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9386U - 一种车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9386U
CN206099386U CN201620784965.9U CN201620784965U CN206099386U CN 206099386 U CN206099386 U CN 206099386U CN 201620784965 U CN201620784965 U CN 201620784965U CN 206099386 U CN206099386 U CN 206099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ole
pole contact
flexure strip
usb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49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849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9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9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93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其包括壳主体,所述的壳主体包含有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所述的正极腔室的底部放置有绝缘片,所述的绝缘片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弹簧连接有顶触点,所述的顶触点内卡嵌有一导电弹簧,所述的绝缘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复位弹簧穿过所述的通孔固定连接在PCB板上,所述的PCB板电性连接有USB插口,所述的USB插口通过USB固定套固定,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的插孔内插接有负极触片。其通过设置多个负极触片,增加了其插接在车内充电接口的稳定性,防止了其接触不良导致其损坏或者是待充电设备的损坏,同时其设置了多个USB充电接口,方便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种类很多,由于车内空间窄小,对于车载充电器的设计都趋向于小巧,一般市面上的诸多充电器,其负极触片上内部通常设置有两个弹性片,而设置有两个弹性片的车载充电器在不停颠簸的驾驶室内会不停晃动,这样不但会使接触断断续续,损坏被充电设备,而且会缩短充电器本身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充电器与车内的充电接口接触不稳定,容易导致接触不良而损坏车载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的问题,而提出一种车载充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充电器,其包括壳主体,所述的壳主体包含有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所述的正极腔室设置在所述的壳主体的上侧,所述的正极腔室的底部放置有绝缘片,所述的绝缘片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弹簧连接有顶触点,所述的顶触点通过一固定套固定在所述的正极腔室内,所述的顶触点内卡嵌有一导电弹簧,所述的绝缘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复位弹簧穿过所述的通孔固定连接在PCB板上,所述的PCB板电性连接有USB插口,所述的USB插口的一端通过限位槽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上,所述USB插口的另一端通过USB固定套固定,所述的USB固定套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上,所述的USB固定套上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装饰片,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的插孔内插接有负极触片,所述的负极触片包含固定卡片以及若干个弹性片,所述的壳主体上设置有负极触孔,所述的负极触孔内卡合有触帽,所述的固定卡片卡嵌在所述的插孔内,所述的弹性片卡嵌在所述的触帽内,所述的负极触片的数量与所述的负极触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固定卡片与所述的弹性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片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以及第三弹性片,所述的负极触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以及第三负极触孔,所述的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第三负极触孔内分别卡合有第一触帽、第二触帽以及第三触帽,所述的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三弹性片分别卡嵌在所述的第一触帽、第二触帽以及第三触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片的数量大于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触点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的绝缘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触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的导电弹簧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的外缘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PCB板与所述的复位弹簧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USB插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通过设置多个负极触片,增加了其插接在车内的充电接口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车辆的颠簸而损坏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设置了多个USB充电接口,可以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图2所示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包括壳主体5,所述的壳主体5包含有正极腔室25和负极腔室26,所述的正极腔室25设置在所述的壳主体5的上侧,所述的正极腔室25的底部放置有绝缘片4,所述的绝缘片4连接有复位弹簧3,所述的复位弹簧3连接有顶触点2,所述的顶触点2通过一固定套1固定在所述的正极腔室25内,所述的顶触点2内卡嵌有一导电弹簧6,所述的绝缘片4上设置有通孔14,所述的复位弹簧3穿过所述的通孔14固定连接在PCB板7上,所述的PCB板7电性连接有USB插口17,所述的USB插口17的一端通过限位槽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5上,所述USB插口17的另一端通过USB固定套8固定,所述的USB固定套8通过卡扣18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5上,所述的USB固定套8上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装饰片9,所述的PCB板7上设置有插孔15,所述的插孔15内插接有负极触片10,所述的负极触片10包含固定卡片16以及弹性片,所述的壳主体5上设置有负极触孔24,所述的负极触孔24内卡合有触帽,所述的固定卡片16卡嵌在所述的插孔15内,所述的弹性片卡嵌在所述的触帽内,所述的负极触片10的数量与所述的负极触孔24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固定卡片16与所述的弹性片固定连接。
实施时,所述的弹性片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弹性片19、第二弹性片20以及第三弹性片22,所述的负极触孔24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以及第三负极触孔,所述的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第三负极触孔内分别卡合有第一触帽21、第二触帽11以及第三触帽23,所述的第一弹性片19、第二弹性片20、第三弹性片22分别卡嵌在所述的第一触帽21、第二触帽11以及第三触帽23内。
实施时,所述的弹性片的数量大于三个。
实施时,所述的顶触点2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2,所述复位弹簧3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环形凹槽12内,所述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抵在所述的绝缘片4上。
