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0057U -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0057U
CN206250057U CN201621185888.1U CN201621185888U CN206250057U CN 206250057 U CN206250057 U CN 206250057U CN 201621185888 U CN201621185888 U CN 201621185888U CN 206250057 U CN206250057 U CN 206250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hinged
rectangle winding
connecting rod
transmissi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58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凯
周红
杨延伟
曹亚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enyu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en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enyu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en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858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0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0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00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对矩形绕组的一个外侧面向下施压的第一压板以及分别用于对矩形绕组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面进行施压的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二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第一压板与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三压板上的第二传力杆。最后一个外侧面可以放置在工作台上,这样只需一个方向的外力源就可以使矩形绕组的四个外侧面均能得到施压,从而可以发生变形,最终四个曲面会变成平面并达到合格的外形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当变压器铁心为矩形时,例如非晶合金铁心,绕制时其所用模具也为矩形,绕制完成后的矩形绕组包括四个外侧面(分别为两个宽面和两个窄面)以及两个相对的端口面,由于在绕制过程中受导线硬度等因素的影响,四个外侧面均呈中间鼓起的曲面状,无法达到图纸所要求的尺寸,这时就需要对矩形绕组进行整形。
目前,通常采用的整形方法为手工敲打四个外侧面的方式,这种方式经常无法得到合格的外形尺寸,无法满足两个宽面之间的设计距离以及两个窄面之间的设计距离。在矩形绕组外形超过设计值的情况下,如果采用高压矩形绕组作为外绕组、低压矩形绕组作为内绕组,绕后套在同一个铁心柱中的方式,在后续试验过程中会发生高低压绕组之间击穿、高压绕组外表面与其他部位击穿的情况,而且由于外形尺寸不合格,甚至会发生无法完成套装以及阻抗不合格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矩形绕组进行整形以使其达到合格尺寸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对矩形绕组的一个外侧面向下施压的第一压板以及分别用于对矩形绕组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面进行施压的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二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第一压板与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三压板上的第二传力杆。
矩形绕组整形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压板相对设置的第四压板,第一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形成用于布置矩形绕组以及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的布置空间,第四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四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的第一连杆,第四压板与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四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压板铰接的第二连杆。
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第一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二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一传力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关于第二压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第二传力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关于第三压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压板的中线与所述第三压板的中线重合。
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螺杆,导向螺杆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螺杆上套设有用于在施压结束后进行保压的紧固螺母。
第一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压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螺柱,导向螺柱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导向螺柱上套设有用于在施压结束后进行保压的固定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可以对第一压板向下施压,随着第一压板的移动,第一传力杆可以将压力传递到第二压板上,第二传力杆可以将压力传递到第三压板上,这样就无需再另外对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进行施压,使矩形绕组的三个外侧面都可以得到施压,而最后一个外侧面可以放置在工作台上或者地面上,这样只需一个方向的外力源就可以使矩形绕组的四个外侧面均能得到施压,从而可以发生变形,最终四个曲面会变成平面并达到合格的外形尺寸。该装置解决了矩形绕组外形尺寸控制的难题,给生产中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绕组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机上面板;2.导向螺柱;3.固定螺母;4.上压板;5.下压板;6.压机工作台;7.紧固螺母;8.固定耳板;9.