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6709U -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6709U
CN206146709U CN201621260977.8U CN201621260977U CN206146709U CN 206146709 U CN206146709 U CN 206146709U CN 201621260977 U CN201621260977 U CN 201621260977U CN 206146709 U CN206146709 U CN 206146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ring
test specimen
outside elastic
cylindrical outer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609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友焱
林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6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67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包括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和一个插在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内部对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形成支护的圆柱形轴,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由薄片卷成圆柱形且具有活动搭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验试件制造中存在的对于锚杆孔的预留技术,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一个圆柱状的预留孔,圆柱形轴的作用是插在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内部,对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形成支护,防止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因混凝土的凝固而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制作加锚节理的试件时做到既能做端部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也能做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Description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制作加锚节理试件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试件凝固之前就要把选好的锚杆预先插入试件中,等待试件凝固,即可形成加锚试件,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制作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而对于端部锚固的试件,由于端部锚固只是在锚杆的最前端用树脂锚固剂或者砂浆锚固,剩下的都是不与试件接触的,所以这种方法是无法完成端部锚固试件的制作的,同时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加锚试件只能模拟锚杆与岩石直接接触的锚固试件,无法制作加树脂锚固剂或者加砂浆等其他材料的锚杆与岩石非直接接触的加锚试件。另一种方法是在混凝土试件凝固过程中不插入锚杆,而是等待试件凝固之后养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在试件上钻出相应的孔之后用树脂锚固剂或者砂浆将锚杆锚固到试件中。同样,这种方法虽然既可以做全长锚固试件,也可以做端部锚固的试件,但是这种方法很可能会在钻孔的时候对试件造成损坏,从而对实验产生影响,造成误差。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制作加锚节理的试件时做到既能做端部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也能做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包括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和一个插在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的内部对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形成支护的圆柱形轴,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由薄片卷成圆柱形且具有活动搭边。
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的活动搭边向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内侧轴向设有弯折,所述的圆柱形轴沿轴向设有一道缝隙,所述的弯折进入到所述的缝隙内。
所述的弯折为90°弯折。
所述的圆柱形轴为圆柱形实心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现有技术中在实验室制作加锚节理试件的两种方法中,一种方法要在试件的水泥凝固之前就要把选好的锚杆预先插入试件中,等待试件凝固。这种方法只能制作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无法做端部锚固的试件。另一种方法是在凝固后的试件上钻锚杆孔,这种方法有可能会破坏试件的完整性。现有技术中做端部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一般是将试件打孔后,再用树脂锚固剂或者砂浆将孔的靠近底部的1/4~1/3处全部填满,然后插入锚杆,形成端部锚固试件。此法的缺点是在试件打孔的时候会造成孔周围的混凝土产生裂纹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且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和一个圆柱形轴,在浇注试件时就将装置放在模型中,等待试件凝固后先取出圆柱形轴,再将圆柱状外部弹性圈取出即可出现预留的锚杆孔,再插入锚杆并根据需要注浆或者加树脂锚固剂等材料即可形成端部锚固或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同时,还可以调节本装置的放置角度,如将装置按45°角放置,待试件凝固后加锚杆,就可以形成含有45°夹角的加锚节理试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设计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设计装置可以重复使用,经济环保。
浇注试件时放入本设计装置,待试件凝固后可以轻松取出,不会对试件造成破坏。
使用本设计装置,可以模拟较真实的锚杆注浆过程,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数据。
使用本设计装置,可以同时加工制作端部锚固或者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
使用本设计装置,可以制作不同锚杆角度的加锚节理试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制作加锚节理的试件时做到既能做端部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也能做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使加工制作加锚节理试件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制作的加锚节理试件可为岩土及矿山工程锚固理论研究提供理想的试验试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实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示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C-C线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包括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和一个插在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内部对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形成支护的圆柱形轴,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由薄片卷成圆柱形且具有活动搭边。
