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3359U - 肩锁弹性固定板 - Google Patents

肩锁弹性固定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3359U
CN206183359U CN201620879826.4U CN201620879826U CN206183359U CN 206183359 U CN206183359 U CN 206183359U CN 201620879826 U CN201620879826 U CN 201620879826U CN 206183359 U CN206183359 U CN 206183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upper mounted
bottom plate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98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 AODA Biotechnology (Wuhan)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照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照文 filed Critical 李照文
Priority to CN2016208798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3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3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3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肩锁弹性固定板,属人体内植入物技术领域。它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弹性变形结构构成,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的两端连接固定;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制作有上固定板固定孔和下固定板固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及上下固定板对肩锁关节进行弹性固定,能最大限度的让肩锁关节恢复原有的解剖对应关系,且固定牢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大大减小了患者痛苦,治愈效果好。解决了现有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对锁骨外端粉碎性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固定效果差,易造成患者疼痛、压胀感、脱钩、惧怕活动等情况,以及易出现弹性结构抗弹性衰减能力差、远期效果不理想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肩锁弹性固定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属人体内植入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锁骨外端骨折和/或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需通过手术治疗。目前治疗锁骨外端骨折的手术方式多为锁骨接骨板或锁骨钩板固定,而当锁骨外端骨折呈粉碎性,再经锁骨接骨板用螺钉固定锁骨外端时,往往因锁骨外端骨折粉碎重而致螺钉固定欠稳固,因此而影响固定效果,出现螺钉松动、骨折再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当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时,有时因外端骨折呈重度粉碎而致术中于锁骨外端难以采用螺钉固定,而是用螺钉跨过骨折端来固定未骨折的锁骨中段或内段,其钩端则钩于肩峰下而处于活动状态,如此则会因钩端的活动而致锁骨外端的骨折端异常活动,会致锁骨外端的骨折端因固定不确切而难以愈合,以及因骨折端的异常活动而出现疼痛、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另有,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大致包括: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术、喙锁韧带修复重建术、关节镜下重建技术、钩钢板固定技术等。由于钩钢板固定技术只需将钩钢板的尖钩头插入肩胛骨下方,然后用螺钉将钢板本体固定即可,操作比较方便,近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手术治疗各种肩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钩钢板固定术因其结构设计缺陷,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肩关节外展时会发生尖钩头与肩峰下方骨膜的摩擦,且插入肩胛骨的尖钩头由于杠杆作用使肩峰向上的压力过大;同时,锁骨远端往往过度下压,造成锁骨的压力过大,致使患者感觉压榨样疼痛难忍;且由于钩钢板的尖钩头占据了肩峰的下空间,增加了“第二肩关节腔”的压力,患者也会感到压胀、不舒服。二是因钩钢板无法完全控制肩锁关节的活动范围,控制尖钩头微动的阻力是依靠肩峰拱形隆起后缘提供的,因此,肩峰后缘在点应力的切割下被逐渐磨损,造成肩峰下骨溶解,严重时可导致肩峰骨折。
另外,由于肩峰后方的拱形隆起限制了钩钢板后方的位移空间,而其前方只有软组织阻挡,故钩钢板安装后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患者肩部不能正常活动,易出现手术复位后肩锁关节的对应位置或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不理想,钩钢板难以放至理想位置,钩从肩峰下滑脱,肩峰下过多软组织被勾住、刺伤等,导致手术中修复的肩锁韧带等结构愈合不佳,肩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患肩活动时有响声、脱钩、钩钢板取出后因肩锁韧带松弛等原因而复发肩锁关节脱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还有如本申请人申请的名称为“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专利号为:ZL201410394285.1)的专利,其弹性部分可提供一定的弹性活动,但其弹性结构回弹力及抗弹性衰减能力弱,其与人体骨骼解剖形态的匹配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适应肩锁关节各方向的微动,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安装固定牢靠、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好,抗弹性衰减能力强、与人体锁骨与肩峰的解剖结构匹配性强;以解决现有锁骨接骨板在锁骨外端固定不牢,或弹性板抗弹性衰减能力不佳,或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钩端不稳定,或肩峰局部受力过大,造成患者疼痛、压胀、不舒服;且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损伤肩峰下软组织或骨组织,术后复发率或取出内固定后复位丢失率偏高等问题的肩锁弹性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肩锁弹性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弹性变形结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固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板上制作有上固定板固定孔,上固定板固定孔的轴线与上固定板垂直或倾斜,上固定板的上表面制作成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的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或不设表面折弯凹槽;下固定板上制作有下固定板固定孔,下固定板固定孔的轴线与下固定板垂直或倾斜,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其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分为U形结构或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弹性变形结构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侧弯、扭转活动。
所述的上固定板固定孔内制作有锁定螺纹,或上固定板固定孔的一部分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不带锁定螺纹,或上固定板的一部分固定孔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固定孔不带锁定螺纹,上固定板术中用锁定螺钉或/和非锁定螺钉固定;上固定板的两侧设或不设侧面折弯凹槽。上固定板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设或不设表面折弯凹槽。
