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2949U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2949U
CN206222949U CN201621202018.0U CN201621202018U CN206222949U CN 206222949 U CN206222949 U CN 206222949U CN 201621202018 U CN201621202018 U CN 201621202018U CN 206222949 U CN206222949 U CN 206222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ion
outlet
steam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20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学军
孙文山
董罡
赵丽娜
王会会
武小红
郭健
颜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CNPC East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2020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2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2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2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属于余热回收领域。该系统包括:辐射室、对流余热回收室、水及蒸汽循环段、空气换热段,其中对流余热回收室包括下蒸发段、蒸汽过热段、上蒸发段;空气换热段包括空气预热器、空气鼓风机;辐射室的烟气出口与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进口连接,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空气换热段的烟气进口连接,空气换热段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连接;空气鼓风机的空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连接,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与辐射室空气进口连接;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循环水出口与下蒸发段、上蒸发段连接;水及蒸汽循环段中蒸汽出口与蒸汽过热段的蒸汽进口连接。该系统热效率高、蒸汽发生量小、使用燃料少。

Description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炼油厂、石油化工厂及其他需要热能的工厂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通过燃烧燃料获得热能来完成相应的生产。举例来说,炼油厂及石油化工厂的连续重整反应进料加热炉工艺介质为纯气相石脑油和循环氢混合物,由于其体积流量大且允许压降小,因此工艺介质的加热只能设计为多管程并联结构,并全部在辐射段加热,出辐射段的高温烟气需要与其他工艺介质进一步换热降低排烟温度,以达到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但目前的余热回收方法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烟气温度仍然高于160℃,这种高温烟气蕴含有大量的热能,如果直接将这种高温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造成对热能的严重浪费,且不利于降低生产的成本。由此可见,提供一种具有对工业生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锅炉回收系统,其包括辐射室、对流余热回收室、水及蒸汽循环段,其中,在辐射室内进行燃料燃烧,并为该燃烧过程提供热能。对流余热回收室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下蒸发段、蒸汽过热段、上蒸发段、省煤段,其中,下蒸发段和上蒸发段相连通。通过使用对流余热回收室来对燃烧后形成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在进行上述余热回收的过程中,水及蒸汽循环段分别为对流余热回收室中的下蒸发段、上蒸发段、省煤段提供循环水,以及为蒸汽过热段提供循环蒸汽。经过对流余热回收室对来自辐射室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后,其温度可降低至约160℃,形成冷烟气,然后将该冷烟气由烟囱排入大气中。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锅炉回收系统的蒸汽发生量大、排烟温度过高、加热炉的整体热效率均低于91%、燃料消耗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效率高、蒸汽发生量小、排烟温度能够降低至120℃以下且节省使用燃料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辐射室、对流余热回收室、水及蒸汽循环段,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包括腔室,以及自下而上间隔设置在所述腔室内部的下蒸发段、蒸汽过热段、上蒸发段,所述下蒸发段和所述上蒸发段相连通;所述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空气换热段,所述空气换热段包括空气预热器、空气鼓风机;所述辐射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空气换热段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相连通;所述空气换热段中的所述空气鼓风机的空气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辐射室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下蒸发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上蒸发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进口相连通,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出口与外界连通。
具体地,作为优选,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处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挡板。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还包括烟气引风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之间设置有进冷空气管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进冷空气管线上;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外部烟囱相连通,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
具体地,作为优选,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外部烟囱之间设置有出烟气管线,并且在所述出烟气管线的下游设置有第四挡板。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辐射室包括至少1个子辐射室。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辐射室包括第一子辐射室、第二子辐射室、第三子辐射室、第四子辐射室、第一进气挡板、第二进气挡板、第三进气挡板、第四进气挡板;所述第一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二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三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四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四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辐射室的烟气出口的数目为4-7个。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包括汽包段、循环水泵、锅炉给水泵;所述锅炉给水泵的原料水出水口与所述汽包段的原料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汽包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下蒸发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上蒸发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汽包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汽包段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进口相连通。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空气预热器选自热管式空气预热器、铸铁板式空气预热器、陶瓷管式空气预热器、玻璃管式空气预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对流余热回收室,使经过辐射室燃烧排放的高温烟气从烟气出口进入对流余热回收室,并与对流余热回收室的腔室中的下蒸发段、蒸汽过热段、上蒸发段交换热量,由于对流余热回收室不存在省煤段,所以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的温度稍微降低,并且仍然高于300℃,这减少了汽包段及蒸汽过热段中蒸汽的发生量,利于降低能耗。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空气换热段将高于300℃的高温烟气与冷空气在空气预热器中进行换热,最后使换热后的冷烟气排入外部烟囱,并将换热后的热空气鼓入辐射室的空气进口与燃料气体一起燃烧,这降低了所提供的热能和使用的燃料,使整个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效率可提高至93%以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具有热效率高、蒸汽发生量小、节省使用燃料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辐射室,
