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4966U - 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44966U CN206144966U CN201620956204.7U CN201620956204U CN206144966U CN 206144966 U CN206144966 U CN 206144966U CN 201620956204 U CN201620956204 U CN 201620956204U CN 206144966 U CN206144966 U CN 206144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extension edge
- inner circumferential
- face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4158 Lampy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包括至少一转轴及一扭力模块,该扭力模块由至少一弹性导引件组成,该弹性导引件至少一端设有一包轴部,包轴部的内周侧局部朝该镂空区凸出设有二相对的凸出弧边,凸出弧边两端以一外延伸边及一内延伸边来与该内周侧相衔接,且该衔接的部位形成一斜切凸出边或一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内周侧相衔接,该转轴设有一枢接部伸入该包轴部内,该枢接部周侧设有二削除面,以该削除面对凸出弧边、外延伸边及内延伸边形成微干涉至完全不干涉作用,并配合该枢接部对凸出弧边、外延伸边及内延伸边所产生的不同干涉,即可产生扭力变化,并凭借内、外延伸边或斜切凸出边的衔接,使扭力变化趋于缓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特别是针对可掀折的电子器物的转轴扭力结构,尤其涉及该转轴扭力结构的转轴和弹性导引件,该弹性导引件具有能够包围在该转轴外围的包轴部,该转轴与包轴部之间在不同转动角度时,可经由该包轴部内缘的凸出弧边及转轴的削除面来调整扭力,并凭借在该凸出弧边两端所衔接的内、外延伸边,使扭力变化缓和,同时达到在预设角度使电子器物产生自行收合的效果。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时尚电子器物中,利用掀折结构以达到收置体积的缩小,以及方便于在使用状态,产生撑架出操作角度等效果者,已被普遍而广泛地应用,诸如可携式电脑、电子秘书、携带式影音播放装置、行动电话或前述各种电子器物的支撑结构等,其大体上需具有两可相互折合及掀启的主体(例如:可携式电脑的主机或平板电脑)与副体(例如:可携式电脑的萤幕或平板电脑的支撑架),在该两可相互折合及掀启的主体与副体之间的一选择性边缘处,装设一转轴结构,使得该主体与副体之间,可相对掀动而具有彼此开、闭的作用。
为能控制转轴结构的扭力变化,实现上述在使用时能够撑架出操作角度的功能,较常见设置在转轴中的扭力结构,包括有一种利用扭力模块对转轴提供扭力的技术。该扭力模块通常是由多数片状的弹性导引件重迭组成,如图1及图2所示者,该弹性导引件3a两端分别具有一包轴部30a,以及将该包轴部30a对外连通的一侧开口301a,使该弹性导引件3a于包轴部30a外形成二弹性臂31a、32a,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设有一凸出弧边311a、321a,且该凸出弧边311a、321a两端凸出于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而分别形成一凸出的转折角316a、326a,该弹性导引件3a两端的包轴部30a内分别枢置一转轴的枢接部12a、22a,且枢接部12a、22a上设有削除面13a、23a。该转轴的枢接部12a、22a与包轴部30a之间在不同转动角度时,可凭借该转轴的枢接部12a、22a和削除面13a、23a,与凸出弧边311a、321a之间对应关系的变化,令该枢接部12a、22a摩擦、推抵该凸出弧边311a、321a,配合该削除面13a、23a不摩擦、推抵该凸出弧边311a、321a,而使所述的这些弹性臂31a、32a对该枢接部12a、22a产生不同的夹持弹力,如此令该转轴产生不同的扭力。如此,所述的这些转轴可分别组接上述电子器物的主体6a及副体5a,令该副体5a在相对主体6a进行开启和闭合的操作时,在不同转动角度能够设定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相对启、闭扭力值,而产生稳定的定位或支撑扭力,而不致松动或倾倒。
然而,上述凸出弧边311a、321a两端凸出的转折角316a、326a,是由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往包轴部30a中央方向直接凸起,使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与转折角316a、326a之间形成明显的高度落差,在该转轴枢接部12a、22a由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移往该凸出弧边311a、321a,以及该枢接部12a、22a由该凸出弧边311a、321a移往该弹性臂31a、32a内周侧310a、320a的过程中,前述转折角316a、326a所形成的高度落差,会对该枢接部12a、22a产生相对较大的干涉阻力,造成该转轴的扭力瞬间突升或突降的情形,扭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大,因此不适合设置较大的干涉扭力,导致该转轴枢转时的支撑和定位能力下降。而且,该转折角316a、326a与转轴的枢接部12a、22a容易相互磨损,造成该转轴逐渐丧失保持支撑角度的定位扭力,缩短使用寿命,将导致该主体6a与副体5a之间逐渐难以定位在使用者所祈望的支撑角度,甚至该主体6a与副体5a之间还未达到预定的折收闭合角度,该主体6a与副体5a即在失去扭力的状态下自行闭合。此外,前述高度落差对该转轴枢接部12a、22a所造成的阻力,容易于两个弹性臂31a、32a的连接位置产生应力过于集中的情形,造成结构的破坏,大幅影响该弹性导引件3a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能够使该转轴的扭力变化趋于缓和,同时达到在预设角度使电子器物产生自行折收闭合的效果,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以克服现有弹性导引件的转折角所形成的高度落差,容易造成该转轴的扭力瞬间突升或突降、不适合设置较大的干涉扭力、该转折角与转轴枢接部相互磨损而逐渐丧失保持支撑角度的定位扭力,以及在两个弹性臂的连接位置产生应力过于集中而造成结构破坏等诸多缺失。