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46326U -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46326U
CN206246326U CN201621347910.8U CN201621347910U CN206246326U CN 206246326 U CN206246326 U CN 206246326U CN 201621347910 U CN201621347910 U CN 201621347910U CN 206246326 U CN206246326 U CN 206246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eck
chamber wall
barrier film
loos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79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玮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Zuo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Yue 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Yue 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Yue 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79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46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46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46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包括泵体、执行机构和止回阀。泵体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阀体,阀体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安装上盖阀座和下盖阀座;阀体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第一气室壁和第二气室壁将阀体围合;第一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一隔膜,第二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二隔膜。执行机构包括气控阀、连杆和活塞轴套。连杆轴依次穿过第一气室壁、第一隔膜、阀体、第二隔膜和第二气室壁的中心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上;活塞轴套套接于连杆轴上。气控阀安装于第一气室壁的外侧。止回阀装嵌于上盖阀座和下盖阀座内。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部件少,结构简单,组装拆卸方便,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背景技术
气动双隔膜泵是一种新型输送机械,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这种泵的主要特点是不需灌引水,既能抽送流动的液体,又能输送一些是易流动的介质。
现有的双隔膜泵的结构为外部是液体流动腔,内部是气体压力腔。这种结构使得拆装时,维修人员容易接触到有害的介质,不利于后续的维修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气动双隔膜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的双隔膜泵的结构为外部是液体流动腔,内部是气体压力腔。这种结构使得拆装时,维修人员容易接触到有害的介质,不利于后续的维修处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双隔膜泵零部件繁多,组装拆卸麻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执行机构和止回阀。所述的泵体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阀体,所述阀体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安装上盖阀座和下盖阀座;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第一气室壁和第二气室壁将阀体围合;所述的第一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一隔膜,所述的第二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二隔膜;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气控阀、连杆和活塞轴套,所述的连杆包括连接板和连杆轴,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连杆轴的前端与连接板固定,末端为螺纹连接段;所述连杆轴中心设有沿着连杆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通的第一通气孔以及靠近螺纹连接段的出气孔,所述的连杆轴依次穿过第一气室壁、第一隔膜、阀体、第二隔膜和第二气室壁的中心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上;所述的活塞轴套套接于连杆轴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所述的气控阀安装于第一气室壁的外侧并与连杆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止回阀包括第一止回阀球、第二止回阀球、第三止回阀球和第四止回阀球,所述的第一止回阀球和第二止回阀球装嵌于上盖阀座,所述的第三止回阀球和第四止回阀球装嵌于下盖阀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隔膜与第一气室壁、第二隔膜与第二气室壁以阀体为对称中心对称安装于阀体两侧;所述的第一隔膜与第一气室壁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气体腔室,所述的第一隔膜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液体腔室,所述的第二隔膜与第二气室壁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气体腔室,所述的第二隔膜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