101 第一子辐射室,
102 第二子辐射室,
103 第三子辐射室,
104 第四子辐射室,
105 第一进气挡板,
106 第二进气挡板,
107 第三进气挡板,
108 第四进气挡板,
2 对流余热回收室,
201 下蒸发段,
202 蒸汽过热段,
203 上蒸发段,
204 烟气出口挡板,
3 水及蒸汽循环段,
301 汽包段,
302 循环水泵,
303 锅炉给水泵,
4 空气换热段,
401 空气预热器,
402 空气鼓风机,
403 烟气引风机,
404 第一挡板,
405 第二挡板,
406 第三挡板,
5 外部烟囱,
6 第四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如附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辐射室1、对流余热回收室2、水及蒸汽循环段3,对流余热回收室2包括腔室,以及自下而上间隔设置在腔室内部的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下蒸发段201和上蒸发段203相连通。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空气换热段4,空气换热段4包括空气预热器401、空气鼓风机402。辐射室1的烟气出口与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进口相连通,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与空气换热段4中的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进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5相连通。空气换热段4中的空气鼓风机402的空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进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与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循环水出口与下蒸发段201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上蒸发段203的循环水出口与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蒸汽出口与蒸汽过热段202的蒸汽进口相连通,蒸汽过热段202的蒸汽出口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对流余热回收室2,使经过辐射室1燃烧排放的高温烟气从烟气出口进入对流余热回收室2,并与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腔室中的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交换热量,由于对流余热回收室2不存在省煤段,所以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但仍然高于300℃,这减少了汽包段301及蒸汽过热段202中蒸汽的发生量,利于降低能耗。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空气换热段4将高于300℃的高温烟气与冷空气在空气预热器401中进行换热,最后使换热后的冷烟气排入外部烟囱5,并将换热后的热空气鼓入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与燃料气体一起燃烧,这降低了所提供的热能和使用的燃料,使整个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效率可提高至93%以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具有热效率高、蒸汽发生量小、节省使用燃料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热效率”指的是实际用于加热介质的热量与整个加热炉的燃料燃烧热量的比值。
其中,如附图1所示,在靠近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处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挡板204,这便于控制从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出来的高温烟气的流速的大小,进而控制炉膛内部压力。
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烟气引风机403、第一挡板404、第二挡板405、第三挡板406。第一挡板404设置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进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这用于切断进入空气预热器401中的高温烟气。在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之间设置有进冷空气管线,第二挡板405设置在进冷空气管线上,这便于控制冷空气和热空气进入辐射室1的流量的大小。当关闭第二挡板405时,冷空气不会通过进冷空气管线,冷空气全部进入空气预热器401换热后变为热空气,然后由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进入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烟气引风机403的烟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相连通,烟气引风机403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5相连通,第三挡板406设置在烟气引风机403的烟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通过设置烟气引风机403可以提高经过换热后的冷烟气的排放效率,设置第三挡板406便于控制冷烟气的排放。
其中,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5之间设置有出烟气管线,并且在出烟气管线的下游设置有第四挡板6。这便于在非正常工况下,通过控制第四挡板6,直接将来自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高温烟气排入外部烟囱5。举例来说,当空气预热器401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可打开挡板6直接将高温烟气排入外部烟囱5。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的辐射室1包括至少1个子辐射室,子辐射室的数目可以设置为1个、2个、3个、4个、5个等。举例来说,当子辐射室的数目为4个时,该辐射室1包括第一子辐射室101、第二子辐射室102、第三子辐射室103、第四子辐射室104,同时辐射室1包括第一进气挡板105、第二进气挡板106、第三进气挡板107、第四进气挡板108;第一进气挡板105设置在第一子辐射室101的空气进口处,第二进气挡板106设置在第二子辐射室102的空气进口处,第三进气挡板107设置在第三子辐射室103的空气进口处,第四进气挡板108设置在第四子辐射室104的空气进口处。通过在每个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设置相应的进气挡板,便于控制进入相应子辐射室的空气流量的大小,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控制进气挡板来选择所使用的子辐射室的数目,例如使用其中的1个、2个、3个或4个子辐射室。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射室1的烟气出口的数目为4-7个。例如烟气出口的数目可以设置为4个、5个、6个、7个等,设置多个烟气出口便于辐射室1中的高温烟气从烟气出口处均匀地向上流动,并依次均匀地与对流余热回收室2中的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交换热量。当相邻两个子辐射室之间侧墙都封闭时,每个子辐射室上均设置有至少1个烟气出口,当相邻两个子辐射室之间侧墙方向连通即不封闭时,则相邻两个子辐射室之间还可以设置有1个烟气出口。