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7549U -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7549U
CN206217549U CN201621180758.9U CN201621180758U CN206217549U CN 206217549 U CN206217549 U CN 206217549U CN 201621180758 U CN201621180758 U CN 201621180758U CN 206217549 U CN206217549 U CN 206217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pipelin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07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807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7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7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75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和减震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汽车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上侧,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下侧设置有下连接部,第一液压缸之间以及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在下连接部之间,相邻的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上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减震器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管道之间。本实用新型车辆行驶平稳,车身受力均匀,适用范围广,具有全方位的更好的防俯仰和防侧倾的功能,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是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据国外统计,车辆侧翻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飞城市道路上,此类事故占农村成员伤亡的54%,白领成员的伤亡44%,仅次于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国外有些地区有应对侧翻事故而制定的专门的严格的法律法规。现有的车辆在在应对侧倾俯仰的技术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技术方面也相当单一,当车辆加速或者紧急制动时,往往会出现昂头后者点头的效应,影响车辆的纵向行驶的舒适性,对前轴复合和悬架弹性元件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相应平整路上快速行驶时如遇突发事件而紧急刹车或者需要急转躲闪避让再或者紧急刹车转弯时,都会容易导致侧倾或者前后俯仰甚至导致翻车事故,在高低不平路面行驶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快速翻越行驶,否则会出现受损,单个车轮或者单组车轮在行进中由于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力一般都是由单个或者单组的车轮来承受,因此对于单个或者单组的车轮来说冲击力较大,震动也就比较大,也更容易受损,单个或者单组车轮在受到冲击由于减震装置产生的高度幅度变化基本不会对其它的车轮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这样车体也更容易发生较大的倾斜,甚至翻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前后俯仰、防侧倾、降低翻车事故的,提高减震元件刚度,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和减震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汽车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上侧,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下侧设置有下连接部,第一液压缸之间以及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在下连接部之间,相邻的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上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减震器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管道之间。本段技术方案主要概括了可以实现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的连接结构,车体下方任何一侧的车轮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液压缸会收缩下降,并将其内部的液体通过连接管机构与其它的液压缸内部液体连通,使得其它的车轮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分担其压力,而且会使得与其相邻的车轮的上方液压缸伸长且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升高,而对角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会收缩且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降低,这样就较好的保持车体平衡,不容易歪斜或翻车。
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压力减震器和吸力减震器,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第一管道上,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所述的压力减震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吸力减震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固定缸体内部中部位置,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活塞杆的两端,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缸体上且位于密封挡隔板与两个活塞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的第一连接口连接在第一管道上,两个压力减震器之间第二连接口分别和第三连接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缸体的前端、活塞与密封挡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两个吸力减震器之间第一连接口分别和第二连接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分别与油箱连接。在吸力减震器以及压力减震器的作用下,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对角车轮交叉升降防歪斜或翻车的功能外,还可以防止车辆在加速或者紧急制动或者转弯避让时汽车出现的昂头、点头以及侧倾的现象,从而具有可以防俯仰防侧倾的功能。具体的防俯仰防侧倾的功能实现原理是,当汽车紧急加速、制动或者转向时,汽车一端或者一侧的车轮会同时向下压,本实用新型在吸力减震器以及压力减震器的作用下会使得受压的压力传给到另一相对的一端或者一侧,使得另一相对的一端或者一侧也会降低,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了发生俯仰以及侧倾翻车的概率。
所述的减震器为也可以仅仅为一个吸力减震器,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缸体的前端、活塞与密封挡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所述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分别与第一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分别与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接口与油箱连接。这种方式相较于上述的一种方式,结构大大简化,生产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管道内液体运动的统一性更好,稳定性更强。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在与第二管道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阀,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在与第一管道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阀。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和压力减震器的末端密封且不设置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在汽车前轮和后轮的减震装置与车体之间。在吸力减震器和压力减震器的末端密封且不设置橡胶油气隔膜的情况下,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在汽车前轮和后轮的减震装置与车体之间,即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可以跟随减震装置的弹性元件变形而发生从动的变化,汽车一端或者一侧的车轮会同时向下压,在本实用新型在吸力减震器以及压力减震器的作用下会使得受压的压力传给到另一相对的一端或者一侧,使得另一相对的一端或者一侧也会降低,同样可以起到防俯仰防侧倾的功能。
用于六轮或者八轮的汽车上时,将位于同端同侧的两个车轮视为同组液压缸。
所述的同组液压缸之间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且下部也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同组液压缸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与与四轮汽车中一个第一液压缸或者第二液压缸连接方式一致。即与四轮汽车的一个第一液压缸或者第二液压缸等同。
