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3381U -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 Google Patents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3381U
CN206093381U CN201621036460.0U CN201621036460U CN206093381U CN 206093381 U CN206093381 U CN 206093381U CN 201621036460 U CN201621036460 U CN 201621036460U CN 206093381 U CN206093381 U CN 206093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frame
connecting rod
outside framework
lobe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64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0364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3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3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33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eezers Or Refrigerated Show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包括有一内框架、外框架与支撑补正机构;其中,内框架设有二凸轮板与二主支撑弹簧,该外框架套设于内框架外侧且可作直线升降,该外框架并与支撑补正机构枢接结合,且该支撑补正机构枢设于内框架的二凸轮板间,该支撑补正机构并设有四连杆组,该四连杆组与内框架的二凸轮板枢接,且支撑补正机构并设有二副支撑弹簧,令外框架可与支撑补正机构同步升降,且借由主支撑弹簧与副支撑弹簧的作用力,以支撑承载外框架与显示装置;借此,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Description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特别是一种用于承置显示装置,具有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背景技术
为提供显示装置(如:显示器、白板、黑板或其它平面式电子产品)装设的稳定性与方便性,其多利用置放柜来承置,或利用吊挂臂、支撑臂来吊挂安装该些揭示装置,以达使用上的方便性;但,由于该置放柜并未能操作揭示装置上、下移动来调整观看位置,而吊挂臂、支撑臂其需提供较大空间始可上、下调整高度,因此,不论是利用置放柜、吊挂臂或支撑臂来装设揭示装置,其仍具有使用及操作上的不方便性。
为解决上述缺失,申请人逐设计出一种升降式支撑架(公告第M462549号新型专利),该升降式支撑架包括有一脚架,脚架上设置有牵引机构与挂具活动机构,其中该牵引机构主要由牵引盘、惰轮与弹簧所组成,且该牵引盘上并设置有涡卷部,而该挂具活动机构提供显示装置的承置,挂具活动机构具有牵引绳索,该牵引绳索并绕设牵引机构的牵引盘与惰轮,且与弹簧枢接;借此,当操作显示装置升降时,其可驱动牵引盘旋转并拉动弹簧使形成力平衡状态,以达无段随停的效果。
上述的升降式支撑架虽具有可无段升降随停的效果,但由于其脚架、牵引机构与挂具活动机构因构件结构较为复杂,其组装时需由至少二位人员始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该牵引盘后侧凸设有涡卷部,因此该升降式支撑架的体积较大,由侧面观之,其厚度亦很厚,因此其并无法安装设于墙上,而仍有使用上的不方便性与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升降的支撑架所具有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其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包括有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包括有一内框架、外框架与支撑补正机构;其中:
内框架,由若干框柱所组成,内框架设有二对称的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该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的上侧与下侧各设有一凹部,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的中段则设有一凸部,使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形成曲线状;又,该内框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槽,且内框架左、右两侧的外侧端下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
外框架,由若干框柱所组成,该外框架套设于内框架外侧,该外框架内设有二主支撑弹簧,该二主支撑弹簧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的上侧;又,该外框架左、右侧的内侧端上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该滑轨轮伸设于内框架的定位槽中,且并顶靠内框架所设定位槽的壁面;再,该外框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恰可提供内框架所设的滑轨轮伸设其中,并令内框架的滑轨轮顶靠该外框架所设定位槽的壁面,令该外框架可于内框架外侧上下滑动者;再,该外框架底部的框柱设有一支撑拉杆;
支撑补正机构,包括有一弹簧座,弹簧座上并设有二副支撑弹簧,该二副支撑弹簧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的上侧,令该支撑补正机构设于内框架内侧设于内框架的第一凸轮板、第二凸轮板间;又,该弹簧座上枢接结合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顶端枢接有第三连杆,第二连杆顶端枢接有第四连杆,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顶端相互枢接结合,令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形成四连杆组,且该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端设有第一滚轮,该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端设有第二滚轮,令该第一滚轮顶靠于内框架的第一凸轮板,第二滚轮顶靠于内框架的第二凸轮板;再,该弹簧座并穿设外框架的支撑拉杆,且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顶端与外框架的支撑拉杆枢接结合,令该支撑补正机构可随外框架的上下移动而同步上下移动,且该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并可分别于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上滚动;
借由上述构造,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的可升降承置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及外框架向下移动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图,及外框架向下移动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及外框架向下移动至最低点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及外框架向下移动至最低点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内框架
11 框柱
12A 第一凸轮板
12B 第二凸轮板
121 凹部
122 凹部
123 凸部
13 定位槽
14 滑轨轮
20 外框架
21 框柱
22 主支撑弹簧
23 滑轨轮
24 定位槽
25 支撑拉杆
30 支撑补正机
31 弹簧座
32 副支撑弹簧
331 第一连杆
332 第二连杆
333 第三连杆
334 第四连杆
341 第一滚轮
342 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包括有内框架10、外框架20与支撑补正机构30;其中:
内框架10(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由若干框柱11所组成,内框架10设有二对称的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该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的上侧与下侧各设有一凹部121、122,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的中段则设有一凸部123,使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形成曲线状;又,该内框架10左、右两侧的框柱11各设有一定位槽13,且内框架10左、右两侧的外侧端下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14。
外框架20(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由若干框柱21所组成,该外框架20套设于内框架10外侧,该外框架20内设有二主支撑弹簧22,该二主支撑弹簧22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10的上侧;又,该外框架20左、右侧框柱21的内侧端上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23,该滑轨轮23伸设于内框架10的定位槽13中,且并顶靠内框架10所设定位槽13的壁面;再,该外框架20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槽24,该定位槽24恰可提供内框架10所设的滑轨轮14伸设其中,并令内框架10的滑轨轮14顶靠该外框架20所设定位槽24的壁面,令该外框架20可于内框架10外侧上下滑动者;再,该外框架20的底部的框柱21上枢设有支撑拉杆25。
支撑补正机构30(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包括有一弹簧座31,弹簧座31上并设有二副支撑弹簧32,该二副支撑弹簧32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10的上侧,令该支撑补正机构30设于内框架10内侧设于内框架10的第一凸轮板12A、第二凸轮板12B间;又,该弹簧座31上枢接结合有第一连杆331与第二连杆332,第一连杆331顶端枢接有第三连杆333,第二连杆332顶端枢接有第四连杆334,该第三连杆333与第四连杆334的顶端相互枢接结合,令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形成四连杆组,且该第一连杆331与第三连杆333的枢接端设有第一滚轮341,该第二连杆332与第四连杆334的枢接端设有第二滚轮342,令该第一滚轮341顶靠于内框架10的第一凸轮板12A,第二滚轮342顶靠于内框架10的第二凸轮板12B;再,该弹簧座31上并穿设外框架20的支撑拉杆25,且第三连杆333与第四连杆334结合于外框架.20的支撑拉杆25顶端,令该支撑补正机构30可随外框架20的上下移动而同步上下移动,且该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并可分别于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上滚动。
借由上述构造,如图2、图3所示,由于外框架20套设于内框架10外侧,且内框架10所设的定位轮14伸置于外框架20的定位槽24中,该外框架20的滑轨轮23伸置于内框架10的定位槽13中,令内框架10与外框架20相互卡掣定位,令外框架20得以直线升降的方式于内框架10的外侧上、下移动,且使用者可将显示装置(图中未揭示)挂置于外框架20上,令显示装置与外框架20可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同步升降移动。
当该外框架20位于最高点时(如图2、图3所示),该支撑补正机构30所设的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恰位于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上侧的凹部121,而当将外框架20向下移动时,由于该支撑补正机构30与外框架20的支撑拉杆25枢接结合,该支撑补正机构30的弹簧座31、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随外框架20同步向下移动,并同时拉伸主支撑弹簧22及副支撑弹簧32,该支撑补正机构30所设的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则分别于内框架10的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上向下滚动(如图4、图5所示),令外框架20得以无段向下移动;而当将外框架20移动至预定高度时,借由主支撑弹簧22及副支撑弹簧32受力拉伸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令该外框架20可随停而不致向下移动,进而令外框架20与显示装置可无段任意随停;如图6、图7所示,当外框架20向下移动至最低点时,该支撑补正机构30的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则分别滑入第一凸轮板12A、第二凸轮板12B下侧的凹部122,使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得以定位固定,令外框架20不再受力向下移动。
当将外框架20向上移动时,该支撑补正机构30的弹簧座31、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随外框架20同步向上移动,该支撑补正机构30所设的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则分别于内框架10的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上向上滚动,令外框架20得以无段向上移动;而当将外框架20移动至预定高度时,借由主支撑弹簧22及副支撑弹簧32受力拉伸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令该外框.架20可随停而不致再向上移动,进而令外框架20与显示装置可无段任意随停;当外框架20向上移动至最高点时,该支撑补正机构30的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则分别滑入第一凸轮板12A、第二凸轮板12B上侧的凹部121,使第一滚轮331与第二滚轮332得以定位固定,令外框架20不再受力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
其中,该支撑补正机构30的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因受力向下(或向上)移动使副支撑弹簧32产生拉力时,该拉力得以形成水平作用力施于第一滚轮341、第二滚轮342上,该水平作用力则得以再转换形成垂直作用力,令该垂直作用力与主支撑弹簧22与外框架20及所负载的显示装置形成力平衡状态,令外框架20与显示装置可达无段任意随停。
再,由于该内框架10所设的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呈曲线状,且具有曲面连续性,当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于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上滚动时,该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同步改变其夹角,而得以改变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第三连杆333及第四连杆334施于第一滚轮341、第二滚轮342的水平作用力与垂直作用力,进而得以对应主支撑弹簧22所产生的作用力,令外框架20、支撑补正机构30与显示装置可随时形成力平衡状态,使可达无段任意随停。
由是,从以上所述及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一)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补正机构30的四连杆组枢接有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该第一滚轮341、第二滚轮342于第一凸轮板12A、第二凸轮板12B上滑动,其可提供该四连杆组与第一滚轮341与第二滚轮342无段升降移动,进而可令外框架20与显示装置(图中未揭示)可作无段上下移动至预定高度,实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便性。
(二)另,本实用新型于内框架10内设置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并于第一凸轮板12A与第二凸轮板12B间设置支撑补正机构30,令支撑补正机构30的第一滚轮341、第二滚轮342可于第一凸轮板12A、第二凸轮板12B上滚动,其可减少本实用新型承置架的厚度与体积,令本实用新型可枢接于墙壁上或枢接于脚架上使用,且亦可由单人进行安装作业,实具有高度实用性与安装方便性及简易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1)

