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4656U -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4656U
CN206134656U CN201621126481.1U CN201621126481U CN206134656U CN 206134656 U CN206134656 U CN 206134656U CN 201621126481 U CN201621126481 U CN 201621126481U CN 206134656 U CN206134656 U CN 206134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card
encapsulation
punching
groove m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264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王开来
吴伟文
黄文豪
房训军
赖汉进
胡军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ingsen He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264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4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4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4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封装设备包括封装模块,封装模块包括芯片带供给机构、芯片冲裁机构以及芯片搬运封装机构;铣槽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中在与封装模块对应的部位设有两个封装工位,每个封装工位处设有卡片定位机构;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为两个,每个芯片带供给机构包括芯片带和芯片带传送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沿着垂直于卡片输送方向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该设备既适用于单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也适用于多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当用于进行多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时,具有封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封装精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接触式智能卡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卡片内封装芯片。在封装芯片前,需要在卡片上铣出用于容纳芯片的芯片槽,因此卡片的封装加工主要分为铣槽和封装两个主要工序,其中,铣槽加工由铣槽设备完成,封装加工由封装设备完成。
普通的智能卡每张卡片中设有一个芯片,但是也有部分卡片上设有多个芯片,例如两个芯片、四个芯片等。这些多芯片卡片中的芯片分成两部分设置在卡片的两端,位于不同端的芯片的朝向相反(芯片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处设有斜边,斜边的位置不同,芯片的朝向不同,参见图3),而位于同一端中的芯片的朝向一致。位于卡片其中一端的芯片称为第一组芯片,位于卡片另一端的芯片称为第二组芯片;两组芯片在卡片中的朝向相差180°。封装前的芯片由芯片冲裁机构将其从芯片带上冲裁下来,这些冲裁下来的芯片的朝向一致且固定不变,封装时由芯片搬运机构将其搬运到封装工位处封装到卡片的芯片槽中。
现有的智能卡铣槽和封装设备存在的不足在于:
1、铣槽和封装工艺由两个独立的设备分别完成,卡片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转移占据较多的生产时间,生产效率低。
2、现有的铣槽设备通常用于对单芯片卡片进行封装,当用于多芯片卡片的封装时,需要对卡片进行180°旋转或者对芯片进行180°旋转,才能保证第二组芯片能够准确地封装到卡片的封装槽中;由于封装过程中需要旋转芯片或卡片,一方面,使得封装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容易影响芯片的封装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该设备不但能够连续地完成卡片的铣槽和封装加工,而且既适用于单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也适用于多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当用于进行多芯片卡片的铣槽封装时,具有封装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封装精度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其中:
所述铣槽设备包括卡片输送机构以及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卡模块和铣槽模块;
所述封装设备包括卡片输送机构以及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封装模块、热压模块以及收卡模块;
所述铣槽设备的末端和封装设备的始端之间设有卡片过渡转移机构;
所述封装模块包括芯片带供给机构、芯片冲裁机构以及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其中,铣槽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中在与封装模块对应的部位设有两个封装工位,每个封装工位处设有卡片定位机构;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为两个,每个芯片带供给机构包括芯片带和芯片带传送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沿着垂直于卡片输送方向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芯片冲裁机构为两个,每个芯片冲裁机构包括冲裁模具和设在冲裁模具下方的冲裁执行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两个芯片带分别从其中一个芯片冲裁机构的冲裁模具的下方通过。
上述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的工作过程为:
