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2679U - 切除组织取出器 - Google Patents

切除组织取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2679U
CN206102679U CN201620782943.9U CN201620782943U CN206102679U CN 206102679 U CN206102679 U CN 206102679U CN 201620782943 U CN201620782943 U CN 201620782943U CN 206102679 U CN206102679 U CN 206102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tube
material bag
inner tub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2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星明
裴世宁
谢家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ONGW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ONGW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ONGW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ONGW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829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02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2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2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外管和可沿其内壁来回移动的内管,内管的远端位于外管管腔内,外管远端管腔内收缩设置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具有开环的支撑架,支撑架上套设物料袋,支撑架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与内管远端固定连接,同时位于该开口处的物料袋通过线与外管近端相连接,且该线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次推动内管使支撑架和物料袋移出外管、且线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和物料袋完全张开;拉回内管使部分支撑架收缩至外管远端管腔、物料袋袋口随之收紧并与另一部分支撑架共同位于外管一侧时,线脱离紧绷状态;再次推动内管使线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和物料袋完全张开;实现了物料袋重复张开和闭合。

Description

切除组织取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特别涉及腔镜手术中用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取出体外的切除组织取出器。
背景技术
腔镜手术中,通常采用切除组织取出器将活体切除的病变组织从手术空间内取出。常用的取出器包括圆柱形长管、物料袋4、支撑架3、内管以及把手,支撑架3外部绕物料袋4的袋口,使用时通过牵拉把手将支撑架3回收入圆柱形长管,而物料袋4袋口被圆柱形长管口部限位而关闭;但物料袋4袋口关闭后,因物料袋4袋口与支撑架3之间存在摩擦力,向前再次推入把手时,关闭的物料袋4袋口随支撑架3一体移动,如图1,使得物料袋4袋口无法再次张开;因此,目前的取物器的物料袋只能进行一次性开合。
而手术中往往需要切除多个组织,为避免手术过程中不断更换新的取出器带来的操作繁杂、手术时间加长、手术成本提高、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因此,术中先切除的组织需放置在患者体腔内等待,直至切除所有病变组织后方能全部纳入取出器中,由取出器带出手术空间;这一过程很可能造成病变细胞的种植转移,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目前的取物器物料袋袋口无法精确调节大小,不能与手术中实际切除的组织大小相适配,给手术操作者取出病变组织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物料袋可多次开合、且物料袋袋口可精确调节的切除组织取出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外管和可沿其内壁来回移动的内管,内管的远端位于外管管腔内,外管远端管腔内收缩设置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具有开环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套设物料袋,支撑架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与内管远端固定连接,同时位于该开口处的物料袋通过线与外管近端相连接,且该线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次推动内管使支撑架和物料袋移出外管、且线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和物料袋完全张开;拉回内管使部分支撑架收缩至外管远端管腔、物料袋袋口随之收紧并与另一部分支撑架共同位于外管一侧时,线脱离紧绷状态;再次推动内管使线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和物料袋完全张开。
第一次推动内管使支撑架和物料袋完全张开后,拉回内管使支撑架向外管管腔内收缩,此时支撑架的两自由端部带动整个支撑架相对于物料袋发生滑移,且支撑架的最远端也相对于外管远端滑移,滑移的距离越大,物料袋袋口就越小,当支撑架的最远端趋近外管远端端部时,袋口完全闭合,同时,由于物料袋始终位于外管外侧,因此线远端的位置变化不大,仅仅使线脱离紧绷状态;当需要再次打开物料袋收纳组织时,推动内管,支撑架最远端发生滑动,同时带动支撑架最远端处的物料袋滑动,由于支撑架开口处的物料袋受线的牵引力导致此处与外管相对静止,无法跟随支撑架最远端处的物料袋同步发生位移,使得物料袋袋口能够被再次打开。
优选的,线为聚氨酯线或尼龙线。
较优的,该切除组织取出器还包括密封环,沿密封环内壁向环内凸出形成用于包围外管的外环和用于包围内管的内环,其中,外环和内环同轴设置,其连接处形成环状凸起,外管的近端抵于该凸起处,内管可沿内环内壁来回移动。
进一步的,内环位于外环的环内或环外。
更进一步的,外环与外管、内环与内管之间分别形成过盈配合。
上述密封环为硅胶密封环。
上述形状记忆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或弹性材料;优选的,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进一步的,弹性材料为医用不锈钢弹簧或弹性高分子材料。
上述内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该把手位于外管外侧。
