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8160U -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8160U
CN206088160U CN201620184285.3U CN201620184285U CN206088160U CN 206088160 U CN206088160 U CN 206088160U CN 201620184285 U CN201620184285 U CN 201620184285U CN 206088160 U CN206088160 U CN 206088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type casing
auxiliar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42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爱国
芦海云
顾佥
郭治
郭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42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8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8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8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输送领域,公开了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轴及相应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所述物料混合输送轴包括:可转动的轴体(1),所述轴体(1)上设置有轴向延伸以进行推料的内螺旋带(2)和轴向延伸以进行返料的外螺旋带(3),其中,所述外螺旋带(3)和所述内螺旋带(2)的螺旋方向相反,并且所述外螺旋带(3)的内侧边和所述轴体(1)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外螺旋带(3)上呈夹角地设置有返料翅叶(4),所述返料翅叶(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螺旋带(2)的一致,通过返料翅叶(4)的推料和抬升混料作用,该物料混合输送轴能够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Description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输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轴和一种具有这种物料混合输送轴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对生物质、富有机固体废弃物和低阶煤需要进行高效清洁的利用,为此,中低温热解技术对上述物质的清洁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低品位煤炭经热处理后,一方面可以得到附加值较高的煤焦油,另一方面提质可以得到半焦(兰炭),其成分和性质趋近于烟煤,能够有效防止自燃的发生,而且便于运输和储存,可广泛用于发电、造气、化工等。
然而,在以固体热载体为核心的热解技术中,由于物料与热载体混合不均,时常出现热解不充分或局部过热的情况,尤其是对富含沥青质的物料来说,如煤直接液化残渣、重质沥青等,局部过热将会引起强粘结,以致结渣而堵塞输送管路。
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螺旋物料混合装置,以实现常温物料的混合,但是,物料混合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螺旋混料机长度的限制,例如,行程短的混料机难以达到所需的混合效果,为此,这种螺旋物料混合装置的螺旋混料机的长度通常较长,以提高混料效果。但是,这种螺旋物料混合装置在混合输送高温物料时,时常会出现螺旋轴由于热疲劳而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为了避免较长的螺旋轴由于热疲劳而发生弯曲变形,需要对螺旋轴进行冷却。为此,出现了一种双套管空心轴方案,冷却效果显著,但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热量,热载体和物料的热损失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料的热混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轴及相应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该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能够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轴,包括可转动的轴体,固定在所述轴体上的轴向延伸以进行推料的内螺旋带,通过金属固定件与所述内螺旋带相固定的轴向延伸以进行返料的外螺旋带,其中,所述外螺旋带和所述内螺旋带的螺旋方向相反,并且所述外螺旋带的内侧边和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包含上述可转动的轴体、内螺旋带和外螺旋带的筒体或筒形壳体,其中,所述外螺旋带外边缘上设置有平面或曲面的多个返料翅叶,所述外螺旋带外边缘的内切面与所述返料翅叶的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呈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返料翅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螺旋带的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轴体转动的同时,内螺旋带能够推料进行物料的输送,而外螺旋带能够返料进行物料的混合,同时,外螺旋带上具有返料翅叶,并且返料翅叶的延伸方向与内螺旋带的旋向一致,这样,返料翅叶一方面能够与内螺旋带一样能够起到推料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返料翅叶与外螺旋带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例如两者之间形成倒立的V形结构,从而能够将物料抬起,随着螺旋的旋转,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抬起的物料就会在自身重力下洒落,也就是,在一定高度后,将一边螺旋抬升,一边螺旋洒落,从而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混料效果,以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优选地,所述返料翅叶呈螺旋方向延伸,其占据的空间小于需混合和输送物料占据的空间的5%,优选小于需混合和输送物料占据的空间的3%。
优选地,所述返料翅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螺旋带的一个带片的外边缘上,所述返料翅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螺旋带的相邻的另一个带片的外边缘上。
优选地,所述返料翅叶的宽度与所述外螺旋带的宽度一致。
更优选地,所述轴体的直径为所述内螺旋带直径的1/3;所述外螺旋带的外边缘距离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优选为2-3毫米。
更优选地,所述内螺旋带和所述外螺旋带的最大逼近角为40°-44°。
