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9788U -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9788U
CN206179788U CN201621321009.3U CN201621321009U CN206179788U CN 206179788 U CN206179788 U CN 206179788U CN 201621321009 U CN201621321009 U CN 201621321009U CN 206179788 U CN206179788 U CN 206179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ot
yoke
fixed part
metal
ex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210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朋
郭晓滨
彭闽
杨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Innuov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210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9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9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97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绝缘罩和轭铁,所述轭铁向上延伸形成有呈筒形的轭铁固定部,所述绝缘罩包括顶部,顶部向下延伸有呈筒形的绝缘罩固定部,所述顶部与绝缘罩固定部配合以构成倒扣的杯状结构,所述轭铁与绝缘罩配合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动触点及静触点的腔室,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所述轭铁固定部相互螺纹配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外侧或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轭铁固定部的螺纹配合部位填充有密封胶水。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具有密封性高、能保证继电器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绝缘罩和轭铁,绝缘罩和轭铁形成有容纳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的腔室,静触点组件包括引出端和静触点,引出端与绝缘罩相固定并延伸至绝缘罩外侧,其中,腔室内需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目前技术中,绝缘罩多为塑料材质或陶瓷材质,采用塑料材质的绝缘罩会搭配密封胶对腔室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腔室的密封性,对塑料绝缘罩与轭铁的接触处进行密封胶密封,并对引出端与绝缘罩外侧的接触处进行密封胶密封;采用陶瓷材质的绝缘罩,则通过陶瓷材质本身的刚性保证产品结构的刚性,从而保证腔室的密封性。
塑料绝缘罩搭配灌胶密封的方式具有生产周期较短、工艺要求较低、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但塑料绝缘罩在长使用中会受温度影响软化,密封胶也会受温度影响被烧焦发黄,腔室的惰性气体有泄露风险;且密封胶受温度影响会热胀冷缩,密封胶与引出端之间会有缝隙,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采用陶瓷材质绝缘罩的继电器,由于陶瓷绝缘罩本身的刚性,长时间使用也只会造成陶瓷绝缘罩裂缝,而不会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但采用陶瓷绝缘罩的继电器需要进行陶瓷绝缘罩与轭铁的钎焊、引出端与陶瓷绝缘罩的钎焊,其生产周期较长、所要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高、能保证继电器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绝缘罩和轭铁,所述轭铁向上延伸形成有呈筒形的轭铁固定部,所述绝缘罩包括顶部,顶部向下延伸有呈筒形的绝缘罩固定部,所述顶部与绝缘罩固定部配合以构成倒扣的杯状结构,所述轭铁与绝缘罩配合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动触点及静触点的腔室,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所述轭铁固定部相互螺纹配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外侧或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轭铁固定部的螺纹配合部位填充有密封胶水。
其中,绝缘罩采用非塑料的绝缘材质制成,比如陶瓷,使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不会受温度影响发生绝缘罩软化的情况,可避免腔室内惰性气体泄漏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的方式进行绝缘罩和轭铁的固定,不需要进行钎焊作业,所要的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通过密封胶进行绝缘罩与轭铁螺纹配合部位的密封,以避免绝缘罩与轭铁相固定形成的腔室内的惰性气体的泄露。绝缘罩下端可形成外螺纹,也可形成内螺纹,轭铁形成与绝缘罩相对应的螺纹结构。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灌胶密封,如在绝缘罩外侧形成沉胶槽,通过往沉胶槽内灌胶进行密封;由于密封胶具有一定粘性,也可直接在螺纹配合部分进行涂胶密封。由于密封胶水凝固后受温度变化会收缩,使得螺纹配合处的缝隙被暴露,存在惰性气体泄漏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罩固定部下侧或外侧设置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对绝缘罩固定部与轭铁固定部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由陶瓷材料制成,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轭铁固定部形成有内螺纹部,所述轭铁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绝缘罩与所述轭铁螺纹固定并使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
