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5991U -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 Google Patents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5991U
CN206145991U CN201621117772.4U CN201621117772U CN206145991U CN 206145991 U CN206145991 U CN 206145991U CN 201621117772 U CN201621117772 U CN 201621117772U CN 206145991 U CN206145991 U CN 206145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components
fluid passage
metallic plate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77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伟
蔡茂虎
高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77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5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5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5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其中,所述冷凝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壳体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烟气能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工作的时候,会排放出大量的烟气,温度高达180℃左右。普通的燃气热水器无法利用这部分热量,被白白地浪费掉。另外,当燃气热水器将高达180℃左右的高温烟气进行排放的过程中,热传递导致机身发热。
为了有效利用上述高温烟气,防止机身过烫,出现了一种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所述冷凝燃气热水器与普通的燃气热水器相比,多增加了冷凝换热器,通过所述冷凝换热器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从而加热冷水,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这样最终排出的烟气温度能够大大降低,防止机身过烫。
总之,冷凝燃气热水器因节能环保的特点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凝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部件;
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
所述壳体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烟气能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式为: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本体为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通道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扁管、D型管。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由具有凹槽的金属条与所述金属板对接后形成,所述凹槽面对所述金属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流体通道,且分布于所述本体两侧的流体通道相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壳体相配合形成有能使烟气沿预定方向流动的烟气通道,
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流经所述烟气通道时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换热部件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有导烟口;
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后,先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然后从所述导烟口流出,再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二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进而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体通道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为顶端,所述第二端为底端,沿着所述顶端至所述底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流体通道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第二方向往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面对所述烟气入口设置,且位于至所述烟气入口预定位置处的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换热部件限位的限位件;
所述换热部件的边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换热部件的安装部与所述限位件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的个数为至少两片,相邻两个换热部件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件的流体通道设置有用于进水的入水口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所述换热部件个数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入水口相并联;多个所述出水口相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通道往复设置,其包括子流道和连通相邻两个子流道的过渡部;所述换热部件上设置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将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通流道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子流道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通道沿着重力方向上下往复设置,所述子流道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连通流道设置在靠近换热部件下端且位于所述过渡部以下的位置。
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凝换热器。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
燃烧器;
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相连通的主换热器;
能驱动空气进入所述燃气热水器的风机;
所述燃烧器运行时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主换热器、冷凝换热器后排出所述燃气热水器。
一种换热部件,能应用于烟气通道中,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式为: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对接后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通过在换热部件的板状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换热时,所述换热部件能够与高温烟气充分接触,其中,不仅所述换热部件的流体通道能与高温烟气相接触进行换热,以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中水内;同时所述换热部件上非流通通道部分的板状本体也可以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以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以将该热量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中,进而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水内,从而将流经所述流体通道的水充分加热,因此整体上该换热部件换热效率较高。