在铣槽设备中,待加工的卡片由发卡模块发出,由同步带拨卡机构将卡片沿着卡片输送导轨以间歇式的方式向前输送,当卡片到达铣槽模块对应的铣槽工位后,由铣槽模块在卡片上铣出芯片槽;铣槽完毕的卡片到达铣槽设备的模块,由卡片过渡转移机构转移到封装设备中。
在封装设备中,卡片由同步带拨卡机构沿着卡片输送导轨以间歇式的方式向前输送,首先到达封装模块对应的封装工位中进行封装,封装的过程为: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传送机构带动对应的芯片带移动,并由芯片冲裁机构将芯片带上的芯片冲出;由于两个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因此两个芯片冲裁机构的芯片的朝向相差180°,每个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刚好与卡片中待封装的一组芯片朝向一致。待封装的卡片沿着卡片输送导轨首先送入到第一个封装工位中,进行第一组芯片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将两个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中与所述第一组芯片的朝向相同的芯片搬运到卡片处并封装到第一组芯片槽中;接着卡片被输送到第二个封装工位中,进行第二组芯片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将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中与所述第二组芯片的朝向相同的芯片搬运到卡片处并封装到第二组芯片槽中,至此完成卡片上多个芯片的封装。封装完芯片的卡片继续向前输送至热压工位,由热压模块对卡片上的芯片进行压紧和加热,使得芯片上的背胶与卡片粘合在一起;最后完成加工的卡片达到收卡模块中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铣槽设备中,所述铣槽模块为两个,两个铣槽模块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每个铣槽模块之后设有一个碎屑清洁机构。采用两个铣槽模块的好处在于,每个铣槽模块分别负责卡片其中一端的芯片槽的加工,这样铣槽模块在铣槽时移动的距离较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旋转机构的作用在于,当卡片一端的芯片槽铣削完毕后,由该旋转机构对其进行180°旋转,由下一个铣槽模块对卡片的另一端进行铣削;所述碎屑清洁机构的作用在于对铣削后的芯片槽里面以及周围的残留碎屑进行清除,确保卡面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封装设备中,所述热压模块为两组,两组热压模块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采用两热压槽模块的好处在于,每组热压模块分别负责卡片其中一端的芯片的热压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每组热压模块中的热压模块的数量可根据芯片数量而灵活设置,通常每组热压模块中热压模块的数量与卡片一端中芯片的数量相同,也就是每个热压模块负责一个芯片的热压处理,使得每个热压模块在工作时只需作上下运动,而无需在不同芯片之间转移。所述旋转机构的作用在于,当卡片一端的芯片热压处理毕后,由该旋转机构对其进行180°旋转,由下一组热压模块对卡片的另一端的芯片进行热压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铣槽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末端部分与封装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始端部分之间相互错开且具有重叠部分,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设置在该重叠部分对应处;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包括搬运臂、设在搬运臂上的真空吸头、驱动搬运臂作竖向运动的竖向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搬运臂在两个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之间移动的卡片转移动力机构;所述搬运臂和真空吸头设置于所述重叠部分对应区域的上方;所述真空吸头与负压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好处在于: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相互错开并在交接部位重叠,可以缩短设备的总体长度;并且也有利于卡片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转移,如果将两个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沿直接对接,为了实现卡片的顺利过渡,两个设备的送卡节拍需要一致,设备的调试难度大,而上述优选方案中,只需采用搬运的方式即可实现卡片的转移,两个设备的送卡节拍无需严格一致。具体地,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铣槽设备的同步带拨卡机构按其卡片输送节拍将卡片输送至末端工位,所述卡片转移动力机构驱动搬运臂以及真空吸头移动至铣槽设备的末端工位的上方,在铣槽设备的同步带拨卡机构两次拨卡之间的停顿时间内,所述竖向驱动机构驱动搬运臂以及真空吸头向下移动,真空吸头接触卡片并在负压装置产生的真空吸附作用下将卡片吸住,随后竖向驱动机构驱动搬运臂以及真空吸头向上移动,而卡片转移动力机构驱动搬运臂以及真空吸头转移至封装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始端工位上方,最后在封装设备的同步带拨卡机构两次拨卡之间的停顿时间内,竖向驱动机构驱动搬运臂以及真空吸头向下移动,将卡片转移到封装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始端工位上,从而完成卡片的一次转移搬运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卡片的多个芯片中,沿着卡片的输送方向,位于卡片前端的芯片为第一组芯片,位于后端的芯片为第二组芯片;所述两个封装工位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一封装工位和第二封装工位;所述两个芯片冲裁机构的两个冲裁模具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一冲裁模具和第二冲裁模具;所述第一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组芯片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二组芯片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冲裁模具设置于与第一封装工位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上,该第一冲裁模具上的冲孔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中的卡片的第一组芯片封装槽对应处;所述第二冲裁模具设置于与第二封装工位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上,该第二冲裁模具上的冲孔位于与第二封装工位中的卡片的第二组芯片封装槽对应处。