其中,当绝缘罩固定部形成内螺纹部,轭铁固定部形成外螺纹部,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外壁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形成第五环形凹槽,第一密封圈套设在绝缘罩下端外侧并位于第五环形凹槽内;或轭铁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内。绝缘罩固定部形成有外螺纹部,较绝缘罩固定部形成内螺纹部的螺纹配合方式而言,能使继电器体积更小、能使第一密封圈的装配更为方便。进行轭铁与绝缘罩的装配前,将第一密封圈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随后绝缘罩与轭铁螺纹固定,随着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轭铁上端面的接近,第一密封圈被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压紧在第一环形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外侧径向槽壁相对位于所述轭铁固定部下端内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密封圈外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外侧径向槽壁接触;所述轭铁固定部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一外凸环,所述第一外凸环的内壁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环形灌胶槽,所述密封胶水填充所述环形灌胶槽。
其中,使第一密封圈外缘延伸至轭铁固定部下端内壁的外侧,以使第一密封圈被压紧时变形以充满第一环形凹槽外侧的部分,以使第一密封圈封堵轭铁固定部与绝缘罩固定部间的缝隙;其中,可选择直径较小的第一密封圈,并使第一密封圈外缘与第一环形凹槽外侧径向槽壁相抵;也可选择直径较大的第一密封圈,使第一密封圈内缘与第一环形凹槽内侧径向槽壁相抵。其中,环形灌胶槽用于密封胶水的灌胶,当轭铁与绝缘罩螺纹配合后再往环形灌胶槽内灌胶,以节省灌胶量。
作为优选,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的下端,所述引出端包括引出端上段及引出端下段,所述引出端上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引出端下段的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绝缘罩顶部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引出端下段外壁与第一贯穿孔孔壁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引出端下端延伸至所述腔室内,所述引出端上段下端面与绝缘罩顶部上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引出端与顶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被限制在引出端上段与顶部之间;所述引出端下段的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环形凹槽,或所述顶部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引出端与所述绝缘罩螺纹固定并使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引出端与顶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相通,所述第二密封圈内缘与所述引出端下段外壁相接触。
上述设置通过第二密封圈以封堵引出端上段下端面与绝缘罩顶部上端面间的间隙,以保证腔室的密封;通过引出端与绝缘罩顶部的螺纹固定实现第二密封圈的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及轭铁均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壳体内腔并包括呈围合结构的侧壁,所述绝缘罩位于壳体内腔内并使所述侧壁套设在所述绝缘罩径向外侧,所述壳体配合有上盖,上盖与侧壁固定并盖覆所述绝缘罩的顶部,所述上盖与所述顶部间形成有缝隙,且所述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胶水,所述密封胶水围绕所述引出端上段并与引出端上段径向外壁接触。通过第二密封圈和密封胶水双重密封以保证腔室内惰性气体的流失。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及轭铁均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壳体内腔并包括呈围合结构的侧壁,所述腔室内设有内磁钢,所述侧壁与绝缘罩之间设有外磁钢,所述外磁钢的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静触点下端面的高度,所述外磁钢设置于挡块上侧,所述挡块形成于所述壳体侧壁上,或所述挡块形成与所述绝缘罩固定部外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罩外设外磁钢,以增加吹弧数量极,以提高吹弧效果,覆盖吹弧高度方向,从而避免动静触点接触处受损,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配合有上盖,所述壳体形成有向上的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侧壁形成有相配合的唇口结构,所述上盖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盖凸起,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封闭所述开口并使所述上盖凸起延伸壳体的壳体内腔内,所述外磁钢被限制在所述挡块与上盖凸起之间;所述外磁钢呈环形设置,所述外磁钢有若干呈弧形设置的外磁钢单体组合而成,所述挡块呈环形间隔设置在所述侧壁内侧或所述绝缘罩固定;所述绝缘罩固定部外侧套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下缘与所述外磁钢上端面接触。上述设置用于外磁钢的限位固定,通过上盖的上盖凸起及挡块实现外磁钢轴向上的固定,通过壳体与绝缘罩固定部间的缝隙实现外磁钢径向上的固定。其中,第三密封圈占据一定空间,以减少灌胶量。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形成有上下贯穿顶部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使排气管通过,所述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排气管环形凸起,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围绕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上段和排气管下段,所述排气管上段外径大于所述排气管下段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排气管上段的下端面与所述顶部上端面相抵,所述排气管上段外套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内侧,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内填充有密封胶水以固定所述第四密封圈,所述排气管下段远离上段的一端变形并使所述排气管下段的外壁与所述顶部下端面相抵。
