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1420U -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1420U
CN206201420U CN201621313164.0U CN201621313164U CN206201420U CN 206201420 U CN206201420 U CN 206201420U CN 201621313164 U CN201621313164 U CN 201621313164U CN 206201420 U CN206201420 U CN 206201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older
spin
track
transfer structur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31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绍彬
任炳华
阮洪良
李娟�
严靖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AN'S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AN'S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AN'S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AN'S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131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1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1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1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包括模座、转动齿轮和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上设置有两条与传送轨道平行的辅助轨道,所述辅助轨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轨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布满有第一滚球,所述第一滚球与模座的底面抵触,相邻的所述第一滚球之间设置有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小模座与传送轨道之间的摩擦,延长模座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模具传送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材加工工艺中,挤出机将管材挤出,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同时通过模具定型,而模具固定在模座上,模具的轴线与管材轴线一致,管材通过模具时,受到模具的作用定型,形成不同种类的管材,模座和模具通过模座的传动齿与传送路径上的转动齿轮配合移动,导致模座的传动齿和模座的底面一直与传送路径摩擦,容易将模座的底部和传动齿磨损,从而导致模具与模具之间高低不平,最终使生产的管材厚度不均匀,降低产品品质,而更换整个模座,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产品的稳定性降低,降低了生产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小模座与传送轨道之间的摩擦,延长模座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模具传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包括模座、转动齿轮和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上设置有两条与传送轨道平行的辅助轨道,所述辅助轨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轨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布满有第一滚球,所述第一滚球与模座的底面抵触,相邻的所述第一滚球之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小于第一滚球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两条辅助轨道分别位于转动齿轮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模座朝向传送轨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辅助轨道的侧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朝向辅助轨道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球,所述第二滚球与辅助轨道的侧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小于第二滚球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当模座在传送轨道上运动的时候,模座的底面是与第一滚球抵触的,且第一滚球可以在凹槽内自由滚动,在凹槽内均布的第一滚球对模座起支撑作用,这样模座底部的传动齿和传送轨道上的转动齿轮配合驱动模座沿传送轨道运动,在现有技术中模座的另一端是与传送轨道上的扣板通过螺栓连接的,能迫使模座一直沿传送轨道的方向运动,这样在模座运动的过程中模座的底部与凹槽内的第一滚球滚动配合,大大减少了模座的底部与传送轨道滑动产生的摩擦,减少了模座底部的磨损,还可以在凹槽内加入润滑油,可以进一步减少滚球和模座之间的摩擦,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更换模座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传送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传送结构的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传送结构的传送轨道的俯视图。
附图说明:1、模座;2、容纳槽;3、第二滚球;4、第一滚球;5、凹槽;6、转动齿轮;7、传动齿;8、限位板;9、传送轨道;10、辅助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传送结构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包括模座1、转动齿轮6和传送轨道9,所述传送轨道9上设置有两条与传送轨道9平行的辅助轨道10,所述辅助轨道10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轨道10平行的凹槽5,所述凹槽5内均匀布满有第一滚球4,所述第一滚球4与模座1的底面抵触,相邻的所述第一滚球4之间设置有隔板。
当模座1在传送轨道9上运动的时候,模座1的底面是与第一滚球4抵触的,且第一滚球4可以在凹槽5内自由滚动,在凹槽5内均布的第一滚球4对模座1起支撑作用,这样模座1底部的传动齿7和传送轨道9上的转动齿轮6配合驱动模座1沿传送轨道9运动,在现有技术中模座1的另一端是与传送轨道9上的扣板通过螺栓连接的,能迫使模座1一直沿传送轨道9的方向运动,这样在模座1运动的过程中模座1的底部与凹槽5内的第一滚球4滚动配合,大大减少了模座1的底部与传送轨道9的摩擦,减少了模座1底部的磨损,通过设置隔板,可以防止第一滚球4之间相互影响,使第一滚球4能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凹槽5内加入润滑油,可以进一步减少滚球和模座1之间的摩擦,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更换模座1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凹槽5的开口小于第一滚球4的直径,这样可以避免凹槽5内的第一滚球4由于相互存在挤压力而弹出凹槽5,增加第一滚球4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两条辅助轨道10分别位于转动齿轮6的两端,这样可以使模座1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模座1朝向传送轨道9外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一侧与辅助轨道10的侧面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模座1是与螺栓配合的,在工作时模座1上的模具受离心力的作用,有一个向外翻转的力,既导致与模具固定的模座1有一个向外翻转的力,此时通过限位板8的限位抵住辅助轨道10的侧面,能有效的限制模座1向外旋转,这样避免模座1上的孔被拉大,模座1与扣板固定不稳,最终使模座1能始终沿传送轨道9的方向运动,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限位板8朝向辅助轨道10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2,所述容纳槽2内设置有第二滚球3,所述第二滚球3与辅助轨道10的侧面贴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滚球3可以只有一个,为了减少成本,当然也可以是一排多个均匀布置,可以使模座1受力更均匀,设置第二滚球3可以减少限位板8与辅助轨道10的摩擦,进一步延长模座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容纳槽2的开口小于第二滚球3的直径,通过上述方案,可使第二滚球3始终在容纳槽2内滚动不会脱离容纳槽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包括模座、转动齿轮和传送轨道,其特征是:所述传送轨道上设置有两条与传送轨道平行的辅助轨道,所述辅助轨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轨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布满有第一滚球,所述第一滚球与模座的底面抵触,相邻的所述第一滚球之间设置有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开口小于第一滚球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两条辅助轨道分别位于转动齿轮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模座朝向传送轨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辅助轨道的侧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朝向辅助轨道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球,所述第二滚球与辅助轨道的侧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传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小于第二滚球的直径。
CN201621313164.0U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Active CN206201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3164.0U CN2062014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3164.0U CN2062014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1420U true CN20620142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4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13164.0U Active CN206201420U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1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7821U (zh) 一种型材限位传送机构
CN104174678B (zh) 扩展型腔大面的对称面与挤压轮轴线垂直的连续挤压机
CN101531150A (zh) 铜铝复合滑触线的生产方法
CN104128532A (zh) 汽车移动门框滚压机
CN206201420U (zh) 一种模具传送结构
CN207026187U (zh) 一种pe管材在线校圆装置
CN204074769U (zh) 扩展型腔大面的对称面与挤压轮轴线垂直的连续挤压机
CN205763019U (zh) 一种新型铜合金线材连续挤压设备
CN205097602U (zh) 一种制袋机的密封条定位装置
CN106734212A (zh) 一种连轧管机的双芯棒冷却、润滑装置
CN204470312U (zh) 一种用于钢带卷成钢管装置
CN207808471U (zh) 一种吹膜机的牵引机构
CN203470524U (zh) 一种连体双挤压轮
CN206262977U (zh) 一种连轧管机的双芯棒冷却、润滑装置
CN105057614A (zh) 一种连续式高铁接触线高效制坯装置
CN205324351U (zh) 一种生产钢丝螺套原丝的轧丝机
WO2018112984A1 (zh) 一种塑料中空管导向装置
CN205183628U (zh) 一种内外异形斜凸台环形锻件及其模具
CN204020079U (zh) 一种平卷挤压式纸方管成型装置
CN207207068U (zh) 一种挤出机模头
CN202846857U (zh) 一种改性塑料挤出机的模头
CN207207077U (zh) 管材挤出机可调双压辊出料机构
CN206937931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传动机构
CN105774183A (zh) 一种面料压纹复合装置及方法
CN203917693U (zh) 一种压纹机的进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