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7823U -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7823U
CN206087823U CN201620955363.5U CN201620955363U CN206087823U CN 206087823 U CN206087823 U CN 206087823U CN 201620955363 U CN201620955363 U CN 201620955363U CN 206087823 U CN206087823 U CN 206087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type triode
motor
casing
np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553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uo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uo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uo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uo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553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7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7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7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通过指纹锁(5)和静音式设计的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实现针对箱体(1)和盖体(2)的双重锁合,增加了箱体(1)和盖体(2)之间的锁合安全性,同时,引入设置在盖体(2)下表面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在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基于所获来自指纹锁(5)的结果,判别盖体(2)相对箱体(1)是否正常开启,以此进一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7)工作,采集获得图像数据,并经无线通信模块(9)上传至上位监控系统,如此,一方面从本地提高自我防护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智能化的后台监控,提高危险品的储藏与监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属于危险品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危险品(hazardous material ),是指易燃、易爆、有强烈腐蚀性、有毒的物品的总称,如汽油、炸药、强酸、强碱、苯、萘、赛璐珞、过氧化物等,运输和贮藏时,应按照危险品条例处理,为了使得危险品得到安全的隔离和运输,现有技术多从针对危险品的储物箱结构或储物空间结构入手,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更好的密封,但是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若能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危险品的运输、储藏中,将能通过智能化手段为危险品的应用提供更好的运输、储藏保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危险品储藏安全性的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包括顶面敞开的箱体和盖体,盖体的面积与箱体的顶部面积相适应;还包括触发导线、无刷电机电动转轴、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指纹锁、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机驱动电路,无刷电机电动转轴经过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为纽扣电池,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指纹锁、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无刷电机电动转轴进行供电;盖体的其中一条边通过无刷电机电动转轴与箱体顶部敞开口的对应边相活动连接,盖体仅在无刷电机电动转轴的控制下、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为轴进行转动,针对箱体顶部敞开口封闭或开启;控制模块、电源、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机驱动电路固定设置于箱体的内侧面上,且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采集方向指向盖体相对箱体顶部敞开口的开启区域;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的电机正极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的电机负极同时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指纹锁设置于盖体下表面,且指纹锁与无刷电机电动转轴所连盖体一边相对的另一条边彼此相邻,指纹锁的指纹采集窗设置于盖体的上表面;箱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上与指纹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锁槽;触发导线包括设置于箱体敞开口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于盖体下表面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盖体与箱体敞开口闭合时,盖体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分别对应箱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之间的位置,且盖体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箱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构成闭合环路,箱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上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电源相连接,盖体下表面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控制模块的高低电平检测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通过指纹锁和静音式设计的无刷电机电动转轴实现针对箱体和盖体的双重锁合,增加了箱体和盖体之间的锁合安全性,同时,引入设置在盖体下表面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在箱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基于所获来自指纹锁的结果,判别盖体相对箱体是否正常开启,以此进一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工作,采集获得图像数据,并经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上位监控系统,如此,一方面从本地提高自我防护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智能化的后台监控,提高危险品的储藏与监控效果;并且静音式设计的无刷电机电动转轴,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具有高效的储藏监控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如此,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的体积,能够在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拥有智能化锁合监控功能的同时,为危险品的存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实际应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中,针对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更广阔范围的通信,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应用能够覆盖足够大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 箱体,2. 盖体,3. 控制模块,4. 电源,5. 指纹锁,6. 无刷电机电动转轴,7. 图像采集装置,8. 触发导线,9. 无线通信模块,10. 锁槽,11. 