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0524U -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0524U
CN203970524U CN201420452866.1U CN201420452866U CN203970524U CN 203970524 U CN203970524 U CN 203970524U CN 201420452866 U CN201420452866 U CN 201420452866U CN 203970524 U CN203970524 U CN 203970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board
arc
under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28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528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0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0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052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属人体内植入物技术领域。它由弧形上主板、弧形下主板和弹性变形结构构成,弧形上主板和弧形下主板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的两端连接固定;弧形上主板和弧形下主板上制作有上主板固定孔和下主板固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及两弧性主板,实现对肩锁关节的弹性固定,能最大限度的让肩锁关节恢复其原有的解剖对应关系,且固定牢固可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发生术后复位丢失,治疗、愈合效果好。解决了现有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易造成患者疼痛、压胀感、脱钩、惧怕活动;且易出现手术复位不理想,损伤肩峰下组织,及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弹性不足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属人体内植入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损伤,一般通过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大致包括: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术、喙锁韧带修复重建术、关节镜下重建技术、钩钢板固定技术等。由于钩钢板固定技术只需将钩钢板的尖钩头插入肩胛骨下方,然后用螺钉将钢板本体固定即可,操作比较方便,近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手术治疗各种肩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钩钢板固定术因其结构设计缺陷,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肩关节外展时会发生尖钩头与肩峰下方骨膜的摩擦,且插入肩胛骨的尖钩头由于杠杆作用使肩峰向上的压力过大;同时,锁骨远端往往过度下压,造成锁骨的压力过大,致使患者感觉压榨样疼痛难忍;且由于钩钢板的尖钩头占据了肩峰的下空间,增加了“第二肩关节腔”的压力,患者也会感到压胀、不舒服。二是因钩钢板无法完全控制肩锁关节的活动范围,控制尖钩头微动的阻力是依靠肩峰拱形隆起后缘提供的,因此,肩峰后缘在点应力的切割下被逐渐磨损,造成肩峰下骨溶解,严重时可导致肩峰骨折。
另外,虽然肩峰后方的拱形隆起限制了钩钢板后方的位移空间,但其前方只有软组织阻挡,故钩钢板安装后不能防止其向前方脱出,且其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术后患者肩部不能正常活动,易出现手术复位后肩锁关节的对应位置或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不理想,术中复位在术后发生丢失,钩钢板难以放至理想位置,钩从肩峰下滑脱,肩峰下过多软组织被勾住、刺伤等,导致手术中修复的肩锁韧带等结构愈合不佳,肩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患肩活动时有响声、脱钩、钩钢板取出后因肩锁韧带松弛等原因而复发肩锁关节脱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有如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从设计上分析其弹性变形结构能在人体冠状面上拉伸、旋转等活动,但却难以实现在人体矢状面和横截面上的旋转及拉伸等活动,且其在肩峰上的固定不够牢固,有可能造成肩峰局部受力过大致肩峰骨折或固定板松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肩锁关节各方向的微动,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固定牢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与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基本匹配;能解决现有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或肩峰局部受力过大,造成患者疼痛、压胀、不舒服;且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损伤肩峰下软组织或骨组织,术后复发率或术后复位丢失率偏高问题的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包括弧形上主板、弧形下主板和弹性变形结构,弧形上主板和弧形下主板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的两端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为一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其上制作有上主板固定孔,弧形上主板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锁骨相吻合的弧面结构,弧形上主板通过上主板固定孔固定在锁骨上;
所述的弧形下主板上制作有下主板固定孔,下主板固定孔内制作有螺纹,下主板固定孔的轴线与弧形下主板垂直或倾斜,弧形下主板的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与弧形下主板不在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扭转活动,弹性变形结构分为U形结构或弹簧结构:
U形结构由垂直U形和水平U形连接而成,垂直U形和水平U形由一个或者两个U形连接而成,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呈S形结构连接;弹簧结构由弹簧的两端直接固接在弧形上主板和弧形下主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通过弹性变形结构及与其相连的两弹性主板,实现弧形主板、U形变形结构及两弹性主板对肩锁关节的弹性固定,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矢状面和冠状面等各方向上的对应关系和活动范围,能最大限度的让肩锁关节恢复其原有的解剖对应关系,以适应肩锁关节各方向的微动,且固定牢固可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和肩峰下结构,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与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基本匹配,大大减小了患者痛苦,治疗、愈合效果好。解决了现有钩钢板结构使肩峰及锁骨压应力过大,易造成患者疼痛、压胀感、脱钩、惧怕活动;且不能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易出现手术复位不理想,损伤肩峰下组织,钩从肩峰下滑脱,以及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弹性不足、在肩峰固定不牢固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 A—A处剖视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采用双U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的弹性变形结构采用弹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上主板,1—1、上主板固定孔,2、弧形下主板,2—1、下主板固定孔, 3、弹性变形结构,3—1、垂直U形,3—2、水平U形,3—3、弹簧,4、弧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包括弧形上主板1、弧形下主板2和弹性变形结构3,弧形上主板1和弧形下主板2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3的两端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1为一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其上制作有上主板固定孔1—1,弧形上主板1的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锁骨相吻合的弧面结构4,弧形上主板1通过上主板固定孔1—1固定在锁骨上。