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目的在于,封装时让芯片搬运封装机构搬运芯片的行程最短,以一进步提高封装效率。具体地,由于第一冲裁模具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上,第一冲裁模具上的冲孔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中的卡片的第一组芯片封装槽对应处,因此当将第一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封装到第一组芯片封装槽时,距离最短;同理,将第二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封装到第二组芯片封装槽时,距离也是最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封装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每个芯片冲裁机构中,所述冲裁执行机构包括冲切支架、用于将芯片从芯片带中冲脱的冲切杆、用于固定冲切杆的冲切杆固定座以及用于驱动冲切杆固定座作竖向往复运动的冲切驱动机构;所述冲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摆杆、驱动轮以及驱动座,其中,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铰接在冲切支架上,该驱动气缸的伸缩杆铰接在摆杆的下端,摆杆的中部铰接在冲切支架上,摆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座中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轮设置于驱动槽中,所述驱动座的上部与所述冲切杆固定座连接。
上述冲裁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冲切驱动机构驱动冲切杆固定座以及冲切杆作上下往复运动,当冲切杆向上运动时,将芯片带上的芯片冲脱,该冲切杆的上端形状与冲裁模具中的冲孔相一致,冲出的芯片形状与冲孔一致且位于冲孔中;所述冲切驱动机构中,驱动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推动摆杆绕着与冲切支架的连接点转动,摆杆的上端向上驱动,摆杆上端的驱动轮通过驱动槽驱动冲切杆固定座向上运动,而当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时,相应地冲切杆固定座向下运动。
优选地,两个芯片冲裁机构中的冲切杆固定座相互贴近设置,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的贴近面为与卡片输送方向呈锐角的倾斜面;所述冲切杆固定座与冲切支架之间设有导向杆。采用该优选方案的目的在于,在确保冲切杆固定座中具有足够的位置设置所述导向杆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组合在一起的(沿卡片输送方向)长度,从而让两个冲裁模具设置的尽可能近些,从而当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在两个冲裁模具之间变换着搬运芯片时的行程更短,进一步节省时间。
上述冲切杆固定座的一个更优化的方案是,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组合在一起形成矩形,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的贴近面与卡片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每个冲切杆固定座大致呈三角形,从而可以在三角形的冲切杆固定座三个拐角对应处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杆,从而充分利用冲切杆固定座中的空间获得稳定的导向效果。
上述芯片冲裁机构中,所述冲切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冲裁模具的模具固定座,该模具固定座中在与所述冲裁模具对应处设有芯片带通道,所述芯片带从该芯片带通道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中,所述芯片带传送机构包括未用芯片带收卷轮、已用芯片带收卷轮、牵引电机、牵引轮以及芯片带导轨,其中,所述牵引轮与牵引电机的主轴连接,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牵引电机设置于卡片输送导轨的不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包括封装吸头、用于驱动封装吸头沿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Z轴驱动机构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以及驱动X轴驱动机构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所述封装吸头与负压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组合在一起工作,减少人卡片转移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在封装设备的封装模块中,通过设置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和两个芯片冲裁机构,并让两个芯片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使得两个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的朝向分别与卡片上的第一组芯片和第二组芯片的朝向一致,这样在将芯片封装到芯片槽中的过程中无需对芯片进行旋转,不但节省封装时间,提高封装速度和效率,而且避免了芯片转动带来的累计误差,使得芯片的封装精度也得到提高。
3、通过设置两个封装工位,让卡片中的第一组芯片和第二组芯片分别在不同封装工位中完成封装,能够缩减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在搬运芯片过程中的行程,同样节省封装时间,提高封装速度和效率。