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内部分设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密封,上腔体的端侧设置有注气口,所述的下腔体外侧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所述的液压油进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个多路阀(只有一个吸力减震器的连接方式时,无需设置阀门或者使用一个简单的控制阀即可)进行连接,所述的多路阀通过管道与液压泵进行连接。在车辆遇到差路、坏路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泵使转换系统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活塞做同时同步且同向移动,从而实现车辆的整体升降,以防止底盘刮擦,在车辆在好路上行驶时,也可以通过降低车辆的高度,便于加速行驶,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阻力,以及提高车辆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所述的第一管道之间或者第二管道之间设置有平稳液压泵,所述的平稳液压泵与水平感应开关进行电连接。当汽车行驶在爬坡或者下坡的倾斜地面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平稳液压泵控制第一管道之间或者第二管道之间内的液体相互转换,从而使的相对端的液压缸升高或者较低,从而使得汽车的车轮的前车轮或者后车轮升高或者降低,能够保持汽车在倾斜路面时的车身依然能够保持水平,进而也能够起到防俯仰或者防侧倾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平稳液压泵与水平感应开关也可以用于对高速转弯、起步或者刹车时引起的侧倾、俯仰进行主动的调整,也可以具有防俯仰或者防侧倾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防俯仰、防侧倾降低车辆碰撞及制动时事故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当车辆遇到倾斜路面或者急转弯和遇险需要急转弯避让时,车辆的重心会放生偏移,重的一侧弹性元件就会压缩下沉,另一边的弹性元件反而会上举升高,使得车辆更容易发生倾斜侧翻,对于人身安全和车辆损坏有着极大的风险隐患。本实用新型在遇到倾斜路面或者急转弯和遇险需要急转弯避让时,或者猛加速以及紧急刹车时,能够瞬间转换提高各个车轮减震元件刚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性,起到汽车安全防范的效果,它和现有的车辆稳定主动旋转相比,无需配制ED、多种传感器和多个电磁比例压力控制阀,大大缩减了成本,这个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用在六轮车、八轮车甚至更多车轮的车辆上反而效果更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减震器是在位于的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同时受压时,车轮的上侧降低,压力减震器前端的第一连接口进入液体,然后活塞受压力作用向后移动,后部的橡胶油气隔膜从而起到减震作用,且通过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并通过管道的液体转化,使得位于对侧的压力减震器发生同样的变化,因此对侧的压力减震器的前端的第一连接口也进入液体,从而可以迫使对侧的车轮上侧也会降低,从而起到防俯仰以及防侧倾的功能。而本实用新型的吸力减震器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吸力减震器是在位于的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同时受压时,车轮的上侧降低,吸力减震器的第四连接口吸出液体,然后活塞受压力作用向后移动,后部的橡胶油气隔膜从而起到减震作用,且通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并通过管道的液体转化,使得位于对侧的吸力减震器发生同样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减震器的活塞在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压力减震器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的液体流向相同,第三连接口与液压油进出口的液体流向相同。因此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第三连接口与液压油进出口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同理,吸力减震器的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吸力减震器的第二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和液压油进出口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车辆行驶平稳,车身受力均匀,适用范围广,可以控制车身整体升降。具有全方位的更好的防俯仰和防侧倾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力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压力减震器3和吸力减震器4,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分别设置在汽车同端的车轮上侧,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部,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下侧设置有下连接部,第一液压缸之1间以及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5连接在下连接部之间,相邻的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上连接部之间,压力减震器3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第一管道5上,吸力减震器4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管道6上,压力减震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吸力减震器4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如图3所示,压力减震器3包括缸体31、密封挡隔板32、活塞杆33、活塞34和橡胶油气隔膜35,密封挡隔板32固定缸体31内部中部位置,活塞杆33穿过密封挡隔板32,活塞34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活塞杆33的两端,橡胶油气隔膜35设置缸体31的末端,缸体31上且位于活塞34与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口36,缸体31上且位于密封挡隔板32与两个活塞3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口37和第三连接口38,第一连接口36连接在第一管道5上,两个压力减震器3之间第二连接口37分别和第三连接口38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橡胶油气隔膜35内充入氮气。橡胶油气隔膜35内部分设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密封,上腔体的端侧设置有注气口39,下腔体外侧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310,
如图4所示,吸力减震器4包括缸体41、密封挡隔板42、活塞杆43、活塞44和橡胶油气隔膜45,密封挡隔板42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41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41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活塞杆43穿过密封挡隔板42,活塞44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43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橡胶油气隔膜45设置缸体41的末端,缸体41上且位于活塞44与缸体41的前端、活塞44与密封挡隔板4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46、第二连接口47、第三连接口48、第四连接口49和第五连接口410,两个吸力减震器4之间第一连接口46分别分别和第二连接口47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第四连接口49与第二管道6连接,第三连接口48和第五连接口410分别与油箱连接。橡胶油气隔膜45内充入氮气。橡胶油气隔膜45内部分设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密封,上腔体的端侧设置有注气口411,下腔体外侧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412。
如图1所示,吸力减震器4在与第二管道6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阀7,压力减震器3在与第一管道5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阀7。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包括两个,用于四轮的汽车。液压油进出口412分别通过管道与一个多路阀8进行连接,多路阀8通过管道与液压泵9进行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2、3和4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分别设置在汽车同侧的车轮上侧,用于六轮汽车上,将位于同端同侧的两个车轮视为同组液压缸。同组液压缸之间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且下部也通过管道连接。同组液压缸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与四轮汽车中一个第一液压缸1或者第二液压缸连2接方式一致。其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一致。
实施例三
如图4和5所示,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和减震器,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分别设置在汽车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上侧,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部,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液压缸2下侧设置有下连接部,第一液压缸1之间以及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5连接在下连接部之间,相邻的第一液压缸1与第二液压缸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6连接上连接部之间,减震器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液压缸1和第二管道6之间。