此外,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换热部件能够与从壳体的烟气入口流入的高温烟气在第一表面进行一次换热,并随着烟气的流动,可以与第二表面进行二次换热后,再从烟气出口流出。整体上,上述换热部件与高温烟气二次换热的过程,能够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当所述换热部件整体换热效率较高时,相对而言,对于同样体积的水需要提升预定温度时,其所需的换热部件的个数或者所述换热部件的整体面积可以大大减少,能够有利于冷凝换热器的小型化设计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冷凝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冷凝换热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换热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换热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换热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换热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冷凝换热器带有连通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又一种冷凝换热器带有连通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冷凝换热器可以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的至少一个换热部件1;所述换热部件1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1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2;所述壳体3设置有烟气入口310和烟气出口320,烟气能从所述烟气入口310流入,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出口320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即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的,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当使用在冷凝燃气热水器中时,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与冷凝燃气热水器的升位相匹配,较大升位的冷凝燃气热水器可以设置较多的换热部件,升位较小的冷凝燃气热水器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换热部件。当所述冷凝换热器设置有多片换热部件1时,多片换热部件1可以相并联形成换热部件组。上述多片并联的换热部件组在安装时,只需将换热部件组整体插设在壳体3中即可,有利于实现模块化组装,从而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能够应用于烟气通道环境中,与烟气通道中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以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能,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换热部件1内流体通道2中待加热的水中,以实现对水的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设置有烟气入口310和烟气出口320。使用时,烟气能从所述烟气入口310流入,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换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出口320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用于流通待加热的水。具体的,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直接在所述本体上形成;也可以为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有外接结构,例如金属管结构等;此外,所述流体通道2也可以为由所述本体与外接结构配合形成,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板状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2。换热时,所述换热部件1能够与高温烟气充分接触,其中,不仅所述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能与高温烟气相接触进行换热,以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2中水内;同时所述换热部件1上非流通通道部分的板状本体也可以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以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以将该热量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2中,进而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2中的水内,从而将流经所述流体通道2的水充分加热,因此整体上该换热部件1换热效率较高。
当所述换热部件1整体换热效率较高时,相对而言,对于同样体积的水需要提升预定温度时,其所需的换热部件1的个数或者所述换热部件的整体面积可以大大减少,能够有利于冷凝换热器的小型化设计和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以保证所述换热部件1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具体的,所述金属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材质。通过所述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换热部件1使用在高温的烟气通道环境中时,能够使换热部件1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从而延长换热部件1的使用寿命。此外,所述不锈钢材质制作的换热部件1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较好地吸收。当然,所述换热部件1的材质并不限于上述举例,其还可以为其他材质,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可以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14和第二金属板15,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2的方式为:在所述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可以由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对接而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14上,或者在所述第二金属板15上,或者在所述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上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可以为在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上形成的凹槽。例如,可以为半圆形凹槽。当所述第一金属板14、第二金属板15对接时,可以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能流通待加热的水的流体通道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在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所述流体通道2。
具体的,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焊接、卡槽固定、限位件固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为横截面封闭的金属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为横截面封闭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可以为中空的管段,内部可以流通有待加热的水。所述金属管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或者,所述本体上可以开设有凹槽,所述金属管可以通过卡设在所述凹槽内进行定位;或者,所述本体上可以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金属管可以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进行定位;或者,通过在所述金属管的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通过与本体配合,实现多所述金属管的定位。其中,当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2为金属管结构,且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凹槽时,所述金属管可以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便于实现作为金属管的流体通道2定位在所述金属板本体上。当然,所述金属管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流体通道2与所述本体可以为面接触,以增大所述本体与所述流体通道2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所述本体将从高温烟气中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流体通道2中。
