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6670U -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6670U
CN206196670U CN201620949534.3U CN201620949534U CN206196670U CN 206196670 U CN206196670 U CN 206196670U CN 201620949534 U CN201620949534 U CN 201620949534U CN 206196670 U CN206196670 U CN 206196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pond
culture pond
clam worm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95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MING JINYANG TROPICAL FISH CULTI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OMING JINYANG TROPICAL FISH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MING JINYANG TROPICAL FISH CULTI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OMING JINYANG TROPICAL FISH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495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6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6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6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蚕养殖培养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包括培养池的池底上方依次设置有滤水板、铺设于滤水板上的用于盛放培养介质并防止培养介质流失的筛网以及铺设于筛网上的培养介质层,培养池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滤水板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池利用池底放水的流动力,使投喂的饲料能更好地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提高了饲料饲料质的利用率,实现了沙蚕的高效培育;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培养介质层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的病菌侵害沙蚕体系,而且当换水冲洗培养池内的饲料残饵及汁液时,培养介质层停留在筛网上不易流失,而培养介质层上的饲料残饵及汁液则可快速有效地被流水冲走,从而为沙蚕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蚕养殖培养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背景技术
对虾作为一种优质海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优质对虾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优势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品种品质的不断退化、缺泛优良的替代品种以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滞后,造成难以繁育优质的对虾种苗。优质的对虾种苗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又是生产优质种苗的根本保证。
营养饵料是亲虾培育中的关键因素,决定亲虾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能力。性腺发育阶段亲虾卵巢需积累充足的饲料质(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因此,营养成分不当的饵料不但会降低亲虾的繁殖能力,甚至会终止繁殖活动。活体沙蚕等生物饲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锌等能促进亲虾性腺成熟的活性物质而成为亲虾催熟的首选饵料。然而,使用活体沙蚕等生物饲料存在以下问题:(1)活体沙蚕等生物饲料是对虾白斑病菌、桃拉病菌以及各种病菌的携带体,能将病菌、病菌传染给亲虾并遗传给虾苗;(2)活体沙蚕等生物饲料的残饵及汁液容易污染养殖水体;这些因素限制了活体沙蚕等生物饲料在亲虾养殖中的应用。并且,现有技术中主要以泥土作为活体沙蚕的培养介质,然而泥土里携带有大量的生物病菌和有害物质,不但容易使活体沙蚕携带病菌和致病,而且泥土容易流失以致不容易将泥土中饵料的残饵及汁液及时清理,从而影响培养基的卫生环境。
因此,亟需研究和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的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模式,为培育出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提供安全可靠的营养饵料,进而为生产优质的对虾种苗提供保证,促进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高效地培养活体沙蚕的生物饲料培养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包括在所述培养池的池底上方依次设置有滤水板、铺设于所述滤水板上的用于盛放培养介质并防止培养介质流失的筛网以及铺设于所述筛网上的培养介质层,所述培养池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滤水板的下方。
所述培养介质层为含有木糠的培养介质层,所述培养介质层内填充有氧气。
所述培养介质层的厚度设为20cm~40cm。
所述培养池设置为敞口的的培养池,所述培养池的敞口处铺设有用于保暖和透光的遮挡网,所述遮挡网与所述培养池的敞口处之间留有用于通风的空隙。
所述培养池的池底设为倾斜面,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倾斜面的下端部。
所述滤水板设置于所述培养池的池底上方的5cm~10cm处。
所述滤水板开设有若干滤孔,所述滤孔的直径设为2cm~5cm。
所述滤水板的厚度设为2cm~5cm。
所述筛网设置为25~35目的U型筛网,所述U型筛网的上端延伸至水面的上方。
所述U型筛网设置有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通过在培养池的池底上方依次设置有滤水板、铺设于滤水板上的用于盛放培养介质并防止培养介质流失的筛网以及铺设于筛网上的培养介质层,培养池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滤水板的下方。使用时,往筛网上均匀铺上培养介质层,然后注入经综合处理的无菌水,并向水内投喂供沙蚕食用的饲料,使饲料均匀分散到水中,然后打开培养池的出水口,使水面下降且并能没过培养介质层即可关闭出水口,由于水体往下的流动力使饲料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从而为活体沙蚕提供分散均匀的饲料培养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培养池利用池底放水的流动力,使投喂的饲料能更好地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提高了饲料饲料质的利用率,实现了沙蚕的高效培育;另外,本发明的培养介质层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的病菌侵害沙蚕体系,而且当换水冲洗培养池内的饲料残饵及汁液时,培养介质层停留在筛网上不易流失,而培养介质层上的饲料残饵及汁液则可快速有效地被流水冲走,从而为沙蚕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保证了所培育的沙蚕不含有病菌、安全性好,进而为培育出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提供安全可靠的营养饵料,有利于繁育优质的对虾种苗,促进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的另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培养池1;
滤水板2、滤孔21;
筛网3;
出水口4;
木糠5;
倾斜面6;
遮挡网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如图1和图2所示,在培养池1的池底上方依次设置有滤水板2、铺设于滤水板2上的用于盛放培养介质并防止培养介质流失的筛网3以及铺设于筛网3上的培养介质层,培养池1开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位于滤水板2的下方。使用时,往筛网上均匀铺上培养介质层,然后注入经综合处理的无菌水,并向水内投喂供沙蚕食用的饲料,使饲料均匀分散到水中,然后打开培养池的出水口,使水面下降且并能没过培养介质层即可关闭出水口,由于水体往下的流动力使饲料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从而为活体沙蚕提供分散均匀的饲料培养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培养池利用池底放水的流动力,使投喂的饲料能更好地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提高了饲料饲料质的利用率,实现了沙蚕的高效培育。