实施时,所述的顶触点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3,所述的导电弹簧6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13内,所述的PCB板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导电弹簧6的另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通孔内。
实施时,所述的环形凹槽12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13的外缘直径。
实施时,所述的复位弹簧3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通孔14的直径。
实施时,所述的PCB板7与所述的复位弹簧3平行。
实施时,所述的USB插口8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安装时,将USB插口固定在PCB板,将导电弹簧插接在PCB板上,然后将负极触片插接在所述的插孔内,将触帽卡合在将固定有USB插口的PCB板从壳主体的底部插入,此时导电弹簧从通孔内穿过,负极触片卡嵌在所述的触帽内,再将绝缘片放置在正极腔室的底部,将复位弹簧放置在正极腔室内,让顶触点卡合在复位弹簧和导电弹簧上,然后通过固定套卡合在顶触点上,实现顶触点的固定,进而的将USB固定套卡合在壳主体上,然后将装置片固定在USB固定套上,实现整体的安装。

Claims (9)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包括壳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主体包含有正极腔室和负极腔室,所述的正极腔室设置在所述的壳主体的上侧,所述的正极腔室的底部放置有绝缘片,所述的绝缘片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弹簧连接有顶触点,所述的顶触点通过一固定套固定在所述的正极腔室内,所述的顶触点内卡嵌有一导电弹簧,所述的绝缘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复位弹簧穿过所述的通孔固定连接在PCB板上,所述的PCB板电性连接有USB插口,所述的USB插口的一端通过限位槽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上,所述USB插口的另一端通过USB固定套固定,所述的USB固定套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的壳主体上,所述的USB固定套上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装饰片,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的插孔内插接有负极触片,所述的负极触片包含固定卡片以及弹性片,所述的壳主体上设置有负极触孔,所述的负极触孔内卡合有触帽,所述的固定卡片卡嵌在所述的插孔内,所述的弹性片卡嵌在所述的触帽内,所述的负极触片的数量与所述的负极触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的固定卡片与所述的弹性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述的弹性片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以及第三弹性片,所述的负极触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以及第三负极触孔,所述的第一负极触孔、第二负极触孔、第三负极触孔内分别卡合有第一触帽、第二触帽以及第三触帽,所述的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三弹性片分别卡嵌在所述的第一触帽、第二触帽以及第三触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片的数量大于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触点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的绝缘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触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的导电弹簧的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的PCB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卡插在所述的第一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环形凹槽的外缘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与所述的复位弹簧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SB插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CN201620784965.9U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车载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9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4965.9U CN206099386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车载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4965.9U CN206099386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车载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9386U true CN206099386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6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496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9386U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车载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9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2792A1 (zh) * 2019-11-28 2021-06-03 冠翔(香港)工业有限公司 点烟器插头及包括其的供电导线、车载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2792A1 (zh) * 2019-11-28 2021-06-03 冠翔(香港)工业有限公司 点烟器插头及包括其的供电导线、车载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2978A (zh) 充电电路、可充电电池及用户终端
CN103051003A (zh) 充电器
CN103236720A (zh) 积木式移动电源与充电器的组合装置
CN104538578A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203911534U (zh) 接触式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3481572U (zh) 一种自由叠加的便携式插排
CN106208225A (zh) 充电电池的充电激活电路
CN206099386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06585145U (zh) 一种强磁吸式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4361164U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204481092U (zh) 可充电电池组件
KR101800814B1 (ko) Usb 충전단자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CN205790771U (zh) 一种多功能插线板
CN212085112U (zh) 一种带usb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
US9553464B2 (en) In-vehicle-mounted charging device
KR200453132Y1 (ko) 배터리 접속단자
CN1722741B (zh) 移动终端的电源连接装置
CN106648170B (zh) 无线充电鼠标
CN215119122U (zh) 一种大容量的数码相机电池结构
CN210838233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排插
CN203968173U (zh) 接触式无线充电手机外壳
CN204517457U (zh) 一种充电器型充电宝
CN207459789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13753156U (zh) 一种结构稳定、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CN203787531U (zh) 蓄电池的转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