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6820U - 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6820U
CN206176820U CN201621050020.0U CN201621050020U CN206176820U CN 206176820 U CN206176820 U CN 206176820U CN 201621050020 U CN201621050020 U CN 201621050020U CN 206176820 U CN206176820 U CN 206176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ocation division
flat tube
micro
channe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00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Home Applian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00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6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6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6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蛇形扁管,所述蛇形扁管包括多个直线段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弯管段,所述蛇形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在所述蛇形扁管上且沿所述蛇形扁管的蜿蜒方向延伸,所述加热丝在所述弯管段处进行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除霜均匀、除霜效率高,并且可靠性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成本低、压阻小、结构紧凑、重量轻及换热性能好的优势,在制冷或者热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与传统蒸发器一样,在热泵式空调系统中,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压缩机不断抽吸室外换热器中产生的气态冷媒,在压缩机内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后,送往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放热,接着由室内换热器中排出的冷媒经过节流装置的降温降压后又回到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室外换热器容易形成结霜,若不及时有效地除去结霜将会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从而影响系统的制热性能。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不锈钢电加热器或者外套铝管的线缆加热器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加热除霜。不锈钢电加热器的体积较大,多安装在换热器的某一特定的位置,换热器的受热不均匀,除霜效果差,并且电加热器的功率较大,成本较高;外套铝管的线缆加热器可以很容易安装到微通道换热器的层间内部,除霜效果比较均匀,功率也比较小,但是铝管电加热器的刚度比较小,并且线缆加热器的管体比较粗,无法安装到层间距离较小的微通道换热器内,同时其固定也比较困难,工作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除霜均匀、除霜效率高,并且可靠性高、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蛇形扁管,所述蛇形扁管包括多个直线段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弯管段,所述蛇形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在所述蛇形扁管上且沿所述蛇形扁管的蜿蜒方向延伸,所述加热丝在所述弯管段处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蛇形扁管上设置沿蛇形扁管的蜿蜒方向延伸的加热丝,可以增大蛇形扁管的受热面积,蛇形扁管上的受热部位分布更加均匀,并且加热丝的热阻较小,传热效果好,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除霜效率、并且除霜更加均匀,除霜效果好。加热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换热器,使用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广。另外,加热丝在弯管段处进行固定,以将加热丝定位在蛇形扁管上,提高微通道换热器工作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丝的外部涂覆有硅胶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丝邻近所述蛇形扁管的边缘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蛇形扁管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多层,设在相邻两层所述蛇形扁管上的所述加热丝彼此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弯管段处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定位部,所述上定位部配合在所述弯管段的上端内部,下定位部,所述下定位部配合在所述弯管段的下端内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弯管段的外侧面外部;至少一个夹紧臂,所述夹紧臂与所述上定位部和/或所述下定位部相连以将所述加热丝夹紧在所述弯管段的外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均包括:插入部和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搭接部,所述插入部伸入至所述弯管段所限定的空间内,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弯管段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入部呈U形,所述插入部的开口处的尺寸与所述弯管段的直径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为上下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固定件在安装过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固定件在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微通道换热器100;
第一集流管1;
第二集流管2;
蛇形扁管3;直线段31;弯管段32;
加热丝4;
固定件5;上定位部51;上定位部51的插入部511;上定位部51的搭接部512;
下定位部52;下定位部52的插入部521;下定位部52的搭接部522;
连接部53;
夹紧臂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蛇形扁管3和加热丝4。