第一连杆;10.左压板;11.矩形绕组;12.导向螺杆;13.第二传力杆;14.第二连杆;15.第一传力杆;16.右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矩形绕组整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对矩形绕组11的上部外侧面进行施压的第一压板(即上压板4)、设置于上压板4下方的第四压板(即下压板5),上压板4和下压板5之间形成用于布置矩形绕组11的布置空间。矩形绕组1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压板(即左压板10)、右侧设置有第三压板(即右压板16),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分别用于对矩形绕组11的左外侧面和右外侧面进行施压,且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也位于所述布置空间中,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的高度小于布置空间的高度。所述矩形绕组11的上部外侧面为宽面、左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为窄面。
为了在上压板4施压时对其有一个导向,在上压板4与下压板5之间设置有导向螺柱2,导向螺柱2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其底部焊接固定在下压板5上、上部穿过上压板4,导向螺柱2的穿出上压板4的穿出端套设有固定螺母3。导向螺柱2除了对上压板4进行导向外,还可以在施压结束后,通过与固定螺母3的配合对所施加压力进行保持,即保压。
上压板4的下表面、下压板5的上表面、左压板10的左侧面以及右压板16的右侧面上均焊接固定有固定耳板8,上压板4与左压板10之间、上压板4与右压板16之间、下压板5与左压板10之间、下压板5与右压板16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耳板8铰接有第一传力杆15、第二传力杆13、第一连杆9以及第二连杆14。具体的,第一传力杆15、第二传力杆13、第一连杆9以及第二连杆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的端部设有销孔,固定耳板8上设置有铰接孔,连接前先对铰接孔进行润滑,然后将铰接轴穿设在铰接孔中,装配完毕后用铁丝穿过铰接轴上的销孔进行固定即可。
第一传力杆15、第二传力杆13、第一连杆9以及第二连杆14的长度相同,且第一传力杆15与上压板4的铰接点、第一连杆9与下压板5的铰接点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二传力杆13与上压板4的铰接点、第二连杆14与下压板5的铰接点也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一传力杆15与左压板10的铰接点、第一连杆9与左压板10的铰接点关于左压板10的中线呈对称布置,第二传力杆13与右压板16的铰接点、第二连杆14与右压板16的铰接点关于右压板16的中线也呈对称布置,左压板10的中线与右压板16的中线重合。同时,第一传力杆15与上压板4的铰接点、第二传力杆13与上压板4的铰接点关于上压板4的中线也是对称的,第一连杆9与下压板5的铰接点、第二连杆14与下压板5的铰接点关于下压板5的中线也是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一传力杆15、第二传力杆13、第一连杆9以及第二连杆14不但长度相同,而且布置角度也是相同的。
为了在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施压时对它们有一个导向,在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之间设置有导向螺杆12,导向螺杆12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穿出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且在穿出端均套设有紧固螺母7。导向螺杆12除了对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进行施压导向外,还可以在施压结束后,通过与紧固螺母7的配合对所施加压力进行保持,即保压。
这样当上压板4向下施压时,上压板4上的压力就可以通过第一传力杆15和第二传力杆13传递到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上,从而实现对矩形绕组11的宽面施压的同时也实现对窄面的施压,使宽面和窄面同时发生变形,且传力杆的长度设置、铰接位置设置以及导向螺杆12的设置使得矩形绕组11的受力比较均匀,从而使变形比较均匀,保证矩形绕组11能够达到要求的合格尺寸。
在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挤压矩形绕组11时,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4的长度设置以及铰接位置设置使得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4能够进行随位转动,从而对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产生一个支撑力,该支撑力加上传力杆的压力使得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使矩形绕组11的受力更加均匀,最终使变形更加均匀,进一步保证了矩形绕组11能够达到要求的合格尺寸。
矩形绕组整形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固定好矩形绕组11的整形装置放置在压机工作台6上,由压机上面板1对上压板4施加向下的压力,上压板4在导向螺柱2的作用下向下导向移动并对矩形绕组11的宽面施加向下的压力。随着上压板4的向下移动,第一传力杆15和第二传力杆13发生转动并对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进行挤压,从而使矩形绕组11的宽面和窄面同时发生变形,而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4的随位转动使得左压板10和右压板16受力更加均匀,实现只需一个方向的外力源就可以使矩形绕组11的四个外侧面均能得到均匀施压,从而使矩形绕组11发生均匀的变形,最终四个曲面会变成平面并达到合格的外形尺寸。
当矩形绕组11变形到合格的外形尺寸后,将紧固螺母7和固定螺母3旋紧,这时先不要取出矩形绕组11,而是需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烘箱中进行加热升温,使矩形绕组11进行充分的干燥定型,以保证整形的效果。
另外,设计时通过调节传力杆和连杆的长度L以及整形压制前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即布置角度),可以实现矩形绕组的宽面和窄面按一定比例的压制距离,使宽面和窄面同时达到设计的外形尺寸。