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包括顶面敞开的箱体1和盖体2,盖体2的面积与箱体1的顶部面积相适应;还包括触发导线8、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指纹锁5、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电机驱动电路11,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电源4为纽扣电池,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指纹锁5、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电机驱动电路11为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进行供电;盖体2的其中一条边通过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对应边相活动连接,盖体2仅在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控制下、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针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封闭或开启;控制模块3、电源4、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电机驱动电路11固定设置于箱体1的内侧面上,且图像采集装置7的图像采集方向指向盖体2相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开启区域;如图3所示,电机驱动电路11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正极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负极同时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指纹锁5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且指纹锁5与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所连盖体2一边相对的另一条边彼此相邻,指纹锁5的指纹采集窗设置于盖体2的上表面;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与指纹锁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锁槽10;触发导线8包括设置于箱体1敞开口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盖体2与箱体1敞开口闭合时,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分别对应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之间的位置,且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构成闭合环路,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电源4相连接,盖体2下表面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控制模块3的高低电平检测端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通过指纹锁5和静音式设计的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实现针对箱体1和盖体2的双重锁合,增加了箱体1和盖体2之间的锁合安全性,同时,引入设置在盖体2下表面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在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基于所获来自指纹锁5的结果,判别盖体2相对箱体1是否正常开启,以此进一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7工作,采集获得图像数据,并经无线通信模块9上传至上位监控系统,如此,一方面从本地提高自我防护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智能化的后台监控,提高危险品的储藏与监控效果;并且静音式设计的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具有高效的储藏监控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如此,针对电源4,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的体积,能够在引入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结构,拥有智能化锁合监控功能的同时,为危险品的存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实际应用效率。
基于上述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而且针对无线通信模块9,进一步设计采用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实现更广阔范围的通信,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的应用能够覆盖足够大的区域;实际应用中,针对图像采集装置7,设计采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顶面敞开的箱体1和盖体2,盖体2的面积与箱体1的顶部面积相适应;还包括触发导线8、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纽扣电池、指纹锁5、摄像装置、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电机驱动电路11,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纽扣电池经过ARM处理器分别为指纹锁5、摄像装置、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供电,同时,纽扣电池依次经过ARM处理器、电机驱动电路11为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进行供电;盖体2的其中一条边通过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对应边相活动连接,盖体2仅在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控制下、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针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封闭或开启;ARM处理器、纽扣电池、摄像装置、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电机驱动电路11固定设置于箱体1的内侧面上,且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方向指向盖体2相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开启区域;电机驱动电路11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ARM处理器的正级供电端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正极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负极同时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指纹锁5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且指纹锁5与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所连盖体2一边相对的另一条边彼此相邻,指纹锁5的指纹采集窗设置于盖体2的上表面;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与指纹锁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锁槽10;触发导线8包括设置于箱体1敞开口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盖体2与箱体1敞开口闭合时,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分别对应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之间的位置,且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构成闭合环路,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纽扣电池相连接,盖体2下表面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ARM处理器的高低电平检测端相连接。实际应用中,由于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纽扣电池相连接,盖体2下表面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ARM处理器的高低电平检测端相连接,因此,当盖体2与箱体1敞开口闭合时,ARM处理器的高低电平检测端会接收到高电平,当盖体2与箱体1敞开口打开时,ARM处理器的高低电平检测端会接收到低电平;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具体分为封闭和开启两种过程,其中,对于封闭来说,使用者将危险品放置在箱体1中后,触碰设置于盖体2上表面的指纹锁5的指纹采集窗,由指纹锁5判断是否匹配成功,若匹配不成功,则不做任何操作;若匹配成功,则指纹锁5向ARM处理器发送匹配成功信号,ARM处理器据此匹配成功信号,一方面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控制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工作,其中,ARM处理器向电机驱动电路11发送工作控制命令,接着电机驱动电路11根据所接收到的工作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工作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控制盖体2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与箱体1敞开口实现封闭,同时,指纹锁5与箱体1敞开口边缘的锁槽10构成锁合,由于盖体2仅在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控制下、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因此,针对盖体2和箱体1实现了指纹锁5和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双重保护;与上述过程相对应的是开启过程,这其中包括正常开启和非正常开启两过程,其中,对于正常开启来说,使用者触碰设置于盖体2上表面的指纹锁5的指纹采集窗,由指纹锁5判断是否匹配成功,若匹配不成功,则不做任何操作;若匹配成功,