具体的,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为异形管,其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扁管、D型管。所述流体通道2为异形管具体是指所述流体通道2的横截面开孔为非圆形。
其中,当所述流体通道2为D型管时,具体是指所述流体通道2的横截面开孔呈D型。相应的,所述D型管具有表面为平面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相贴合,以便于增大所述D型管与所述流体通道2的接触面积。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2为由具有凹槽的金属条与所述金属板对接后形成,所述凹槽面对所述金属板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为为由具有凹槽的金属条与所述金属板对接后形成。其中,所述凹槽面对所述金属板设置。具体的,所述金属条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形,其可以为非圆弧形,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当所述金属条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其可为横截面具有敞口的金属半管。所述金属半管具有所述敞口的一侧与所述本体相对接固定。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流体通道2,且分布于所述本体两侧的流体通道2相错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流体通道2。所述本体两侧的流体通道2可以相错开。具体的,当所述流体通道2为金属管形式时,分布在所述本体两侧的金属管可以错开预定距离进行设置,至少不完全重叠设置,以便于更好地利用所述本体上的热量对流体通道2进行传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体通道2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整体为规则的平面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具有预定折弯角度的板状结构。当然,所述换热部件1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的,其可以根据安装环境作适应性改变,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在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设置。
当所述流体通道2为在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往复设置的方式形成时,有利于充分利用所述换热部件1的板材面积,形成长度较长的流体通道2。当所述流体通道2的长度较长时,当其内部流通水流时,能相应的延长水流流通所述流体通道2的时间,使得水能够充分被加热,从而提高换热部件1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为顶端11,所述第二端为底端12,所述流体通道2在沿着所述顶端11至所述底端12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第二方向往复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整体为矩形板状结构。当然,所述换热部件1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梯形等等,其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做适应性改变,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其中,以所述换热部件1为矩形板状结构为例,其顶端11和底端12可以为矩形的一组对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沿着所述顶端11至底端12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第二方向往复设置,以便于延长所述流体通道2的长度,从而提高换热部件1的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重力的方向,当所述第一方向为重力方向时,有利于降低水流流动的阻力。此外,所述预定角度可以90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角度,例如75度至9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整体流动方向上往复设置有流体通道2时,不仅能够提高换热部件1的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水流的阻力,使得从进水管路进入的水能够在较低的水压下,即可实现顺利流动。
此外,在高压烟气流动过程中,至少存在部分烟气与所述水流流通方向相反,当烟气的流动方向和水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时,有利于增大烟气与水流的温差,进而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与所述壳体3相配合形成有能使烟气沿预定方向流动的烟气通道,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310流入,流经所述烟气通道时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从所述烟气出口320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后,与所述壳体3相配合能够形成烟气通道。具体的,所述烟气通道能够对烟气进行导流,使其沿着预定方向流动。具体的,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310流入后,沿着所述烟气通道,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换热后,从所述烟气出口320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换热部件1与壳体3配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烟气通道,能够充分利用所述换热部件1的本身结构,达到使其与高温烟气最大限度地换热,从而提高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上述方式相对于另外单独设置导流板制作烟气通道而言,不仅能节省材料,省去不必要的制作工序和成本;而且能让高温烟气与换热部件1始终接触换热,从而将外设导流板上的不能传递给水中的热量也充分利用。
此外,上述冷凝换热器通过换热部件1与壳体3配合的方式形成的烟气通道在使用时,高温烟气在所述烟气通道内流动时,全部高温烟气可以沿着换热部件1的表面流动,且流动时能充分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的凸起以及凸起与凸起之间的间隔部分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充分地将热能传递给所述换热部件1,因此本申请中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具有高效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换热部件1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3配合形成有导烟口;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310流入后,先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然后从所述导烟口流出,再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二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进而从所述烟气出口320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以为顶端,所述第二端可以为底端。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二端可以与所述壳体3配合形成导烟口,以便于流通高温烟气。具体的,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开槽13,当所述换热部件1安装在所述壳体3中时,所述开槽13可以与所述壳体3形成有所述导烟口。此外,所述换热部件1的端部也可以不用开槽,当所述换热部件1安装在所述壳体3中时,其端部可以与壳体3预留有预定的距离,从而形成所述导烟口。当然,所述导烟口的具体设置方式和位置可以根据壳体3和换热部件1的形状、相对位置等作相应的改变,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多个,当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为多个时,可以并列排布。其中,在最靠近所述烟气入口310的换热部件1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壳体3内部相对接,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可以与所述壳体3的底壁形成所述导烟口。