上述外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有手柄,内管的近端穿出该手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线,并将支撑架开口处的物料袋与线进行柔性固定,当需要再次打开收紧后的物料袋时,由于支撑架开口处的物料袋受线的牵引力导致此处与外管相对静止,无法跟随物料袋的其余部分同步发生位移,使得物料袋袋口能够被再次打开,从而可以实现物料袋袋口的重复开合,每次切除病变组织后均可将其纳入物料袋中,有效避免术中可能造成的病变细胞种植转移,同时能够简化施术者的操作过程、有效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2)物料袋袋口收紧后,操作者可通过控制推力大小来调节物料袋再次张开时的开口大小,使施术者能够更方便地将病变组织纳入物料袋中;(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密封环,使得内、外管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有效保持手术空间内气腹的正常维持,避免内管在推拉过程中造成的漏气,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切除组织取出器的物料袋再次推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除组织取出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在物料袋袋口张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袋在袋口张开时的俯视图;
图4c为图4b中A处的放大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在物料袋袋口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袋在袋口闭合时的俯视图;
图5c为图5b中B处的放大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环的立体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及手柄内零件的组装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环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包括外管1、内管2、支撑架3和物料袋4。本实用新型中,为方便理解,将切除组织取出器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近端,靠近手术部位的一端定义为远端。
外管1套设在内管2外部,内管2可外管1的内壁来回移动,且内管2的远端位于外管1的管腔内;内管2的近端可位于外管1外侧,为方便操作,也可在内管2的近端固定连接一把手7,如通过插销连接,把手7位于外管1外侧;外管1的远端也可固定连接有手柄8,如双耳手柄,内管2的近端穿出该手柄8,使用时,一手握持手柄8,将切除组织取出器的位置固定,另一手推拉内管2或把手7使内管2在外管1内运动。
外管1可直接与手柄8固定连接,也可在手柄8内设置固定连接的锁紧钢圈81和第一固定环82,该第一固定环82与锁紧钢圈81同轴;如图7,第一固定环82与手柄8固定连接,如通过卡扣连接,且其内部设有与外管1外径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孔,外管1的近端插入第一固定孔内,且锁紧钢圈81的齿形结构与外管1的外壁相抵,将其牢牢固定,使其不能旋转和左右移动,能有效预防外管1松动。
支撑架3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物料袋4套设在支撑架3上;支撑架3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自由端部31,两自由端部31与内管2的远端固定连接;可在两自由端部31上套设固定扣,还可在固定扣外部套设卡扣,然后将其插入内管2,通过插销连接使自由端部31与内管2固定;支撑架3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该形状记忆材料可为形状记忆合金,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也可为弹性材料,如医用不锈钢弹簧、弹性高分子材料等。
内管2和外管1之间设有线5,线5可为聚氨酯线、尼龙线等柔性线材;其近端连接外管1近端,远端与支撑架3开口处的物料袋41连接,形成柔性固定。
如图3,初始状态下,物料袋4随支撑架3收缩在外管1远端管腔内,且线5在外管1管腔内处于弯曲状态;
第一次推动内管2,支撑架3和物料袋4随内管2在外管1管腔内移动,直至完全伸出外管1,支撑架3的张力将物料袋4的袋口完全撑开,此时,线5远端达到最远行程,呈紧绷状态,如图4a~4c;
拉回内管2,使支撑架3向外管1管腔内收缩,此时支撑架3的两自由端部31带动整个支撑架3相对于物料袋4发生滑移,且支撑架3的最远端(即支撑架3的环形结构上与外管1远端距离最远的部位)也相对于外管1远端滑移,滑移的距离越大,物料袋4的袋口就越小,当支撑架3的最远端趋近外管1远端端部时,袋口完全闭合,此时,大部分支撑架位于外管1远端管腔内,物料袋4和一小部分支撑架共同位于外管1外侧,因此线5远端的位置变化不大,仅仅使线5脱离紧绷状态,如图5a~5c;
当需要再次打开物料袋4收纳组织时,推动内管2,支撑架3的最远端发生滑动,同时带动支撑架最远端处的物料袋滑动,由于支撑架3开口处的物料袋41受线5的牵引力导致此处与外管1相对静止,无法跟随支撑架最远端处的物料袋同步发生位移,使得物料袋4袋口能够被再次打开;当物料袋4袋口再次完全张开时,如图4a~4c,线5重新变为紧绷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线5实现物料袋4袋口闭合后的再次张开,从而实现物料袋4的重复开合,每次切除病变组织后均可将其纳入物料袋中,有效避免术中可能造成的病变细胞种植转移,同时能够简化施术者的操作过程、有效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物料袋4袋口再次张开的过程中,操作者可通过控制对内管2的推力大小,控制支撑架3被推出的程度,从而调节物料袋4再次张开时的开口大小,使施术者能够更方便地取出病变组织。
切除组织取出器还可包括密封环6,如图6a~6b,沿密封环6内壁向环内凸出形成外环61和内环62,外环61包围在外管1外部,其内部通孔的尺寸与外管1的外径相匹配,手术时,腹腔内形成气腹,当切除组织取出器长时间放置于气腹中时,可使外管1与腹腔外部之间保持密封;内环62包围在内管2外部,其内部通孔的尺寸与内管2的外径相匹配,手术长时间进行时,可使内管2与腹腔外部之间保持密封;内管2可沿内环62内壁来回移动,从而可相对于外管1来回移动;外环61和内环62同轴设置,两者的连接处形成环状凸起63,外管1的近端抵于该凸起63处,使内管2与外管1之间保持密封,当内管2相对于外管1运动时,可防止内、外管之间漏气,保证腹腔内气腹的正常维持。
外环61内通孔的尺寸可略小于外管1的外径、内环62内通孔的尺寸可略小于内管2的外径,使两两配合的部件在接触部位形成过盈配合,通过内、外管管体对密封环6内通孔的挤压,使密封环6与内、外管接触部位隔绝空气;外环61和内环62可设置为同心环,偏心可能会导致管体与密封环6装配时产生间隙,降低密封环6的密封效果。外环61和内环62内通孔的两端可设为斜角,通过斜角的圆滑过渡,使得内管2、外管1与密封环6的装配更便捷,同时能够使内管2在内环62内流畅滑动。
密封环6可位于外管近端的手柄8内,与第一固定环82及锁紧钢圈81配合使用,此时,还需增加第二固定环83,如图8,手柄8内,第一固定环82、密封环6和第二固定环83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82、第二固定环83均与手柄8固定,且第二固定环83内设有与内管2外径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外管1的近端依次穿过锁紧钢圈81、第一固定环82、密封环6的外环61、并与环状凸起63相抵,内管2的近端穿出外管1的近端端部、并依次穿过密封环6的内环62、第二固定环83,与把手7固定,通过将密封环6与锁紧钢圈81、第一固定环82、第二固定环83配合使用,能有效预防外管1松动造成的密封环6密封失效。