本实施例中,培养介质层采用木糠5作为培养介质层,且木糠5营养介质层内填充有氧气以提供沙蚕所需的氧分。本发明采用木糠形成的培养介质层替代现有技术采用泥土的培育模式,能有效地防止泥土携带病菌混入培养介质层,从而有效地避免外部的病菌侵害沙蚕体系;另外,由于木糠不易流失,当换水冲洗饲料残饵及汁液时,木糠留在筛网上,而木糠上的饲料残饵及汁液则可快速有效地被水流冲走,从而能够为沙蚕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保证所培育沙蚕不含有病菌、安全性好,从而为培育出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提供安全可靠的营养饵料。
本实施例中,木糠5的厚度设为设为2cm~5cm,优选为3cm,为放置饲料以及为沙蚕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培养池1设置为敞口的培养池,培养池的敞口处铺设有用于保暖和透光的遮挡网7,遮挡网7与培养池的敞口处之间留有用于通风的空隙,为沙蚕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
本实施例中,培养池1的池底设为倾斜面6,出水口4开设于倾斜面6的下端部,利于池水及时排出,保持培养池干净卫生的环境。
本实施例中,滤水板2设置于培养池的池底上方的5cm~10cm处,优选为7cm,以使滤水板有足够空间产生流水动力从而使饲料较好地深入木糠。
本实施例中,滤水板2的滤孔21直径设为2cm~5cm ,优选为4cm,不但方便滤水,而且可防止木糠从滤孔流出。
本实施例中,滤水板2开设有若干滤孔21,滤孔21的直径设为2cm~5cm,优选为3cm,从而使滤水板具有较好的承载力。
本实施例中,筛网3设置为25~35目的U型筛网3,U型筛网的上端延伸至水面的上方;其中,铺设于滤水板2上的筛网3的层数设为两层,有利于防止木糠以及沙蚕被水流冲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培养池利用池底放水的流动力,使投喂的饲料能更好地深入到培养介质层中,提高了饲料饲料质的利用率,实现了沙蚕的高效培育;另外,本发明的培养介质层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的病菌侵害沙蚕体系,而且当换水冲洗培养池内的饲料残饵及汁液时,培养介质层停留在筛网上不易流失,而培养介质层上的饲料残饵及汁液则可快速有效地被流水冲走,从而为沙蚕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保证了所培育的沙蚕不含有病菌、安全性好,进而为培育出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提供安全可靠的营养饵料,有利于繁育优质的对虾种苗,促进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的池底上方依次设置有滤水板、铺设于所述滤水板上的用于盛放培养介质并防止培养介质流失的筛网以及铺设于所述筛网上的培养介质层,所述培养池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滤水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培养介质层为含有木糠的培养介质层,所述培养介质层内填充有氧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培养介质层的厚度设为20cm~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池设置为敞口的培养池,所述培养池的敞口处铺设有用于保暖和透光的遮挡网,所述遮挡网与所述培养池的敞口处之间留有用于通风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池的池底设为倾斜面,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倾斜面的下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滤水板设置于所述培养池的池底上方的5cm~10cm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滤水板开设有若干滤孔,所述滤孔的直径设为2cm~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滤水板的厚度设为2cm~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筛网设置为25~35目的U型筛网,所述U型筛网的上端延伸至水面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其特征是:所述U型筛网设置有两层。
CN201620949534.3U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Active CN206196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9534.3U CN206196670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9534.3U CN206196670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6670U true CN20619667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9534.3U Active CN206196670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66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7708A (zh) * 2018-11-16 2019-01-15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一种沙蚕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13142110A (zh) * 2021-04-08 2021-07-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基于植物性基质的沙蚕设施化养殖装置及沙蚕养殖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7708A (zh) * 2018-11-16 2019-01-15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一种沙蚕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9197708B (zh) * 2018-11-16 2021-07-06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一种沙蚕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13142110A (zh) * 2021-04-08 2021-07-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基于植物性基质的沙蚕设施化养殖装置及沙蚕养殖方法
CN113142110B (zh) * 2021-04-08 2022-08-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基于植物性基质的沙蚕设施化养殖装置及沙蚕养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9490B (zh)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
CN102754610B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4472427B (zh) 一种牛蛙的高效循环养殖方法
CN104719223B (zh) 一种瓣结鱼池塘人工养殖方法
CN105409850A (zh) 一种黄颡鱼鱼苗的池塘培育方法
CN106561517A (zh) 一种小龙虾繁殖育苗方法
CN103392646A (zh) 一种稻田科学饲养胭脂鱼的方法
CN104542407B (zh)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CN10495706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与鲫鱼、鲢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10301382B (zh) 一种橄榄蛏蚌稚蚌培育的方法
CN106954572A (zh)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06417122B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09122443A (zh) 澳洲淡水龙虾循环水抱卵孵化系统及育苗方法
CN206196670U (zh)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CN106561501A (zh) 利用循环水系统培育黄颡鱼“全雄1号”规格苗的方法
CN209171197U (zh) 一种高低位循环流水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107372301A (zh) 一种促进甲鱼生长的养殖方法
CN105360033A (zh) 一种生态高效的虾蟹混合养殖方法
CN106031361A (zh) 一种黄颡鱼的池塘高产养殖方法
CN103858801A (zh) 一种黄鳝的养殖方法
CN105052798B (zh) 一种在淡水湖湖区养殖娃娃鱼的方法
CN106857332A (zh)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CN110250047A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四指马鲅的方法
CN106212358A (zh) 一种沙蚕生物饲料培养池
CN106342759B (zh) 一种用于亲虾生物饲料的沙蚕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