液体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阀座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容纳和活动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下盖阀座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安置的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所述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所述的上盖阀座上设有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相连通的出液口;所述的下盖阀座上设有与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相连通的进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阀座上的出水口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方向相反;所述下盖阀座上的进水口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设有上凹形安装槽和下凹形安装槽,所述的上盖阀座安装在上凹形安装槽处,下盖阀座安装在下凹形安装槽处;上凹形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腔室的上通道,下凹形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腔室的下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通道的直径小于止回阀球的直径,下通道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下通道的端部设有成弧度的挡角。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轴上的出气孔有三个,分别与连杆轴内的第一通气孔相通且互相垂直,所述的出气孔位于第二气体腔室内;所述第一气室壁上设有与连接板上第二进气孔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消声排气孔;所述的气控阀设有主进气口、位于主进气口两侧并以主进气口为对称中心分布的侧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主进气口与侧进气口相通,侧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侧进气口分别与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相通;所述的两出气口分别与消声排气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控阀上相对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球阀和转接套,所述的球阀安装在气控阀的主进气口内,另一端安装转接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现有的双隔膜泵相反的结构及原理,外部为气体压力室,内部为液体流动腔,形成“气包介质,中隔膜片”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维修人员拆装时避免接触到有害的介质。而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杆穿过阀体及其两侧的气室壁和隔膜,并利用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固定,结构设计简单,采用的零部件少。采用的气控阀无需润滑,整个气动双隔膜泵能在各种应用情况下实现最大的安全可靠性,保证运行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气控阀将压缩空气分配至气体腔室,向隔膜的表面上施加均匀压力。同时排出的气体从泵另一侧后方通过气控阀排出。气动双隔膜泵内腔气体压力超过液体腔压力,活塞轴套来回移动,在一侧进行排放,在另一侧进行吸入。排放和吸入液体的方向由止回阀球控制。吸入行程使泵执行吸入。吸入行程可降低液体腔室压力,增加液体腔室体积。从而生成大气压力压差,推动液体经过通道,穿过吸入止回阀球,流入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杆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杆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气室壁上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上盖阀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下盖阀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之阀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气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三。
图中:1.转接套;2.球阀;3.气控阀;31.辅助进气口;32.第一出气口;33.第一侧进气口;34.主进气口;35.第二侧进气口;36.辅助进气口;37.第二出气口;4.连杆;40.连接板;400.第一进气孔;401.第二进气孔;402.辅助进气孔;403.消声排气孔;404.消声排气孔;405.辅助进气孔;41.连杆轴;410.第一通气孔;411.出气孔;412.螺纹连接段;5.第一气室壁;50.通孔;6.第一隔膜;7.上盖阀座;70.第一活动槽;71.第二活动槽;72.出液口;8.第一止回阀球;9.第二止回阀球;10.阀体;101.上凹形安装槽;102.上通道;103.下凹形安装槽;104.下通道;105.挡角;11.第四止回阀球;12.第三止回阀球;13.下盖阀座;130.第三活动槽;131.第四活动槽;132.进液口;14.底座;15.活塞轴套;16.第二隔膜;17.第二气室壁;18.螺母;19.第二气体腔室;20.第二液体腔室;21.第一液体腔室;22.第一气体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执行机构和止回阀。
泵体包括底座14、安装在底座14上的阀体10,阀体10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安装上盖阀座7和下盖阀座13。阀体10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第一气室壁5和第二气室壁17将阀体围合。第一气室壁5与阀体10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一隔膜6,第二气室壁17与阀体10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二隔膜16。