另外,所述外螺旋带和所述内螺旋带的面积比为(1:0.3)-(1:1);所述外螺旋带和所述内螺旋带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与所述内螺旋带的面积之比为(0.8:1)-(1.5:1)。
另外,在以上任意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一端形成有进料口,另一端形成出料口。
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物料混合输送轴,从筒体或筒形壳体的进料口进入到筒体或筒形壳体内部空间中的多种物料在物料混合输送轴的输送混合作用下,能够以所需的混合效果或混合比从出料口排出,因此,该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能够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优选地,所述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还包括能够向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内加入一部分物料的辅助进料机构,该辅助进料机构的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设置在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所述物料混合输送轴的上部,其中,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上的辅助进料口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外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上的辅助排料口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内部,所述辅助进料机构的螺旋推料轴将至少一部分待混合和运输的物料从所述辅助排料口推送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内,再经所述物料混合输送轴与其它物料一起混合和输送。
优选地,所述辅助排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端盖上伸入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外部的壳体段上形成所述辅助进料口,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内部的壳体段上形成所述辅助排料口;所述螺旋推料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的内部,以将通过所述辅助进料口进入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内部的那部分物料从所述辅助排料口推送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的螺旋推料轴上设置有从动件,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轴体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外部的轴段上设置有与所述从动件传动连接的主动件,通过调整所述主动件和/或所述从动件,能够调整所述螺旋推料轴的推料量。
优选地,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的线速度之比为(1:1.8)-(1:2.2)。
优选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的螺旋推料轴和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轴体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和石墨密封法兰装配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和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的螺旋推料轴和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轴体各自的轴承的外部套设有轴承水冷盘,所述轴承水冷盘和对应的轴承之间形成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水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套设在所述螺旋推料轴和所述轴体上对应的夹套式水冷器内的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所述进料口下方部位、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中部部位、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的所述出料口部位分别设置有测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包括U形筒体和可拆卸连接的盖板。
优选地,所述内螺旋带的螺旋距与输送的物料粒度的直径的比值为10-25;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与所述外螺旋带的最外边缘之间的间隙为输送物料的最大粒径的6-10倍。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中,所述物料优选为高温物料,特别是温度为150摄氏度-650摄氏度的待热解的高温碳质材料,例如是煤、煤直接液化残渣、重质渣油、焦、石油焦、油砂、页岩油、碳质工业废料或尾矿、生物质、合成塑料、合成聚合物、废轮胎、市政工业废料、沥青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物料混合输送轴的简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螺旋带的最大逼近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物料混合输送装置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轴承的冷却水路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体,2-内螺旋带,3-外螺旋带,4-返料翅叶,5-带片,6-电机,7-物料混合输送装置,8-筒体或筒形壳体,9-物料混合输送轴,10-进料口,11-出料口,12-辅助进料机构,13-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4-辅助进料口,15-螺旋推料轴,16-从动件,17-主动件,18-石墨密封法兰,19-轴承,20-轴承水冷盘,21-进水口,22-出水口,23-冷却水通道,24-夹套式水冷器,25-U形筒体,2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输送轴9的简易,如图1所示,该物料混合输送轴9包括可转动的轴体1,例如,轴体1可通过电机6等驱动装置来驱动旋转,其中,轴体1上设置有轴向延伸以进行推料的内螺旋带2和轴向延伸以进行返料的外螺旋带3,其中,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的螺旋方向相反,并且外螺旋带3的内侧边和轴体1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例如外螺旋带3通过一定宽度的板材螺旋形成,并通过一定数量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在轴体1上,同时,外螺旋带3上呈夹角地设置有返料翅叶4,返料翅叶4的延伸方向与内螺旋带2的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轴体1转动的同时,内螺旋带2通过其螺旋旋旋转能够推料,以将物料向前输送,而