Claims (10)

1.一种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可沿其内壁来回移动的内管(2),内管(2)的远端位于外管(1)管腔内,外管(1)远端管腔内收缩设置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具有开环的支撑架(3),该支撑架(3)上套设物料袋(4),支撑架(3)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自由端部(31),该自由端部(31)与内管(2)远端固定连接,同时位于该开口处的物料袋(41)通过线(5)与外管(1)近端相连接且该线(5)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次推动内管(2)使支撑架(3)和物料袋(4)移出外管(1)且线(5)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3)和物料袋(4)完全张开;拉回内管(2)使部分支撑架(3)收缩至外管(1)远端管腔、物料袋(4)袋口随之闭合并与另一部分支撑架(3)共同位于外管(1)一侧时,线(5)脱离紧绷状态;再次推动内管(2)使线(5)达到紧绷状态时,支撑架(3)和物料袋(4)完全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环(6),沿密封环(6)内壁向环内凸出形成用于包围外管(1)的外环(61)和用于包围内管(2)的内环(62),其中,外环(61)和内环(62)同轴设置,其连接处形成环状凸起(63),所述外管(1)的近端抵于该凸起(63)处,内管(2)可沿内环(62)内壁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62)位于外环(61)的环内或环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61)与外管(1)、内环(62)与内管(2)之间分别形成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6)为硅胶密封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5)为聚氨酯线或尼龙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或弹性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所述弹性材料为医用不锈钢弹簧或弹性高分子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近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该把手(7)位于外管(1)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除组织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远端固定连接有手柄(8),内管(2)的近端穿出该手柄(8)。
CN201620782943.9U 2016-07-22 2016-07-22 切除组织取出器 Active CN206102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2943.9U CN206102679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切除组织取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2943.9U CN206102679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切除组织取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2679U true CN206102679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1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2943.9U Active CN206102679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切除组织取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026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278A (zh) * 2016-07-22 2016-11-23 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10537943A (zh) * 2019-08-28 2019-12-06 无锡华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反复开关的取物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278A (zh) * 2016-07-22 2016-11-23 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06137278B (zh) * 2016-07-22 2019-02-01 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10537943A (zh) * 2019-08-28 2019-12-06 无锡华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反复开关的取物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2928B2 (en) Wound protector including balloon within incision
US5752970A (en) Cannula with distal end valve
US10292862B1 (en) Ophthalmic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1977700B1 (en) Device for plicating and fastening gastric tissue
US8361109B2 (en) Multi-planar obturator with foldable retractor
JP5280123B2 (ja) 移動補助を備えた装置
WO2018161769A1 (zh) 一种组合取物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81826A (zh) 带有加固环的伤口保护器
KR20100112087A (ko) 가요성 슬리브를 갖는 견인기
US20130018395A1 (en) Surgical implant deployment device
JP2012527930A (ja) 腹腔鏡のアクセスポート及びポート・スリーブ配置
JP2010240434A (ja) 1回シールを有する手術用アクセス装置
CN107438445A (zh) 自调节式气动密封套管针
JP2012110673A (ja) 拡張可能遠位フランジを含む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KR101685166B1 (ko) 복강경 수술용 엔도파우치 및 단일공 복강경 수술용 엔도파우치 조립체
US20130178712A1 (en) Triangulation Methods with Hollow Segments
CN206102679U (zh)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11685823A (zh) 一种包含袋面隧道的微创手术取物器
EP2796096B1 (en) Medical port
CN104921764B (zh) 一种经肛手术器械进入组件
CN106137278B (zh) 切除组织取出器
CN104125807B (zh) 腹腔镜密封桥
CN202096273U (zh) 一种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
US10441462B1 (en) Ophthalmic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11072098A2 (en) Inverted conical expandable retr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