4、不但可以用于对多芯片卡片进行芯片封装,也可以用于对单芯片卡片进行芯片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芯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封装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7为图4所示封装模块中除去芯片搬运封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主视图,图6为仰视图,图7为立体图。
图8为图4所示封装模块中芯片冲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图11为图8所示芯片冲裁机构中冲切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为主视图,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图11为立体图。
图12为图8所示芯片冲裁机构中冲裁模具、冲切杆以及冲切杆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和图14为图8所示芯片冲裁机构中冲切杆和冲切杆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为主视图,图14为立体图。
图15和图16为图4所示芯片封装装置中卡片定位机构的机构示意图,其中,图15为主视图,图16为立体图。
图17为图15和图16所示卡片定位机构中定位推动座和定位推动滚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图21为图2中卡片过渡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为主视图,图19为右视图,图20为俯视图,图21为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铣槽设备A和封装设备B。所述槽设备A和封装设备B设置在机架a上,机架a的下部设置控制柜b。
参见图1、图2和图18-图21,所述铣槽设备A包括卡片输送机构c和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卡模块e和铣槽模块g,其中,所述卡片输送机构c包括卡片输送导轨c-1、用于拨送卡片的拨卡同步带c-2以及驱动拨卡同步带c-2运转的拨卡动力机构c-3。其中,所述卡片输送导轨c-1用于对卡片进行定位和导向,形成卡片输送通道,卡片在卡片输送通道中移动并停留进行加工,停留的位置形成加工工位。所述拨卡同步带c-2的上部沿着卡片输送通道延伸,拨卡同步带c-2上的拨齿拨动卡片移动。所述发卡模块e用于向卡片输送通道中送入卡片,具体地,该发卡模块e具有两个发卡机构,可同时向卡片输送通道中发送两张卡片。
参见图1、图2和图18-图21,在所述铣槽设备A中,所述铣槽模块g为两个,两个铣槽模块g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h;每个铣槽模块g之后设有一个碎屑清洁机构i。采用两个铣槽模块g的好处在于,每个铣槽模块g可以分别负责卡片其中一端的芯片槽的加工,这样铣槽模块g在铣槽时移动的距离较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每个铣卡模块分别负责一张卡片的铣槽工作,卡片输送机构c一次可以输送两张卡片过来进行铣槽,同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旋转机构h的作用在于,当卡片一端的芯片槽铣削完毕后,由该旋转机构h对其进行180°旋转,由下一个铣槽模块g对卡片的另一端进行铣削;所述碎屑清洁机构i的作用在于对铣削后的芯片槽里面以及周围的残留碎屑进行清除,确保卡面清洁。所述发卡模块与铣槽模块g之间还设有用于检测卡片的姿态是否正确以及检测卡片是否属于本批次要生产的卡片的卡片检测装置f。
参见图1、图2和图18-图21,所述封装设备B包括卡片输送机构d和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封装模块k、热压模块1、芯片检测模块m以及收卡模块n。所述卡片输送机构d与铣槽设备A相似,包括卡片输送导轨d-1、用于拨送卡片的拨卡同步带d-2以及驱动拨卡同步带d-2运转的拨卡动力机构。
参见图1和图2,在所述封装设备B中,所述热压模块1为两组,两组热压模块1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h。采用两热压槽模块g的好处在于,每组热压模块1分别负责卡片其中一端的芯片的热压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每组热压模块1中的热压模块1的数量可根据芯片数量而灵活设置,通常每组热压模块1中热压模块1的数量与卡片一端中芯片的数量相同,也就是每个热压模块1负责一个芯片的热压处理,使得每个热压模块1在工作时只需作上下运动,而无需在不同芯片之间转移。所述旋转机构h的作用在于,当卡片一端的芯片热压处理毕后,由该旋转机构h对其进行180°旋转,由下一组热压模块1对卡片的另一端的芯片进行热压处理。所述芯片检测模块m用于检测加工完成的卡片的芯片读写功能是否正常。
参见图4,所述封装模块k包括芯片带供给机构3、芯片冲裁机构4以及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其中:卡片输送导轨2中与封装模块k对应处设有两个封装工位,每个封装工位处设有卡片定位机构6。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3为两个,每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包括芯片带和芯片带传送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的芯片带沿着垂直于卡片输送方向7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的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芯片带中设置有双排芯片。所述芯片冲裁机构4为两个,每个芯片冲裁机构4包括冲裁模具4-2和设在冲裁模具4-2下方的冲裁执行机构,每个冲裁模具4-2中设置两个冲孔4-21;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的两个芯片带分别从其中一个芯片冲裁机构4的冲裁模具4-2的下方通过。
参见图3和图5,在卡片1的多个芯片(本实施例为四个)中,沿着卡片1的输送方向,位于卡片1前端的两个芯片为第一组芯片4-1,位于后端的两个芯片为第二组芯片4-2;所述两个封装工位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7依次为第一封装工位2-3和第二封装工位2-4;所述两个芯片冲裁机构4的两个冲裁模具4-2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7依次为第一冲裁模具4-22和第二冲裁模具4-23;所述第一冲裁模具4-22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组芯片4-1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冲裁模具4-23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二组芯片4-2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冲裁模具4-22设置于与第一封装工位2-3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7上,该第一冲裁模具4-22上的冲孔4-21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2-3中的卡片1的第一组芯片封装槽4-3对应处;所述第二冲裁模具4-23设置于与第二封装工位2-4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7上,该第二冲裁模具4-23上的冲孔4-21位于与第二封装工位2-4中的卡片1的第二组芯片封装槽4-4对应处。