外螺旋带3通过自身的螺旋旋旋转则能够将向前的物料在一定程度上向后返料,以实现物料的混合,同时,由于外螺旋带3上设置有返料翅叶4,并且返料翅叶4的延伸方向与内螺旋带的旋向一致,这样,在外螺旋带3返料的同时,返料翅叶4一方面能够与内螺旋带2一样能够起到推料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返料翅叶4与外螺旋带3之间具有夹角,例如两者之间形成V形,从而能够将物料抬起,随着螺旋的旋转,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抬起的物料就会在自身重力下洒落,从而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混料效果,以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对高温物料进行输送混合并提高抗磨损性,优选地,上述的轴体1、内螺旋带2和外螺旋带3和/或返料翅叶4采用高碳高铬合金材料,这样,即使轴体1较短,也能够实现所需的物料混合效果,更进一步地,即便是将轴体1的长度增加,由于采用高碳高铬合金材料,轴体1也并不为由于热疲劳而产生弯曲,同时,该轴体1也并不需要额外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从而确保了物料输送混合所需的热量。
另外,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返料翅叶4抬料混料的效果,外螺旋带3上的返料翅叶4呈螺旋方向延伸,也就是,返料翅叶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例如焊接于或通过螺螺旋栓可拆卸地连接于外螺旋带3,另一端则向螺旋方向延伸所需的长度。例如,在返料翅叶4通过螺栓连接于外螺旋带3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外螺旋带3上返料翅叶4的数量,以及返料翅叶4相互之间的间距,从而相应地达到所需的混料效果。
当然,返料翅叶4的形状也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返料翅叶4可以为带状,或者返料翅叶4自身具有一定的凹槽或夹角,例如,返料翅叶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平板形、半圆形或者V形,这种平板形、半圆形或者V形的结构自身再以螺旋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返料翅叶4可以螺旋方向延伸,但是,为了提高返料翅叶4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返料翅叶4与外螺旋带3连接处所承受的作用力,优选地,如图1所示,返料翅叶4的一端连接于外螺旋带3的一个带片5上,返料翅叶4的另一端连接于外螺旋带3的相邻的另一个带片5上,从而能够调高返料翅叶4装配的可靠性,例如,外螺旋带3的一个螺旋距之间可以连接有一个返料翅叶4或多个返料翅叶,这样,可以根据所需的混合效果来设置返料翅叶4的数量,例如,返料翅叶4的安装数量可以为轴体1的螺旋杆长度与外螺旋带3的螺旋距之比的整数倍。此外,返料翅叶4的两端优选地通过螺栓连接于外螺旋带3,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便捷地调整外螺旋带3上返料翅叶4的数量,以及返料翅叶4相互之间的间距,从而相应地达到所需的混料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返料翅叶4自身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为了提高抬料混料的效果,并与外螺旋带3之间形成更理想的夹角,优选地,返料翅叶4的宽度与外螺旋带3的宽度一致,这样,返料翅叶4和外螺旋带3之间连接处形成的V形夹角将在外螺旋带的整个带宽方向延伸,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抬料的效果。当然,返料翅叶4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外螺旋带3的带宽。
为了提高轴体1的抗热疲劳性能,优选地,轴体1的直径为内螺旋带2直径的1/3,这样,这种大直径的管轴能够轻松应对高温的物料混合输送,而并不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当轴体1采用高碳高铬合金材料制造时,这种抗热疲劳性能尤为明显,从而提高了高温物料连续混合输送的效率。此外,当采用这样直径的轴体1时,即使轴体1外表面上的高温物料也能够在螺旋的作用下被向前推送。
进一步,为了提高物料的推送和混合效果,如图2所示,在高度方向上,内螺旋带2和外螺旋带3的带边与竖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8°,并且,内螺旋带2和外螺旋带3的最大逼近角为40°-44°,在图2中,优选地采用了44°,这样的逼近角能够将贴紧轴体1的物料也轻松向前推送。
此外,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之间的参数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例如,在一种优选结构中,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的面积比为1:0.3-1:1,优选地,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之前的面积比为1:1;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与内螺旋带2的面积之比为0.8:1-1.5:1,优选地为1:1,例如,外螺旋带3的带宽与内螺旋带2的带宽相同,并且外螺旋带3和内螺旋带2之间的间隙也等于上述带宽,这样的设置能够显著地提高物料混合输送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图3显示该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的简易结构,如图3所述,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包括筒体或筒形壳体8和以上任一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9,其中,物料混合输送轴9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并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装配在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两端,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一端形成进料口10,另一端形成出料口11。