进一步地,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活动搭边向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内侧轴向设有弯折,所述的圆柱形轴沿轴向设有一道缝隙4,所述的弯折进入到所述的缝隙4内。
优选地,弯折为90°弯折3。
具体地,圆柱形轴为圆柱形实心轴2。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对外形成一个圆柱状的预留孔,圆柱形实心轴2插在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内部,圆柱形实心轴2恰好能与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相互吻合,对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形成支护,防止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因为混凝土的凝固而发生变形。
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由薄片卷成圆柱形且具有活动搭边,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活动搭边向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内侧轴向设有90°弯折3,圆柱形实心轴2沿轴向设有一道缝隙4,90°弯折3进入到缝隙4内,从而使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能完全包裹圆柱形实心轴2。当预留孔形成后需要将本装置拆卸,圆柱形实心轴2用锤子轻轻敲击松动后即可拔出,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是在90°弯折3的地方用钳子夹着90°弯折3即可剥落下来并取出。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
本设计的使用方法是采用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和一个圆柱形实心轴2,在浇注试件时就将装置放在模型中,形成一个预留孔,等待试件凝固后先取出圆柱形实心轴2,再将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取出即可出现预留的锚杆孔,再插入锚杆并注浆即可形成端部锚固或全长锚固的加锚节理试件。
实施步骤:
制作端部锚固试件的方法:浇筑试件之前,把本实用新型装置放在模型中适当位置,调整好适当的角度,开始浇筑,形成一个预留孔,24小时后先取出圆柱形实心轴2,然后再用钳子夹着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将其剥下来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预留孔。预留孔形成后经过24小时之后再在孔中一端放入树脂锚固剂或者混凝土砂浆,插入锚杆,等待试件凝固即可形成端部锚固的模型。
制作全长锚固试件的方法:浇筑试件之前,把本实用新型装置放在模型中适当位置,调整好适当的角度,开始浇筑,形成一个预留孔,24小时后先取出圆柱形实心轴2,然后再用钳子夹着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将其剥下来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预留孔。预留孔形成后经过24小时之后再在孔中放满树脂锚固剂或者混凝土砂浆,捣实后插入锚杆,等待试件凝固即可形成全长锚固的模型。

Claims (4)

1.一种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和一个插在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内部对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形成支护的圆柱形轴,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由薄片卷成圆柱形且具有活动搭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的活动搭边向所述的圆柱状外部弹性圈(1)内侧轴向设有弯折,所述的圆柱形轴沿轴向设有一道缝隙(4),所述的弯折进入到所述的缝隙(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为90°弯折(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轴为圆柱形实心轴(2)。
CN201621260977.8U 2016-05-25 2016-11-11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67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2711 2016-05-25
CN2016204827111 2016-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6709U true CN206146709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609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46709U (zh) 2016-05-25 2016-11-11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67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244A (zh) * 2018-04-03 2018-10-1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倾斜加锚节理岩体精准制样方法及加锚节理岩体
CN111398063A (zh) * 2020-03-31 2020-07-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轴力计锚固节理面剪切荷载-剪切位移曲线预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244A (zh) * 2018-04-03 2018-10-1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倾斜加锚节理岩体精准制样方法及加锚节理岩体
CN111398063A (zh) * 2020-03-31 2020-07-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轴力计锚固节理面剪切荷载-剪切位移曲线预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4365B (zh)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预测锚杆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CN206146709U (zh) 实验用锚杆孔预留装置
CN102535530A (zh) 用于模型试验的微型桩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52884A (zh) 测试混凝土与煤、岩或砼粘结强度的实验方法和构件
RU83517U1 (ru) Грунтовый анкер
CN105784590A (zh) 测试锚固系统锚固界面粘结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19180A (zh)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地下桩基清除施工方法
CN104911999B (zh) 深埋锚施工方法
CN106836245A (zh) 一种土钉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980734A (zh) 一种基于恒阻大变形锚杆的隧道变形快速施工加固方法
CN107762135A (zh) 建筑物外墙脚手架连墙件的施工方法
CN207092104U (zh) 一种钢管桩连接结构
CN205134188U (zh) 一种深埋锚具
CN111502238B (zh) 一种多功能模板及其制作与使用方法
CN2809219Y (zh) 可回收锚筋的基坑支护锚杆
CN204827500U (zh) 一种羽状楔体锚杆
CN102733386A (zh) 采用预应力锚固控制坝基岩体开挖松弛的施工方法
CN102535471B (zh)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底板与基础间二次灌浆方法
CN110307924B (zh) 一种测定围岩应力场主应力的装置及方法
CN203821386U (zh) 一种格构锚固试验用锚杆
CN208347810U (zh) 一种散射固灌式锚杆
CN206359878U (zh) 一种轻型钢结构桥的桩基
CN207376966U (zh) 一种套筒固定装置
CN207453121U (zh) 一种水工建筑物过流面预埋地脚螺栓
CN105421775B (zh) 一种砖混结构的过梁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