一方面指纹锁5解开与锁槽10的锁合结构,另一方面指纹锁5向ARM处理器发送匹配成功信号,ARM处理器据此匹配成功信号,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控制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工作,其中,ARM处理器向电机驱动电路11发送工作控制命令,接着电机驱动电路11根据所接收到的工作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工作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控制盖体2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开启箱体1敞开口;对于非正常开启来说,即指纹锁5被破坏,则ARM处理器无法获得来自指纹锁5的匹配成功信号,则ARM处理器不会控制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工作,则盖体2会强行被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转动开启,如此,在ARM处理器未获得匹配成功信号的基础上,盖体2由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闭合状态至开启状态,即盖体2下表面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之间由闭合环路状态变为断开状态,则过程中,ARM处理器高低电平检测端会接收到由高电平至低电平的转变过程,即在ARM处理器未获得匹配成功信号的基础上,其高低电平检测端会接收到由高电平至低电平的转变过程,则ARM处理器据此分析此时盖体2为非正常开启,则ARM处理器随即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摄像装置工作,实时采集获得图像数据,并通过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上位监控系统,实现在盖体2被非正常开启情况下实时监控,获得盖体2被非正常开启的证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包括顶面敞开的箱体(1)和盖体(2),盖体(2)的面积与箱体(1)的顶部面积相适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发导线(8)、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指纹锁(5)、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电机驱动电路(11),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1)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电源(4)为纽扣电池,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指纹锁(5)、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电机驱动电路(11)为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进行供电;盖体(2)的其中一条边通过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对应边相活动连接,盖体(2)仅在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控制下、以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为轴进行转动,针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封闭或开启;控制模块(3)、电源(4)、图像采集装置(7)、无线通信模块(9)、电机驱动电路(11)固定设置于箱体(1)的内侧面上,且图像采集装置(7)的图像采集方向指向盖体(2)相对箱体(1)顶部敞开口的开启区域;电机驱动电路(11)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五NPN型三极管Q5、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正极同时连接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的电机负极同时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第一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第一电阻R1后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指纹锁(5)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且指纹锁(5)与无刷电机电动转轴(6)所连盖体(2)一边相对的另一条边彼此相邻,指纹锁(5)的指纹采集窗设置于盖体(2)的上表面;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与指纹锁(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锁槽(10);触发导线(8)包括设置于箱体(1)敞开口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以及设置于盖体(2)下表面边缘一周、彼此首尾等间距排布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盖体(2)与箱体(1)敞开口闭合时,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分别对应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之间的位置,且盖体(2)下表面的各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各个子导电焊锡段构成闭合环路,箱体(1)顶部敞开口边缘上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电源(4)相连接,盖体(2)下表面的其中一个子导电焊锡段与控制模块(3)的高低电平检测端相连接。
2.根据权要求1所述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为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9)为以太网无线通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为摄像装置。
CN201620955363.5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Active CN206087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55363.5U CN206087823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55363.5U CN206087823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7823U true CN206087823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55363.5U Active CN206087823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7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574A (zh) * 2017-08-24 2018-01-26 苏州麦喆思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机械驱动弹夹式干电池自切换供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574A (zh) * 2017-08-24 2018-01-26 苏州麦喆思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机械驱动弹夹式干电池自切换供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3695U (zh) 一种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智能垃圾桶
CN205010754U (zh) 智能冷链保温箱
CN210064098U (zh) 医院内部医疗废物转运车
CN206087823U (zh) 一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CN107581808A (zh) 一种智能抽屉柜
CN106347847B (zh) 一种多方位智能监控锁合式危险品运输箱
CN209442046U (zh) 一种垃圾回收机器人
CN206623810U (zh) 一种汽车尾门智能开闭系统
CN206087824U (zh) 一种多方位触发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CN209462676U (zh) 一种基于三探头算法式感应转动平台的指示装置
CN106200492A (zh) 一种多方位电机驱动式锁合监控式危险品运输箱
CN206039203U (zh) 一种滤波检测式危险品监控运输箱
CN206351887U (zh)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CN206087822U (zh) 一种电控锁合式监控危险品运输箱
CN105843179B (zh) 一种卡车用自动伸缩篷布控制系统
WO2018014231A1 (zh) 一种智能化垃圾分类机
CN212213657U (zh) 一种智能捡垃圾机器人
CN207352687U (zh) 一种智能钥匙管理机
CN207110935U (zh) 一种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平移门
CN106185021B (zh) 一种智能电控锁合式危险品运输箱
CN112452475A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回收用破碎装置
CN206288525U (zh) 一种废电池智能回收箱
CN208054186U (zh) 太阳能智能自动开盖垃圾桶
CN206672204U (zh) 一种防火灾遥控智能门锁系统
CN206948662U (zh) 一种新型感应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