如上所述的,轴体1转动的同时,内螺旋带2通过其螺旋旋转能够推料,以将物料向前输送,而外螺旋带3通过自身的螺旋旋旋转则能够将向前的物料在一定程度上向后返料,以实现物料的混合,同时,由于外螺旋带3上设置有返料翅叶4,并且返料翅叶4的延伸方向与内螺旋带的旋向一致,这样,在外螺旋带3返料的同时,返料翅叶4一方面能够与内螺旋带2一样能够起到推料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返料翅叶4与外螺旋带3之间具有夹角,例如两者之间形成V形结构,从而能够将物料抬起,随着螺旋的旋转,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抬起的物料就会在自身重力下洒落,从而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混料效果,以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这样,从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进料口10进入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的物料在物料混合输送轴9的输送混合作用下,能够以所需的混合效果从出料口11排出,因此,该物料混合输送装置能够显著地提高物料的热混合输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还包括有能够向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进料的辅助进料机构12,辅助进料机构12的进料将在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与通过进料口10进入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的物料进行混合输送,因此,该辅助进料机构12的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设置在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靠近进料口10的位置处,并且位于物料混合输送轴9的上方,其中,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上的辅助进料口14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外部,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上的辅助排料口6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辅助进料机构12的螺旋推料轴15将物料从辅助排料口6推送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这样,螺旋推料轴15将物料A从辅助排料口6推送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并在进料口10的位置处与通过进料口10的物料B汇聚,随后,在轴体1的旋转作用下,外螺旋带3、内螺旋带2以及返料翅叶4开始混料并向前推送,使得从出料口11排出的混合物料满足所需的混料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辅助排料口6位于进料口10的正下方,也即是,辅助排料口6的出口端面与进料口10朝向辅助进料机构的内壁面齐平,从而能够将两个进料口的进料一开始就在掉落的过程中实现较好的初步混合。
另外,辅助进料机构12中,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从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端盖上伸入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其中,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外部的壳体段上形成有辅助进料口14,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的壳体段上形成有辅助排料口6;而螺旋推料轴15可转动地设置在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上,以将通过辅助进料口14进入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内的物料从辅助排料口6推送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相对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平行设置,同时,螺旋推料轴15相对于轴体1平行设置,但在其他结构形式中,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可以相对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倾斜设置,同时,螺旋推料轴15相对于轴体1也可以倾斜设置,但此时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
另外,为了实现物料的定量进料,以取得所需的混料效果,优选地,螺旋推料轴15的转动通过轴体1的转动来驱动,如图1所示,螺旋推料轴15上设置有从动件16,例如从动齿轮或从动带轮,而轴体1位于筒体或筒形壳体8外部的轴段上设置有与从动件16传动连接的主动件17,例如主动齿轮或主动带轮,从而,通过调整主动件17和/或从动件16以能够调整螺旋推料轴15的定量推料。
例如,在轴体1的转速一定的情形下,可以通过调整两者的直径大小来调整螺旋推料轴15的定量推料,为此,从动件16和主动件17设置为主动带轮17和/或从动带轮16,并采用传送带连接,这样,通过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带轮,即可相应地调整螺旋推料轴15的转速,如图5所示。
但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结构形式中,从动件16和主动件17也可以为相互啮合的齿轮,这样,通过调整对应齿轮的齿数比,也能够相应地调整螺旋推料轴15的转速。
因此,在以上的基础上,优选地,主动件17和从动件16的线速度之比为1:1.8-1:2.2,这样,可以实现两种物料良好的进料混合。
另外,如图3所示,轴体1的转速则由电机6来驱动并通过相应的带轮和传送带(图5所示)或者相互啮合的齿轮来控制。
电机6优选地采用调频电机,从而便于控制物料在筒体或筒形壳体8和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内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混合效果。
另外,如图3所示,和现有技术相同的,螺旋推料轴15和轴体1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各自的壳体上,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中,螺旋推料轴15和轴体1还通过石墨密封法兰18(采用法兰填料密封,填料为耐高温的石墨盘根)装配在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和筒体或筒形壳体8上。
进一步,为了保证轴承良好运行,如图3和4所示,螺旋推料轴15和轴体1各自的轴承19的外部套设有轴承水冷盘20,轴承水冷盘20和对应的轴承19之间形成具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的冷却水通道23,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与套设在螺旋推料轴15和轴体1上对应的夹套式水冷器24流体连通,这样,可以通过夹套式水冷器24对轴体1和螺旋推料轴15的轴承19进行冷却,确保在高温物料的混合推送作业中,轴承19能够稳定可靠运行,从而避免轴体1和螺旋推料轴15由于轴承19而发生停转或转速不均的问题。
另外,可选择地,为了能够对物料混合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中,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进料口10下方部位、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中部部位、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出料口11部位分别设置有测温装置(未图示),这样,可以实时监测物料混合前的温度、混合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混合完毕后准备出料的温度,从而实时控制混料温度。
此外,如图5所示,可选择地,筒体或筒形壳体8包括U形筒体25和可拆卸连接的盖板26,这样,可以保证物料混合过程中,反应气体能够顺着U形筒体25的内表面向上流动以便于排出,同时,盖板26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后续设备的维护,并及时查看物料混合输送轴9的运行情况。当然,盖板26上可以设置所需的排气孔。
