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9619U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39619U CN209939619U CN201920628479.1U CN201920628479U CN209939619U CN 209939619 U CN209939619 U CN 209939619U CN 201920628479 U CN201920628479 U CN 201920628479U CN 209939619 U CN209939619 U CN 2099396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pole piece
- jig
- adjustable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包括输送带支架,所述的输送带支架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块可移动支撑板,所述可移动支撑板分别贯穿设有与支撑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并驱动可移动支撑板沿支撑杆移动,可移动支撑板两侧设有拨块,可移动支撑板上套设有皮带传送线,皮带传送线在单轴驱动机构驱动下运行,单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主轴连接,传动主轴设于输送带支架内,传动主轴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夹持于拨块间,所述驱动轮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并带动设置于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构成皮带传送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之电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电芯的生产主要方法是叠片和卷绕,传统电芯正负极极片的堆叠,以“Z”字形叠片工艺为主,主要是在一个堆叠的工作台上,正负极的极片交替进行单片的堆叠,其动作是:一片负极片--一层绝缘膜--一片正极片--一层绝缘膜--一片负极片--一层绝缘膜--一片正极片.....以此类推,一次只能堆叠一片极片,效率极低,即绝缘膜以Z字型摆放自动实现正负极片的叠片,最后得到裸电芯,而且受到工作台升降、张力变化及压爪压紧力的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堆叠的极片及绝缘膜的对齐精度较低,生产效率较低。故申请人构思出一种正、负极片交错堆叠形成裸电芯的制作工艺,而实现正负极快速交错堆叠前提是如何快速分别收集正、负极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用于将极片快速稳定收集于叠片用治具内。本实用新型与制片设备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电芯极片的收集效率,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人工和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包括输送带支架,所述的输送带支架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块可移动支撑板,可移动支撑板上套设有皮带传送线。
这样,有利于皮带传送线的方便安装或拆卸。
优选地,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板两端设有凸隼,凸隼中部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轮轴,张紧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轮轴两端,使得张紧轮可以自由的转动,皮带传送线被张紧轮张紧在可移动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轮轴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阶梯轴两端圆柱面为轴承安装面。
优选地,所述的张紧轮为中空的辊筒,也可以是除中空圆柱形结构之外的其它形状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板两端设有弧面,避免了运转过程中引起的皮带打滑、磨损或断裂。
优选地,还包括皮带挡板,所述皮带挡板上开有用于装配轮轴的通孔,所述张紧轮通过轮轴装配在皮带挡板内,所述皮带挡板为U形,可以有效防止输送皮带的轴向串动、跑偏、脱落。
优选地,所述的皮带传送线在单轴驱动机构驱动下运行,所述的单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主轴连接,传动主轴设于输送带支架内,传动主轴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为皮带轮或导轮,驱动轮夹持于两拨块间,拨块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轮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并带动设置于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构成皮带传送线。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支撑板分别贯穿设有与支撑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并驱动可移动支撑板沿支撑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手摇柄设置在输送带支架的外侧,用于带动调节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输送带支架上设有极耳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同一根传动主轴实现两条输送皮带同步转动;
2.现有输送皮带通过滚轴支撑在机架上进行固定,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固定,在安装输送皮带时,不需要拆卸滚轴,只需要套入张紧轮便可;
3.本实用新型皮带间距可调节,适应于不同规格产品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处部开图。
图4是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的传动主轴结构图。
图5是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输送极片的示意图。
图6是某一实施例中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将极片收集在周转治具中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现正、负极片快速交错叠合的生产线平面布置图。