为保证绝缘罩与排气管间的密封作业,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四密封圈,通过第四密封圈的设置对第二贯穿孔与排气管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密封性更好,以便于腔室内的抽真空,以保证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轭铁下侧固定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结构,导磁筒套设在所述金属壳外侧,所述金属壳为由无磁金属材料制成的筒形金属壳,所述轭铁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并呈环形设置的第三环形凹槽,所述金属壳上缘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金属壳固定部,金属壳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动铁芯固定在金属壳内,且动铁芯外壁与金属壳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动铁芯包括动铁芯上部及动铁芯下部,所述动铁芯上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凸环,所述金属壳包括金属壳上部及金属壳下部,所述金属壳上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金属壳下部的内径,所述动铁芯下部间隙配合在所述金属壳下部内;所述导磁筒外侧设有线圈架,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所述线圈架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内凸环,所述导磁筒上缘与所述第二内凸环下缘相抵,所述金属壳上部外径大于所述金属壳下部外径,所述第二内凸环位于所述金属壳上部下侧,所述线圈外设有下轭铁杯,所述导磁筒被限制在下轭铁杯底面与所述第二内凸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轭铁下设置金属壳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动铁芯的金属壳腔室,绝缘罩的腔室通过用于推动杆通过的通孔与金属壳腔室的连通,以使绝缘罩、轭铁、金属壳三者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以避免从推动杆与轭铁间隙中泄漏的惰性气体流失,并避免继电器壳体外的空气通过该间隙流入腔室内,以保证电弧的低能量,以避免动静触点接触部位受损,以保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所述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轭铁形成有供所述推动杆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与动铁芯固定,所述推动杆上段上形成有径向贯穿推动杆的第一贯穿孔和/或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所述塑料限位块的部分材料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或开槽内,所述开槽或贯穿孔内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塑料限位块包覆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推动杆上段套设有返力弹簧和托盘,所述托盘外缘向上延伸以形成有径向截面呈环形的托盘挡块,所述返力弹簧上端与动簧片下端面相抵,所述返力弹簧下端与所述托盘上端面相抵,所述托盘挡块的内径大于所述返力弹簧下端的最大外径;所述动铁芯中心处设有上下贯穿以供所述推动杆下段通过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槽壁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配合槽,所述推动杆下段形成有若干第二配合槽和/或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配合槽向推动杆下段径向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贯穿孔径向贯穿所述推动杆下段,所述第一配合槽向下贯穿所述动铁芯,所述动铁芯与推动杆配合并使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相通,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内填充有固定胶水,所述动铁芯和推动杆通过所述固定胶水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或第二配合槽内固定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配合槽径向槽壁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第三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内固定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配合槽的部分或全部径向槽壁形成有内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动杆上注塑出限位块,以避免推动杆过度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不需要车削作业,推动杆的垂直度不会受到影响,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使用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且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是塑料注塑成型的,较直接车出的限位块(金属材质)的重量较轻,使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推动杆的继电器控制响应更为灵敏。