此外,为了减少物料混合过程中对物料的磨损,优选地,内螺旋带2的螺旋距与输送的物料粒度的直径的比值为10-25;筒体或筒形壳体8与外螺旋带3的最外边缘之间的间隙为输送物料的最大粒径的6-10倍。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输送装置7并不特定地限于此,上述的比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
例如,在一种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
物料一采用粒度为6mm的瓷球,其密度为2.4g/cm3,在辅助进料机构12上以40-60kg/h的给料速度进入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物料二采用煤样或煤样与液化残渣的混合物,其密度为0.6-0.8g/cm3,以10-20Kg/h的速度通过进料口10加入筒体或筒形壳体8中。此时,调频电机转速10-12转/分,通过改变从动件16和/或主动件17,使轴体1转速为5-6转/分,螺旋推料轴15的转速为10-12转/分,物料在筒体中的停留时间约3-5min,以进行物料一和二的混合推送;从出料口11取10kg混合样,并对两种物料进行人工挑选分离,两种物料的质量比与设定值一致,从而达到所需的混料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1)

1.一种物料混合输送轴,包括可转动的轴体(1),固定在所述轴体(1)上的轴向延伸以进行推料的内螺旋带(2),通过金属固定件与所述内螺旋带(2)相固定的轴向延伸以进行返料的外螺旋带(3),其中,所述外螺旋带(3)和所述内螺旋带(2)的螺旋方向相反,并且所述外螺旋带(3)的内侧边和所述轴体(1)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包含上述可转动的轴体(1)、内螺旋带(2)和外螺旋带(3)的筒体或筒形壳体(8),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带(3)外边缘上设置有平面或曲面的多个返料翅叶(4),所述外螺旋带(3)外边缘的内切面与所述返料翅叶(4)的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呈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返料翅叶(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螺旋带(2)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返料翅叶(4)呈螺旋方向延伸,其占据的空间小于需混合和输送物料占据的空间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返料翅叶(4)占据的空间小于所述需混合和输送物料占据的空间的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翅叶(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螺旋带(3)的一个带片(5)的外边缘上,所述返料翅叶(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螺旋带(3)的相邻的另一个带片(5)的外边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翅叶(4)的宽度与所述外螺旋带(3)的宽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直径为所述内螺旋带(2)直径的1/3;所述外螺旋带(3)的外边缘距离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带(3)的外边缘距离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3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带(2)和所述外螺旋带(3)的最大逼近角为40°-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带(3)和所述内螺旋带(2)的面积比为(1:0.3)-(1:1);所述外螺旋带(3)和所述内螺旋带(2)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与所述内螺旋带(2)的面积之比为(0.8:1)-(1.5:1)。
10.一种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物料混合输送轴,其中,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一端形成进料口(10),另一端形成出料口(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进料的辅助进料机构(12),该辅助进料机构(12)具有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其设置在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靠近所述进料口(10)的位置处,并且位于物料混合输送轴(9)的上部,其中,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上部一端具有辅助进料口(14),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外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上部另一端具有辅助排料口(6),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所述辅助进料机构(12)具有螺旋推料轴(15),将至少一部分物料从所述辅助排料口(6)推送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再经所述物料混合输送轴(9)与其它物料一起混合和输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料口(6)位于所述进料口(10)的正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端盖上伸入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内部,其中,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外部的壳体段上形成所述辅助进料口(14),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部的壳体段上形成所述辅助排料口(6);