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蛇形扁管3包括多个直线段3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直线段31之间的弯管段32,蛇形扁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当第一集流管1位于冷媒流动的上游侧时,进入第一集流管1中的冷媒可以经由与第一集流管1相连的蛇形扁管3的一端分流至蛇形扁管3中,冷媒进入蛇形扁管3内后依次流过蛇形扁管3的每个直线段31和弯管段32,最后经由蛇形扁管3的另一端汇集到第二集流管2内。
当微通道换热器100在热泵式空调系统中作为室外换热器使用时,其蛇形扁管3的表面容易形成结霜,若不及时有效地除去结霜将会影响微通道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制热性能。
参见图1至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加热丝4,加热丝4设在蛇形扁管3上且沿蛇形扁管3的蜿蜒方向延伸,加热丝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并且其热阻较小,传热效果好。加热丝4沿蛇形扁管3的蜿蜒方向延伸,蛇形扁管3的受热面积大,蛇形扁管3上的受热部位分布均匀,这样可以使得蛇形扁管3整体被均匀加热,除霜更加均匀,并且除霜效率高。另外,加热丝4在弯管段32处进行固定,以将加热丝4定位在蛇形扁管3上,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工作的可靠性,并且便于加热丝4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通过在蛇形扁管3上设置沿蛇形扁管3的蜿蜒方向延伸的加热丝4,可以增大蛇形扁管3的受热面积,蛇形扁管3上的受热部位分布更加均匀,并且加热丝4的热阻较小,传热效果好,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的除霜效率、并且除霜更加均匀,除霜效果好。加热丝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换热器100,使用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广。另外,加热丝4在弯管段32处进行固定,以将加热丝4定位在蛇形扁管3上,提高微通道换热器100工作的可靠性,并且便于加热丝4绕线。
可选地,加热丝4可以是由铜、铁或者铝等金属制成的金属丝,传热效果好,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丝4的外部涂覆有硅胶绝缘层,这样在除霜工作时,蛇形扁管3上产生的水珠或者水滴不会与加热丝4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加热丝4工作的可靠性,避免加热丝4发生短路而烧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丝4邻近蛇形扁管3的边缘设置,例如在图1-图6所示的示例中,加热丝4可以邻近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设置,也可以邻近蛇形扁管3的下边缘设置,从而可以方便加热丝4的绕线和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图6中所示,蛇形扁管3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多层,设在相邻两层蛇形扁管3上的加热丝4彼此远离,这样可以使得蛇形扁管3各处受热更加均匀,除霜效果更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相邻的两层蛇形扁管3中,位于上层的蛇形扁管3的下边缘与位于下层的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彼此邻近,位于上层的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与位于下层的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彼此远离,位于上层的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与位于下层的蛇形扁管3的下边缘彼此远离,位于上层的蛇形扁管3的下边缘与位于下层的蛇形扁管3的下边缘彼此远离。例如,在图1-图6中所示,当加热丝4设在位于上层的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时,位于下层的蛇形扁管3上的加热丝4可以设在下层蛇形扁管3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中所示,微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固定件5,加热丝4通过固定件5在弯管段32处进行固定,从而将加热丝4定位在蛇形扁管3上,提高微通换热器工作的可靠性。并且在弯管段32处对加热丝4进行固定,可以方便加热丝4下一步的绕线。
进一步地,如图2、图6和图7-图8中所示,固定件5包括上定位部51、下定位部52、连接部53和至少一个夹紧臂54。
具体地,上定位部51配合在弯管段32的上端内部,下定位部52配合在弯管段32的下端内部,从而给将固定件5固定在蛇形扁管3上。连接部53用于连接上定位部51和下定位部52,连接部53位于弯管段32的外侧面外部,夹紧臂54与上定位部51和/或下定位部52相连以将加热丝4夹紧在弯管段32的外侧面,从而将加热丝4的位置固定。其中,当夹紧臂54为一个时,其可以与上定位部51相连,也可以与下定位部52相连;当夹紧臂54为两个时,如图2、图6和图7-图8中所示,一个夹紧臂54与上定位部51相连,另一个夹紧臂54与下定位部52相连。
可选地,固定件5为上下对称结构,例如图8所示,固定件5的上定位部51和下定位部52对称,固定件5包括两个夹紧臂54,一个与上定位部51相连,一个与下定位部52相连,结构美观,方便加工,并且固定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图8中所示,上定位部51和下定位部52均包括插入部和位于插入部两侧的搭接部,插入部伸入至弯管段32所限定的空间内,搭接部搭接在弯管段32的边缘。
具体而言,上定位部51包括插入部和位于插入部之间的搭接部,下定位部52也包括插入部和位于插入部之间的搭接部,上定位部51的插入部511伸入至弯管段32所限定的空间的上端,上定位部51的搭接部512搭接在弯管段32的上边缘上,下定位部52的插入部521伸入至弯管段32所限定的空间的下端,下定位部52的搭接部522搭接在弯管段32的下边缘上。通过将上定位部51的插入部511和下定位部52的插入部521分别插入至弯管段32所限定的空间的上端和下端,从而将固定件5整体安装固定到蛇形扁管3上;通过使上定位部51的搭接部512和下定位部52的搭接部522分别搭接在弯管段3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可以挡压加热丝4与蛇形扁管3接触,微通道换热器100的除霜效果更好。
可选地,如图7-图8所示,插入部呈U形,插入部的开口处的尺寸与弯管段32的直径匹配,从而使得插入部被稳定地卡在弯管段32内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插入部与弯管段32间的配合发生松动而导致固定件5脱落,从而影响加热丝4的定位和固定。
可选地,固定件5由金属丝弯折形成,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并且固定件5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折弯处光滑过渡,从而可以避免加热丝4在绕线和固定时被固定件5割坏。
此外,固定件5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固定件5进行任意弯折,方便固定件5与蛇形扁管3间的配合和对加热丝4的固定,下面参考图7-图8进行具体说明。