第一隔膜6与第一气室壁5、第二隔膜16与第二气室壁17以阀体10为对称中心对称安装于阀体10两侧。第一隔膜6与第一气室壁5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气体腔室22,第一隔膜6与阀体10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液体腔室21,第二隔膜16与第二气室壁17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气体腔室19,第二隔膜16与阀体10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液体腔室20。
执行机构包括气控阀3、连杆4和活塞轴套15。如图3、图4、图5所示,连杆4包括连接板40和连杆轴41,连接板40上设有第一进气孔400和第二进气孔401;连杆轴41的前端与连接板40固定,末端为螺纹连接段412。连杆轴41中心上设有沿着连杆轴41延伸并与第一进气孔400相通的第一通气孔410以及靠近螺纹连接段412的出气孔411。出气孔411有三个,出气孔411与连杆轴41内的第一通气孔410相通且互相垂直,出气孔411位于第二气体腔室19内,因此,第一通气孔410与第二气体腔室19相通。如图2、图4、图6所示,第一气室壁5上设有与第二进气孔401相对应的通孔50,因此,第二进气孔401与第一气体腔室22相通。
如图2所示,连杆轴41依次穿过第一气室壁5、第一隔膜6、阀体10、第二隔膜16和第二气室壁17的中心孔并利用螺母18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上。活塞轴套15套接于连杆4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膜6和第二隔膜16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气控阀3安装于第一气室壁5的外侧并与连杆的连接板40固定连接,并由四个外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板40上还设有消声排气孔(403,404)。消声排气孔(403,404)内安装消声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止回阀为止回阀球,包括第一止回阀球8、第二止回阀球9、第三止回阀球12和第四止回阀球11。第一止回阀球8和第二止回阀球9装嵌于上盖阀座7,第三止回阀球12和第四止回阀球11装嵌于下盖阀座13。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上盖阀座7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容纳和活动的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71,下盖阀座13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安置的第三活动槽130和第四活动槽131。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71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因此,第一止回阀球8和第二止回阀球9可分别在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71内自由活动。上盖阀座7上设有与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71相连通的出液口72,下盖阀座13上设有与第三活动槽130和第四活动槽131相连通的进液口132。
上盖阀座7上的出液口72与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方向相反,下盖阀座13上的进液口132与第一活动槽130和第二活动槽131相垂直。
如图2、图9所示,阀体10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设有上凹形安装槽101和下凹形安装槽103,上盖阀座7安装在上凹形安装槽101处,下盖阀座13安装在下凹形安装槽103处。上凹形安装槽101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流动空间的上通道102,下凹形安装槽103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流动空间的下通道104。上通道102的直径小于止回阀球的直径,止回阀球在第一活动槽70和第二活动槽71内活动而不会滑入上通道102内,从而滑入液体腔室。下通道104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下通道104的端部设有成弧度的挡角105,这样下通达成为了止回阀球的活动空间,又能避免止回阀球滑入液体腔室内。
如图10所示,气控阀3设有主进气口34、位于主进气口34两侧并以主进气口34为对称中心分布的侧进气口和出气口,包括第一侧进气口33,第二侧进气口35,第一出气口32和第二出气口37。第一侧进气口33和第一出气口32位于同一侧且相通,第二侧进气口35和第二出气口37位于同一侧且相通,主进气口34分别与第一侧进气口33和第二侧进气口35相通。
如图4、图10所示,气控阀3上的第一侧进气口33与连接板40上的第一进气孔400相通,第二侧进气口35与连接板40上的第二进气孔401相通。第一出气口32和第二出气口37分别与消声排气孔404和消声排气孔403相通。
如图1所示,气控阀3上相对连接板4的一侧安装有球阀2和转接套1,球阀2安装在气控阀3的主进气口34内,另一端安装转接套1。球阀2控制气体的通断,转接套1便于连接压缩空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气控阀3将压缩空气分配至气体腔室,向隔膜的表面上施加均匀压力。同时排出的气体从泵另一侧后方通过气控阀排出。气动双隔膜泵内腔气体压力超过液体腔压力,活塞轴套15来回移动,在一侧进行排放,在另一侧进行吸入。排放和吸入液体的方向由止回阀球控制。吸入行程使泵执行吸入。吸入行程可降低液体腔室压力,增加液体腔室体积。从而生成大气压力压差,推动液体经过通道,穿过吸入止回阀球,流入外部。
如图11所示,压缩空气通过气控阀3上的主进气口34进气,主进气口34与第二侧进气口35相通,第一侧进气孔33跟第一出气孔32相通时,压缩空气经过第二侧进气口35、连接板4上的第二进气孔401以及第一气室壁5上的通孔50进入第一气体腔室22,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第一隔膜6挤压第一液体腔室21。压缩空气将第一隔膜6推向阀体10的中心体,同时第二隔膜16被连结的活塞轴套15推离中心体。此时,第一止回阀球8被推离上盖阀座7,第二气体腔室19内的空气沿着连杆轴4上的出气孔411、第一通气孔410、连接板40的第一进气孔400、气控阀3上的第一侧进气孔33和第一出气孔32、连接板40上的消声排气孔404排放到泵体外,如此使第二气体腔室19形成真空状态,因而能靠外面大气压力之作用将介质由进液口132将第三止回阀球12推离下盖阀座13使介质能自由地进入第二液体腔室20直至填满。
