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9041U - 自动脚叉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脚叉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89041U CN206189041U CN201621061829.3U CN201621061829U CN206189041U CN 206189041 U CN206189041 U CN 206189041U CN 201621061829 U CN201621061829 U CN 201621061829U CN 206189041 U CN206189041 U CN 2061890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driving element
- board
- die plate
- se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脚叉机。该自动脚叉机包括机台、吸风装置、下模定位装置、上模定位装置以及车缝装置。吸风装置具有吸风板,吸风板位于机台上,吸风板上具有多个吸风孔、下模定位装置具有下模板以及下模驱动部件,下模板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下模板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下模驱动部件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下模板以用于驱动下模板移动止车缝工位处。上模定位装置具有上模板以及上模驱动部件,上模板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上模驱动部件设在机台上且连接于上模板,上模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上模板移动来压住下模板上重叠的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车缝装置设在机台上以用于合缝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该自动脚叉机节时节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脚叉机。
背景技术
在服装生产领域,脚叉工序是A级难度工序,目前的脚叉工序作为制衣行业里面的瓶颈工序,人手操作摆放动作多,员工培训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制衣行业里传统的车脚叉方式是用平车车脚叉,人手操作困难,导致产量一直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力的自动脚叉机。
一种自动脚叉机,包括:
机台;
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具有吸风板,所述吸风板位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吸风板上具有多个吸风孔;
下模定位装置,所述下模定位装置具有下模板以及下模驱动部件,所述下模板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所述下模板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所述下模驱动部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下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板移动至车缝工位处;
上模定位装置,所述上模定位装置具有上模板以及上模驱动部件,所述上模板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所述上模驱动部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上模板,所述上模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上模板移动来压住所述下模板上重叠放置的所述脚叉条以及所述衫身裁片;以及
车缝装置,所述车缝装置具有所述车缝工位,所述车缝装置设在所述机台上以用于合缝所述脚叉条以及所述衫身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车缝通道的尺寸与所述上模车缝通道的尺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紧贴所述机台的工作台面,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上模驱动元件以及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设置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以及所述上模板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定位装置还具有上模卡座,所述上模板连接于所述上模卡座,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卡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卡座具有上模卡槽以及两个弹性部件,两个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上模卡槽的内壁,当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上模板能够放置进入所述上模卡槽内,当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将所述上模板卡设在所述上模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下模驱动元件以及第二下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下模驱动元件设置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下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以及所述下模板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定位装置还具有下模卡座,所述下模板连接于所述下模卡座,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下模卡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卡座具有下模卡槽以及至少两个锁紧件,所述下模板放置在所述下模卡槽内且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卡座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下模板卡设在所述下模卡槽内。
上述的自动脚叉机,设置了下模定位装置,下模定位装置具有下模板以及下模驱动部件,下模板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以用于车缝针头的车缝,下模板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下模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板移动止车缝工位处;再通过吸风装置的吸风板上具有的吸风孔将位于下模板上的服装裁片吸附住,该吸附住的是服装裁片漏在下模车缝通道内的部分,避免服装裁片的移动;设置了上模定位装置,上模定位装置具有上模板以及上模驱动部件,上模板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上模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上模板移动来压住下模板上重叠的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上模定位装置用于压住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防止在车缝过程中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的相互走位。