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转轴及一扭力模块,该扭力模块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组成,该弹性导引件的至少一端设有一镂空的包轴部,该包轴部具有一内周侧及一外周侧,该包轴部内周侧局部朝该镂空区凸出设有二相对的凸出弧边,该凸出弧边的两端以一外延伸边及一内延伸边来与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的部位相衔接,且该衔接的部位以朝镂空区的一斜切凸出边或一加大曲度弧凸边与该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相衔接,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的切线间的夹角小于30度,该加大曲度弧凸边的曲度大于内周侧的弧曲度;该转轴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伸入该弹性导引件的包轴部内,该枢接部周侧设有二相对的削除面,随转轴相对于该包轴部的枢转角度不同,该削除面以及该非削除面部份分别对该凸出弧边、外延伸边及内延伸边产生各不相同干涉,而在该包轴部、枢接部之间产生扭力变化。
凭借上述,该转轴可连结电子器物的主体或副体。由于该内、外延伸边是分别由该包轴部内周侧,平缓的向该凸出弧边两端延伸而成;因此,当展开该主体与副体时,能驱动该转轴的枢接部自该包轴部内周侧沿着所述内、外延伸边平缓滑移至该凸出弧边,迫使该包轴部逐渐产生弹性变化,令该包轴部弹性夹持该枢接部的弹力逐渐增加,使得该转轴的扭力逐渐提升,当该枢接部抵达该凸出弧边时,能够推抵该凸出弧边,令该转轴产生最大的扭力;前述扭力能够支撑该主体与副体保持在展开的角度。当折收该主体与副体时,能驱动该转轴的枢接部自该凸出弧边沿着所述内、外延伸边平缓滑移至该包轴部内周侧,令该转轴的扭力逐渐下降。
据此,该内、外延伸边与凸出弧边的构造,使得该转轴的扭力变化趋于缓和,不会造成现有的转轴扭力瞬间突升或突降的情形,扭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该内、外延伸边对于该转轴枢接部产生的阻力也相对较小,因此适合较大干涉扭力的运用,可有效提升该转轴在枢转时对该主体或副体的支撑定位能力;而且,该内、外延伸边并非凸出的转折角构造,与转轴的枢接部相互磨损的情况,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以提升其耐久使用寿命;此外,该枢接部推抵该内、外延伸边所形成的应力,能够平均分布在该包轴部内周侧,也可有效提升其使用寿命。
依上述结构,该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形成相切衔接,或者该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凸出弧边形成相切衔接。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的切线间的夹角为5度至30度之间。
依上述结构,该包轴部以一侧开口对外连通,使该弹性导引件于该包轴部外围形成二相对的弹性臂。
依上述结构,该外延伸边位于该侧开口与凸出弧边之间,该外延伸边与弹性臂内周侧相衔接部位形成有斜切凸出边,该外延伸边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内周侧之间形成一外凹折部,该内延伸边与弹性臂内周侧相衔接部位也形成有斜切凸出边,该内延伸边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内周侧之间形成一内凹折部,该内凹折部的夹角小于该外凹折部的夹角,该转轴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时,能够凭借各弹性臂往该转轴削除面方向产生弹性抵压,而产生令该转轴削除面朝向该弹性臂凸出弧边方向旋转对应的驱动力。
依上述结构,该转轴可为复数,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该弹性导引件两端分别设有包轴部,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枢接部,分别伸入该弹性导引件两端的包轴部内。
依上述结构,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两端分别具有该枢接部及一固定部,该第一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第一固定架,组合上述电子器物的副体,该副体具有副板面,该第二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第二固定架,组合上述电子器物的主体,该主体具有主板面,该弹性导引件上界定出一通过各包轴部中心的纵轴线,以及一垂直该纵轴线中点的横轴线。
依上述结构,该副板面平行该横轴线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紧密接触该弹性臂内周侧,该第一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副板面平行该纵轴线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推抵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第一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弹性臂内周侧。该主板面平行该横轴线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紧密接触该弹性臂内周侧,该第二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主板面平行该纵轴线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推抵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第二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弹性臂内周侧。该副板面与横轴线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令各弹性臂的弹力驱使该第一转轴削除面转向该弹性臂凸出弧边,而使该副板面平行该横轴线;该主板面与横轴线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令各弹性臂的弹力驱使该第二转轴削除面转向该弹性臂凸出弧边,而使该主板面平行该横轴线。该计划夹角可为15度夹角。