其中,进行注塑时,由于推动杆上设有开槽、贯穿孔,熔融的塑料会流入开槽及贯穿孔内,待塑料凝固后会使塑料限位台与推动杆相固定,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其中,根据需要选择开槽的形状,根据需要选择卡槽及贯穿孔的数量。其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选择内卡圈配合开槽、或选择销钉配合通孔,第三固定件可选择外卡圈,通过第一、第二固定件提升塑料限位块和固定胶水凝固后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塑料限位块的成型简单方便,能降低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胶水固定的方式将动铁芯与推动杆固定在一起,通过贯穿槽与推动杆的配合实现推动杆的轴向定位,贯穿槽的槽壁和推动杆的杆壁上都未设有螺纹,使推动杆与动铁芯的定位精度得到保证,保证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其中,固定胶水可选择环氧胶等用于固定的胶水。胶水固定较螺纹固定加工更为简单,能提高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装配效率,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高、能保证继电器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罩与轭铁配合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与动铁芯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杆与动簧片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绝缘罩1和轭铁2,轭铁2向上延伸形成有呈筒形的轭铁固定部21,绝缘罩1包括顶部11,顶部11向下延伸有呈筒形的绝缘罩固定部12,顶部11与绝缘罩固定部12配合以构成倒扣的杯状结构,轭铁2与绝缘罩1配合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动触点及静触点的腔室,绝缘罩固定部12下端与轭铁固定部21相互螺纹配合,绝缘罩固定部12下端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绝缘罩固定部12下端与轭铁固定部21的螺纹配合部位填充有密封胶水。
由图1、图2、图3、图5、图9所示,绝缘罩1由陶瓷材料制成,绝缘罩固定部12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部,轭铁固定部21形成有内螺纹部22,轭铁2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凹槽23,第一密封圈10配合在第一环形凹槽23内。第一环形凹槽23的外侧径向槽壁相对位于轭铁固定部21下端内壁的外侧,第一密封圈10外缘与第一环形凹槽23的外侧径向槽壁接触。轭铁固定部21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一外凸环24,第一外凸环24的内壁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环形灌胶槽25,密封胶水填充在环形灌胶槽25内。绝缘罩1与轭铁2螺纹固定并使绝缘罩固定部12下端面与第一密封圈10相抵,第一密封圈10封堵轭铁固定部21与绝缘罩固定部12间的缝隙
由图1、图2、图3所示,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3的下端,引出端3包括引出端上段31及引出端下段32,引出端上段31的外径大于引出端下段32的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绝缘罩顶部11形成有第一贯穿孔,引出端下段32外壁与第一贯穿孔孔壁螺纹配合以使引出端3下端延伸至绝缘罩1的顶部11下侧。引出端上段31下端面与绝缘罩顶部11上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30,引出端下段32的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环形凹槽33,引出端3与顶部11螺纹配合以使第二环形凹槽33与第一贯穿孔相通,第二密封圈30被限制在引出端上段32与顶部11之间,第二密封圈30内缘与引出端下段32外壁相接触。
由图1、图2、图3所示,绝缘罩1及轭铁2均固定于壳体内,壳体形成有壳体内腔并包括底座4,底座4向上延伸并形成有呈围合结构的侧壁41,绝缘罩1位于壳体内腔内并使侧壁41套设在绝缘罩1径向外侧。壳体配合有上盖42,上盖42与侧壁41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唇口结构43,上盖42与侧壁41固定并盖覆绝缘罩1的顶部11,上盖42与顶部11间形成有缝隙44,且缝隙44内填充有密封胶水,密封胶水围绕引出端上段31并与引出端上段径向外壁接触。
由图1、图2、图3所示,绝缘罩1的腔室内设有内磁钢13,侧壁41与绝缘罩1之间设有外磁钢45,外磁钢45的上端面的高度高于静触点下端面的高度。外磁钢45设置于挡块46上侧,挡块46形成于壳体侧壁41内侧。上盖42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盖凸起47,上盖42与壳体的侧壁41配合以封闭侧壁41上侧的开口,并使上盖凸起47延伸壳体的壳体内腔内,外磁钢47被限制在挡块46与上盖凸起47之间。
外磁钢45呈环形设置,外磁钢45有若干呈弧形设置的外磁钢单体组合而成,挡块46呈环形间隔设置在侧壁41内侧。外磁钢45上侧设有第三密封圈40,第三密封圈套设在绝缘罩固定部12外侧,第三密封圈40下缘与外磁钢上端面接触。填充在上盖与顶部间缝隙44的密封胶水延伸至外磁钢上侧,第三密封圈用于节省灌胶量,并防止密封胶水流至外磁钢下侧。
由图2、图7所示,绝缘罩顶部11形成有上下贯穿顶部的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用于使排气管5通过,顶部11向上延伸形成有排气管环形凸起53,排气管环形凸起53围绕第二贯穿孔。排气管5包括排气管上段51和排气管下段52,排气管上段51外径大于排气管下段52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排气管上段51的下端面与顶部11上端面相抵,排气管下段52的下端延伸至顶部11下侧。排气管上段51外套设有第四密封圈50,第四密封圈50位于排气管环形凸起53内侧,排气管环形凸起53内填充有密封胶水以固定第四密封圈50,通过铜管胀管器使排气管下段下端变形,并使排气管下段52的外壁与绝缘罩顶部11下端面相抵。
由图1、图2、图6所示,轭铁2下侧固定有金属壳6,金属壳6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结构,导磁筒7套设在金属壳6外侧,金属壳6为由无磁金属材料制成的筒形金属壳。轭铁2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并呈环形设置的第三环形凹槽26,金属壳6上缘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金属壳固定部61,金属壳固定部61焊接固定在第三环形凹槽26内,动铁芯8固定在金属壳6内,且动铁芯8外壁与金属壳8内壁间隙配合。