当最靠近所述烟气入口310的换热部件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3内壁相对接时,能够对烟气形成阻挡。高温烟气从烟气入口310进入后,会沿着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表面向下流动,流动至所述导烟口后,从导烟口流出至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二表面换热。整体上,上述换热部件1与高温烟气二次换热的过程,能够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从而对换热部件1中的水充分加热,进而能进一步提高能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面对所述烟气入口310设置,且位于至所述烟气入口310预定位置处的壳体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部件1可以设置在正对所述烟气入口310的位置,距离所述烟气入口310预定位置处,所述换热部件1与所述壳体3配合形成了高温烟气流动的烟气通道,当高温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310进入壳体3内时,其需要沿着所述烟气通道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以与该换热部件1进行高效换热。具体换热时,高温烟气在所述烟气通道内流动时,全部高温烟气可以沿着换热部件1的表面流动,且流动时能充分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的凸起以及凸起与凸起之间的间隔部分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充分地将热能传递给所述换热部件1,因此本申请中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具有高效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所述烟气入口310可以位于所述壳体3的相对上部,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设置在靠近所述烟气入口310的位置,且所述换热部件1与所述烟气入口310上方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上述换热部件1与壳体3配合的结构可以迫使从烟气入口310流入的高温烟气只能沿着所述换热部件1的表面先向下流动后,再向上流动,与换热部件1进行多次换热,从而使得高温烟气能够充分与换热部件1接触换热,以提高所述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换热部件1限位的限位件30;所述换热部件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部10,所述换热部件1的安装部10与所述限位件30相对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的侧壁、底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换热部件1限位的限位件30。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件30。所述换热部件1的两侧可以通过所述限位件30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与所述换热部件1的安装部10相配合,以对所述换热部件1限位。具体的,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安装部10配合的方式可以为面与面的配合,可以为点与面的配合,还可以为线与面的配合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部10,所述安装部10用于和所述壳体3的限位件30进行配合实现所述换热部件1的定位和安装。所述安装部10可以为由所述换热部件1的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对接时,在对接的边缘形成。当然,所述安装部10也可以为通过焊接等固定方式设置在所述换热部件1的边缘。具体的,所述安装部10可以为设置所述换热部件1的周向凸起或者是设置在所述换热部件1侧边的均布凸起,当然,所述安装部10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其可以根据具体的安装环境而作适应性地改变,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10可以与所述限位件30通过对接的方式实现所述换热部件1安装在所述壳体3内.具体的,所述安装部10与所述限位件30对接时,可以通过可滑动的方式对接。例如,所述壳体3上的限位件30可以形成有沿着预设方向的滑道,安装所述换热部件1时,可以将所述安装部10对准所述限位件30形成的滑道内,换热部件1相对所述壳体3相对滑动,即可实现所述换热部件1的安装,当所述换热部件1完成安装后,通过所述限位件30与所述安装部10的配合,可以实现所述换热部件1在所述壳体3内的定位。由上可见,上述安装部10与所述限位件30对接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实现所述换热部件1的安装和定位。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多个,沿着所述壳体3的内壁并列排布。相应的,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当冷凝燃气热水器的升位较大时,可以在所述多个并列的限位件30中设置多个换热部件1;当所述冷凝燃气热水器的升为较小时,可以在所述多个并列的限位件30中选择与换热部件1个数相匹配的限位件30,进行安装换热部件1。整体上,所述限位件30与换热部件1之间能实现模块化组装,组装方便,且换热部件1个数调整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升位的冷凝燃气热水器的需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所述壳体3内壁上形成的止挡面、止挡点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在所述壳体3内壁上形成的止挡面,或者为止挡点,或者为止挡面和止挡点。
其中,所述止挡面可以为在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向内形成的限位面,也可以为在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向外形成的限位面。安装时,所述换热部件1沿着所述限位面插入所述壳体3中即可,有利于提高换热部件1模块化组装的便捷性。
其中,所述止挡点可以为在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其可以沿着所述壳体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以实现对所述换热部件1的限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所述壳体3内壁上设置的凸耳或螺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30可以为所述壳体3内壁上设置的凸耳或螺钉。所述凸耳或螺钉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其可以沿着所述壳体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以实现对所述换热部件1的限位。具体安装时,所述换热部件1沿着所述凸耳或螺钉的排布方向插入所述壳体3中,即可安装到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为至少两片,相邻两个换热部件1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为两片或者两片以上,具体的,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而定,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例如,当该冷凝换热器应该在热水器中时,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可以随着热水器的容升的增大而增多。