如此,当该主体及/或副体转动趋近平行该横轴线,使该主体的主板面与副体的副板面相互接近而达到预定的折收角度时,该第一转轴及/或第二转轴的枢接部能够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令所述的这些弹性臂往削除面产生弹性抵压,驱使该主体的主板面及/或副体的副板面相对产生自行下落折收闭合的效果;而且,可凭借调整该内凹折部的夹角和位置,以调整该计划夹角。
依上述结构,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以提升该包轴部于受力扩张时产生的展缩弹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暸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转轴扭力结构的弹性导引件的前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组合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弹性导引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6为图4的弹性导引件与转轴的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次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次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次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转轴;11、21固定部;12、22、12a、22a枢接部;13、23、13a、23a削除面;2第二转轴;3、3a弹性导引件;30、30a包轴部;300外周侧;301、301a侧开口;302内端槽;303弹性吸收腔;31、32、31a、32a弹性臂;310、320、310a、320a内周侧;311、321、311a、321a凸出弧边;312、322外延伸边;313、323内延伸边;314、324外凹折部;315、325内凹折部;316a、326a转折角;41第一固定架;42第二固定架;5、5a副体;51副板面;6、6a主体;61主板面;7间隔定位件;71轴孔;A扭力模块;x横轴线;y纵轴线;θ计划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包括至少一转轴及一扭力模块A的组合,所述转轴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转轴1及一第二转轴2,该扭力模块A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3组成。该弹性导引件3于两端分别设有一镂空的包轴部30,该包轴部30具有外周侧300,以及朝向该包轴部30镂空区的内周侧310、320,各包轴部30分别以一侧开口301对外连通,使该弹性导引件3于各包轴部30外围形成二相对称的弹性臂31、32。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的局部中段区域朝该包轴部30镂空区凸出设有二相对的凸出弧边311、321,该凸出弧边311、321的两端以一外延伸边312、322及一内延伸边313、323来与内周侧310、320的非凸出弧边的部位相衔接,且该衔接的部位,以朝包轴部30镂空区的一斜切凸出边或一加大曲度弧凸边,与该内周侧310、320的非凸出弧边相衔接;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310、320的切线间的夹角小于30度,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310、320的切线间的夹角也可为5度至30度之间;或者,该加大曲度弧凸边的曲度相对大于内周侧310、320的弧曲度,而且该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内周侧310、320的非凸出弧边或凸出弧边311、321,形成相切衔接。该弹性臂31的外延伸边312位于该侧开口301与凸出弧边311之间,且该弹性臂32的外延伸边322位于该侧开口301与凸出弧边321之间,该弹性臂31的凸出弧边311、外延伸边312及内延伸边313,对称该弹性臂32的凸出弧边321、外延伸边322及内延伸边323。
图中并显示了,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两端分别具有一固定部11、21及一枢接部12、22,该第一转轴1的固定部11配合一第一固定架41,组合一电子器物的副体5(例如:萤幕),该副体5可成板状,其两面分别具有副板面51;该第二转轴2的固定部21配合一第二固定架42,组合该电子器物的一主体6(例如:主机),该主体6可成板状,其两面分别具有主板面61。请参阅图6,该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12、22,分别伸入该弹性导引件3两端的包轴部30内;该枢接部12、22能够紧密接触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并能够推抵该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如图7至图9所示),以驱使所述的这些弹性臂31、32弯曲而产生弹力。该枢接部12、22周侧设有二相对称的削除面13、23,使得该枢接部12、22分为二部分,所述削除面13、23未能接触该弹性臂31、32的内周侧310、320、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随第一、第二转轴1、2相对于该包轴部30的枢转角度不同,能够让该削除面13、23对该凸出弧边311、321、外延伸边312、322及内延伸边313、323形成微干涉至完全不干涉作用,也能够让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非削除面部份对该凸出弧边311、321、外延伸边312、322及内延伸边313、323产生重干涉,而在该包轴部30、枢接部12、22之间产生扭力变化。于实际应用时,该扭力模块A可依需求而以复数弹性导引件3迭置而成,并可凭借设置弹性导引件3数量不同,以使各弹性臂31、32整体上具有不同的弹力。