采用上述方案的目的在于,封装时让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搬运芯片的行程最短,以一进步提高封装效率。具体地,由于第一冲裁模具4-22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2-3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7上,第一冲裁模具4-22上的冲孔4-21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2-3中的卡片1的第一组芯片封装槽4-3对应处,因此当将第一冲裁模具4-22中冲出的芯片封装到第一组芯片封装槽4-3时,距离最短;同理,将第二冲裁模具4-23中冲出的芯片封装到第二组芯片封装槽4-4时,距离也是最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封装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8-图14,在每个芯片冲裁机构4中,所述冲裁执行机构包括冲切支架4-1、用于将芯片从芯片带中冲脱的冲切杆4-10、用于固定冲切杆4-10的冲切杆固定座4-8以及用于驱动冲切杆固定座4-8作竖向往复运动的冲切驱动机构;所述冲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4-3、摆杆4-4、驱动轮4-5以及驱动座4-6,其中,所述驱动气缸4-3的缸体4-31铰接在冲切支架4-1上,该驱动气缸4-3的伸缩杆4-32铰接在摆杆4-4的下端,摆杆4-4的中部铰接在冲切支架4-1上,摆杆4-4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轮4-5;所述驱动座4-6中设有驱动槽4-61,所述驱动轮4-5设置于驱动槽4-61中,所述驱动座4-6的上部与所述冲切杆固定座4-8连接。
参见图13和图15,进一步地,两个芯片冲裁机构4中的冲切杆固定座4-8相互贴近设置,两个冲切杆固定座4-8的贴近面为与卡片输送方向7呈锐角的倾斜面;所述冲切杆固定座4-8与冲切支架4-1之间设有导向杆4-20。采用该方案的目的在于,在确保冲切杆固定座4-8中具有足够的位置设置所述导向杆4-20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两个冲切杆固定座4-8组合在一起的(沿卡片输送方向7)长度,从而让两个冲裁模具4-2设置的尽可能近些,从而当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在两个冲裁模具4-2之间变换着搬运芯片时的行程更短,进一步节省时间。
参见图13和图14,进一步地,两个冲切杆固定座4-8组合在一起形成矩形,两个冲切杆固定座4-8的贴近面与卡片输送方向7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每个冲切杆固定座4-8大致呈三角形,从而可以在三角形的冲切杆固定座4-8三个拐角对应处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杆4-20,从而充分利用冲切杆固定座4-8中的空间获得稳定的导向效果。
参见图8-图14,上述芯片冲裁机构4中,所述冲切支架4-1包括用于固定冲裁模具4-2的模具固定座4-11,该模具固定座4-11中在与所述冲裁模具4-2对应处设有芯片带通道4-12,所述芯片带从该芯片带通道4-12中穿过。
参见图8-图14,上述芯片冲裁机构4中,所述驱动座4-6的顶部设有“T”形连接头4-7,所述冲切杆固定座4-8的下端设有连接块4-9,该连接中设有与“T”形连接头4-7相匹配的“T”形连接槽4-91。连接驱动座4-6与冲切杆固定座4-8时,只需让所述“T”形连接头4-7从侧向装入“T”形连接槽4-91内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参见图8-图14,上述芯片冲裁机构4中,所述驱动座4-6与冲切支架4-1之间设有竖向导向机构,该竖向导向机构包括设在冲切支架4-1上的导轨4-30以及设在驱动座4-6上的与所述导轨4-30相匹配的滑块4-40,用于对驱动座4-6的竖向往复运动进行导向。
参见图4-图7,在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所述芯片带传送机构由未用芯片带收卷轮3-4、已用芯片带收卷轮3-5、牵引电机3-1、牵引轮3-2以及芯片带导轨3-3等构成,其中,所述牵引轮3-2与牵引电机3-1的主轴连接,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的牵引电机3-1设置于卡片输送导轨2的不同侧。上述芯片带供给机构3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来实施。
参见图15-图17,所述卡片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架6-4、定位杆6-6以及用于驱动定位杆6-6夹紧或松开卡片1的定位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定位杆6-6为三个,这三个定位杆6-6分别设置于卡片1的三个侧边对应处;所述定位动力机构包括定位驱动气缸6-1、定位推动座6-2、三个定位转动块6-5以及三个复位弹簧6-7,其中,所述定位驱动气缸6-1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定位推动座6-2的下部,所述定位推动座6-2的上部设有三个定位推动滚轮6-3;所述三个定位转动块6-5转动连接于定位支架6-4上,每个定位转动块6-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定位杆6-6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底面与其中一个定位推动滚轮6-3的外圆面贴紧;所述三个复位弹簧6-7中,每一个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定位转动块6-5中与定位推动滚轮6-3相连接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定位推动座6-2上。