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及蒸汽循环段3包括汽包段301、循环水泵302、锅炉给水泵303;锅炉给水泵303的原料水出水口与汽包段301的原料水进水口相连通,汽包段301的循环水出口与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出口与下蒸发段201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上蒸发段203的循环水出口与汽包段301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汽包段301的蒸汽出口与蒸汽过热段202的蒸汽进口相连通。通过设置锅炉给水泵303可以为汽包段301提供原料水,设置循环水泵302可以为下蒸发段201、上蒸发段203及汽包段301提供循环水,设置汽包段301可以为循环水泵302、下蒸发段201、上蒸发段203提供循环水,同时还可以为蒸汽过热段202提供蒸汽。原料水通过锅炉给水泵303的原料水出水口进入汽包段301的原料水进水口变为循环水,然后循环水从汽包段301的循环水出口进入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进口。之后循环水由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出口进入下蒸发段201的循环水进口,下蒸发段201和上蒸发段203管内的循环水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经过换热后的循环水从上蒸发段203的循环水出口进入汽包段301的循环水进口。汽包段301中的水和蒸汽分离,蒸汽由汽包段301的蒸汽出口进入蒸汽过热段202的蒸汽进口,然后由蒸汽过热段202将蒸汽输送给其他设备使用。而且“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出口”代表上述“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循环水出口”,“汽包段301的循环水进口”代表上述“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循环水进口”,“汽包段301的蒸汽出口”代表上述“水及蒸汽循环段3中的蒸汽出口”。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的空气预热器401选自热管式空气预热器、铸铁板式空气预热器、陶瓷管式空气预热器、玻璃管式空气预热器等空气预热器中的至少一种,或者空气预热器401还可以选自其他类型的空气预热器。设置空气预热器401主要用来使高温烟气和冷空气之间发生交换热量,进一步地,利用换热后的热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降低了所提供的热能或燃料量。其中,空气预热器401可以选自上述不同种类中的一个空气预热器401来使用,也可以选自上述不同种类中的几个空气预热器401来组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对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具体包括:在辐射室1内形成的高温烟气由辐射室1的烟气出口进入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进口,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腔室中,高温烟气依次与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进行热量交换,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由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进入到空气换热段4中的空气预热器401中,高温烟气与空气鼓风机402鼓入到空气预热器401中的冷空气进行换热变为冷烟气,冷空气经换热后变为热空气,冷烟气排入外部烟囱5,热空气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进入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为燃料燃烧提供热能。通过将高温烟气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及空气换热段4换热,充分利用了经过辐射室1燃烧后的高温烟气的部分热量,从而提高了整个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效率,可使整个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效率提高至93%以上。
与此同时,水及蒸汽循环段3为对流余热回收室2中的下蒸发段201、上蒸发段203提供循环水,水及蒸汽循环段3为蒸汽过热段202提供循环蒸汽。通过换热将使水变成水蒸气并进入蒸汽过热段202,并可通过蒸汽过热段202将蒸汽输送给其他需要热能或动能的系统。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操作未注明条件者,均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原料未注明生产厂商及规格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如附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辐射室1、对流余热回收室2、水及蒸汽循环段3、空气换热段4。其中,辐射室1包括第一子辐射室101、第二子辐射室102、第三子辐射室103、第四子辐射室104、第一进气挡板105、第二进气挡板106、第三进气挡板107、第四进气挡板108。对流余热回收室2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在其腔室内部的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烟气出口挡板204,下蒸发段201和上蒸发段203相连通。水及蒸汽循环段3包括汽包段301、循环水泵302、锅炉给水泵303。空气换热段4包括空气预热器401、空气鼓风机402、烟气引风机403、第一挡板404、第二挡板405、第三挡板406。
其中,第一进气挡板105、第二进气挡板106、第三进气挡板107、第四进气挡板108分别设置在第一子辐射室101、第二子辐射室102、第三子辐射室103、第四子辐射室104的空气进口处,辐射室1的烟气出口与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进口相连通。烟气出口挡板204设置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处的连接管线上,第一挡板404设置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进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第二挡板405设置在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之间的进冷空气管线上,第三挡板406设置在烟气引风机403的烟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进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5相连通。空气鼓风机402的空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进口相连通,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与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相连通,烟气引风机403的烟气进口与空气预热器401的烟气出口相连通。
锅炉给水泵303的原料水出水口与汽包段301的原料水进水口相连通,汽包段301的循环水出口与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循环水泵302的循环水出口与下蒸发段201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上蒸发段203的循环水出口与汽包段301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汽包段301的蒸汽出口与蒸汽过热段202的蒸汽进口相连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对中石油大港石化公司重整反应进料加热炉中的高温烟气进行烟气余热回收,其步骤包括:
在辐射室1内形成的温度为790℃,高温烟气由辐射室1的烟气出口进入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进口,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腔室中,高温烟气依次与下蒸发段201、蒸汽过热段202、上蒸发段203进行热量交换,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至326℃。通过控制烟气出口挡板204和第一挡板404,使高温烟气由对流余热回收室2的烟气出口进入到空气换热段4中的空气预热器401中。高温烟气与空气鼓风机402鼓入到空气预热器401中的冷空气进行换热变为121℃的冷烟气,冷空气经换热后变为258℃的热空气。控制第三挡板406,使冷烟气由烟气引风机403排入外部烟囱5。关闭第二挡板405,并控制第一进气挡板105、第二进气挡板106、第三进气挡板107、第四进气挡板108,使热空气从空气预热器401的空气出口进入辐射室1的空气进口,为燃料燃烧提供热能。与此同时,水及蒸汽循环段3为对流余热回收室2中的下蒸发段201、上蒸发段203提供循环水,水及蒸汽循环段3为蒸汽过热段202提供循环蒸汽。