如图3及图4所示,该扭力模块A两侧分别设置一间隔定位件7,该间隔定位件7两端分别设有一轴孔71,所述轴孔71分别对应该弹性导引件3两端的包轴部30,该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12、22,分别伸入该间隔定位件7两端的轴孔71内,使得该扭力模块A稳固配置在各间隔定位件7之间。
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包轴部30朝向该弹性导引件3中段设有一内端槽302,该内端槽302与弹性导引件3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303,且内端槽302、弹性吸收腔303对应该侧开口301;依此,该内端槽302、弹性吸收腔303能够提升该包轴部30和弹性臂31、32于受力扩张时所产生的展缩弹性。
如图6至图8所示,当展开该主体6与副体5时,能驱动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使得该枢接部12、22(非削除面部份)自该弹性臂31内周侧310沿着所述内延伸边313或外延伸边312,平缓滑移至该凸出弧边311,同时该枢接部12、22自该弹性臂32内周侧320沿着所述内延伸边323或外延伸边322,平缓滑移至该凸出弧边321。可了解的是,由于该弹性臂31的内延伸边313、外延伸边312,是分别由该弹性臂31内周侧310,平缓的向该凸出弧边311两端延伸并逐渐凸出而成,而且该弹性臂32的内延伸边323、外延伸边322,是分别由该弹性臂32内周侧320,平缓的向该凸出弧边321两端延伸并逐渐凸出而成;因此该枢接部12、22在沿着该内延伸边313、外延伸边312往该凸出弧边311滑移,以及在沿着该内延伸边323、外延伸边322往该凸出弧边321滑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增加对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的推力,而连动该包轴部30和弹性臂31、32产生弹性变化,使得所述的这些弹性臂31、32弹性夹持该枢接部12、22的弹力逐渐增加,促使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扭力逐渐提升。当该枢接部12、22滑移抵达该凸出弧边311、321时,由于该凸出弧边311、321往该包轴部30中央镂空区凸出的幅度,大于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往该包轴部30中央镂空区凸出的幅度,因此该枢接部12、22推抵该凸出弧边311、321的推力,大于该枢接部12、22推抵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的推力,迫使该包轴部30和弹性臂31、32产生最大幅度的弹性变形,令该第一、第二转轴1、2产生最大幅度的扭力。依此,前述第一、第二转轴1、2所产生的各阶段扭力,均能够支撑该主体6与副体5保持在展开的角度。
如图8及图9所示,当折收该主体6与副体5时,能驱动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使得该枢接部12、22自该凸出弧边311沿着所述内延伸边313、外延伸边312,平缓滑移至该弹性臂31内周侧310,同时该枢接部12、22自该凸出弧边321沿着所述内延伸边323、外延伸边322,平缓滑移至该弹性臂32内周侧320,令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扭力逐渐下降。请参考图6,当该枢接部12、22滑移抵达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时,该包轴部30和弹性臂31、32产生微小的弹性变化或没有产生弹性变化,使得该第一、第二转轴1、2产生轻微扭力或无扭力。
须加以说明的是,该凸出弧边311、321与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的衔接构造,使得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扭力变化趋于缓和,不会造成现有的转轴扭力瞬间突升或突降的情形,扭力波动起伏相对较小,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对于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产生的阻力也相对较小,因此适合较大干涉扭力的运用,可有效提升该第一、第二转轴1、2在枢转时对该主体6或副体5的支撑定位能力。而且,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并非凸出转折角构造,因此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与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相互磨损的情况,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以提升其耐久使用寿命。此外,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推抵该内延伸边313、323、外延伸边312、322所形成的应力,能够平均分布在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也可有效提升其使用寿命。