参见图15-图17,上述卡片定位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所述定位动力机构推动三个定位杆6-6摆动实现对卡片1的夹紧和松开;具体地,当定位驱动气缸6-1的伸缩杆4-32向上伸出时,通过定位推动座6-2以及定位推动滚轮6-3推动定位转动块6-5绕着该定位转动块6-5与定位支架6-4之间的转动点转动,与定位转动块6-5固定连接的定位杆6-6朝远离卡片1边沿的方向运动,最终三个定位杆6-6的顶面位于卡片1底面以下位置,使得卡片1可以正常地进入或离开封装工位;而当定位驱动气缸6-1的伸缩杆4-32向下缩回时,在所述复位弹簧6-7的拉扯下,三个定位杆6-6朝靠近卡片1边沿的方向运动,最终夹紧在卡片1的三个侧边上,而卡片1的另外一个侧面则靠近在卡片输送导轨2的侧面上,实现对卡片1的夹紧和定位。
参见图14-图17,进一步地,在每个卡片定位机构的三个定位杆6-6中,位于两个封装工位之间的定位杆6-6为基准定位杆6-61,其余两个定位杆6-6为夹紧定位杆6-62,而卡片输送导轨2的侧面构成卡片1的另一个定位基准面。也就是说,在第一封装工位2-3对应的卡片定位机构中,靠近卡片1的第一组芯片4-1的定位杆6-6为基准定位杆6-61,在第二封装工位2-4对应的卡片定位机构中,靠近卡片1的第二组芯片4-2的定位杆6-6为基准定位杆6-61。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卡片1中的第一组芯片4-1在卡片1上的位置基准为沿着卡片输送方向7的前侧边沿,在第一封装工位2-3对应的卡片定位机构中,相应地将与该前侧边沿对应的定位杆6-6设置成基准定位杆6-61,两基准重合;同理,卡片中的第二组芯片4-2在卡片1上的位置基准为沿着卡片输送方向7的后侧边沿,在第二封装工位2-4对应的卡片定位机构中,相应地将与该后侧边沿对应的定位杆6-6设置成基准定位杆6-61,两基准重合;由此上述基准计算得出的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搬运芯片时的目标位置能够与卡片中芯片封装槽的实际位置更加吻合,从而提高芯片封装的精度。
参见图4,所述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包括封装吸头5-1、用于驱动封装吸头5-1沿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5-2、用于驱动Z轴驱动机构5-2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5-3以及驱动X轴驱动机构5-3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5-4,所述封装吸头5-1与负压装置连接,该封装吸头5-1通过连接组件5-5与Z轴驱动机构5-2连接。上述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来实施。
参见图6,所述卡片输送导轨2在与所述芯片带通过的地方对应处设有通孔2-4,所述芯片带由该通孔2-4中穿越卡片输送导轨2;所述卡片输送导轨2在与位于卡片1的长边处的定位杆6-6对应处设有避空槽2-1,使得所述定位杆6-6可以从该避空高槽中活动,从而对卡片1的长边进行夹紧或松开。
参见图2-图17,上述芯片封装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3中的芯片带传送机构带动对应的芯片带移动,并由芯片冲裁机构4将芯片带上的芯片冲出;每个芯片冲裁机构4一次冲出两个芯片,由于两个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因此两个芯片冲裁机构4的芯片的朝向相差180°,每个芯片冲裁机构4的两个芯片刚好与卡片1中待封装的一组芯片朝向一致。待封装的卡片1沿着卡片输送导轨2首先送入到第一个封装工位中,进行第一组芯片4-1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将第一冲裁模具4-22中冲出的两个芯片搬运到卡片1处并封装到第一组芯片4-1槽中;接着卡片1被输送到第二封装工位2-3中,进行第二组芯片4-2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5将第二冲裁模具4-23中冲出的两个芯片搬运到卡片1处并封装到第二组芯片4-2槽中,至此完成卡片1上四个芯片的封装。
参见图18-图21,所述铣槽设备A的末端和封装设备B的始端之间设有卡片过渡转移机构j。所述铣槽设备A的卡片输送导轨c-1的末端部分与封装设备B的卡片输送导轨d-1的始端部分之间相互错开且具有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具有两个工位1a,也就是该重叠部分处能够容纳两张卡片;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j设置在该重叠部分对应处。
参见图18-图21,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j包括搬运臂2a、设在搬运臂2a上的真空吸头3a、驱动搬运臂2a作竖向运动的竖向驱动机构4a以及驱动搬运臂2a在两个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c-1、d-1之间移动的卡片转移动力机构5a;所述搬运臂2a和真空吸头3a设置于所述重叠部分对应区域的上方;所述真空吸头3a与负压装置连接。上述结构中,铣槽设备A和封装设备B的卡片输送导轨d-1相互错开并在交接部位重叠,可以缩短设备的总体长度;并且也有利于卡片在两个设备之间的转移,如果将两个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c-1、d-1沿直接对接,为了实现卡片的顺利过渡,两个设备的送卡节拍需要一致,设备的调试难度大,而上述方案中,只需采用搬运的方式即可实现卡片的转移,两个设备的送卡节拍无需严格一致。具体地,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j的工作原理是:铣槽设备A的拨卡同步带c-2按其卡片输送节拍将卡片输送至末端工位,所述卡片转移动力机构5a驱动搬运臂2a以及真空吸头3a移动至铣槽设备A的末端工位的上方,在铣槽设备A的拨卡同步带c-2两次拨卡之间的停顿时间内,所述竖向驱动机构4a驱动搬运臂2a以及真空吸头3a向下移动,真空吸头3a接触卡片并在负压装置产生的真空吸附作用下将卡片吸住,随后竖向驱动机构4a驱动搬运臂2a以及真空吸头3a向上移动,而卡片转移动力机构5a驱动搬运臂2a以及真空吸头3a转移至封装设备B的卡片输送导轨d-1的始端工位上方,最后在封装设备B的拨卡同步带d-2两次拨卡之间的停顿时间内,竖向驱动机构4a驱动搬运臂2a以及真空吸头3a向下移动,将卡片转移到封装设备B的卡片输送导轨d-1的始端工位上,从而完成卡片的一次转移搬运工作。
参见图18-图21,所述搬运臂2a包括位于下部的横向延伸臂以及连接在横向延伸臂中部的向上延伸的竖向延伸臂,所述两个真空吸头3a设置于横向延伸臂的两端;所述竖向延伸臂连接于竖向驱动机构4a上。
参见图18-图21,所述竖向驱动机构4a和卡片转移动力机构5a均由气缸构成,其中,所述竖向驱动机构4a对应的气缸的缸体与卡片转移动力机构5a对应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竖向驱动机构4a对应的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竖向延伸臂。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的工作过程为:
参见图1-图21,在铣槽设备A中,待加工的卡片由发卡模块e发出,由同步带拨卡机构将卡片沿着卡片输送导轨c-1以间歇式的方式向前输送,当卡片到达铣槽模块g对应的铣槽工位后,由铣槽模块g在卡片上铣出芯片槽;铣槽完毕的卡片到达铣槽设备A的模块,由卡片过渡转移机构.j转移到封装设备B中。
在封装设备B中,卡片由同步带拨卡机构沿着卡片输送导轨d-1以间歇式的方式向前输送,首先到达封装模块k对应的封装工位中进行封装,封装的过程为: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传送机构带动对应的芯片带移动,并由芯片冲裁机构将芯片带上的芯片冲出;由于两个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因此两个芯片冲裁机构的芯片的朝向相差180°,每个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刚好与卡片中待封装的一组芯片朝向一致。待封装的卡片沿着卡片输送导轨d-1首先送入到第一个封装工位中,进行第一组芯片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将两个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中与所述第一组芯片的朝向相同的芯片搬运到卡片处并封装到第一组芯片槽中;接着卡片被输送到第二个封装工位中,进行第二组芯片的封装,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将芯片冲裁机构冲出的芯片中与所述第二组芯片的朝向相同的芯片搬运到卡片处并封装到第二组芯片槽中,至此完成卡片上多个芯片的封装。封装完芯片的卡片继续向前输送至热压工位,由热压模块1对卡片上的芯片进行压紧和加热,使得芯片上的背胶与卡片粘合在一起;最后完成加工的卡片达到收卡模块n中收集。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铣槽设备和封装设备,其中:
所述铣槽设备包括卡片输送机构以及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卡模块和铣槽模块;
所述封装设备包括卡片输送机构以及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封装模块、热压模块以及收卡模块;
所述铣槽设备的末端和封装设备的始端之间设有卡片过渡转移机构;
所述封装模块包括芯片带供给机构、芯片冲裁机构以及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其中,铣槽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中在与封装模块对应的部位设有两个封装工位,每个封装工位处设有卡片定位机构;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为两个,每个芯片带供给机构包括芯片带和芯片带传送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沿着垂直于卡片输送方向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芯片带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芯片冲裁机构为两个,每个芯片冲裁机构包括冲裁模具和设在冲裁模具下方的冲裁执行机构;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两个芯片带分别从其中一个芯片冲裁机构的冲裁模具的下方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铣槽设备中,所述铣槽模块为两个,两个铣槽模块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每个铣槽模块之后设有一个碎屑清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模块为两组,两组热压模块之间设有用于对卡片进行180旋转的旋转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槽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末端部分与封装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的始端部分之间相互错开且具有重叠部分,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设置在该重叠部分对应处;所述卡片过渡转移机构包括搬运臂、设在搬运臂上的真空吸头、驱动搬运臂作竖向运动的竖向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搬运臂在两个设备的卡片输送导轨之间移动的卡片转移动力机构;所述搬运臂和真空吸头设置于所述重叠部分对应区域的上方;所述真空吸头与负压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卡片的多个芯片中,沿着卡片的输送方向,位于卡片前端的芯片为第一组芯片,位于后端的芯片为第二组芯片;所述两个封装工位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一封装工位和第二封装工位;所述两个芯片冲裁机构的两个冲裁模具中,沿着卡片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一冲裁模具和第二冲裁模具;所述第一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组芯片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冲裁模具中冲出的芯片的朝向与所述第二组芯片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冲裁模具设置于与第一封装工位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上,该第一冲裁模具上的冲孔位于与第一封装工位中的卡片的第一组芯片封装槽对应处;所述第二冲裁模具设置于与第二封装工位对应处,且在卡片输送方向上,该第二冲裁模具上的冲孔位于与第二封装工位中的卡片的第二组芯片封装槽对应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芯片冲裁机构中,所述冲裁执行机构包括冲切支架、用于将芯片从芯片带中冲脱的冲切杆、用于固定冲切杆的冲切杆固定座以及用于驱动冲切杆固定座作竖向往复运动的冲切驱动机构;所述冲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摆杆、驱动轮以及驱动座,其中,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铰接在冲切支架上,该驱动气缸的伸缩杆铰接在摆杆的下端,摆杆的中部铰接在冲切支架上,摆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座中