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7598U - 微型发声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发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7598U
CN206237598U CN201621308957.3U CN201621308957U CN206237598U CN 206237598 U CN206237598 U CN 206237598U CN 201621308957 U CN201621308957 U CN 201621308957U CN 206237598 U CN206237598 U CN 206237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gulum
side wall
acoustic generator
shell
vibration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89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089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7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7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7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发声器,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外壳和前盖,所述外壳与所述前盖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前盖凹陷区,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所述前盖凹陷区内,所述前盖凹陷区的侧面为由所述前盖凹陷区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防水性能好,同时声学性好,外形美观。

Description

微型发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发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微型发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外壳和前盖,外壳和前盖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位固定在外壳与前盖之间,即振动系统的振膜的边缘部位固定在外壳与前盖之间。
目前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逐步采用防水方案,这就要求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微型发声器也要具有防功能,以防止便携式电子设备掉入水中或以其它形式接触到水时,水会经电子设备外壳上的声孔从微型发声器的出声孔进入到微型发声器的振膜上部的空间,进而进入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内腔中,因此振动系统与前盖之间的密封是微型发声器具有防水功能的保证。
现有的防水型微型发声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前盖20的尺寸小于外壳10的尺寸,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粘接在前盖上并与前盖20的尺寸一致,外壳10凸出于前盖的部位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圈挡墙,挡墙的高度高于前盖20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的粘接面,通过在挡墙与前盖之间涂密封胶来保证振动系统与前盖之间的密封,从而实现防水功能。此种结构的微型发声器虽然具有防水功能,但是外壳上需要设置一圈挡墙,该挡墙具有一定的宽度b,同时前盖20的边缘需要具有一定的宽度a来粘接泡棉,从而导致位于前盖20中部的出声孔22的尺寸c较小,从而导致振动系统的振动辐射面的尺寸也相应的较小,进而振动系统的音圈的尺寸及磁路系统的尺寸都会相应的较小,致使微型发声器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声学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发声器,此微型发声器不仅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声学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外壳和前盖,所述外壳与所述前盖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前盖凹陷区,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所述前盖凹陷区内,所述前盖凹陷区的侧面为由所述前盖凹陷区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其中,所述前盖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齐平。
其中,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外壳凹陷区,所述外壳凹陷区与所述前盖凹陷区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置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安装槽,所述外壳凹陷区的侧面和所述第一斜面共同与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所述容胶腔;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的外侧上。
其中,所述外壳凹陷区的侧面为由所述外壳凹陷区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
其中,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外侧的宽度与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外侧的宽度一致。
其中,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边缘的下侧固定有垫环,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包括所述振膜的边缘及所述垫环。
其中,所述垫环为金属环。
其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所述边磁轭包括底部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底部周边的磁轭侧壁,所述底部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磁铁和导磁板与所述磁轭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
其中,所述磁轭侧壁的端面外侧设有倒角斜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前盖的侧壁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前盖凹陷区,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前盖凹陷区内,前盖凹陷区的侧面为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盖的内侧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设置容胶腔,实现了在前盖的内侧涂密封胶密封,不再需要预留外壳挡墙的空间,在保证了振膜与前盖之间密封性,及泡棉粘接面积的同时可以增加前盖的尺寸,从而增大了前盖的出声孔面积,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出声孔的尺寸c′等于原有微型发声器的出声孔尺寸c再加上2b,由于出声孔尺寸的加大,就可以增加振动系统的振动辐射面的尺寸,即位于振膜中部的振动板的尺寸,从而可以相应的增大音圈及磁路系统的尺寸,提高了微型发声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效的提高了微型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由于外壳的上端面上设有外壳凹陷区,外壳凹陷区与前盖凹陷区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置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安装槽,同时外壳凹陷区的侧面和第一斜面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共同形成了容胶腔。外壳凹陷区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大了容胶腔的容积,在进行涂胶密封时起到了收容多余胶液的作用,提高了密封性的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溢胶,提升了微型发声器的外形美观度。
由于磁轭侧壁上端面的外侧设有倒角斜面,倒角斜面减小了磁轭的占用空间,对振膜的振动提供了避让空间,若在微型发声器的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磁路系统的高度,从而改善磁场分布,提高微型发声器的声学性能;若在磁路系统的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微型发声器的高度,使得其更能够满足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型发声器的防水性能与声学性能不能兼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防水性能好,同时声学性好,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微型发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10、外壳,12、第二凹陷区,120、第二斜面,20、前盖,22、出声孔,24、第一凹陷区,240、第一斜面,30、振膜,32、振动板,34、音圈,36、垫环,40、磁轭,400、磁轭侧壁,402、倒角斜面,42、磁铁,44、导磁板,50、密封胶,60、容胶腔,70、安装槽,80、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指靠近微型发声器中心的一侧,外侧指远离微型发声器中心的一侧;涉及到的方位上指设有振动系统的方位,方位下指设有磁路系统的方位。