如图12所示,当压缩空气的挤压第一隔膜6至极限位移时,压缩空气被引导通过连接板40的辅助进气孔405进入气控阀3的辅助进气口31推动气控阀3内部导向轴,因此,气控阀3主进气口34与第一侧进气孔33相通,第二侧进气口35和第二出气口37相通。气控阀3引导压缩空气经过第一侧进气孔33、连接板40的第一进气孔400、第一通气孔410、出气孔411进入第二气体腔室19,压缩空气将第二隔膜16推向阀体10的中心体,第二隔膜16挤压第二液体腔室20,同时第一隔膜6被连结的活塞轴套15推离中心体。此时,第二隔膜16的移动所产生的液压将第三止回阀球12推回下盖阀座13,同时将第二止回阀球9推离上盖阀座7,使得介质能够被挤压而从出液口72排出泵体外。第一气体腔室22的气体从第一气室壁5上的进气孔50、连接板40上的第二进气孔401、气控阀3的第二侧进气口35、第二出气口37及连接板40的消声排气孔403被排放出去并使其处于真空状态,靠大气压力作用将介质由进液口132将第四止回阀球11推离下盖阀座13而进入第一液体腔室21直至填满。
如图13示,当压缩空气挤压第二隔膜16移动至极限位移时,压缩空气被引导通过连接板40的辅助进气孔402进入气控阀3的辅助进气口36推动气控阀3内部导向轴,因此,气控阀3主进气口34与第二侧进气孔35相通,第一侧进气口33和第一出气口32相通。此时,气控阀3引导压缩空气经过第二侧进气孔35、第二进气孔401、第一气室壁5上的通孔50进入第一气体腔室22,第一隔膜6移向阀体10的中心体,第二隔膜16被连结的活塞轴套15推离中心体,因此第二气体腔室19内空气经过连杆轴41上的第一通气孔410、连接板40上的第一进气口400、气控阀3的侧第一侧进气口33和第一出气口32、连杆4的消声排气孔404逐渐排放,如此使第二气体腔室19逐渐形成真空状态。第一隔膜6移动所产生的液压将第四止回阀球11推回下盖阀座13,同时将第一止回阀球8推离上盖阀座7,使得介质能够被挤压而从出液口72排出泵体外。因而能靠外面大气压力之作用将介质由进液口132将第三止回阀球12推离下盖阀座13使介质能自由地进入第二液体腔室20,以此循环来实现泵的抽吸。

Claims (10)

1.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包括泵体、执行机构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阀体,所述阀体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安装上盖阀座和下盖阀座;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第一气室壁和第二气室壁将阀体围合;所述的第一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一隔膜,所述的第二气室壁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安装第二隔膜;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气控阀、连杆和活塞轴套,所述的连杆包括连接板和连杆轴,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连杆轴的前端与连接板固定,末端为螺纹连接段;所述连杆轴中心设有沿着连杆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通的第一通气孔以及靠近螺纹连接段的出气孔,所述的连杆轴依次穿过第一气室壁、第一隔膜、阀体、第二隔膜和第二气室壁的中心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上;所述的活塞轴套套接于连杆轴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所述的气控阀安装于第一气室壁的外侧并与连杆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止回阀包括第一止回阀球、第二止回阀球、第三止回阀球和第四止回阀球,所述的第一止回阀球和第二止回阀球装嵌于上盖阀座,所述的第三止回阀球和第四止回阀球装嵌于下盖阀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膜与第一气室壁、第二隔膜与第二气室壁以阀体为对称中心对称安装于阀体两侧;所述的第一隔膜与第一气室壁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气体腔室,所述的第一隔膜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一液体腔室,所述的第二隔膜与第二气室壁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气体腔室,所述的第二隔膜与阀体之间的流动空间为第二液体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阀座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容纳和活动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下盖阀座上设有两个供止回阀球安置的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所述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所述的上盖阀座上设有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相连通的出液口;所述的下盖阀座上设有与第三活动槽和第四活动槽相连通的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阀座上的出水口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方向相反;所述下盖阀座上的进水口与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上顶面和下顶面分别设有上凹形安装槽和下凹形安装槽,所述的上盖阀座安装在上凹形安装槽处,下盖阀座安装在下凹形安装槽处;上凹形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腔室的上通道,下凹形安装槽的底部设有贯通活动槽和阀体内部腔室的下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的直径小于止回阀球的直径,下通道的直径大于止回阀球的直径,下通道的端部设有成弧度的挡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轴上的出气孔有三个,分别与连杆轴内的第一通气孔相通且互相垂直,所述的出气孔位于第二气体腔室内;所述第一气室壁上设有与连接板上第二进气孔相对应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消声排气孔;所述的气控阀设有主进气口、位于主进气口两侧并以主进气口为对称中心分布的侧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主进气口与侧进气口相通,侧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进气口分别与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相通;所述的两出气口分别与消声排气孔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动双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控阀上相对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球阀和转接套,所述的球阀安装在气控阀的主进气口内,另一端安装转接套。