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轮设置于驱动槽中,所述驱动座的上部与所述冲切杆固定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芯片冲裁机构中的冲切杆固定座相互贴近设置,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的贴近面为与卡片输送方向呈锐角的倾斜面;所述冲切杆固定座与冲切支架之间设有导向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组合在一起形成矩形,两个冲切杆固定座的贴近面与卡片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每个冲切杆固定座大致呈三角形,从而可以在三角形的冲切杆固定座三个拐角对应处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杆,从而充分利用冲切杆固定座中的空间获得稳定的导向效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片带供给机构中,所述芯片带传送机构包括未用芯片带收卷轮、已用芯片带收卷轮、牵引电机、牵引轮以及芯片带导轨,其中,所述牵引轮与牵引电机的主轴连接,两个芯片带供给机构中的牵引电机设置于卡片输送导轨的不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搬运封装机构包括封装吸头、用于驱动封装吸头沿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Z轴驱动机构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以及驱动X轴驱动机构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所述封装吸头与负压装置连接。
CN201621126481.1U 2016-10-15 2016-10-15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Active CN206134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26481.1U CN206134656U (zh) 2016-10-15 2016-10-15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26481.1U CN206134656U (zh) 2016-10-15 2016-10-15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4656U true CN206134656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26481.1U Active CN206134656U (zh) 2016-10-15 2016-10-15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4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2425A (zh) * 2023-09-22 2024-01-05 昆山同兴达芯片封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芯片植入机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2425A (zh) * 2023-09-22 2024-01-05 昆山同兴达芯片封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芯片植入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7352425B (zh) * 2023-09-22 2024-04-05 昆山日月同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植入机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1651A (zh)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CN106447008A (zh)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个人化生产线
CN104269373B (zh) 一种智能卡芯片封装设备
CN106328566A (zh) 一种多芯智能卡的芯片封装生产线
CN102819983A (zh) 一种电能表封印的自动加封装置
CN107293512A (zh) 一种多芯智能卡的芯片封装装置
CN106311560A (zh) 继电器点胶机
CN205488054U (zh) 一种智能卡芯片搬运及封装装置
CN104239828B (zh) 一种智能卡的信息写入设备和加工方法
CN106295766A (zh) 一种多芯智能卡的芯片封装装置
CN206134656U (zh)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设备
CN108346602B (zh) 一种高效的智能卡的芯片封装装置
CN206340522U (zh) 一种多芯智能卡的芯片封装生产线
CN102760569B (zh) 线圈成型机
CN206133625U (zh) 一种多芯智能卡的芯片封装装置
CN206340026U (zh) 一种多芯片接触式智能卡铣槽封装个人化生产线
CN204303764U (zh) 一种智能卡芯片封装设备
CN209021589U (zh) 一种全自动磁铁麦拉组装机
CN206123950U (zh) 一种多芯片智能卡芯片封装装置的芯片冲裁机构
CN102152875B (zh) 一种基于机械悬浮的全自动塑标套射装置
CN109346316A (zh) 一种变压器屏蔽线组装设备
CN219310913U (zh) 一种用于电机外壳的打磨贴标装置
CN201663150U (zh) 一种多芯封装机
CN203957415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塑料袋加工机的提速装置
CN106175076A (zh) 牙刷检测机构及二次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4

Address after: 510000 2368 Kaitai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ingsen Hex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52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Guangshan Road No. 500 building 1-5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ingsen Technologi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