如图2所示,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外壳10及结合在外壳10上端的前盖20,外壳10与前盖2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固定在外壳10的内侧,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固定在外壳10的侧壁的上端面与前盖20的侧壁的下端面之间,前盖20的侧壁的外表面与外壳10的侧壁的外表面齐平。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前盖20的侧壁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成前盖凹陷区24,本实施方式优选外壳10的侧壁的上端面的内侧也凹陷形成了外壳凹陷区12,外壳凹陷区12与前盖凹陷区24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二者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置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安装槽70,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在安装槽70内,且边缘部的上表面固定在前盖凹陷区24的底面上,边缘部的下表面固定在外壳凹陷区12的底面上。
如图2和3共同所示,前盖凹陷区24的侧表面(即前盖侧壁下端面的外侧的内表面)为由前盖凹陷区24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40,即前盖20侧壁下端面的外侧的宽度向外壳10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优选外壳凹陷区12的侧表面(即外壳侧壁上端面的外侧的内表面)为由外壳凹陷区12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120,即外壳10侧壁上端面的外侧的宽度向前盖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斜面240和第二斜面120共同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60,当微型发声器组装时可在此腔内涂密封胶50,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前盖20的侧壁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外壳10的侧壁上端面的外侧上,且前盖20的侧壁下端面的外侧的宽度与外壳10的侧壁上端面的的外侧的宽度一致。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振动系统包括振膜30,振膜30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中心部、折环部和边缘部,振膜30的折环部向下弯折,振膜30的中心部的上侧固定有振动板32,振膜30的中心部的下侧对应振动板32的边缘部位固定有音圈34,在振膜30的边缘部的下方固定有一垫环36,垫环36为金属环,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垫环36为铜环。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包括振膜30的边缘部及垫环36,振膜30的边缘部及垫环36共同容置在安装槽70内,其中振膜30的边缘部的上表面粘接在第一凹陷区24的底面上,垫环36的下表面粘接在第二凹陷区12的底面上。磁路系统包括磁轭40,磁轭40包括板状的底部及竖直设置在底部周边的磁轭侧壁400,磁轭40的底部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42和导磁板44,磁铁42和导磁板44与磁轭侧壁400之间设有磁间隙80,音圈34的端部位于磁间隙80内。音圈34根据通过其绕线内的声波电信号在磁间隙80内做往复的切割磁力线运动,从而带动振膜30和振动板32上下振动,策动空气发声,实现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前盖20的中部对应振动板32的位置设有出声孔22,振膜30及振动板32策动空气发出的声音由出声孔22处向外辐射。
如图2所示,磁轭侧壁400的端面外侧设有倒角斜面402,倒角斜面402能够避让振膜,可增加磁路系统的高度,有利于提高声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通过在前盖的内侧涂胶密封,在保证了泡棉粘接面积及密封性能的同时扩大了出声孔的尺寸,从而增大了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的尺寸,提高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了微型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本说明书仅是以上述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中,其可应用于任何一种防水型的微型发声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阐述,不需要付出任何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中,故无论微型发声器的其它结构是否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只要是在前盖的侧壁的下端面内侧设有用于容置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凹陷区并与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用以在保证防水功能的同时提高声学性能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命名仅是为了区别技术特征,并不代表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顺序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微型发声器,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外壳和前盖,所述外壳与所述前盖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固定在所述前盖与所述外壳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前盖凹陷区,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所述前盖凹陷区内,所述前盖凹陷区的侧面为由所述前盖凹陷区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容胶腔,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外壳凹陷区,所述外壳凹陷区与所述前盖凹陷区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置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安装槽,所述外壳凹陷区的侧面和所述第一斜面共同与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之间形成所述容胶腔;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的外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凹陷区的侧面为由所述外壳凹陷区的底面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侧壁的下端面外侧的宽度与所述外壳侧壁的上端面外侧的宽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边缘的下侧固定有垫环,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包括所述振膜的边缘及所述垫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环为金属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包括底部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底部周边的磁轭侧壁,所述底部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导磁板,所述磁铁和导磁板与所述磁轭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侧壁的端面外侧设有倒角斜面。
CN201621308957.3U 2016-11-29 2016-11-29 微型发声器 Active CN206237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8957.3U CN206237598U (zh) 2016-11-29 2016-11-29 微型发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8957.3U CN206237598U (zh) 2016-11-29 2016-11-29 微型发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7598U true CN206237598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80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8957.3U Active CN206237598U (zh) 2016-11-29 2016-11-29 微型发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75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489A (zh) * 2018-12-30 2019-06-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489A (zh) * 2018-12-30 2019-06-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109862489B (zh) * 2018-12-30 2021-01-08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38952A1 (zh) 扬声器箱
US10178467B2 (en) Thin speaker module with a front acoustic cavity
CN207835800U (zh) 发声装置
CN104540080B (zh) 扬声器模组
CN207835804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产品
CN104185126B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1138950A1 (zh) 扬声器箱
CN108307279A (zh) 扬声器箱
CN204291372U (zh) 微型扬声器
WO2016078413A1 (zh) 扬声器模组
WO2022041459A1 (zh) 扬声器箱
CN110035354A (zh) 扬声器箱
CN208638568U (zh) 扬声器箱
CN206181368U (zh) 发声器、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6954149A (zh) 微型发声器
CN206908833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8638593U (zh) 发声器件
CN207869360U (zh) 扬声器箱
CN206237598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6272845U (zh) 微型发声器
CN109121051A (zh) 发声器件
CN208638684U (zh) 发声器件
CN208638616U (zh) 发声器件
CN207968943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000155A1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