该装置解决了矩形绕组外形尺寸控制的难题,给生产中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在矩形绕组整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导向螺杆,此时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在施压时没有导向,变形达到合格尺寸后外力不能撤去以进行保压;第一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导向螺柱,此时第一压板在施压时没有导向,变形达到合格尺寸后外力不能撤去以进行保压;第一传力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可以是重合的;第二传力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也可以是重合的;第一传力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也可以不关于第二压板的中线对称;第二传力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也可以不关于第三压板的中线对称;第一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可以不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二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也可以不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长度也可以不相同;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可以没有第四压板,这时矩形绕组可以直接放置在压机工作台或者地面上;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的高度也可大于布置空间的高度,比如可以在第一压板上开设供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穿过第一压板的穿孔,该穿孔是长孔以使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可以左右移动。

Claims (6)

1.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矩形绕组的一个外侧面向下施压的第一压板以及分别用于对矩形绕组的另外两个相对外侧面进行施压的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二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第一压板与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压板铰接的用于在第一压板施压时将第一压板的压力传递到第三压板上的第二传力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绕组整形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压板相对设置的第四压板,第一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形成用于布置矩形绕组以及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的布置空间,第四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四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板铰接的第一连杆,第四压板与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四压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三压板铰接的第二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二传力杆与第一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四压板的铰接点在同一上下方向上,第一传力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第一连杆与第二压板的铰接点关于第二压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第二传力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第三压板的铰接点关于第三压板的中线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压板的中线与所述第三压板的中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螺杆,导向螺杆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螺杆上套设有用于在施压结束后进行保压的紧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矩形绕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压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螺柱,导向螺柱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导向螺柱上套设有用于在施压结束后进行保压的固定螺母。
CN201621185888.1U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0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5888.1U CN206250057U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5888.1U CN206250057U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0057U true CN206250057U (zh) 2017-06-13

Family

ID=5899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58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50057U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0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123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磁芯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123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磁芯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0057U (zh) 一种矩形绕组整形装置
CN207086619U (zh) 一种高准确性金属板折弯机
CN202845674U (zh) 钢模合模合接螺栓组合成型模具
CN202845673U (zh) 钢模合模合接螺栓墩杆、墩球组合成型模具
CN102350453A (zh) 一种双骨架类产品变弧度成形设备及方法
CN206313048U (zh) 电芯整形装置
CN206537360U (zh) 一种骨架车鹅颈大梁结构
CN113664119A (zh) 一种用于合金丝材校直的组合装置
CN206253466U (zh) 一种拉丝成品模盒及拉丝装置
CN205056722U (zh) 一种折弯机
CN208556851U (zh) 法兰自动生产线用上料工装
CN207642553U (zh) 一种可拆卸式铝模板焊接工装台
CN208712794U (zh) 一种铸件砂芯压床
CN207857758U (zh) 半圆板模锻成型模具
CN215469068U (zh) 一种运用于充气柜气箱拼焊的柔性焊接工装平台
CN203316527U (zh) 后桥包压平整圆机
CN105108423B (zh) 用于机房机柜支撑件焊接的夹具
CN209843489U (zh) 一种恒压干燥压紧装置
CN106409536A (zh) 电容制作装置及电容制作方法
CN207655724U (zh) 一种新型的滤波器盖板制造用模具
CN209666174U (zh) 一种带有智能机械手的注塑机
CN208615164U (zh) 一种在线式轨道热压机
CN206340434U (zh) 椭圆线圈的压装模具
CN206925423U (zh) 一种上锡机
CN220210207U (zh) 异形线圈端部成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