所述螺旋推料轴(15)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的内部,以将通过所述辅助进料口(14)进入到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内部的那部分物料从所述辅助排料口(6)推送到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料轴(15)上设置有从动件(16),所述轴体(1)位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外部的轴段上设置有与所述从动件(16)传动连接的筒体或筒形动件(17),通过调整所述筒体或筒形动件(17)和/或所述从动件(16)调整所述螺旋推料轴(15)的推料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动件(17)和所述从动件(16)的线速度之比为(1:1.8)-(1:2.2)。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料轴(15)和所述轴体(1)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和石墨密封法兰(18)装配在所述辅助筒体或辅助筒形壳体(13)和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料轴(15)和所述轴体(1)各自的轴承(19)的外部套设有轴承水冷盘(20),所述轴承水冷盘(20)和对应的轴承(19)之间形成具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的冷却水通道(23),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与套设在所述螺旋推料轴(15)和所述轴体(1)上对应的夹套式水冷器(24)内的流体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所述进料口(10)下方部位、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中部部位、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的所述出料口(11)部位分别设置有测温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包括U形筒体(25)和可拆卸连接的盖板(26)。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带(2)的螺旋距与混合输送的物料颗粒直径的比值为10-25;
所述筒体或筒形壳体(8)与所述外螺旋带(3)的最外边缘之间的间隙为输送物料的最大粒径的6-10倍。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为高温物料。
CN201620184285.3U 2016-03-10 2016-03-10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Active CN206088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4285.3U CN206088160U (zh) 2016-03-10 2016-03-10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4285.3U CN206088160U (zh) 2016-03-10 2016-03-10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8160U true CN206088160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4285.3U Active CN206088160U (zh) 2016-03-10 2016-03-10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816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424A (zh) * 2016-03-10 2017-09-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CN108100584A (zh) * 2017-11-30 2018-06-01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粉体小比例均匀混合的螺旋输送装置
CN109941774A (zh) * 2019-04-18 2019-06-28 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计量机
CN112041152A (zh) * 2018-07-12 2020-12-0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向增材制造平台供应材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6424A (zh) * 2016-03-10 2017-09-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CN108100584A (zh) * 2017-11-30 2018-06-01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粉体小比例均匀混合的螺旋输送装置
CN112041152A (zh) * 2018-07-12 2020-12-0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向增材制造平台供应材料
CN112041152B (zh) * 2018-07-12 2023-04-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向增材制造平台供应材料的设备、方法和增材制造系统
US11872763B2 (en) 2018-07-12 2024-0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upplying material to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latform
CN109941774A (zh) * 2019-04-18 2019-06-28 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计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8160U (zh)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DE112015006408T5 (de) Trennwand-Drehrohrofengerät
CN107176424A (zh) 物料混合输送轴和多种物料混合输送装置
CN102718033A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功能的螺旋输送装置
CN105602586A (zh) 用于城市污泥烟气干化中温热解炭化的系统
CN110003927B (zh) 一种磨带式生物质快速催化热解的装置与方法
CN204779473U (zh) 一种防粉尘的煤热解提质回转炉
US20140186787A1 (en)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CN202989061U (zh) 一种煤炭水平回转式干馏设备
CN110846063B (zh) 一种废旧轮胎胶粒高效处理系统
CN213387827U (zh) 一种原料多元化的活性焦内热式回转炉
CN105062540A (zh) 一种用于炭黑生产的旋转式裂解装置
CN109207177B (zh) 热解装置和热解系统
KR101718502B1 (ko) 로타리 킬른형 유동층 반응기
CN210163380U (zh) 一种蓄热式胶粒反应器
CN105062541A (zh) 一种炭黑反应装置
CN107043633B (zh) 热解反应器
CN106513150A (zh) 一种半焦磨制系统和磨制方法
CN208617779U (zh) 一种废塑料电加热裂解设备
CN207657004U (zh) 一种塑粉邦定装置
CN115790155B (zh) 一种碳素阳极原料煅烧系统
CN201895922U (zh) 带有微波预热装置的橡胶粉柔性输送系统
CN206688860U (zh) 一种半焦磨制系统
CN206018607U (zh) 一种适用于煤泥和煤矸石掺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
CN218642679U (zh) 非等温加热桨叶推进裂解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West Binhe Road, No. 22

Patentee after: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GROUP Corp.,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