CN201621347910.8U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Active CN206246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7910.8U CN206246326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7910.8U CN206246326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46326U true CN206246326U (zh) 2017-06-13

Family

ID=5900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7910.8U Active CN206246326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463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5446A (zh) * 2018-01-03 2018-04-27 昆山华亿丰涂装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球隔膜泵
CN11302773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博朗普特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自适应低脉动带有隔膜报警装置的组合式气动隔膜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5446A (zh) * 2018-01-03 2018-04-27 昆山华亿丰涂装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球隔膜泵
CN113027735A (zh) * 2021-03-05 2021-06-25 博朗普特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自适应低脉动带有隔膜报警装置的组合式气动隔膜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0665A (zh) 有模块式进入歧管的流体端
CN206246326U (zh)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
JPH1054372A (ja) 改良マニホルド付ポンプ
CN108825477A (zh) 一种新型气动隔膜泵
JPS6477767A (en) Delivery pump for brake gear
WO2006114049A1 (fr) Valve auxiliaire pour système de lubrification à pompe de transfert de béton
CN102803665B (zh) 空气马达
CN202521153U (zh) 脉动阻尼器
CN2627237Y (zh) 活塞式液压泵
CN107246416A (zh) 一种全自动换向增压器及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825459B (zh) 一种用于输送高粘度流体的增压泵及增压方法
CN214119641U (zh) 润滑泵
CN201273280Y (zh) 一种滑板式空气压缩机
CN205327047U (zh) 一种新型液压制动系统
CN207879563U (zh) 一种往复泵的缸体结构
CN202690386U (zh) 一种隔膜泵
CN209100232U (zh) 一种气液泵
CN207790667U (zh) 带有储液腔的四柱塞泵液压控制单元和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TWI401363B (zh) 空氣增壓泵
CN215633060U (zh) 锚固剂泵送装置
CN218407758U (zh) 一种双排量高效整筒式抽油泵
CN210177618U (zh) 一种气压疏通器
CN217354720U (zh) 一种双向往复柱塞泵
CN213627888U (zh) 一种往复泵
CN213361834U (zh) 一种用于转子计量称的油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Pinghu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207 Guang Chen Zhen Guang Yu Road No. 1088

Patentee after: Pinghu Zuo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Pinghu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207 Guang Chen Zhen Guang Yu Road No. 1088

Patentee before: PINGHU ZUOYUE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neumatic double diaphragm pum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Pledgee: Zhejiang Pinghu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Guangchen sub branch

Pledgor: Pinghu Zuo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53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Pledgee: Zhejiang Pinghu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Guangchen sub branch

Pledgor: Pinghu Zuoyu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53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