再请参阅图5及图6,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外延伸边312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31内周侧310之间形成一外凹折部314,该内延伸边313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31内周侧310之间形成一内凹折部315,该内凹折部315的夹角小于该外凹折部314的夹角。该外延伸边322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32内周侧320之间形成一外凹折部324,该内延伸边323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32内周侧320之间形成一内凹折部325,该内凹折部325的夹角小于该外凹折部324的夹角。配合图7及图9所示,当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滑移至该内延伸边313及内凹折部315,或是该内延伸边323及内凹折部325时,能够凭借各弹性臂31、32往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削除面13、23方向产生弹性抵压,而产生令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削除面13、23朝向该弹性臂31、32凸出弧边311、321方向旋转对应的驱动力。
于实际应用时,可以在该弹性导引件3上界定出一通过各包轴部30中心的纵轴线y,以及一垂直该纵轴线y中点的横轴线x;依此,在该副体5的副板面51平行该横轴线x时,界定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2紧密接触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同时该第一转轴1的削除面13对应该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在该副板面51平行该纵轴线y时,界定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2推抵该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同时该第一转轴1的削除面13对应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并且,在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平行该横轴线x时,界定该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22紧密接触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同时该第二转轴2的削除面23对应该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在该主板面61平行该纵轴线y时,界定该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22推抵该外延伸边312、322、内延伸边313、323和凸出弧边311、321,同时该第二转轴2的削除面23对应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特别是,在该副板面51与横轴线x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θ时(如图7及图9所示),界定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2滑移至该内延伸边313和内凹折部315,或是该内延伸边323和内凹折部325;在该主板面61与横轴线x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θ时,界定该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22滑移至该内延伸边313和内凹折部315,或是该内延伸边323和内凹折部325;该计划夹角θ可为15度夹角,可凭借调整该内凹折部315、325的夹角和位置,以调整该计划夹角θ。凭借上述结构在纵轴线y和横轴线x上的对应关系,可包括有下列多种操作状态:
状态1:当该主体6的主板面61与副体5的副板面51相贴闭合时(如图6所示),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和副体5的副板面51均平行于该横轴线x,该第一转轴1的枢接部12紧密接触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且该第二转轴2的枢接部22紧密接触该弹性臂31、32内周侧310、320,此时该第一、第二转轴1、2产生轻微扭力或无扭力,方便人员轻易地开启并展开该主体6和副体5。
状态2:当展开该主体6及/或副体5时(如图7所示),如果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及/或副体5的副板面51,相对于该横轴线x的开启摆动角度等于或小于15度(未超过该计划夹角θ),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系滑移至其中一弹性臂31的内延伸边313及内凹折部315,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同时滑移至另一弹性臂32的外延伸边322及外凹折部324,以驱使弹性臂31、32变形;此时,若释放展开该主体6及/或副体5的外力,各该弹性臂31、32立即往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削除面13、23产生弹性抵压,驱动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削除面13、23转向该弹性臂31、32的凸出弧边311、321,以驱使该主板面61、副板面51转动至平行该横轴线x,令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及/或副体5的副板面51相对于该横轴线x产生自行下落或翘起的折收闭合效果。
状态3:当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及/或副体5的副板面51,相对于该横轴线x的开启摆动角度大于15度且小于165度(超过该计划夹角θ)时(如图8所示),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系滑移至该内延伸边313、凸出弧边311和外延伸边312,以及该内延伸边323、凸出弧边321和外延伸边322,使得各弹性臂31、32分别产生变形,令各弹性臂31、32往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产生弹性抵压,以支撑该主体6与副体5保持在展开的角度。