所述的弧形下主板2上制作有下主板固定孔2—1,下主板固定孔2—1内制作有螺纹,下主板固定孔2—1的轴线与弧形下主板2垂直或倾斜,弧形下主板2的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结构4,弧形下主板2通过下主板固定孔2—1固定在肩峰上。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1与弧形下主板2不在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3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扭转活动,弹性变形结构3分为U形结构或弹簧结构:
U形结构由垂直U形3—1和水平U形3—2连接而成,垂直U形3—1和水平U形3—2由一个或者两个U形连接而成,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呈S形结构连接;所述的U形结构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旋转运动,U形结构与弧形下主板2上延伸的两弹性主板能作扭转运动。弹簧结构由弹簧3—3的两端直接固接在弧形上主板1和弧形下主板2之间,所述的弹性结构能作扭曲运动。(参见附图1~5)。
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使用过程为:先将需要修复的韧带、关节囊穿入缝线,再将肩锁关节复位,试模后贴附弧形上主板1与弧形下主板2,然后用螺钉穿过弧形上主板1的上主板固定孔1—1将其横向贴合固定在锁骨上。再用螺钉穿过弧形下主板2上开制的下主板固定孔2—1,将其横向贴合固定在肩峰上,由于弹性变形结构3的垂直U形3—1和水平U形3—2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进行伸缩调节和旋转运动,可作拉伸微调节,能适应肩锁关节在冠状位上的伸屈和旋转活动,以及适应肩锁关节在矢状位上的旋转活动,从而使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能准确、方便地定位安装,并使安装后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人体的生理活动范围,完全适应肩锁关节前后、上下方向或旋转等微动,又可控制肩锁关节的间隙大小及活动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正常人体肩锁关节微量活动的需要,又不致于让肩锁关节活动过度。弧形下主板2可用多颗方向不一定平行的螺钉固定于肩峰骨质较厚处,固定完毕后收紧缝线打结即可。
该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能适应肩关节各方向的微动,弹性充分,固定牢靠,安装定位简便、准确;不损伤关节面和肩峰下组织,受个体骨骼解剖差异影响小,应力分散,与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基本匹配,大大减小了患者痛苦,安装后接近人体肩锁关节生理活动度,治疗、愈后效果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

1.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它包括弧形上主板(1)、弧形下主板(2)和弹性变形结构(3),弧形上主板(1)和弧形下主板(2)之间通过弹性变形结构(3)的两端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1)为一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其上制作有上主板固定孔(1—1),弧形上主板(1)的与锁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锁骨相吻合的弧面结构(4);
所述的弧形下主板(2)上制作有下主板固定孔(2—1),下主板固定孔(2—1)内制作有螺纹,下主板固定孔(2—1)的轴线与弧形下主板(2)垂直或倾斜,弧形下主板(2)的与肩胛骨的接触面制作成与肩胛骨相吻合的弧面结构(4);
所述的弧形上主板(1)与弧形下主板(2)不在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3)能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作伸缩调节和扭转活动,弹性变形结构(3)分为U形结构和弹簧结构:
U形结构由垂直U形(3—1)和水平U形(3—2)连接而成,垂直U形(3—1)和水平U形(3—2)由一个或者两个U形连接而成,由两个U形连接时,U形呈S形结构连接;弹簧结构由弹簧(3—3)的两端直接固接在弧形上主板(1)和弧形下主板(2)之间。
CN201420452866.1U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70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2866.1U CN203970524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2866.1U CN203970524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0524U true CN203970524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6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286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70524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05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6553A (zh) * 2014-08-12 2014-10-29 李照文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106473799A (zh) * 2016-11-30 2017-03-08 郭颖彬 一种改进型肩胛骨内侧骨折固定件
US11504173B2 (en) 2020-09-16 2022-11-22 Acumed Llc Bone-stabilizing device having a pivotable buttress memb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6553A (zh) * 2014-08-12 2014-10-29 李照文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104116553B (zh) * 2014-08-12 2015-09-09 李照文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106473799A (zh) * 2016-11-30 2017-03-08 郭颖彬 一种改进型肩胛骨内侧骨折固定件
US11504173B2 (en) 2020-09-16 2022-11-22 Acumed Llc Bone-stabilizing device having a pivotable buttress memb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6553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103610493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106137367A (zh) 肩锁弹性固定板
CN203970524U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板
CN202637086U (zh) 肩锁关节固定板
CN104758041A (zh) 肩锁关节弹性固定系统
CN103735305B (zh) 下尺桡关节复位固定板
CN204181701U (zh) 一种近关节双倒钩解剖型钢板
CN103445840B (zh) 跟足多功能调控外固定器
CN203576625U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微动固定板
CN204600646U (zh) 肩锁关节弹性固定系统
CN206183359U (zh) 肩锁弹性固定板
CN205569052U (zh) 一种铰链组合式肩峰、锁骨解剖板
CN104382641A (zh) 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专用扣压钢板
CN202184786U (zh) 胸腰椎前路钢板
CN204306885U (zh) 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专用扣压钢板
CN203263519U (zh) 一种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
CN205234619U (zh) 逆向耻骨上支内侧1/2髓内拉力螺钉导向模板
CN111728686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装置
CN203425018U (zh) 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WO2016074505A1 (zh) 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专用扣压钢板
CN208989094U (zh) 锁骨弹性内固定器
CN203677234U (zh) 下尺桡关节复位固定板
CN202859269U (zh) 多向可调式尺桡骨外固定架
CN207721872U (zh) 脊椎螺钉组件及椎体联合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