当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为多个时,相邻两个换热部件1之间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具体的,当相邻两个换热部件1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时,可以将第二个换热部件的入水口与第一个换热部件的出水口相连接。使用时,从第一个换热部件的入水口进入的水流经其流体通道后,从其出水口流出;然后通过第二个换热部件的入水口进入第二个换热部件的流体通道,再从第二个换热部件的出水口流出。其中,两个换热部件1的入水口、出水口的连接可以直接通过、插接、焊接的方式,或者可以通过接头的方式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当相邻两个换热部件1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时,可以将每个换热部件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并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设置有用于进水的入水口21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22,所述换热部件1个数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入水口21相并联;多个所述出水口22相并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对应的流通通道2可以设置有用于进水的入水口21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22,水能自所述入水口21进入所述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内,最后从出水口22流出。当所述换热部件1的个数为多个时,可以通过分别将所述多个换热部件1的入水口21相并联,将多个出水口22相并联实现多个换热部件1的并联设置。从进水端流进来的水在并联的入水口位置进行分流后,分别流入每个换热部件1的流体通道2中,最后在并联的出水口处相汇合。
请参阅图7至图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往复设置,其包括子流道20和连通相邻两个子流道20的过渡部201;所述换热部件1上设置有连通流道25,所述连通流道25将所述过渡部201与所述流体通道2的出水口22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沿着预定方向往复设置,以便增加所述流体通道2的流通面积。具体的,所述流通通道2可以包括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子流道20和连通相邻两个子流道20的过渡部201。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沿着水平方向、重力方向或者是与重力方向呈预定角度的方向往复设置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当所述冷凝换热器不工作时,特别是在温度较低的冬天,期望将换热部件1内的水排出,以防止水结冰造成换热部件1的爆裂。然而一般的,水在子流道20内流动时具有一定的流动阻力,特别是当流体通道2的过渡部201附近存在积水时,很难自行排出。此时,通过在所述换热部件1上设置连通流道25,其一端可以与所述出水口22相连通,另一端可以设置有多个开口,该开口用于与所述过渡部201相连通,以便将难以被排出的积水经由所述出水口22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流道25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子流道20的截面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流道25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由于所述连通流通25用于作为旁通管,用于排出流体通道2内的积水,所以其截面尺寸可以小于所述子流道20的截面尺寸,以防止该连通流道25对子流道20的过渡分流,保证冷凝换热器正常运行时,绝大部分水都从所述流体通道2内的子流道20内流通。
请参阅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沿着重力方向上下往复设置,所述子流道20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连通流道25设置在靠近换热部件1下端且位于所述过渡部201以下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通道2可以沿着重力方向上下往复设置,相应的,所述子流道20整体也沿着重力方向延伸,所述过渡部201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部件1的上端、下端位置。由于子流道20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其与过渡部201配合后形成了对个U型结构。换热部件1中流通的水容易积存在该U型结构中,难以被排出。此时,当在所述流体通道2靠近所述换热部件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过渡部201以下的位置设置所述连通流道25时,所述U型结构中的水能够通过该连通流道25流至流体通道2的出水口22处被顺利排出。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当然,也能达到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技术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燃烧器4;与所述冷凝换热器7相连通的主换热器5;能驱动空气进入所述燃气热水器的风机6;所述燃烧器4运行时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主换热器5、冷凝换热器7后排出所述燃气热水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燃气热水器设置有燃烧器4和主换热器5,所述燃烧器4用于对主换热器5中的水进行加热。所述主换热器5与所述冷凝换热器7相连通,冷凝换热器7中经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后的水提供给所述主换热器5。
其中,所述风机6能用于驱动空气进入所述燃气热水器,即能提供给所述燃烧器4燃烧所需的空气.此外,所述风机6能将所述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排出,使高温烟气依次经过所述主换热器5、冷凝换热器7后从所述冷凝燃气热水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6为变频风机,所述变频风机6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燃烧器4热负荷的大小控制所述变频风机6的运行。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预定信号,计算出所述燃烧器4的热负荷。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所述燃烧器4的热负荷,使变频风机6的转速进行调整,使得所述变频风机6的运行状态与计算出的燃烧器4的热负荷相匹配,进而保证燃烧器4具有合理的燃烧状态。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换热部件1,能应用于烟气通道中,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1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2。
在所述换热部件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2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在所述换热部件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式为: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对接后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换热部件1在冷凝换热器中的具体应用,其具体构造可以参见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部件1设置在所述壳体3中后可以形成冷凝换热器。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换热部件1与本申请冷凝换热器实施方式中的换热部件1相对应,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换热部件1可以应用于本申请的冷凝换热器实施方式中并达到冷凝换热器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换热部件;
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
所述壳体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烟气能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式为: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本体为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扁管、D型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由具有凹槽的金属条与所述金属板对接后形成,所述凹槽面对所述金属板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流体通道,且分布于所述本体两侧的流体通道相错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壳体相配合形成有能使烟气沿预定方向流动的烟气通道,