状态4:当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及/或副体5的副板面51,相对于该横轴线x的开启摆动角度大于或等于165度(未超过该计划夹角θ)时(如图9所示),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滑移至其中一弹性臂31的外延伸边312及外凹折部314,同时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枢接部12、22也滑移至该另一弹性臂32的内延伸边323及内凹折部325,此时释放用以展开该主体6及/或副体5的外力,各该弹性臂31、32立即往该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削除面13、23产生弹性抵压,驱使该主体6的主板面61及/或副体5的副板面51相对于该横轴线x产生自行下落或翘起的折收闭合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转轴及一扭力模块,该扭力模块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组成,该弹性导引件的至少一端设有一镂空的包轴部,该包轴部具有一内周侧及一外周侧,该包轴部内周侧局部朝该镂空区凸出设有二相对的凸出弧边,该凸出弧边的两端以一外延伸边及一内延伸边来与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的部位相衔接,且该衔接的部位以朝镂空区的一斜切凸出边或一加大曲度弧凸边与该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相衔接,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的切线间的夹角小于30度,该加大曲度弧凸边的曲度大于内周侧的弧曲度;该转轴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伸入该弹性导引件的包轴部内,该枢接部周侧设有二相对的削除面,随转轴相对于该包轴部的枢转角度不同,该削除面以及该非削除面部份分别对该凸出弧边、外延伸边及内延伸边产生各不相同干涉,而在该包轴部、枢接部之间产生扭力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内周侧的非凸出弧边形成相切衔接,或者该加大曲度弧凸边与凸出弧边形成相切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斜切凸出边与内周侧的切线间的夹角为5度至3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以一侧开口对外连通,使该弹性导引件在该包轴部外围形成二相对的弹性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延伸边位于该侧开口与凸出弧边之间,该外延伸边与弹性臂内周侧相衔接部位形成有斜切凸出边,该外延伸边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内周侧之间形成一外凹折部,该内延伸边与弹性臂内周侧相衔接部位也形成有斜切凸出边,该内延伸边的斜切凸出边与弹性臂内周侧之间形成一内凹折部,该内凹折部的夹角小于该外凹折部的夹角,该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时,能够凭借各弹性臂往该削除面方向产生弹性抵压,而产生令该削除面朝向该凸出弧边方向旋转对应的驱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有复数个,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该弹性导引件两端分别设有包轴部,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枢接部分别伸入该弹性导引件两端的包轴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具有该枢接部及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固定架组合电子器物的一副体,该副体具有副板面,该第二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第二固定架组合电子器物的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主板面,该弹性导引件上界定出一通过各包轴部中心的纵轴线,以及一垂直该纵轴线中点的横轴线;该副板面平行该横轴线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紧密接触该弹性臂内周侧,该第一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副板面平行该纵轴线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推抵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第一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弹性臂内周侧,该副板面与横轴线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时,该第一转轴的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具有该枢接部及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固定架组合电子器物的一副体,该副体具有副板面,该第二转轴的固定部配合一第二固定架组合电子器物的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主板面,该弹性导引件上界定出一通过各包轴部中心的纵轴线,以及一垂直该纵轴线中点的横轴线;该主板面平行该横轴线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