经过测量计算,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使其热效率可提高至9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对中石油大港石化公司重整反应进料加热炉中的高温烟气进行烟气余热回收,其操作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在辐射室1内形成的高温烟气的温度为790℃,在对流余热回收室2中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的温度为326℃,然后高温烟气与冷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烟气的温度为121℃,热空气的温度为258℃,最终热效率可提高至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辐射室、对流余热回收室、水及蒸汽循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包括腔室,以及自下而上间隔设置在所述腔室内部的下蒸发段、蒸汽过热段、上蒸发段,所述下蒸发段和所述上蒸发段相连通;
空气换热段,所述空气换热段包括空气预热器、空气鼓风机;
所述辐射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空气换热段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与外部烟囱相连通;
所述空气换热段中的所述空气鼓风机的空气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辐射室的空气进口相连通;
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下蒸发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上蒸发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
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中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进口相连通,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出口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处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烟气出口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烟气引风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
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出口之间设置有进冷空气管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进冷空气管线上;
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外部烟囱相连通,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烟气引风机的烟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出口之间的连接管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流余热回收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外部烟囱之间设置有出烟气管线,并且在所述出烟气管线的下游设置有第四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室包括至少1个子辐射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室包括第一子辐射室、第二子辐射室、第三子辐射室、第四子辐射室、第一进气挡板、第二进气挡板、第三进气挡板、第四进气挡板;
所述第一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二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三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所述第四进气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四子辐射室的空气进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室的烟气出口的数目为4-7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及蒸汽循环段包括汽包段、循环水泵、锅炉给水泵;
所述锅炉给水泵的原料水出水口与所述汽包段的原料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汽包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下蒸发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上蒸发段的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汽包段的循环水进口相连通,所述汽包段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过热段的蒸汽进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器选自热管式空气预热器、铸铁板式空气预热器、陶瓷管式空气预热器、玻璃管式空气预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621202018.0U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06222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2018.0U CN20622294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02018.0U CN20622294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2949U true CN206222949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9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2018.0U Active CN206222949U (zh) 2016-11-08 2016-11-08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2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3263Y (zh) 排管式热风炉
CN106190184A (zh) 一种降低NOx生成的焦炉加热方法及装置
CN205717142U (zh) 生物质双炉膛燃气蒸汽锅炉及其燃烧系统
CN104946271B (zh) 内置烟道热回收焦炉系统及其工艺
CN103836788A (zh) 环绕送风整体式燃气热风炉
CN205119465U (zh) 一种间接式热风炉系统
CN106679174A (zh) 高温热风炉
CN206724171U (zh) 一种燃用焦炉煤气自身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102564127A (zh) 一种节能梭式窑
CN206222949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930485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和用途
CN106556139A (zh) 燃油燃天然气热风环保锅炉
CN205425428U (zh) 热风炉
CN206176410U (zh) 一种酒精脱水蒸汽加热系统
CN116045276A (zh) 一种锅炉多通道烟气再循环系统
CN105865023B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热风炉
CN205842615U (zh) 一种生物质高效卧式锅炉
CN206281365U (zh) 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3731675U (zh) 环绕送风整体式燃气热风炉
CN205448287U (zh) 多燃料热管间接加热热风炉
CN107606598A (zh) 一种非连续性橡胶加工工艺中所用间断式烘干工艺
CN105864814B (zh) 高效旋流叠加式燃烧炉
CN201778008U (zh) 蓄热式燃烧焦化加热炉
CN205655484U (zh) 一种节能燃气锅炉内胆结构
CN106439860B (zh) 一种酒精脱水蒸汽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07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07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30

Address after: 100007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NPC EAST 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07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