图8是一种实现正、负极片快速交错叠合的生产线结构图。
图9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负极极片模切机结构图。
图12是治具推出机构将空载周转治具推进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周转治具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移载机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结构图。
图16是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的治具插合工位、治具分离工位的示意图。
图17是极片定位机构结构图。
图18是正极片周转治具与负极片周转治具插合前的示意图。
图19是正极片周转治具与负极片周转治具错层插合后的示意图。
图20是周转治具抽离后正极片和负极片交错叠片的示意图。
图21是正极片和负极片交错形成的祼电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1.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1.极片进料端;112.极片出料端;114.极片卷料辊;115.极片模切机构;116.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7.上隔离膜料辊;118.下隔离膜料辊;119.隔离膜导向机构;120.热封机构;121.隔离膜切断机构;122.隔离模牵引机构;123.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1.侧支板;1232.驱动机构固定座;1233.驱动机构;1234.传动主轴;1235.输送带;1236.张紧轮;1237.可移动支撑板;12381.凸隼;12382.皮带挡板;12383.轮轴;12384.轴孔;12385.轴承;12386.轴承安装面;12315.导向轮;1238.驱动齿;1239.拨块;12310.支撑杆;12311.调节杆;12312.手摇柄;12313.驱动机构支撑座;12314.极耳支撑板;12315.导向轮;124.废料转移机械手;125.废料收集料盒;12.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6.治具进料端;127.治具出料端;128.治具推出机构;13.负极极片模切机;14.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5.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151.堆叠支架;152.堆叠平台;153.升降机构;154.第一治具移载机构;155.第二治具移载机构;156.第一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7.第二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8.电芯取出机构;159.极片定位机构;631.滑板驱动机构;632.滑板;633.挡杆;1510.治具插合工位;1511.治具分离工位;16移载机构;161.移载支架;162.进退驱动机构;163.滑座;164.电磁吸盘;17.周转治具;171.顶板、172.层板;173.层板垫板;174.底板;175.槽口;176.扣合母件;177.锁紧螺栓;80.极片;81.正极片;82.负极片;83.祼电芯;19.正极片周转治具;20.负极片周转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请参阅图1-2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用于将极片快速稳定收集于叠片用治具内,包括输送带支架,所述的输送带支架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块可移动支撑板,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板两端设有凸隼12381,凸隼12381中部设有轴孔12384,凸隼12381构成轴承座,轴孔12384内设有轮轴12383,所述的轮轴12383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阶梯轴两端圆柱面为轴承安装面12385,张紧轮通过轴承12385安装在轮轴12383两端,所述的张紧轮为中空的辊筒,也可以是除中空圆柱形结构之外的其它形状的结构,所述皮带挡板12382上开有用于装配轮轴12383的通孔,所述张紧轮通过轮轴12383装配在皮带挡板12382内,所述皮带挡板12382可以有效防止输送皮带的轴向串动、跑偏、脱落。皮带挡板12382采用角钢和钢条经过焊接形成一个断面为U形的结构,所述的皮带传送线在单轴驱动机构驱动下运行,所述的单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主轴连接,传动主轴设于输送带支架内,传动主轴上设有驱动轮,在驱动轮两侧设有导向轮12315,导向轮12315通过导向轮12315杆设于输送架间,驱动轮及导向轮12315夹持于两拨块间,拨块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轮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并带动设置于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构成皮带传送线,因此在移动可移动支撑板时,拨块推动驱动轮、导向轮12315同时移动,从而实现调节输送皮带与输送支架间的距离。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应用于实现正、负极片快速交错叠合的生产线,包括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均用于将收集完极片的周转治具从治具进料端向治具出料端输送,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汇聚的治具出料端127设有用于组装成电池电芯的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15,所述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沿输送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治具进料端126,治具进料端126设有周转治具17,移载机构16分别将周转治具17从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和负极极片模切机13的极片出料端112送至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的治具进料端126。