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流经所述烟气通道时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接触换热后,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换热部件第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有导烟口;
烟气从所述烟气入口流入后,先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一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然后从所述导烟口流出,再与所述换热部件的第二表面接触发生热交换,进而从所述烟气出口流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流体通道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往复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顶端,所述第二端为底端,沿着所述顶端至所述底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流体通道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第二方向往复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面对所述烟气入口设置,且位于至所述烟气入口预定位置处的壳体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换热部件限位的限位件;
所述换热部件的边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换热部件的安装部与所述限位件相对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的个数为至少两片,相邻两个换热部件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的流体通道设置有用于进水的入水口和用于出水的出水口,所述换热部件个数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入水口相并联;多个所述出水口相并联。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往复设置,其包括子流道和连通相邻两个子流道的过渡部;所述换热部件上设置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将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通流道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子流道的截面尺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沿着重力方向上下往复设置,所述子流道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连通流道设置在靠近换热部件下端且位于所述过渡部以下的位置。
19.一种冷凝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所述的冷凝换热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冷凝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燃烧器;
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相连通的主换热器;
能驱动空气进入所述燃气热水器的风机;
所述燃烧器运行时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主换热器、冷凝换热器后排出所述燃气热水器。
21.一种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能应用于烟气通道中,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金属板,所述流体通道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管。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式为:
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导流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对接后通过所述导流部形成所述流体通道。
CN201621117772.4U 2016-10-12 2016-10-12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Active CN206145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7772.4U CN206145991U (zh) 2016-10-12 2016-10-12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7772.4U CN206145991U (zh) 2016-10-12 2016-10-12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5991U true CN206145991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7772.4U Active CN206145991U (zh) 2016-10-12 2016-10-12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59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814A (zh) * 2019-01-15 2019-04-09 临沂市欧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冷凝锅炉多温区供暖方法及装置
CN111435035A (zh) * 2019-01-15 2020-07-2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换热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814A (zh) * 2019-01-15 2019-04-09 临沂市欧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冷凝锅炉多温区供暖方法及装置
CN111435035A (zh) * 2019-01-15 2020-07-2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2692A (zh)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片
CN206145991U (zh)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部件
CN206113345U (zh) 冷凝燃气热水器及冷凝换热器、换热片
CN205448296U (zh) 节能控温型热风炉
CN107763680A (zh) 一种废热转化集成大锅灶
CN102940059A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6440887B (zh) 食品烘烤用换热器及换热散热一体式预热烘烤设备
CN205638638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06861563U (zh) 螺旋结构燃油、燃气环保常压多功能节能锅炉
CN205664708U (zh) 一种螺旋翅片换热装置
CN20513787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热水锅炉
CN2482660Y (zh) 导热油炉
CN204574488U (zh) 一种三回程折叠式布置的冷凝式热水锅炉
CN211739153U (zh) 节能型蒸汽空气预热器
CN107388585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095008U (zh) 食品烘烤用换热器及换热散热一体式预热烘烤设备
CN208187203U (zh) 一种带有蜂窝结构的换热装置
CN209588013U (zh) 一种卧式三回程烟火管蒸汽锅炉
CN205874508U (zh) 一种用于隧道式取向硅钢连续高温退火的排烟系统
CN112033183A (zh) 一种管式辐射换热器
CN205783755U (zh) 一种模块式多层水套节能采暖炉
CN205388370U (zh) 高温热水机
KR20150057789A (ko) 연통 열 순환장치
CN205317048U (zh) 一种紊流换热器
CN205174432U (zh) 具有消音功能的锅炉进风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