在固定件5与蛇形扁管3进行配合前,弯折固定件5的上定位部51以增大上定位部51与连接部53之间的张开角度,这样可以便于固定件5的下定位部52与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的下端进行配合,下定位部52的插入部521可以顺利地插入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的下端内部,下定位部52的搭接部522搭接在弯管段32的下边缘上,当下定位部52与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的下端完成配合后,再对固定件5的上定位部51进行反向弯折,减小上定位部51与连接部53之间的张开角度,以使得上定位部51的插入部511可以插入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的上端内部,上定位部51的搭接部512搭接在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的上边缘上,从而将固定件5牢固地安装在蛇形扁管3的弯管段32。
另外,如图2、图6和图7-图8中所示,当加热丝4绕经夹紧臂54与弯管段32的外侧面之间时,可以将夹紧臂54朝向弯管段32的外侧面方向弯折,从而将加热丝4卡住,安装灵活方便、可靠性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
蛇形扁管,所述蛇形扁管包括多个直线段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弯管段,所述蛇形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在所述蛇形扁管上且沿所述蛇形扁管的蜿蜒方向延伸,所述加热丝在所述弯管段处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的外部涂覆有硅胶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邻近所述蛇形扁管的边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扁管包括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多层,设在相邻两层所述蛇形扁管上的所述加热丝彼此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弯管段处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上定位部,所述上定位部配合在所述弯管段的上端内部,
下定位部,所述下定位部配合在所述弯管段的下端内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弯管段的外侧面外部;
至少一个夹紧臂,所述夹紧臂与所述上定位部和/或所述下定位部相连以将所述加热丝夹紧在所述弯管段的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部和所述下定位部均包括:
插入部和位于所述插入部两侧的搭接部,所述插入部伸入至所述弯管段所限定的空间内,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弯管段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呈U形,所述插入部的开口处的尺寸与所述弯管段的直径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上下对称结构。
CN201621050020.0U 2016-09-12 2016-09-12 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6176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020.0U CN206176820U (zh) 2016-09-12 2016-09-12 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020.0U CN206176820U (zh) 2016-09-12 2016-09-12 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6820U true CN206176820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0020.0U Active CN206176820U (zh) 2016-09-12 2016-09-12 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6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1146A (zh) * 2018-09-27 2019-02-1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1146A (zh) * 2018-09-27 2019-02-1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9656A (zh) 一种电冰箱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
WO2014012287A1 (zh)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
CN107110568A (zh) 多通路多板片折叠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06176820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781604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JP2007046868A (ja) 蒸発器
CN101487649A (zh) 加热器
CN210951982U (zh) 全天候除霜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空调系统
CN204717949U (zh) 一种带通道蒸发式冷凝器的直膨空调机组
CN213901570U (zh) 螺旋状卷曲的盘管式冷凝器及冰箱
CN106288525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冰箱、风冷冰箱
CN208588118U (zh) 冰箱/冰柜上使用的平行流蒸发器
CN20398084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除湿机
CN205448408U (zh) 一种多集液管连接加热板式换热器
CN108361831B (zh) 一种空调器
CN206787114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WO2003099487A1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vaporator
CN107860248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8344161B (zh) 一种空调器
CN207095097U (zh) 一种盘卷式微通道换热器
CN110360742B (zh) 换热管路、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CN206131504U (zh) 一种供水机组
CN202835726U (zh) 挡水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4612278U (zh) 空调系统
CN106196667B (zh) 一种自然冷源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241002 No. 103 workshop No. 1, Hua Jin Nan Road, Yiji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hu, Anhui

Patentee after: Three flower yaweike electric appliance (Wuhu)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289-3,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No.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JIA ELECTRO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