动铁芯8包括动铁芯上部及动铁芯下部,动铁芯上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凸环84,金属壳6包括金属壳上部62及金属壳下部63,金属壳上部62的内径大于金属壳下部63的内径,动铁芯下部间隙配合在金属壳下部63内。导磁筒7外侧设有线圈架64,线圈缠绕在线圈架64上,线圈架64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内凸环65,导磁筒7上缘与第二内凸环65下缘相抵,金属壳上部62外径大于金属壳下部63外径,第二内凸环65位于金属壳上部62下侧,线圈外设有下轭铁杯66,导磁筒7被限制在下轭铁杯66底面与第二内凸环65之间。
由图1、图2、图4、图5、图8所示,推动杆20的上段位于轭铁2以上并与动簧片9相固定,轭铁2形成有供推动杆20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27,推动杆20的下段与动铁芯8固定。推动杆20上段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形设置的开槽91,开槽91内固定有第一固定件92,第一紧固件92为一卡圈,推动杆20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93。注塑时,熔融的塑料延伸至开槽91内,塑料凝固后以使第一紧固件92被塑料限位块93包覆。
推动杆20上段套设有返力弹簧94和托盘95,托盘95外缘向上延伸以形成有径向截面呈环形的托盘挡块96,返力弹簧94上端与动簧片9下端面相抵,返力弹簧94下端与托盘95上端面相抵,托盘挡块96的内径大于返力弹簧94下端的最大外径。
动铁芯8中心处设有上下贯穿以供推动杆20下段通过的贯穿槽,贯穿槽槽壁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配合槽81,推动杆20下段形成有若干第二配合槽82,第二配合槽82向推动杆20下段径向内侧延伸。动铁芯8与推动杆20配合并使第一配合槽81和第二配合槽82相通,第一配合槽81和第二配合槽82内填充有固定胶水,固定胶水凝固以使动铁芯8和推动杆20固定在一起,第一配合槽81的全部径向槽壁形成有内螺纹结构83。
绝缘罩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使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不会受温度影响发生绝缘罩软化的情况,可避免腔室内惰性气体泄漏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的方式进行绝缘罩和轭铁的固定,不需要进行钎焊作业,所要的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通过密封胶进行绝缘罩与轭铁螺纹配合部位的密封,以避免绝缘罩与轭铁相固定形成的腔室内的惰性气体的泄露。由于密封胶水凝固后受温度变化会收缩,使得螺纹配合处的缝隙被暴露,存在惰性气体泄漏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罩固定部下侧或外侧设置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对绝缘罩固定部与轭铁固定部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密封圈以封堵引出端上段下端面与绝缘罩顶部上端面间的间隙,以保证腔室的密封;通过引出端与绝缘罩顶部的螺纹固定实现第二密封圈的的固定。
为保证绝缘罩与排气管间的密封作业,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四密封圈,通过第四密封圈的设置对第二贯穿孔与排气管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密封性更好,以便于腔室内的抽真空,以保证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轭铁下设置金属壳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动铁芯的金属壳腔室,绝缘罩的腔室通过用于推动杆通过的通孔与金属壳腔室的连通,以使绝缘罩、轭铁、金属壳三者构成一个密闭空间,以避免从推动杆与轭铁间隙中泄漏的惰性气体流失,并避免继电器壳体外的空气通过该间隙流入腔室内,以保证电弧的低能量,以避免动静触点接触部位受损,以保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罩和轭铁,所述轭铁向上延伸形成有呈筒形的轭铁固定部,所述绝缘罩包括顶部,顶部向下延伸有呈筒形的绝缘罩固定部,所述顶部与绝缘罩固定部配合以构成倒扣的杯状结构,所述轭铁与绝缘罩配合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动触点及静触点的腔室,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所述轭铁固定部相互螺纹配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外侧或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下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与轭铁固定部的螺纹配合部位填充有密封胶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由陶瓷材料制成,绝缘罩固定部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轭铁固定部形成有内螺纹部,所述轭铁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绝缘罩与所述轭铁螺纹固定并使所述绝缘罩固定部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外侧径向槽壁相对位于所述轭铁固定部下端内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密封圈外缘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外侧径向槽壁接触;所述轭铁固定部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第一外凸环,所述第一外凸环的内壁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环形灌胶槽,所述密封胶水填充所述环形灌胶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的下端,所述引出端包括引出端上段及引出端下段,所述引出端上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引出端下段的