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传统工艺与技术,在近几年的工业应用中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焊接中大都由人工焊接,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可控性较差,最终导致产品的焊接质量低,焊接效率低,而且焊接的产品达不到品质的要求,在工业化自动领域,很多企业对先进焊接设备的需求非常紧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焊接效率低、产品的焊接质量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构、支架及固定在支架上的压料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呈板状的焊接地线电极,所述焊接地线电极朝向压料机构的一端上形成多个锯齿状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焊接地线电极一侧的多根焊接电极针,所述多根焊接电极针与所述锯齿状导槽一一相对;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驱动装置;以及固定在驱动装置上、并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运动的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多根焊接电极针下方和两侧的绝缘垫板。
优选的,所述多根焊接电极针通过绝缘固定架固定在绝缘垫板上。
优选的,所述压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在驱动装置上、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且与所述焊接地线电极的设置有锯齿状导槽的一端相对的下压导正块,所述下压导正块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锯齿状导槽形状互补的凸块。
优选的,所述压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装置和压块之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U型,所述压块部分嵌入在固定块的U型槽内。
优选的,所述压料机构还包括受驱动装置驱动的惰性气体集装板,所述集装板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惰性气体瓶连接的接头,所述集装板朝向焊接电极针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与焊接电极针相对的出气孔,集装板内形成有与所述接头和出气孔想通的气道。
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根固定杆及固定在固定杆上端的固定板,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气缸为可调速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焊接装置实现了同时焊接多个产品的功能,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接品质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接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焊接装置,主要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支架2、压料机构3和焊接机构1。
其中,支架2主要包括固定在基座上面的两个直立的固定杆13和固定在固定杆上端的水平设置的固定板14,固定板的下方连接压料机构3。压料机构3主要包括可调速的气缸,以及在气缸作用下上下运动的U型固定块7、下压导正块10和惰性气体集装板12。固定块7的U型底部与气缸的气缸杆末端连接,其U形凹槽内嵌入一压块11,其一侧壁的外表面固定下压导正块10,另一侧壁的外表面固定惰性气体集装板12。压块11呈长方体块状,其一部分伸出固定块7的U型槽。下压导正块10呈板状,其朝向基座的一端(也即其下方)形成多个并排设置的凸块,凸块与凸块之间形成间隙,供待焊接物料穿过。集装板12的一侧置有与惰性气体瓶连接的接头,通过该接头向集装板12供应氩气,氩气集装板朝向基座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出气孔,出气孔的数量及位置与下压导正块的凸块相对应。氩气集装板内形成与接头和出气孔相通的气道。
焊接机构1固定在大的基座上,其与驱动装置6相对设置,其主要包括呈板状的焊接地线电极4、焊接电极针5以及放置焊接电极针的绝缘垫板8。呈板状的焊接地线电极4与下压导正块10相对设置并且相对的一端呈锯齿状导槽,与下压导正块10的凸块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配合,从而下压导正块10运动至最低位置时,凸块嵌入锯齿状导槽,而待焊接物料位于凸块间的间隙内,并被压块压紧。绝缘垫板8大体呈U型,包括一板状的底板及从底板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两块侧板。绝缘垫板8设置在焊接地线电级4一侧,与上方的压块11和惰性气体集装板12相对。焊接电极针5通过绝缘固定架9排列成排固定在绝缘垫板8的底板上,前端部分与下压导正块10的锯齿状导槽及惰性气体集装板12的出气孔一一相对。
工作时,待焊接物料被传送至焊接地线电极上4的多个锯齿状导槽内,气缸带动整个的压料机构3向下运动并压紧待焊接物料,使待焊接物料被夹持在下压导正块10的凸块与焊接地线电极4的锯齿状导槽之间,焊接点与焊接电极针相对,且靠近焊接点的位置被压块11压紧,焊接电极针5通电进行焊接,焊接的同时氩气集装板12的多个出气口喷出氩气,使焊接点均匀美观,焊接完后,气缸带动压料机构3向上运动松开己焊接物料。
可以理解的,可用电机驱动机构取代气缸。
综上,本实新型的焊接装置可一次性焊接多件待焊接产品,可确保焊接品质及稳定性。由于采用了惰性气体辅助焊接,使焊接均匀,品质更好。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