减震器为一个吸力减震器4,吸力减震器4包括缸体41、密封挡隔板42、活塞杆43、活塞44和橡胶油气隔膜45,密封挡隔板42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41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41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活塞杆43穿过密封挡隔板42,活塞44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43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橡胶油气隔膜45设置缸体41的末端,缸体41上且位于活塞44与缸体41的前端、活塞44与密封挡隔板4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46、第二连接口47、第三连接口48、第四连接口49和第五连接口410,第一连接口46和第三连接口48分别与第一管道5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口47与第四连接口49分别与第二管道6进行连接,第五连接口410与油箱连接。橡胶油气隔膜45内充入氮气。橡胶油气隔膜45内部分设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密封,上腔体的端侧设置有注气口411,下腔体外侧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412,液压油进出口412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液压泵9进行连接。第一管道5之间设置有平稳液压泵10,平稳液压泵10与水平感应开关11进行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四轮汽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和减震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汽车同端或者同侧的车轮上侧,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上侧设置有上连接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下侧设置有下连接部,第一液压缸之间以及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在下连接部之间,相邻的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上连接部之间,所述的减震器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管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压力减震器和吸力减震器,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第一管道上,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所述的压力减震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吸力减震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压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固定缸体内部中部位置,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活塞杆的两端,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缸体上且位于密封挡隔板与两个活塞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的第一连接口连接在第一管道上,两个压力减震器之间第二连接口分别和第三连接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缸体的前端、活塞与密封挡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两个吸力减震器之间第一连接口分别和第二连接口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接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分别与油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为一个吸力减震器,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包括缸体、密封挡隔板、活塞杆、活塞和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密封挡隔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缸体的内侧中部并将缸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所述的活塞杆穿过密封挡隔板,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活塞杆上并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设置缸体的末端,所述的缸体上且位于活塞与缸体的前端、活塞与密封挡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口,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和第五连接口,所述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分别与第一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分别与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接口与油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在与第二管道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有阻尼阀。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的末端密封且不设置橡胶油气隔膜,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在汽车前轮和后轮的减震装置与车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内充入氮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六轮或者八轮的汽车上时,将位于同端同侧的两个车轮视为同组液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组液压缸之间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且下部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同组液压缸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与与四轮汽车中一个第一液压缸或者第二液压缸连接方式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油气隔膜内部分设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密封,上腔体的端侧设置有注气口,所述的下腔体外侧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所述的液压油进出口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液压泵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道之间或者第二管道之间设置有平稳液压泵,所述的平稳液压泵与水平感应开关进行电连接。
CN201621180758.9U 2016-11-03 2016-11-03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7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0758.9U CN206217549U (zh) 2016-11-03 2016-11-03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0758.9U CN206217549U (zh) 2016-11-03 2016-11-03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7549U true CN206217549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075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7549U (zh) 2016-11-03 2016-11-03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7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429B (zh) 一种液压互联式isd悬架
CN103434363A (zh)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106494178A (zh) 一种多功能的互联汽车悬架系统
CN106696630A (zh) 一种自动控制车辆平衡的悬架系统
CN107054485A (zh) 汽车防倾斜、防侧翻自动平衡装置
CN105691140B (zh)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压力减震系统
CN206510715U (zh) 一种自动控制车辆平衡的悬架系统
CN106379130A (zh)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CN103434364A (zh)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CN106828010A (zh) 一种实现多功能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206456198U (zh) 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CN203449878U (zh)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CN106427459A (zh) 实现防俯仰抗侧倾交叉升降消扭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206416802U (zh) 实现防俯仰抗侧倾交叉升降消扭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105864344B (zh) 一种液压互联悬架用阻尼减振器
CN206317643U (zh)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空气弹簧悬架互联系统
CN206217549U (zh)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液压悬架互联系统
CN106427457A (zh) 实现消扭防俯仰防侧倾的汽车空气弹簧悬架互联系统
CN206155072U (zh) 一种多功能的互联汽车悬架系统
CN203449879U (zh) 防俯仰防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系统
CN103434361A (zh) 一种抗俯仰并提高车辆舒适性的被动液压互联悬架
CN205417077U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油气汽车悬架互联系统
CN105730182B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油气汽车悬架互联系统
CN105459751B (zh)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CN103863049A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