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0093U -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0093U
CN206160093U CN201620985745.2U CN201620985745U CN206160093U CN 206160093 U CN206160093 U CN 206160093U CN 201620985745 U CN201620985745 U CN 201620985745U CN 206160093 U CN206160093 U CN 206160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cylinder
eddy flow
flow dividing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857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玉祥
湛继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857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0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0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0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1),在筒体(1)上分别设有进水管(2)和蒸汽输入管(3),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2)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4),在第一旋流分隔板(4)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隔板(5),在隔板(5)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第二旋流隔板(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设备上改造,且改造费用低廉,能显著的提到锅炉给水的除氧效果,降低了锅炉的维护成本,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给水除氧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锅炉效率及压力等级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高温、高压、高效率锅炉相继投入工业生产,为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锅炉给水除氧已成为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目前,国内工业锅炉使用的传统除氧技术有海绵铁除氧、化学除氧、解析除氧和电化学除氧等。然而,这些除氧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海绵铁除氧会生成铁胶体,阻止除氧的进行,而冲洗铁胶体要消耗大量的水;同时,铁胶体还会生成铁垢,影响锅炉的传热,每蒸吨锅炉将多耗标煤7千克。解吸除氧则会把溶解氧转化成溶解二氧化碳,造成对锅炉的二次腐蚀。加药除氧不但药费贵(除氧剂二甲基酮的费用是每千克18元,每吨水需要加药300~500克),而且污染水质,增加水中的含盐量,增加锅炉排污量,增加水损失和热损失。
我公司生产系统四台锅炉运行,锅炉负荷90%以上,需要每小时提供105度给水约200吨,正常回收热能及冷凝液占给水的50%,给水温度约55度左右,根据除氧蒸汽压力及温度测算,每小时加热200吨55度热水至105度,需要压力0.3mpa,温度250度的蒸汽约20吨/小时,占锅炉产汽的10%。为了保证给水不对锅炉产生氧腐蚀,消耗了大量的加热蒸汽,锅炉经济运行效率低,同时大量未充分用于除氧的蒸汽从除氧头放空处排出,对现场环境造成不好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设备上改造,且改造费用低廉,能显著的提到锅炉给水的除氧效果的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在筒体上部设有进水管,在筒体下部设有蒸汽输入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下方的筒体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在第一旋流分隔板下方的筒体上设有隔板,在隔板下方的筒体上设有第二旋流隔板,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隔板与第二旋流隔板之间均间隔有一定的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包括一个水平分布的板体,板体的外圆面与筒体内壁相连,在板体上均布有一组斜孔,且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与第二旋流隔板尺寸和结构均相同。
在所述隔板与第二旋流隔板之间的筒体壁上还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
在所述隔板均布有一组通孔。
在筒体上还设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隔板与第二旋流隔板之间的筒体壁上,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流隔板上方的筒体壁上。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设备上改造,且改造费用低廉,利用现有热力除氧设备、设施及工艺管线,通过对除氧头内部、结构的优化,和部分辅助配件的更换改造,使得给水在进入除氧头后分段和加热蒸汽进行接触,最大限度的延长水和蒸汽接触的时间,充分利用蒸汽热能进行除氧,从而降低除氧加热蒸汽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锅炉给水氧含量在指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也保证锅炉本体及管道系统免受腐蚀,降低了锅炉的维护成本,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行经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1,在筒体1上部设有进水管2,在进水管2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4。
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包括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板体,所述板体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板体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0mm的斜孔4a。且所述的一组斜孔4a的倾斜角度均为45°,且倾斜方向也相同。
在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隔板5,所述板体5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所述的隔板5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5mm的垂直通孔5a。
在所述在隔板5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二旋流隔板6,所述第二旋流隔板6的结构和尺寸与第一旋流隔板4相同(这里不再缀叙)。
在所述在第二旋流隔板6下方的筒体1下部筒壁上设有蒸汽输入管3。
图中空心箭头为蒸汽的运动方向,普通箭头为软水的运动方向。
工作原理:
锅炉用软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筒体1内,经第一旋流隔板4作用时软水形成旋转射流,由于第一旋流隔板4的斜孔中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 软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在极短时间内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升,此时,加热蒸汽热量被大量吸收,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
所述的锅炉用软水依次通过第一旋流隔板4,以及其下方的隔板5和第二旋流隔板6后,重复上述的除氧过程,最大限度的延长软水和蒸汽接触的时间,充分利用蒸汽热能进行除氧,从而降低除氧加热蒸汽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锅炉给水氧含量在指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也保证锅炉本体及管道系统免受腐蚀,提高运行经济效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1,在筒体1上部设有进水管2,在进水管2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4。
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包括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板体,所述板体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板体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0mm的斜孔4a。且所述的一组斜孔4a的倾斜角度均为45°,且倾斜方向也相同。
在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隔板5,所述板体5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所述的隔板5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5mm的垂直通孔5a。
在所述在隔板5下方的筒体1的筒壁上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8。所述的第二蒸汽输入管8温度较低的回收蒸汽注入筒体1中,这样可以提高热能使用率,降低能耗。
在所述在隔板5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二旋流隔板6,所述第二旋流隔板6的结构和尺寸与第一旋流隔板4相同(这里不再缀叙)。
在所述在第二旋流隔板6下方的筒体1下部筒壁上设有蒸汽输入管3。
图中空心箭头为蒸汽的运动方向,普通箭头为软水的运动方向。
工作原理:
锅炉用软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筒体1内,经第一旋流隔板4作用时软水形成旋转射流,由于第一旋流隔板4的斜孔中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 软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在极短时间内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升,此时,加热蒸汽热量被大量吸收,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
所述的锅炉用软水依次通过第一旋流隔板4,以及其下方的隔板5和第二旋流隔板6后,重复上述的除氧过程,最大限度的延长软水和蒸汽接触的时间,充分利用蒸汽热能进行除氧。从而降低除氧加热蒸汽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锅炉给水氧含量在指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也保证锅炉本体及管道系统免受腐蚀,提高运行经济效率。
此外,由于在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的筒体壁上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8,将从汽轮机回收的蒸汽通入筒体1内,虽然这部分回收蒸汽温度相对较低,但依然可以起到除氧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的作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1,在筒体1上部设有进水管2,在进水管2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4。
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包括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板体,所述板体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板体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0mm的斜孔4a。且所述的一组斜孔4a的倾斜角度均为45°,且倾斜方向也相同。
在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8mm厚的钢制隔板5,所述板体5的外圆面均与筒体1内壁相连。在所述的隔板5上均布有一组直径为15mm的垂直通孔5a。
在筒体外侧设有一个U型回流管7,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的筒体1壁上,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流隔板4上方的筒体1壁上。
在所述在隔板5下方的筒体1的筒壁上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8。所述的第二蒸汽输入管8温度较低的回收蒸汽注入筒体1中,这样可以提高热能使用率,降低能耗。
在所述在隔板5下方间隔一段距离的筒体1上设有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二旋流隔板6,所述第二旋流隔板6的结构和尺寸与第一旋流隔板4相同(这里不再缀叙)。
在所述在第二旋流隔板6下方的筒体1下部筒壁上设有蒸汽输入管3。
图中空心箭头为蒸汽的运动方向,普通箭头为软水的运动方向。
工作原理:
锅炉用软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筒体1内,经第一旋流隔板4作用时软水形成旋转射流,由于第一旋流隔板4的斜孔中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 软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在极短时间内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升,此时,加热蒸汽热量被大量吸收,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而热能未被耗尽的蒸汽则会在第一旋流隔板4上方形成不凝结气体。
所述的锅炉用软水依次通过第一旋流隔板4,以及其下方的隔板5和第二旋流隔板6后,重复上述的除氧过程,最大限度的延长软水和蒸汽接触的时间,充分利用蒸汽热能进行除氧。从而降低除氧加热蒸汽用量的同时,也能确保锅炉给水氧含量在指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也保证锅炉本体及管道系统免受腐蚀,提高运行经济效率。
为了避免分离出的氧气又被向下流淌的软水带入水箱,而且也为了充分利用不凝结气体的热能,在筒体外侧设置了U型回流管7,通过隔板5下方区域内蒸汽对软水初加热时产生的吸力,将进入第一旋流隔板4上方的不凝结气体吸回隔板5下方,进行二次再加热,当不凝结气体中的蒸汽热被充分吸收后,不凝结气体将在分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筒体。
此外,由于在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的筒体壁上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8,将从汽轮机回收的蒸汽通入筒体1内,虽然这部分回收蒸汽温度相对较低,但依然可以起到除氧作用,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的作用。

Claims (5)

1.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它包括:筒体(1),在筒体(1)上部设有进水管(2),在筒体(1)下部设有蒸汽输入管(3),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2)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第一旋流隔板(4),在第一旋流隔板(4)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隔板(5),在隔板(5)下方的筒体(1)上设有第二旋流隔板(6),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均间隔有一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包括一个水平分布的板体,在板体上均布有一组斜孔(4a),且所述的第一旋流隔板(4)与第二旋流隔板(6)尺寸和结构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的筒体(1)壁上还设有第二蒸汽输入管(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5)上均布有一组通孔(5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筒体(1)上还设有回流管(7),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隔板(5)与第二旋流隔板(6)之间的筒体(1)壁上,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流隔板(4)上方的筒体(1)壁上。
CN201620985745.2U 2016-08-31 2016-08-31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Active CN206160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85745.2U CN2061600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85745.2U CN2061600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0093U true CN206160093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8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85745.2U Active CN206160093U (zh) 2016-08-31 2016-08-31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00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106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106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27159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3759544A (zh) 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
CN107413194A (zh) 一种用于脱硫脱硝的浓氨水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CN206160093U (zh)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CN202666661U (zh) 一种利用注汽锅炉余热的烟气回收采油装置
CN106867547B (zh) 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2315564U (zh) 一种用于饱和蒸汽发电的高压汽水分离器
CN201606866U (zh) 可回收乏汽热量的热力除氧器
CN206207396U (zh) 一种发电除氧器乏汽回收系统
CN106152106B (zh) 锅炉给水深度除氧装置
CN202909594U (zh) 一种新型蒸汽汽水分离罐
CN206591075U (zh) 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6094975U (zh) 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余热发电的装置
CN106123632B (zh) 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余热发电的方法
CN204213956U (zh) 一种锅炉烟气梯级余热回收节能器
CN106287646A (zh) 收集烟气中水蒸气的装置
CN202924994U (zh) 酿酒蒸锅用蒸汽生产装置
CN202918974U (zh) 蒸汽喷射装置
CN207390083U (zh) 一种沥青储罐
CN113237349A (zh) 转炉蒸汽余热利用装置
CN206247310U (zh) 凝结水循环加热装置
CN206590926U (zh) 除氧冷凝真空系统
CN205717449U (zh) 一种燃煤电厂高背压凝结水系统
CN104832909A (zh) 一种干熄焦除尘焦粉的热量回收装置及其热量回收工艺
CN205065690U (zh) 一种混合型除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