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6605U -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6605U
CN206086605U CN201621031689.5U CN201621031689U CN206086605U CN 206086605 U CN206086605 U CN 206086605U CN 201621031689 U CN201621031689 U CN 201621031689U CN 206086605 U CN206086605 U CN 206086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u
pwm signal
input
contact relay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16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圣伟
胡燕娇
方政
吴震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0316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6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6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66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包括:碰撞检测模块、车身控制器、MCU、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车门闭锁器、备用电源。碰撞检测模块输出端分别与车身控制器和MCU的第一输入端相连,MCU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第一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MCU第一输出端与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出端的常闭触头与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MCU的电源输入端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在汽车碰撞且蓄电池断电时,MCU控制车门闭锁器解锁。本实用新型增加车门解锁途径,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碰撞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现有的汽车在发生碰撞后要求必须对四门进行解锁方便乘客逃生,现主要采用由车身控制器获取碰撞信号后,输出电平信号控制车门锁执行元件解锁。由于碰撞时速度过快或者蓄电池被撞供电断开,将可能会导致在碰撞瞬间车辆就会断电,而造成车身控制器无法输出控制信号,使解锁系统功能失效,严重影响乘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解决在汽车碰撞时,蓄电池供电断开造成车门解锁功能失效的问题,增加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包括:碰撞检测模块、车身控制器、MCU、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车门闭锁器、备用电源;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MCU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出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碰撞信号,并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输出PWM信号;
所述MCU根据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向MCU第一输出端输出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车门闭锁器解锁。
优选的,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碰撞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
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持续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发送所述PWM信号,并在汽车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PWM信号,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送第二PWM信号;
所述车身控制器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时,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
所述MCU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五触头继电器;
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整车地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车门闭锁器闭锁。
优选的,所述第一PWM信号与所述第二PWM信号互为反相,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为16%,所述第二PWM信号为84%。
优选的,所述备用电源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UPS电源、电池组电源、锂电池。
优选的,所述MCU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通过备用电源和MCU控制五触头继电器的连通状态,以使车门闭锁器解锁,解决在汽车碰撞时,蓄电池供电断开造成车门解锁功能失效的问题,增加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示意图。
附件标记
B+ 蓄电池正极
B1+ 备用电源的正极
M 车门闭锁器
K1 第一五触头继电器
K2 第二五触头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汽车碰撞时,由于碰撞时车速过快可能造成蓄电池断电,使汽车的车门解锁功能失效,造成车内人员无法跳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通过备用电源和MCU控制五触头继电器的连通状态,以使车门闭锁器解锁,解决在汽车碰撞时,蓄电池供电断开造成车门解锁功能失效的问题,增加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碰撞检测模块、车身控制器、MCU、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车门闭锁器、备用电源。所述碰撞检测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MCU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出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碰撞信号,并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输出PWM信号。所述MCU根据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向MCU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车门闭锁器解锁。
具体地,在蓄电池正常供电时,MCU的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此时,如果发生汽车碰撞,车身控制器能正常输出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车门闭锁器解锁。当蓄电池异常断电时,由于车身控制器可能无法及时输出高电平使车门闭锁器解锁,此时,MCU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所述MCU根据PWM信号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MCU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使第一五触头继电器线圈通电,使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使车门闭锁器解锁。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碰撞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持续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发送所述PWM信号,并在汽车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PWM信号,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送第二PWM信号。所述车身控制器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时,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MCU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碰撞传感器用于采集碰撞信号,并把碰撞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器进行判断,如果安全气囊控制器确定碰撞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时,发出不同的PWM信号,使相关控制器接收到PWM信号后,能同时执行动作,确保碰撞发生瞬间对车内人员进行有效保护。
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第二五触头继电器。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整车地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车门闭锁器闭锁。
具体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车门闭锁器闭锁,在MCU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且MCU接收的PWM信号为正常未碰撞的信号时,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使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实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此时车门闭锁器闭锁。
进一步,所述第一PWM信号与所述第二PWM信号互为反相,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为16%,所述第二PWM信号为84%。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PWM信号常采用200ms高电平,40ms低电平,而第二PWM信号常采用40ms高电平、200ms低电平。
同时,所述备用电源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UPS电源、电池组电源、锂电池,所述MCU可采用为单片机。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通过备用电源和MCU控制五触头继电器的连通状态,以使车门闭锁器解锁,解决在汽车碰撞时,蓄电池供电断开造成车门解锁功能失效的问题,增加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检测模块、车身控制器、MCU、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车门闭锁器、备用电源;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MCU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出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相连;
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碰撞信号,并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输出PWM信号;
所述MCU根据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向MCU第一输出端输出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车门闭锁器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碰撞传感器和安全气囊控制器;
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碰撞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于持续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和所述MCU发送所述PWM信号,并在汽车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PWM信号,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送第二PWM信号;
所述车身控制器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时,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
所述MCU接收所述PWM信号,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否则输出高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五触头继电器;
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线圈端串接在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闭触头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输入端的常开触头与整车地相连,所述第二五触头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在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同,且所述MCU第二输入端的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MCU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所述车门闭锁器的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车门闭锁器闭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WM信号与所述第二PWM信号互为反相,所述第一PWM信号的占空比为16%,所述第二PWM信号为8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UPS电源、电池组电源、锂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碰撞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为单片机。
CN201621031689.5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86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1689.5U CN20608660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1689.5U CN20608660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6605U true CN206086605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168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8660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660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2498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断电控制系统
CN11143923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门锁备用电源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13879244A (zh) * 2020-07-02 2022-01-04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后的车门安全解锁方法以及车载智能终端
CN114056281A (zh) * 2020-08-05 2022-02-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解锁系统
CN114620001A (zh) * 2020-12-10 2022-06-1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6201422A (zh) * 2023-03-24 2023-06-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窗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97974A (zh) * 2023-04-28 2023-07-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控制系统及汽车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2498A (zh) * 2018-12-28 2019-03-2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断电控制系统
CN11143923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门锁备用电源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13879244A (zh) * 2020-07-02 2022-01-04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后的车门安全解锁方法以及车载智能终端
CN114056281A (zh) * 2020-08-05 2022-02-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解锁系统
CN114620001A (zh) * 2020-12-10 2022-06-1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6201422A (zh) * 2023-03-24 2023-06-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窗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01422B (zh) * 2023-03-24 2024-05-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窗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97974A (zh) * 2023-04-28 2023-07-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16397974B (zh) * 2023-04-28 2024-05-1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控制系统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6605U (zh) 一种汽车碰撞解锁系统
CN1051508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保护系统
CN104527446B (zh)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电气互锁机构及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07599857A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07521363B (zh) 一种充电锁车的多级安全保护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791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子锁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4590027B (zh) 汽车的高压下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4968875A (zh) 机动车辆关闭装置的电子闩锁中的碰撞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4124481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887952A (zh) 一种动力电池智能换电柜
CN110341511A (zh) 一种充电电子锁解锁方法
CN105346395B (zh) 一种电动汽车断电系统及带有断电系统的电动汽车
CN107719149A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系统
CN206480861U (zh) 用于充电设备的充电枪锁止装置
CN106627185B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和电动汽车
CN205116997U (zh) 乘用车门锁控制单元
CN108001228A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N109177809A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319259A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子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00559U (zh) 电动车电源安全防护装置
CN207875401U (zh) 高压互锁检测系统
CN207663000U (zh) 一种检测动力电池包绝缘性的设备、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03786583A (zh) 一种依碰撞信号控制高压输出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4052097B (zh) 蓄电池模块以及用于监控蓄电池模块的方法
CN106218428A (zh) 车辆的充电控制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