457相连,这样,摆动部上下端分别朝左侧、右侧运动时,所有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均向左侧运动,所有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均向右侧运动,以上隔板槽431相当于作为整片条459向对应第二隔板43运动时用于容纳整片条459的容置空间,这样,同一个极群槽44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即为相邻的两根第二隔板43,在该极群槽44左侧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由对应隔板槽431中向右运动进入该极群槽44时,该整片条459对该极群槽44中极群的左侧施加压应力,实现极群左侧的齐平整片,该极群槽44右侧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向左运动时作用同上,即完成该极群右侧的齐平整片。摆动部完成多个周期性摆动后,位于同于极群槽44自由侧的整片条459由对应的隔板槽431中出入往复运动,以上整片条459往复运动对极群侧面的作用力,便能很好的完成极群的整片。以上整片条459可通过在其上设置连接孔4591,并通过穿设于连接孔4591内的联动杆458的形式与拉杆457相连。
以上每个极群槽44的左右两端为第二隔板43,前后两端即为第一隔板42,在第一隔板42之间间隙宽度的调整过程中,即相当于调整极群槽44的宽度,这样,将极群置放于极群槽44中后,以上极群槽44宽度的调整即可实现将极群压缩至指定厚度以适应铅蓄电池盒;配合极群槽44左右两端整片条459对极群侧面的作用,便可得到正负极片堆垒整齐的极群。
作为一种摆动部的具体实现方案,摆动部包括摆动气缸452、固定座455、转轴456、轴承座451及轴线均与第二隔板43长度方向平行的下摆杆453和上摆杆454,所述上摆杆454与下摆杆453相互平行且上摆杆454位于下摆杆453的上方,所述固定座455内设置有两个轴承,上摆杆454与下摆杆453分别通过不同的轴承与固定座455相连,所述轴承座451固定于工作台41上,转轴456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座451中的轴承和固定座455相连,所述摆动气缸452的活塞杆固定于上摆杆454或下摆杆453上,且所述活塞杆的轴线与转轴456的轴线垂直,位于上侧的两根拉杆457分别与上摆杆454的两侧成轴孔间隙配合,位于下侧的两根拉杆457分别与下摆杆453的两侧成轴孔间隙配合。以上摆动气缸452通过其上活塞杆的伸缩,便可带动由下摆杆453、上摆杆454、固定座455组成的构件绕转轴456的轴线摆动,以上摆动迫使分别连接与上摆杆454和下摆杆453上的拉杆457摆动,达到制动第二隔板43上整片条459的目的。以上各部件的配合方式,可有效避免整片条459在隔板槽431中出现卡塞的情况。
所述等距机构46包括左侧定距板462、右侧定距板467,所述左侧定距板462和右侧定距板467上均设置有呈阶梯状的阶梯槽463,两个阶梯槽463上的阶梯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左侧定距板462与右侧定距板467之间还设置有数量与各个阶梯槽463上阶梯数量相等的分隔条465,且分隔条465的数量与第一隔板42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条465在高度方向上平行分布,且两个阶梯槽463上的阶梯由上至下分别正对于各根分隔条465的不同端,每根分隔条465均与不同的第一隔板42相连,且第一隔板42相对于分隔条465垂直,在分隔条465的任意一端齐平时,分隔条465的另一端均与对应阶梯槽463上不同的阶梯接触,同时此时相邻的第一隔板42的间距相等,且由上至下各根分隔条465的长度成等差数列关系。
以上设置的左侧定距杆和右侧定距杆均用于限制分隔条465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的终了位置,即各根分隔条465的端部分别与阶梯槽463的不同阶梯接触,即可达到上述目的;在分隔条465上固定的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隙即用于夹持极群,即以上间隙宽度即为极群盒的宽度,在分隔条465的任意一端齐平时,可得到特定数值的相邻第一隔板42间距,由于分隔条465的长度由上至下成等差数列关系,这样在分隔条465另一端齐平时,相邻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距即变成在分隔条465上一间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相邻的分隔条465长度差值,这样,在分隔条465不同端齐平的状态下,第一隔板42之间具有不同间距,这样,以上相邻的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隙均可用于置放正负极片依次叠放的极群,在两个状态中第一隔板42之间间隙较宽时,可将松散的极群置入其中,在另外一个状态下第一隔板42的间距收拢,这样,便于通过第一隔板42的夹持,将松散的极群压至特定的厚度,经过以上夹持加工,得到的特定厚度的极群便能够很好的安装于铅蓄电池空盒中,通过此工艺得到的极群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上分隔条465相对于阶梯槽463的位置关系可通过设置一块其上具有用于分隔条465穿过的孔的支撑板464的形式加以实现;为实现对分隔条465各端的齐平操作,可设置分隔条推板466,并在分隔条推板466上连接用于制动其沿着分隔条465长度方向运动的制动气缸461的形式。
作为一种便于控制极群压入电池盒内深度的极群组下压部5实现方式,所述极群组下压部5包括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上还设置有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与下压气缸的气路通断控制阀相连。
所述电池盒传递部6包括第一机架61、设置在第一机架61上的第一传送带62、用于第一传送带62安装的带轮、用于制动带轮转动的制动装置,所述电池盒传递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2出料端上方的卸盒部63,所述卸盒部63用于对第一传送带62上的电池盒进一步加速以将电池盒输出到电池盒输送部上;
所述电池盒输送部包括第二机架81及设置在第二机架81上的第二传送带82,电池盒输送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传送带82进料端上方的搁置台83;