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绝缘罩顶部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引出端下段外壁与第一贯穿孔孔壁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引出端下端延伸至所述腔室内,所述引出端上段下端面与绝缘罩顶部上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引出端与顶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被限制在引出端上段与顶部之间;所述引出端下段的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环形凹槽,或所述顶部上端面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环形槽,所述引出端与所述绝缘罩螺纹固定并使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所述引出端与顶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相通,所述第二密封圈内缘与所述引出端下段外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及轭铁均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壳体内腔并包括呈围合结构的侧壁,所述绝缘罩位于壳体内腔内并使所述侧壁套设在所述绝缘罩径向外侧,所述壳体配合有上盖,上盖与侧壁固定并盖覆所述绝缘罩的顶部,所述上盖与所述顶部间形成有缝隙,且所述缝隙内填充有密封胶水,所述密封胶水围绕所述引出端上段并与引出端上段径向外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及轭铁均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形成有壳体内腔并包括呈围合结构的侧壁,所述腔室内设有内磁钢,所述侧壁与绝缘罩之间设有外磁钢,所述外磁钢的上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静触点下端面的高度,所述外磁钢设置于挡块上侧,所述挡块形成于所述壳体侧壁上,或所述挡块形成与所述绝缘罩固定部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配合有上盖,所述壳体形成有向上的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侧壁形成有相配合的唇口结构,所述上盖形成有向下延伸的上盖凸起,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封闭所述开口并使所述上盖凸起延伸壳体的壳体内腔内,所述外磁钢被限制在所述挡块与上盖凸起之间;所述外磁钢呈环形设置,所述外磁钢有若干呈弧形设置的外磁钢单体组合而成,所述挡块呈环形间隔设置在所述侧壁内侧或所述绝缘罩固定;所述绝缘罩固定部外侧套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下缘与所述外磁钢上端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形成有上下贯穿顶部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使排气管通过,所述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排气管环形凸起,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围绕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上段和排气管下段,所述排气管上段外径大于所述排气管下段外径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排气管上段的下端面与所述顶部上端面相抵,所述排气管上段外套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内侧,所述排气管环形凸起内填充有密封胶水以固定所述第四密封圈,所述排气管下段远离上段的一端变形并使所述排气管下段的外壁与所述顶部下端面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下侧固定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结构,导磁筒套设在所述金属壳外侧,所述金属壳为由无磁金属材料制成的筒形金属壳,所述轭铁下端面形成有向上延伸并呈环形设置的第三环形凹槽,所述金属壳上缘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金属壳固定部,金属壳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动铁芯固定在金属壳内,且动铁芯外壁与金属壳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动铁芯包括动铁芯上部及动铁芯下部,所述动铁芯上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外凸环,所述金属壳包括金属壳上部及金属壳下部,所述金属壳上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金属壳下部的内径,所述动铁芯下部间隙配合在所述金属壳下部内;
所述导磁筒外侧设有线圈架,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架上,所述线圈架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内凸环,所述导磁筒上缘与所述第二内凸环下缘相抵,所述金属壳上部外径大于所述金属壳下部外径,所述第二内凸环位于所述金属壳上部下侧,所述线圈外设有下轭铁杯,所述导磁筒被限制在下轭铁杯底面与所述第二内凸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推动杆的上段位于轭铁以上并与所述动簧片相固定,所述轭铁形成有供所述推动杆中段通过的轭铁通孔,所述推动杆的下段与动铁芯固定,所述推动杆上段上形成有径向贯穿推动杆的第一贯穿孔和/或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上段注塑固定有塑料限位块,所述塑料限位块的部分材料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或开槽内,所述开槽或贯穿孔内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塑料限位块包覆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推动杆上段套设有返力弹簧和托盘,所述托盘外缘向上延伸以形成有径向截面呈环形的托盘挡块,所述返力弹簧上端与动簧片下端面相抵,所述返力弹簧下端与所述托盘上端面相抵,所述托盘挡块的内径大于所述返力弹簧下端的最大外径;