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中,治具周转输送线14为双层输送线,上层为满载周转治具输送线,下层为空载周转治具回收输送线,在一些实施中,上层为空载周转治具输送线,下层为满载周转治具回收输送线,具体根据其他设备的布局而调整,双层循环输送线充分运用立体空间,减少了实际操作占用面积,其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方便简化操作,有效衔接制片与叠片工序,为后续叠片工序提供更快效率的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当空载周转治具回送至治具进料端时,治具推出机构128将空载周转治具推进极片收集工位(即极片出料端),使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的输送带进入周转治具的槽口内。双层不同方向输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在详细说明该治具输送线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某些实施中,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平行设置,并在输送线首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两个治具进料端126,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的治具进料端126交错设置,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的治具进料端126分别设有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和负极极片模切机13,从而形成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和负极极片模切机13交错排列。
为了提高叠片效率,实现祼电芯自动化生产,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用于制作正极片,且使正极极片外侧包覆有绝缘膜袋,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从极片进料端111向极片出料端112依次设有极片卷料辊114、极片导向及纠偏机构、极片模切机构115、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6、绝缘膜料辊、绝缘膜导向机构、热封机构120、切断机构、绝缘模牵引机构,所述的绝缘膜料辊包括上绝缘膜料辊和下绝缘膜料辊,上绝缘膜料辊和下绝缘膜料辊设在绝缘膜导向机构上下两侧。
所述绝缘膜切断机构后端设有废料转移机械手124,废料转移机械手124下方设有废料收集料盒125。
正极极片料卷放置于极片卷料辊114上,放卷后,正极极片料带依次进入导向有纠偏机构、极片模切机构115、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6,正极极片料带先进入极片模切机构115,极片模切机构115的模切模具切料带的两个边,即一边是极耳端和极耳的对面边,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6牵引极片向前走,并将其裁成一片片的极片,形成正极片,极片料卷放卷同时,上、下绝缘膜料卷放料,绝缘膜通过绝缘膜导向机构,使上、下绝缘膜分别覆合在正极极片上下表面,切断后的正极极片被上、下绝缘膜带动进入热封机构120,此时正极片夹于上、下绝缘膜间,热封机构120将正极极片四周的绝缘膜进行热封,形成一个封闭的口袋形状,正极片被“装进”了口袋中,故称为封袋。经封袋后的正极极片继续前行,牵引至切断位置经切断机构切断,形成封袋正极片,封袋正极片进入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将封袋正极片收集在正极片周转治具内,废料转移机械手124将废料转移至废料盒。
为了提高叠片效率,实现祼电芯自动化生产,负极极片模切机13用于制作负极片,负极极片模切机13包括从极片进料端111向极片出料端112依次设有极片卷料辊114、导向及纠偏机构和极片模切机构115、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6,负极极片料卷放置于极片卷料辊114上,放卷后,负极极片料带经牵引进入极片模切机构115后,经过切断机构切断,形成负极片,负极片进入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将负极片收集在负极片周转治具内,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与负极极片模切机13的区别在于,前者制作封袋正极片,后者制作负极片,两者的极片进料方向相反,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的极耳位置镜像,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制作正极片后,使正极极片外侧包覆有绝缘膜袋,负极极片模切机13仅模切形成负极片。
极片卷料辊114、导向及纠偏机构、极片模切机构115、极片牵引切断机构116、绝缘膜料辊、绝缘膜导向机构、绝缘膜热封机构120、绝缘膜切断机构、绝缘模牵引机构、废料转移机械手124,废料收集料盒125为极片生产常规设备,该结构不在详细说明。
为了提高叠片效率,实现祼电芯自动化生产,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设于极片出料端,用于将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或负极极片模切机制出的极片输送到在周转治具17的各个层板172上,为后续快速叠片作准备,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包括输送带支架,输送带支架上设有单轴驱动机构1233、皮带输送线和调节机构,单轴驱动机构1233用于驱动皮带输送线运转,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皮带输送线和输送带支架间的距离。
输送带支架包括两侧支板1231,所述的两侧支板1231之间固接有不少于两根的支撑杆12310,支撑杆根据承载产品规格可调整数量,可以采用三根、四根等,所述支撑杆12310两端攻有螺纹孔通过螺丝将两侧支板1231与支撑杆12310锁紧连接形成输送带支架,所述支撑杆12310上通过直线轴承滑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块可移动支撑板1237,所述可移动支撑板1237分别贯穿设有与支撑杆12310平行的调节杆12311,在调节杆12311的一端固接有手摇柄12312,所述手摇柄12312设置在侧支板1231的外侧,用于带动调节杆12311转动,所述调节杆12311连接并驱动可移动支撑板1237沿支撑杆12310移动,可移动支撑板1237上套设有皮带传送线;
单轴驱动机构1233包括传动主轴1234,传动主轴1234设于侧支板1231之间并与支撑杆12310平行,传动主轴1234一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驱动机构支撑座12313上,传动主轴1234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机构固定座1232固定安装在侧支板1231上;在传动主轴1234上设有驱动轮1238,驱动轮1238夹持于拨块间,所述驱动轮1238通过同步输送皮带连接并带动设置于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1236构成皮带传送线,驱动电机驱动传动主轴1234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轮1238传动,驱动轮1238带动可调支撑板两端的张紧轮1236转动,从而使皮带传送线转动,手摇柄带动调节杆旋转,从而使可移动支撑板沿支撑杆滑动,可移动支撑板带动拨块推动驱动轮沿传动主轴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皮带传送线与输送支架间的距离。