所述的下固定板固定孔内制作有螺纹,或下固定板固定孔的一部分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不带锁定螺纹,下固定板术中用锁定螺钉或/和非锁定螺钉固定。
所述的U形结构由垂直U形和水平U形连接而成,垂直U形和/或水平U形由一个或者多个U形连接而成,其水平U形和/或垂直U形内套有圆形或弧形,其U形的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10mm,当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时,其U形直接为圆形或弧形所替代。当水平U形和/或垂直U形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呈S形结构连接。
所述的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由其两端直接固接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
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成0~45°的夹角。
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可相对旋转0~4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肩锁弹性固定板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及与其相连的两固定板,实现对肩锁关节的弹性固定,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矢状面和冠状面等各方向上的对应关系和活动范围,能最大限度的让肩锁关节恢复其原有的解剖对应关系,并适应肩锁关节各方向的微动;能在对锁骨外端骨折进行稳固固定的同时,保留肩锁关节的活动度。其固定牢固可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和肩峰下结构,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与人体锁骨和肩峰及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匹配性好,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及手术疗效,大大降低了术后假体松动、骨折再移位、脱位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决了现有锁骨锁定接骨板在锁骨外端固定不牢固,以及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易造成患者疼痛、压胀感、脱钩、惧怕活动;且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易出现手术复位不理想,损伤肩峰下组织,钩从肩峰下滑脱,假体弹性结构回弹力及抗弹性衰减能力弱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一种结构且上固定板带表面折弯凹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二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三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四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五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六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的水平U形的第七种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为弹簧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成0~45°夹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相对旋转0~4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垂直U形凸出固定板表面的侧视图;
图12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垂直U形不凸出固定板表面的侧视图;
图13为肩锁弹性固定板的下固定板的上、下面呈弧形的截面图。
图中:1、上固定板,101、上固定板固定孔,2、下固定板,201、下固定板固定孔, 3、弹性变形结构,301、垂直U形,302、水平U形,303、弹簧,4、侧面折弯凹槽,5、表面折弯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参见附图1~13)。
该肩锁弹性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和弹性变形结构3,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3的两端连接成一体。
所述的上固定板1为平面板或弧形结构,其上制作有上固定板固定孔101,上固定板固定孔101内制作有螺纹,或上固定板固定孔101的一部分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不带锁定螺纹,或上固定板1的一部分固定孔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固定孔不带锁定螺纹,术中可用锁定螺钉或/和非锁定螺钉固定,上固定板固定孔101的轴线与上固定板1垂直或倾斜,上固定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1的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1的两侧设或不设折弯凹槽4,上固定板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或不设折弯凹槽5。
所述的下固定板2上制作有下固定板固定孔201,下固定板固定孔201内制作有螺纹,下固定板固定孔201的轴线与下固定板垂直或倾斜,下固定板2的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其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3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侧弯、扭转活动,弹性变形结构3分为U形结构和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
U形结构分为垂直U形301和水平U形302,垂直U形301和水平U形302由一个或者多个U形连接而成;垂直U形301和/或水平U形302由一个或者多个U形连接而成,其水平U形302和/或垂直U形301内套有圆形或弧形,其U形的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10mm,当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时,其U形为圆形或弧形替代。当水平U形和/或垂直U形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可呈S形结构连接;弹簧结构由弹簧303的两端直接固接在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
所述的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成0~45°的夹角,所述的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可相对旋转0~45°,以与人体肩峰相对于锁骨之不同的倾角相匹配。
所述的U形结构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旋转运动。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由其两端直接固接在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所述的弹性结构能作扭曲运动。该肩锁弹性固定板使用过程为:先将需要修复的韧带、关节囊穿入缝线,再将锁骨骨折和/或肩锁关节复位,试模后贴附上固定板1,然后用螺钉穿过上固定板1的上固定板固定孔101将其贴合固定在锁骨上。再用螺钉穿过下固定板2上开制的下固定板固定孔201,将其贴合固定在肩峰上。固定完毕后收紧缝线打结即可。由于弹性变形结构3的垂直U形301和水平U形302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进行伸缩调节和旋转运动,可作拉伸微调节,能适应肩锁关节在冠状位上的伸屈和旋转活动,以及适应肩锁关节在矢状位上的旋转活动,从而使该肩锁固定板能准确、方便地定位安装,并使安装后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人体的生理活动范围,完全适应肩锁关节前后、上下方向或旋转等微动,又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正常人体肩锁关节微量活动的需要,又不致于让肩锁关节活动过度,且术后抗弹性衰减能力强。