所述动铁芯中心处设有上下贯穿以供所述推动杆下段通过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槽壁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配合槽,所述推动杆下段形成有若干第二配合槽和/或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配合槽向推动杆下段径向内侧延伸,所述第二贯穿孔径向贯穿所述推动杆下段,所述第一配合槽向下贯穿所述动铁芯,所述动铁芯与推动杆配合并使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相通,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内填充有固定胶水,所述动铁芯和推动杆通过所述固定胶水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或第二配合槽内固定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配合槽径向槽壁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第三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内固定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配合槽的部分或全部径向槽壁形成有内螺纹结构。
CN201621321009.3U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79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1009.3U CN206179788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1009.3U CN206179788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9788U true CN206179788U (zh) 2017-05-17

Family

ID=60241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21009.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79788U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978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556A (zh) * 2016-12-05 2017-03-2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5458368A (zh) * 2022-11-09 2022-12-09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金属壳与轭铁板固定结构
CN116230454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动簧片防偏转机构的继电器
JP7427908B2 (ja) 2019-10-15 2024-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1556A (zh) * 2016-12-05 2017-03-2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6531556B (zh) * 2016-12-05 2018-06-01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JP7427908B2 (ja) 2019-10-15 2024-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15458368A (zh) * 2022-11-09 2022-12-09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金属壳与轭铁板固定结构
CN116230454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动簧片防偏转机构的继电器
CN116230454B (zh) * 2023-05-09 2023-09-26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动簧片防偏转机构的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1556B (zh)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6179788U (zh) 一种密封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6179787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密封结构
CN203931776U (zh) 汽油发动机用电感点火线圈
CN206379309U (zh) 一种新型的继电器
CN206194652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用金属壳
CN206401158U (zh) 一种设置有接线槽的电流互感器
CN102005294B (zh) 一种小型电流互感器
CN204792621U (zh) 直流接触器封装结构
CN105402596B (zh) 一种用于卫星电推进系统氙气加注的中转装置
CN204270857U (zh) Lbw32-10型开关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CN203232081U (zh) 一种电流传感器
CN102361376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线圈的制作方法
CN208208473U (zh) 一种互感器外壳
CN206312959U (zh) 一种电池箱盖结构
CN104008891A (zh) 一种圆形全极耳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94078A (zh) 自动软管注肩机的螺纹牙模成型装置
CN205335085U (zh) 一种固液态混合填充的自愈式低压并联电力电容器
CN205004864U (zh) 一种水泵电机
CN208190959U (zh) 电感线圈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7426481U (zh) 一种点火器高压包
CN109973705A (zh) 电磁阀
CN208658921U (zh) 电感线圈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07316768A (zh) 电气启动开关
CN109088487A (zh) 一种新型防水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