所述极群盒顶升部9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82进料端下方的托盒台91,所述托盒台91上还固定有用于制动其做升降运动的顶升气缸92,所述搁置台83为边缘设置有缺口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盒台91呈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且第二传送带82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91的下工位与搁置台83之间的间隙,槽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带82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搁置台83可沿着第二传送带82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
以上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制动装置即用于制动带轮转动,所述带轮的转动实现第一传送带62的转动以实现电池盒可由第一传送带62的一端运动到第一传送带62的另一端。现有技术中电池盒的结构一般为在空盒内设置有多块隔板,以上隔板将电池盒的容纳空间分割为多个子区间,每个子区间均用于容纳正负极片交替的极群,现有技术中以上极群一般通过手工操作放入子区间内,本结构中通过在传送带19的出料端的上方设置卸盒部63的结构形式,便于实现以下目的:将多个电池盒放在传送带19上,在传送带19的转动过程中电池盒依次运动至第一传送带62的输出端,再将事先叠放好的极群分别压入各个电池盒的各个子区间中,由于以上放入即为压入,为避免包覆于极群上的隔膜纸被损坏,故以上压入需要求极群与对应子区间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压入速度也不宜过快,这样,在本结构中设置了卸盒部63结构,便于实现以下目的:可在第一传送带62上紧密摆放多个电池盒,最靠近第一传送带62输出端的电池盒在卸盒部63的作用下快速由第一传送带62上输出,在下一个电池盒传递至第一传送带62端部时,可由卸盒部63再次卸下该电池盒;设置的搁置台83用于电池盒输出部接收上述电池盒,在搁置台83的边缘设置缺口、将托盒台91设置为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并在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块,且第二传送带82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91的下工位与搁置台83之间的间隙的结构设置中,所述下工位即为通过顶升气缸92作用,托盒台91能够达到的最低位置。同时配合搁置台83可沿着第二传送带82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这样,可实现以下动作:搁置台83运动至第二传送带82进料端的端部接收通过卸盒部63卸下的电池盒,电池盒随搁置台83运动至托盒台91的上方,以上托盒台91在顶升气缸92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托盒台91上的凸块由搁置台83上的缺口伸出,槽状结构用于容置第二传送带82避免托盒台91的升降对第二传送带82造成影响,以上凸块由缺口中伸出后,替代搁置台83对电池盒的支撑,使得铅蓄电池盒向上运动,同时此时搁置台83继续运动至接收电池盒的工位,在电池盒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可将由正负极片交替叠放、同时包覆有隔膜纸的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以上顶升气缸92的顶升高度还有利于控制极群压入电池盒内的深度,以便于对铅蓄电池进行后续的加工。完成极群压入后,托盒台91在顶升气缸92的作用下下移,当凸块低于第二传送带82的传送面时,铅蓄电池盒与托盒台91脱离,这样铅蓄电池盒可在第二传送带82的作用下,传递至下一个制造工序。
综上,电池盒传递部中,可在第一传送带62上紧密摆放电池盒,通过卸盒部63将处于第一传送带62最末端的电池盒由第一传送带62上卸下,采用此方式以适应极群不能快速的压入电池盒的特殊运用场合,这样可避免将电池盒在第一传送带62上间隔摆放以使得相邻电池盒由第一传送带62上输出时间间隔适宜极群压入所需的时间,这样,在第一传送带62传送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此结构,可摆放更多的电池盒;以上电池盒输出部可用于实现从接受电池盒、顶升电池盒以完成极片压入、释放电池盒以实现其的第二传送带82转运一系列操作,便于实现极群压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如通过气缸制动搁置台83往复运动,以上气缸与顶升气缸92的进、排气周期性循环,便能轻易的实现极片压入过程中的电池盒送盒自动化,同时各个功能部件相互依赖且独立完成各自的动作,极群压入深入可控性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结构可极大提高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的效率。
以上卸盒部63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采用通过推板向电池盒上施加使之加速运动的推力或通过吸盘对电池盒施加使之加速的拉力等。
作为一种便于得到定长包覆极片用隔膜纸的送纸部7结构形式,所述送纸部7包括送纸机架71、设置于送纸机架71上的送纸带轮轴72及驱动轮组75,还包括设置于纸带运动路径上的切削刀74,所述驱动轮组75位于切削刀74与送纸带轮轴72之间,且切削刀74与驱动轮组7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制动切削刀74随驱动轮组75运动的往复运动制动机构7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限定,为实现本装置中各功能模块的自动化协同工作,还包括工控模块,所述极片释放部1、导片架2、推片部3、极群盒部4、极群组下压部5、电池盒传递部6、送纸部7、电池盒输出部8及极群盒顶升部9中的动力部件均为气缸和/或伺服电机,所述气缸和/或伺服电机各自的控制模块均与工控模块相连。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释放部(1)、导片架(2)、极群盒部(4)、极群组下压部(5)、电池盒传递部(6)、送纸部(7)、电池盒输出部(8)及极群盒顶升部(9);