1.一种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包括有一内框架、外框架与支撑补正机构;其中:
内框架,由若干框柱所组成,内框架设有二对称的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该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的上侧与下侧各设有一凹部,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的中段则设有一凸部,使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形成曲线状;又,该内框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槽,且内框架左、右两侧的外侧端下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
外框架,由若干框柱所组成,该外框架套设于内框架外侧,该外框架内设有二主支撑弹簧,该二主支撑弹簧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的上侧;又,该外框架左、右侧的内侧端上方各枢设有一滑轨轮,该滑轨轮伸设于内框架的定位槽中,且并顶靠内框架所设定位槽的壁面;再,该外框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恰可提供内框架所设的滑轨轮伸设其中,并令内框架的滑轨轮顶靠该外框架所设定位槽的壁面,令该外框架可于内框架外侧上下滑动;再,该外框架底侧的框柱上设置有一支撑拉杆;
支撑补正机构,包括有一弹簧座,弹簧座上并设有二副支撑弹簧,该二副支撑弹簧的顶端枢接于内框架的上侧,令该支撑补正机构设于内框架内侧并设于内框架的第一凸轮板、第二凸轮板间;又,该弹簧座上枢接结合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顶端枢接有第三连杆,第二连杆顶端枢接有第四连杆,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顶端相互枢接结合,令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形成四连杆组,且该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端设有第一滚轮,该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端设有第二滚轮,令该第一滚轮顶靠于内框架的第一凸轮板,第二滚轮顶靠于内框架的第二凸轮板;再,该弹簧座并穿设外框架的支撑拉杆,且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顶端与外框架的支撑拉杆枢接结合,令该支撑补正机构可随外框架的上下移动而同步上下移动,且该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并可分别于第一凸轮板与第二凸轮板上滚动;
借由上述构造,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方便操作升降且可随停的可升降承置架。
CN201621036460.0U 2016-09-02 2016-09-02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3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6460.0U CN206093381U (zh) 2016-09-02 2016-09-02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6460.0U CN206093381U (zh) 2016-09-02 2016-09-02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3381U true CN206093381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646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3381U (zh) 2016-09-02 2016-09-02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338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407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张明正 承置架
CN109084124A (zh) * 2017-06-14 2018-1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省力装置及应用该省力装置的电子白板
CN110118296A (zh) * 2018-02-07 2019-08-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安装机构及采用该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10375160A (zh) * 2019-07-26 2019-10-25 中山市宜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定位的升降架
CN111102440A (zh) * 2018-10-29 2020-05-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安装机构及采用该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407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张明正 承置架
CN109084124A (zh) * 2017-06-14 2018-1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省力装置及应用该省力装置的电子白板
CN110118296A (zh) * 2018-02-07 2019-08-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安装机构及采用该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11102440A (zh) * 2018-10-29 2020-05-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安装机构及采用该安装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10375160A (zh) * 2019-07-26 2019-10-25 中山市宜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定位的升降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93381U (zh) 可随停的升降承置架
CN202959456U (zh) 伸缩衣柜
CN206072672U (zh) 滚动升降的支撑装置
CN109846217A (zh) 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可调节悬臂式货架
CN203585750U (zh) 屏幕用旋转升降装置
CN208929646U (zh) 一种油缸安装辅助定位装置
CN202950203U (zh) 升降桌
CN207864969U (zh) 一种定力弹簧连接结构
CN205618920U (zh) 弹簧上下排列且侧置的薄型支撑架
CN201131103Y (zh) 可调整升降的显示器支撑架结构
CN205285502U (zh) 双气柱支撑调节桌面的学习桌
CN201134999Y (zh) 可调整升降的显示器支撑架结构
CN203297869U (zh) 升降式支撑架
CN106272323A (zh) 一种刻度板定量移动设备
CN205813967U (zh) 升降咖啡桌
CN209235519U (zh) 一种旋转式家具展示台
CN208355043U (zh) 一种升降床的配重结构
TWM457008U (zh) 多層立架之升降裝置
CN208907532U (zh) 一种滚轮式升降支架
CN207279200U (zh) 一种圆柱形升降底座
KR101426201B1 (ko) 판서 보드 승강 기능을 구비한 칠판
CN206246962U (zh) 带滑车的修长立柱型升降支撑架
CN205547993U (zh) 一种无极型可上下调节放书隔板高度的书架
CN215015738U (zh) 一种工业设计展架
TWM485649U (zh) 溫室移動式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