上述的自动脚叉机,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以及员工培训周期,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并且,上模板与下模板均可以快速更换,使得自动脚叉机具备快速换模功能,能同时适用于三尖包条叉、包条平叉、包条平顶叉、里三尖外平顶叉以及原身叉等五大脚叉类型,提高机器的适用范围,提高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自动交叉机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交叉机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自动脚叉机;100、机台;110、工作台面;210、吸风板;211、吸风孔;300、下模定位装置;310、下模板;311、下模车缝通道;320、下模驱动部件;321、第一下模驱动元件;322、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30、下模卡座;340、锁紧件;400、上模定位装置;410、上模板;411、上模车缝通道;420、上模驱动部件;421、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2、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30、滑轨;440、上模卡座;450、弹性部件;500、车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自动脚叉机10。该自动脚叉机10包括机台100、吸风装置、下模定位装置300、上模定位装置400、车缝装置500以及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采用PLC。所述机台100具有工作台面11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吸风装置具有吸风板210、吸风盒以及吸风机。吸风板210位于机台100上,吸风板210上具有多个吸风孔211。吸风机通过吸风盒连通于多个吸风孔211。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吸风机。
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下模定位装置300具有下模板310以及下模驱动部件320。下模板310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311,下模板310在初始状态是紧贴机台100上的吸风板210上。通过吸风孔211吸风时,吸风能够进一步地通过下模车缝通道311进行吸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下模驱动部件32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下模板310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下模驱动部件320设在机台100上且连接于下模板310以用于驱动下模板310移动止车缝工位处。
下模驱动部件320具有第一下模驱动元件321以及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连接于上模板410以用于驱动上模板410在工作台面110上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一下模驱动元件321设置机台100上且连接于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第一下模驱动元件321用于驱动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以及下模板310在工作台面110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一下模驱动元件321以及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
下模定位装置300还具有下模卡座330。下模板310连接于下模卡座330。第二下模驱动元件322连接于下模卡座330。下模卡座330具有下模卡槽以及至少两个锁紧件340。下模板310放置在下模卡槽内且下模板310的上表面与下模卡座330的上表面平齐。锁紧件340用于将下模板310卡设在下模卡槽内。
参见图1所示,上模定位装置400具有上模板410以及上模驱动部件420。上模板410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411,下模车缝通道311的尺寸与上模车缝通道411的尺寸一致。上模板410位于下模板310的上方。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上模驱动部件420。
上模驱动部件420设在机台100上且连接于上模板410。上模驱动部件420用于通过驱动上模板410移动来压住下模板310上重叠的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当上模驱动部件420驱动上模板410移动至下模板310上来压住重叠的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时,上模板410的位置与下模板310的位置刚好使得上模车缝通道411与下模车缝通道311对齐,以便于车缝。
上模驱动部件420具有滑轨430、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1以及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连接于上模板410以用于驱动上模板41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1设置机台100上且连接于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1用于驱动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以及上模板41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1以及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滑轨430设在机台100上,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滑动连接于滑轨430,第一上模驱动元件421用于驱动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沿着滑轨430移动。
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定位装置400还具有上模卡座440。上模板410连接于上模卡座440,第二上模驱动元件422连接于上模卡座440。
上模卡座440具有上模卡槽以及至少两个弹性部件450。两个弹性部件450设在上模卡槽的内壁。当弹性部件450处于收缩状态时,上模板410能够放置进入上模卡槽内。当弹性部件450处于复位状态时,弹性部件450能够将上模板410卡设在上模卡槽内。
上述的上模板410与下模板310均可以快速更换,使得自动脚叉机10具备快速换模功能,能同时适用于三尖包条叉、包条平叉、包条平顶叉、里三尖外平顶叉以及原身叉等五大脚叉类型,提高机器的适用范围,提高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力。
参见图1及图2所示,车缝装置500具有车缝工位,车缝装置500设在机台100上以用于合缝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于车缝装置500。
上述的自动脚叉机10,设置了下模定位装置300,下模定位装置300具有下模板310以及下模驱动部件320,下模板310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311以用于车缝针头的车缝,下模板310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下模驱动部件320用于驱动下模板310移动止车缝工位处;再通过吸风装置的吸风板210上具有的吸风孔211将位于下模板310上的服装裁片吸附住,该吸附住的是服装裁片漏在下模车缝通道311内的部分,避免服装裁片的移动;设置了上模定位装置400,上模定位装置400具有上模板410以及上模驱动部件420,上模板410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411,上模驱动部件420用于通过驱动上模板410移动来压住下模板310上重叠的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上模定位装置400用于压住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防止在车缝过程中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的相互走位。上述的自动脚叉机10,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以及员工培训周期,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