所述极片释放部(1)用于交替输出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导片架(2)用于传递正、负极片,导片架(2)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1)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1)包括推片部(3),所述推片部(3)位于导片架(2)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2)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24);所述极群盒部(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极群的极群槽(44),所述极群槽(44)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24)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5)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极群槽(44)中极群施加压应力的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6)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8)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9)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9)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送纸部(7)用于向导片架(2)的末端输出隔膜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释放部(1)还包括吸片部及联动部;
所述联动部包括联动电机(11),所述联动电机(11)的转子上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3)和小齿轮(12),所述大齿轮(13)上连接有摆杆制动部,所述小齿轮(12)上连接推片部(3);
所述吸片部包括摆杆(14)及两根平行设置的气源分配管(15),所述气源分配管(15)上均连接有独立的负压装置及压缩气源装置,两根气源分配管(15)均固定连接于摆杆(14)上,气源分配管(15)上均设置有与该气源分配管(15)内腔相通的支管(16),所述支管(16)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吸附盘(17);
所述推片部(3)包括与小齿轮(12)相连的推片杆(31),且小齿轮(12)用于制动推片杆(31)作左右往复运动;
所述摆杆制动部用于制动摆杆(14)左右摆动,且其中一根气源分配管(15)上的吸附盘(17)的开口朝摆杆(14)摆动方向的左侧,另一根气源分配管(15)上的吸附盘(17)的开口朝摆杆(14)摆动方向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气源分配管(15)左右不同侧的物料槽(18),所述物料槽(18)内还设置有极片传送带(19),物料槽(18)还固定有用于安装极片传送带(19)的带轮及用于驱动带轮的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带(18)上还固定有防倒块(191),且所述极片传送带(19)的输送面为朝传送方向增高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架(2)包括呈T形的T形架(21),所述T形架(21)上还设置有位于竖直方向的下降槽(22),所述T形架(21)上还固定有强制送片部(23),所述强制送片部(23)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送片滚轮,每组送片滚轮的两个滚轮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位于下降槽(22)中,所述极群形成盒(24)位于下降槽(22)的出口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盒部(4)包括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的台面上设置有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一隔板(42)及多根相互之间呈平行间隔排布关系的第二隔板(43),所述第一隔板(42)及第二隔板(43)均相对于工作台(41)的台面垂直,所述第一隔板(42)及第二隔板(43)在工作台(41)的台面上围成多个矩形的极群槽(44),极群盒部(4)还包括等距机构(46)及整片部(45),所述整片部(45)包括四根与第一隔板(42)平行的拉杆(457)及上下端可左右摆动的摆动部,第一隔板(42)位于四根拉杆(457)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杆(457)分别连接于摆杆部不同端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第二隔板(4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槽(431),所述隔板槽(431)中均设置有一块呈片状的整片条(459),且各个第二隔板(43)左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任意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各个第二隔板(43)右侧的整片条(459)的两端与连接于摆杆部上侧或下侧另一侧的两根拉杆(457)相连;
所述等距机构(46)与各个第一隔板(42)相连用于调整相邻的第一隔板(42)之间的间隙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距机构(46)包括左侧定距板(462)、右侧定距板(467),所述左侧定距板(462)和右侧定距板(467)上均设置有呈阶梯状的阶梯槽(463),两个阶梯槽(463)上的阶梯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左侧定距板(462)与右侧定距板(467)之间还设置有数量与各个阶梯槽(463)上阶梯数量相等的分隔条(465),且分隔条(465)的数量与第一隔板(42)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条(465)在高度方向上平行分布,且两个阶梯槽(463)上的阶梯由上至下分别正对于各根分隔条(465)的不同端,每根分隔条(465)均与不同的第一隔板(42)相连,且第一隔板(42)相对于分隔条(465)垂直,在分隔条(465)的任意一端齐平时,分隔条(465)的另一端均与对应阶梯槽(463)上不同的阶梯接触,同时此时相邻的第一隔板(42)的间距相等,且由上至下各根分隔条(465)的长度成等差数列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组下压部(5)包括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上还设置有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与下压气缸的气路通断控制阀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传递部(6)包括第一机架(61)、设置在第一机架(61)上的第一传送带(62)、用于第一传送带(62)安装的带轮、用于制动带轮转动的制动装置,所述电池盒传递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2)出料端上方的卸盒部(63),所述卸盒部(63)用于对第一传送带(62)上的电池盒进一步加速以将电池盒输出到电池盒输送部(8)上;