紧密接触该弹性臂内周侧,该第二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主板面平行该纵轴线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推抵该外延伸边、内延伸边和凸出弧边,该第二转轴的削除面对应该弹性臂内周侧,该主板面与横轴线之间形成一计划夹角时,该第二转轴的枢接部滑移至该内延伸边及内凹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计划夹角为15度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计划夹角为15度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轴部朝向该弹性导引件中段设有一内端槽,该内端槽与弹性导引件中段之间设有一弹性吸收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12745 | 2016-08-22 | ||
TW105212745U TWM538307U (zh) | 2016-08-22 | 2016-08-22 | 具自行下落能力之轉軸扭力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44966U true CN206144966U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8628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56204.7U Active CN206144966U (zh) | 2016-08-22 | 2016-08-26 | 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44966U (zh) |
TW (1) | TWM5383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9418A (zh) * | 2018-01-03 | 2018-05-11 |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段式变扭力结构及应用其的双轴芯转轴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8323B (zh) * | 2017-11-22 | 2020-03-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軸樞紐器以及電子裝置 |
-
2016
- 2016-08-22 TW TW105212745U patent/TWM538307U/zh unknown
- 2016-08-26 CN CN201620956204.7U patent/CN2061449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9418A (zh) * | 2018-01-03 | 2018-05-11 |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段式变扭力结构及应用其的双轴芯转轴 |
CN108019418B (zh) * | 2018-01-03 | 2024-05-28 |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段式变扭力结构及应用其的双轴芯转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8307U (zh) | 2017-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44966U (zh) | 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转轴扭力结构 | |
CN206545763U (zh) | 支架附件、支架组件及遥控器 | |
CN208962034U (zh) | 一种可形变的机械手夹持装置 | |
CN110253606B (zh) | 一种仿折纸结构的软体抓手 | |
CN206144967U (zh) | 具有自行下落能力的枢轴的无突变扭力结构 | |
CN114593135A (zh) | 铰链结构和折叠设备 | |
CN205190518U (zh) | 铰链和电子设备 | |
CN204041721U (zh) | 双轴连动式枢轴总成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105563508A (zh) | 一种仿形欠驱动气动机器人手指装置 | |
CN209327901U (zh) | 弯折结构及柔性屏显示设备 | |
CN207579452U (zh) | 一种新型减震脚轮 | |
KR20120013560A (ko) | 물체의 형태에 따라 파지할 수 있는 로봇 핸드 | |
CN112573184A (zh) | 充气式智能抓取机构 | |
CN204664137U (zh) |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1995263U (zh) | 一种副驾调角手柄闷盖 | |
CN207534797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柔性机械臂 | |
CN106507235B (zh) | 一种弹性折叠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 |
CN113664867A (zh) | 关节双向储能装置、机器人关节结构以及机器人 | |
CN206336146U (zh) | 一种充电连接座防护结构 | |
CN209269292U (zh) | 一种晾衣架 | |
CN219006120U (zh) | 机械臂布局结构及作业机器人 | |
CN209765030U (zh) | 无线定位反制单兵装置固定装置 | |
CN112696425B (zh) | 一种转轴 | |
KR20130054304A (ko) | 물체의 형태에 따라 파지할 수 있는 로봇 핸드 | |
CN209938769U (zh) | 一种弹性履带及装有该履带的轮履复合变形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