皮带传送线可以采用单根输送皮带,也可以采用两根输送皮带,或者更多输送皮带构成,根据输送不同规格产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输送平稳,皮带传送线包括第一条输送皮带和第二条输送皮带,传动主轴1234上设有第一、第二驱动轮1238,支撑杆12310上设有第一、第二可移动支撑板1237,第一条输送皮带和第二条输送皮带分别套在第一可移动支撑板1237和第二可移动支撑板1237上,皮带传送线在单轴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具体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主轴1234转动,从而带动套在传动主轴1234上的两个驱动轮1238传动,从而使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同步运转。传送时,封袋正极片或负极片进入由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所形成的皮带输送线,驱动电机转动传动主轴1234与驱动轮1238传动,从而带动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同步转动,将小规格的极片传送至周转治具17中的层板172上,当极片尺寸变大时,摇动手摇柄12312通过调节杆12311旋转调节侧支板1231和可移动支撑板1237之间的间距,可移动支撑板1237沿支撑杆12310左右移动,支撑板带动拨块1239推动驱动轮1238沿传动主轴1234左右移动,从而改变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的间距,即可传送大规格极片,由于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分别带有手摇柄12312,可单独或同时调节,从而实现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输送皮带的间距调整,本实用新型皮带输送线与传统皮带输送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同一根传动主轴1234实现两条输送皮带同步转动,同时,现有输送皮带通过滚轴支撑在机架上进行固定,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1236固定,在安装输送皮带时,不需要拆卸滚轴,只需要套入便可。
为了输送皮带的导向,在驱动轮两侧设有导向轮12315,导向轮12315夹于拨块间,因此在移动可移动支撑板时,拨块推动驱动轮、导向轮同时移动,从而实现调节输送皮带与输送支架间的距离。
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上设有极耳支撑板12314。极耳支撑板12314用于支撑极耳,使极片输送更稳定,且防止极耳在输送过程中变形。
周转治具17为可组合拆装的治具,在制片工序中,该治具用于收集极片时,作为周转治具使用,在叠片工序中,用于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进行正负极交错叠片,需要插合实现凹凸拼接的正极周转治具和负极周转治具,正极周转治具和负极周转治具空间交叉且又相互错开,实现错层插合,周转治具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171、若干个层板172和底板174,层板172间距大于层板172与两片极片厚度之和。顶板171、若干个层板172和底板174通过扣合母件176及锁紧螺栓177压扣结合,扣合母件176及锁紧螺栓177之间采用螺栓组连接避免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周转治具17安装拆卸更快,通用性更强,重复使用率更高。为使层板172稳固易加工,层板172下方设有层板垫板173,层板172和层板垫板173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二件式结构,其中,扣合母件176为内螺纹,与锁紧螺栓177配合锁紧整个组件,层板172和层板垫板173数量不同时,可用锁紧螺栓177进入扣合母件176内的深浅来调整,始终保持锁紧。顶板171、层板172和底板174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的槽口175,具体为:顶板171、层板172结构相同,顶板171包括具有开口的框体,所述的框体由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第三框条首尾连接形成,第一框条和第三框条设于第二框条两侧,第二框条朝开口延伸有若干叉条和/或凹槽,使顶板171形成叉状,所述叉条长度大于第一框条、第二框条长度,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在错层插合时,顶板171、底板174的叉条和/或凹槽互补凹凸拼接。
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的槽口175位置相互错位设置,即两者顶板171和底板空间交叉且又相互错开,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的槽口阴阳配合,即一个凹一个凸,当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错层插合后,两者层板172是错层,在同一周转治具的两层板间,封袋正极片、层板172、负极片交错堆叠,顶板和底板均互补凹凸拼接。层板172的槽口用于单轴可调输送机构的避位,因此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的层板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只要可形成承托极片功能便可。
在任一凹槽内设有供极片定位机构伸入的定位孔,层板172在相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顶板171和底板开口的槽口除了实现配合阴阳插合外,也用于单轴可调输送机构的避位,单轴可调输送机构输送皮带插于槽口中,使极片收集于每层层板内,定位孔用于堆叠时极片定位机构的避位。每层层板172上可存放一片极片或一组极片(正负极)。电芯的极片数量决定了本治具层板172的数量。