所述电池盒输送部(8)包括第二机架(81)及设置在第二机架(81)上的第二传送带(82),电池盒输送部(8)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传送带(82)进料端上方的搁置台(83);
所述极群盒顶升部(9)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82)进料端下方的托盒台(91),所述托盒台(91)上还固定有用于制动其做升降运动的顶升气缸(92),所述搁置台(83)为边缘设置有缺口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盒台(91)呈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且第二传送带(82)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91)的下工位与搁置台(83)之间的间隙,槽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带(82)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搁置台(83)可沿着第二传送带(82)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部(7)包括送纸机架(71)、设置于送纸机架(71)上的送纸带轮轴(72)及驱动轮组(75),还包括设置于纸带运动路径上的切削刀(74),所述驱动轮组(75)位于切削刀(74)与送纸带轮轴(72)之间,且切削刀(74)与驱动轮组(7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制动切削刀(74)随驱动轮组(75)运动的往复运动制动机构(7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控模块,所述极片释放部(1)、导片架(2)、推片部(3)、极群盒部(4)、极群组下压部(5)、电池盒传递部(6)、送纸部(7)、电池盒输出部(8)及极群盒顶升部(9)中的动力部件均为气缸和/或伺服电机,所述气缸和/或伺服电机各自的控制模块均与工控模块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3673.7U CN206250338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33673.7U CN206250338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50338U true CN206250338U (zh) | 2017-06-13 |
Family
ID=5900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3367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0338U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50338U (zh) |
-
2016
- 2016-12-23 CN CN201621433673.7U patent/CN2062503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6628B (zh) | 一种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 |
CN110416592B (zh) | 一种双叠片台叠片设备及其叠片方法 | |
CN104528089A (zh) | 电池贴标机及其自动贴标方法 | |
CN201540926U (zh) | 蓄电池极板配组包封机 | |
CN210489767U (zh) | 一种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 |
KR102193318B1 (ko) | 전지 부품 분배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이차전지 셀 제조 시스템 | |
CN206203554U (zh) | 自动贴胶带机 | |
CN204383881U (zh) | 电池贴标机 | |
CN102569913B (zh) | 免维护铅酸电池i形包片机 | |
CN210489747U (zh) | 一种双叠片台叠片设备 | |
KR20240087824A (ko) | 배터리 셀 제조용 슬라이드웨이 교번형 극판 적층 플랫폼 및 이의 극판 적층 분리막 가압 공정 | |
US2819806A (en) | Battery component assembling machines | |
CN201508880U (zh) | 多工位高速叠片机 | |
CN108767201B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固化方法 | |
CN106785096A (zh)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 | |
CN206250338U (zh) | 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装置 | |
CN206375333U (zh) | 用于极群压入工序的电池盒传递系统 | |
CN209786097U (zh) | 一种治具磁吸移载机构 | |
CN206250268U (zh) | 极群加工系统 | |
CN106532140B (zh) | 极群封装工序中的极片加工装置 | |
CN209929424U (zh) | 一种实现正负极片快速叠合的生产线 | |
KR100223356B1 (ko) | 밧데리의 셀자동 성형장치 | |
CN205488058U (zh) | 一种芯片模组封胶输送装置 | |
CN209939619U (zh)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
CN209015877U (zh) | 一种变压器组装包胶检测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