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能适应肩锁关节各方向的微动,弹性充分,固定牢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和肩峰下组织,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与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基本匹配,大大减小了患者痛苦,安装后接近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且术后抗弹性衰减能力强,治疗、愈后效果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和弹性变形结构(3),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3)固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板(1)上制作有上固定板固定孔(101),上固定板固定孔(101)的轴线与上固定板(1)垂直或倾斜,上固定板(1)的上表面制作成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1)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弧面;上固定板(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或不设表面折弯凹槽(5);下固定板(2)上制作有下固定板固定孔(201),下固定板固定孔(201)的轴线与下固定板(2)垂直或倾斜,下固定板(2)的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其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平面或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3)分为U形结构或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弹性变形结构(3)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侧弯、扭转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固定孔(101)内制作有锁定螺纹,或上固定板固定孔(101)的一部分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不带锁定螺纹,或上固定板(1)的一部分固定孔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固定孔不带锁定螺纹,上固定板(1)术中用锁定螺钉或/和非锁定螺钉固定;上固定板(1)的两侧设或不设侧面折弯凹槽(4);上固定板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设或不设表面折弯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板固定孔(201)内制作有螺纹,或下固定板固定孔(201)的一部分带锁定螺纹,另一部分不带锁定螺纹,下固定板(201)术中用锁定螺钉或/和非锁定螺钉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结构由垂直U形(301)和水平U形(302)连接而成,垂直U形(301)和/或水平U形(302)由一个或者多个U形连接而成,其水平U形(302)和/或垂直U形(301)内套有圆形或弧形,其U形的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10mm,当直板部分的长度为0时,其U形为圆形或弧形所替代,当水平U形(302)和/或垂直U形(301)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可呈S形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结构、弹性板状、螺旋状或柱状结构由其两端直接固接在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成0~45°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锁弹性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可相对旋转0~45°。
CN201620879826.4U 2016-08-15 2016-08-15 肩锁弹性固定板 Active CN206183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9826.4U CN206183359U (zh) 2016-08-15 2016-08-15 肩锁弹性固定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9826.4U CN206183359U (zh) 2016-08-15 2016-08-15 肩锁弹性固定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3359U true CN206183359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9826.4U Active CN206183359U (zh) 2016-08-15 2016-08-15 肩锁弹性固定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33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367A (zh) * 2016-08-15 2016-11-23 李照文 肩锁弹性固定板
US11504173B2 (en) 2020-09-16 2022-11-22 Acumed Llc Bone-stabilizing device having a pivotable buttress memb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367A (zh) * 2016-08-15 2016-11-23 李照文 肩锁弹性固定板
US11504173B2 (en) 2020-09-16 2022-11-22 Acumed Llc Bone-stabilizing device having a pivotable buttress memb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6553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106137367A (zh) 肩锁弹性固定板
CN201223440Y (zh) 三维解剖型髋臼前路钢板
CN103610493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201042458Y (zh) 一种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钛板
CN102772242A (zh) 一种腓骨远端侧翼解剖接骨板
CN102247207B (zh) 一种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
CN105520777B (zh) 一种股骨远端前内侧植入骨板
CN206183359U (zh) 肩锁弹性固定板
CN201019825Y (zh) 加压锁定动力髋钉板装置
CN203970524U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201831953U (zh) 一种螺钉止转的锁紧结构
CN108309427A (zh) 一种可控持续锁定加压医用骨科钢板
CN104758041A (zh) 肩锁关节弹性固定系统
CN204072293U (zh) 一种颈椎椎骨内固定装置
CN203263519U (zh) 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
CN201602870U (zh) 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后路钢缆内固定装置
CN103230300A (zh) 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
CN203576625U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204600646U (zh) 肩锁关节弹性固定系统
CN111728686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装置
CN202051805U (zh) 一种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
CN209091753U (zh) 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
CN202665678U (zh) 一种腓骨远端侧翼解剖接骨板
CN103054641B (zh) 一种具有角度校正结构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2

Address after: 430014, building, B, C and D District, Wuhan hi tech Avenue,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B3-3

Patentee after: Bai AODA Biotechnology (Wuha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8 No. 434300 Jing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Gongan County Tawau Di Zhen Chan Ling Da Dao (education garden unit 18, No. 702)

Patentee before: Li Zhaow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