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具有吸风板,所述吸风板位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吸风板上具有多个吸风孔;
下模定位装置,所述下模定位装置具有下模板以及下模驱动部件,所述下模板上具有下模车缝通道,所述下模板用于供脚叉条以及衫身裁片重叠放置,所述下模驱动部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下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板移动至车缝工位处;
上模定位装置,所述上模定位装置具有上模板以及上模驱动部件,所述上模板上具有上模车缝通道,所述上模驱动部件设在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上模板,所述上模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上模板移动来压住所述下模板上重叠放置的所述脚叉条以及所述衫身裁片;以及
车缝装置,所述车缝装置具有所述车缝工位,所述车缝装置设在所述机台上以用于合缝所述脚叉条以及所述衫身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车缝通道的尺寸与所述上模车缝通道的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紧贴所述机台的工作台面,所述上模板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上模驱动元件以及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设置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以及所述上模板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一上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定位装置还具有上模卡座,所述上模板连接于所述上模卡座,所述第二上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卡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卡座具有上模卡槽以及两个弹性部件,两个所述弹性部件设在所述上模卡槽的内壁,当所述弹性部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上模板能够放置进入所述上模卡槽内,当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将所述上模板卡设在所述上模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驱动部件具有第一下模驱动元件以及第二下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以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在所述机台的工作台面上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下模驱动元件设置所述机台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下模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以及所述下模板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定位装置还具有下模卡座,所述下模板连接于所述下模卡座,所述第二下模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下模卡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脚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卡座具有下模卡槽以及至少两个锁紧件,所述下模板放置在所述下模卡槽内且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卡座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下模板卡设在所述下模卡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1829.3U CN206189041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自动脚叉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1829.3U CN206189041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自动脚叉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89041U true CN206189041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28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61829.3U Active CN206189041U (zh) | 2016-09-18 | 2016-09-18 | 自动脚叉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890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2899A (zh) * | 2016-09-18 | 2016-12-14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脚叉机 |
CN113584731A (zh) * | 2021-09-06 | 2021-11-02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衫脚衩平缝夹具快速换模装置 |
-
2016
- 2016-09-18 CN CN201621061829.3U patent/CN2061890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2899A (zh) * | 2016-09-18 | 2016-12-14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脚叉机 |
CN113584731A (zh) * | 2021-09-06 | 2021-11-02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衫脚衩平缝夹具快速换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89041U (zh) | 自动脚叉机 | |
CN106222899A (zh) | 自动脚叉机 | |
CN202055014U (zh) | 一种衣领缝制模板 | |
CN104746243A (zh) | 全自动贴袋机 | |
CN206328562U (zh) | 裁片定位机构 | |
CN205999593U (zh) | 压料机构 | |
CN206244164U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拉铺存裁机台 | |
CN205636075U (zh) | 压筒贴机构 | |
CN205912959U (zh) | 自动折烫装置 | |
CN112779693A (zh) | 一种安全鞋鞋头面料组件缝合模板工装及缝合方法 | |
CN100497787C (zh) | 折叠式组合缝制模板 | |
CN106245240B (zh) | 一种配合缝纫机针头移动轨迹使用的直领缝制模板框 | |
CN205133939U (zh) | 自动锁菊花眼机 | |
CN206328566U (zh) | 定位装置 | |
CN208148780U (zh) | 一种服装纺织用印染设备 | |
CN216688604U (zh) | 一种缝纫机针管理系统的取针装置 | |
CN205821677U (zh) | 一种用于缝制武警夏作训服手电筒袋盖的装置 | |
CN202536184U (zh) | 一种男式衬衫领三合一工序模板夹具 | |
CN205152556U (zh) | 一种通用型门襟模板 | |
CN206189024U (zh) | 压料定位机构 | |
CN206189022U (zh) | 落下级切子口系统 | |
CN203113057U (zh) | 全自动模板缝纫机 | |
CN209412473U (zh) | 衣领车缝夹具组件及衣领车缝机构 | |
CN206189044U (zh) | 成衣捆条车缝与切割机构 | |
CN207227709U (zh) | 袖筒与袖裁片拼缝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