周转治具17通过升降机构153实现升降,与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配合,实现多片极片收集,极片沿输送带1235进入周转治具17的后,极片落入最高层板172上,此时升降机构153使周转治具17上升一层,仅跟前一极片的后一极片再落入第二层层板172上,如此类推,周转治具17装满每层层板172后,移载机构16将周转治具17移入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或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输送线将满载极片的周转治具17从治具进料端126输送至治具出料端127,在治具出料端127设有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15,
正负极片交错堆叠机构,用于极片与周转治具分离,使正负极片交错堆叠,包括堆叠支架151,所述的堆叠支架151上设有升降机构153,升降机构153上设有堆叠平台152,堆叠平台152在治具插合工位1510处设有第一治具移载机构154和第二治具移载机构155,第一治具移载机构154和第二治具移载机构155先后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移送到堆叠平台152,堆叠平台152下降至治具分离工位1511,堆叠平台152在治具分离工位1511处设有第一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6、第二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7和电芯取出机构158,第一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6和第二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7设于堆叠平台两侧,用于同时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移出堆叠平台,电芯取出机构158设于堆叠平台一侧,用于将在堆叠平台上由正、负极片交错堆叠形成的祼电芯取出。
所述的堆叠支架151上还设有极片定位机构159,在正负极片两侧对极片进行定位,当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抽离后,正极片和负极片不移位并且能刚好堆叠在一起。
升降机构153驱动堆叠平台下降,周转治具从治具插合工位至治具分离工位1511过程中,极片定位机构159穿进槽口175,挡杆对极片两侧进行定位阻挡,挡杆使极片保持原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当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6分别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水平抽走时,封袋正极片与负极片阴阳交错堆叠在堆叠平台152上形成裸电芯,电芯取出机构158伸入堆叠平台152取出裸电芯。
具体为:极片定位机构包括滑板驱动机构631,滑板驱动机构631驱动滑板632在定位孔内前后移动,滑板632上设有挡杆633,当插合后的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下降至治具分离工位的过程中,周转治具下降落入挡杆633,在未到达治具分离工位前,挡杆633远离极片80,避免挡杆633损坏极片80,当下降至治具分离工位后,滑板驱动机构631驱动滑板632使挡杆633抵挡在远离周转治具的极片80进入口的极片80边缘(即挡在顶板凹槽的开口处),从而使周转治具抽离时,使极片80保持水平方向位置不变。
移载机构16包括移载支架161,所述移载支架161上设有进退驱动机构162、磁盘升降驱动机构165、滑座163和电磁吸盘164,电磁吸盘164设于滑座163上,滑座163由进退驱动机构162驱动沿移载支架161前后滑动,当周转治具满载后,磁盘升降驱动机构165使电磁吸盘164下降吸住周转治具17后依次上升,直至最高位,进退驱动机构162驱动滑座163由治具进料端126移动至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或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上,从而实现收集极片的周转治具周转。在某些实施例中,进退驱动机构162驱动滑座163由治具出料端127移动至正负极片交叉堆叠机构15。移载机构16在某些实施中可采用机械手,但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吸方式移送,区别于机械手移载,机械手移载从某一位置移送到另一位置时,其包含许多动作,例如平移-下降-松开-抓取-上升-平移-下降-松开,而本实用新型移载机构,平移-下降-上升-平移-下降,动作更少,移载速度更快。
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工作原理:正极片模切封袋一体机11用于制作封袋正极片,封袋正极片指正极极片外侧包覆有绝缘膜袋,极耳裸露,同时负极极片模切机13制作出负极片,封袋正极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输送进正极片周转治具19中,通过两者配合,封袋正极片定位准确,为后续快速叠片提供有力保障,负极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123输送进负极片周转治具20中,当周转治具满载后,位于治具进料端126的移载机构16分别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通过电磁吸方式或机械手方式转移到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本实施例中,移载机构16采用电磁吸盘方式,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分别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输送至治具出料端127,当周转治具到达治具出料端时,第一治具移载机构154先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转移到堆叠平台152(治具插合工位1510),第二治具移载机构155带动负极片周转治具20插入正极片周转治具19中,堆叠平台152下降至治具分离工位1511,极片定位机构进入周转治具内对极片进行定位,第一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6和第二空治具回收移载机构157同时将正极片周转治具19和负极片周转治具20抽离,并转移到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封袋正极片与负极片阴阳交错堆叠在堆叠平台152上形成裸电芯,电芯取出机构158伸入堆叠平台152取出裸电芯,正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2和负极极片治具输送线14将空载的周转治具回送到治具进料端,治具推出机构128将空载治具推到极片出料端继续收集极片。
通过本生产线作出的祼电芯83包括至少一层负极片82、一层正极片81交错堆叠在一起;所述正极片的一侧边具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的一侧边具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外侧包覆有正极绝缘膜,常规情况下,负极片82比正极片81多一片,即第一片是负极片82,最后一片也是负极片82。也可以是正极片81比负极片82多一片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周转治具能够很方便精准地将模切后或模切封袋后的极片快速收集,通过抽离周转治具一次性完成多层极片的堆叠。快速、精准且省人节能。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包括输送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支架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块可移动支撑板,可移动支撑板上套设有皮带传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板两端设有凸隼,凸隼中部设有轴孔,轴孔内设有轮轴,张紧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轮轴两端,皮带传送线被张紧轮张紧在可移动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轴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阶梯轴两端圆柱面为轴承安装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紧轮为中空的辊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板两端设有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皮带挡板,所述皮带挡板上开有用于装配轮轴的通孔,所述张紧轮通过轮轴装配在皮带挡板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带传送线在单轴驱动机构驱动下运行,所述的单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主轴连接,传动主轴设于输送带支架内,传动主轴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设于两拨块间,拨块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轮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并带动设置于可调支撑板两端张紧轮构成皮带传送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撑板分别贯穿设有与支撑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并驱动可移动支撑板沿支撑杆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末端设有手摇柄,所述手摇柄设置在输送带支架的外侧,用于带动调节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支架上设有极耳支撑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28479.1U CN209939619U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28479.1U CN209939619U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39619U true CN209939619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3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28479.1U Active CN209939619U (zh) | 2019-05-05 | 2019-05-05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396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2323A (zh) * | 2020-03-30 | 2020-07-10 | 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送结构以及传送装置 |
-
2019
- 2019-05-05 CN CN201920628479.1U patent/CN2099396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2323A (zh) * | 2020-03-30 | 2020-07-10 | 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传送结构以及传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4530A (zh) | 极片升降输送机构及其应用于正负极片快速叠合的生产线 | |
US20160087303A1 (en) | Laminated cell preparation device | |
CN111564655B (zh) | 一种电芯生产设备及电芯制备方法 | |
CN110994039A (zh) | 一种复合叠片生产线及复合叠片方法 | |
CN111628206B (zh) | 一种电芯极片叠片机构 | |
CN114039100B (zh) | 一种软包电池的组装生产线 | |
CN209786117U (zh) | 正、负极片快速交错堆叠的生产线 | |
CN110002169A (zh)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
CN114122527B (zh) | 一种电芯循环供外板叠片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9786097U (zh) | 一种治具磁吸移载机构 | |
CN209939619U (zh) | 一种单轴可调间距输送带机构 | |
CN108438403B (zh) | 一种纽扣电池的连续包装方法 | |
CN113097329A (zh) | 电池串生产设备及电池串生产方法 | |
CN114784143A (zh) | 一种排版叠焊一体机 | |
CN110061301A (zh) | 一种实现正负极片快速叠合的方法及其生产线 | |
CN201508880U (zh) | 多工位高速叠片机 | |
CN113500412B (zh) | 一种太阳能钢边框的生产设备 | |
CN209860069U (zh) | 一种电池极片模切制袋一体机 | |
CN209929424U (zh) | 一种实现正负极片快速叠合的生产线 | |
KR20220169702A (ko) | 라미네이팅 및 제트 폴딩 스택 시스템 및 라미네이팅 및 제트 폴딩 스택 방법 | |
CN209947979U (zh) | 一种收集、堆叠电池极片的治具 | |
CN111908143A (zh) | 蓄电池装箱后堆垛装置 | |
CN212113916U (zh) | 一种电芯生产设备 | |
CN215451435U (zh) | 电池串生产设备 | |
CN213036948U (zh) | 一种间距可调的电芯极片升降输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