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6541U -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6541U
CN206076541U CN201621063863.4U CN201621063863U CN206076541U CN 206076541 U CN206076541 U CN 206076541U CN 201621063863 U CN201621063863 U CN 201621063863U CN 206076541 U CN206076541 U CN 206076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docking section
flange
main part
notch fea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38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638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6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6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65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对接部以及由固定部引出的焊接部,其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一对翻边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点处的接触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由于导电端子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其能降低导电端子的刚性,使得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外部电子卡的插接,而且,由于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部电子卡插接的过程中,其能较好的分散导电端子根部应力。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卡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电子卡对接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SIM 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Card,用户识别卡)、SD 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存储记忆卡)等电子卡已经得到普遍的使用。电子卡(例如SIM 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是通过电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电子卡上的导电片接触,以实现读取或储存信息。在信息读取与储存的过程中,导电端子作为直接与电子卡接触的元件,往往需要较强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一般具有较大的刚性,不利于电子卡插接;而且在电子卡的多次重复插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导电端子根部(即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内部引出的临界位置附近)产生不可恢复的形变。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对接部以及由固定部引出的焊接部,其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一对翻边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点处的接触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
进一步,所述应力分散结构为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均由所述翻边的外缘朝所述对接部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所述一对翻边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将所述翻边截断。
进一步,所述缺口结构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缺口侧缘,所述对接部延伸的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在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所在平面上,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缺口侧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范围不大于45°。
进一步,每一所述翻边上,靠近所述接触部的切口结构相对远离所述接触部的切口结构具有更深的切口深度,被截断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切口结构处沿切口方向形成台阶状。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平板结构或平滑曲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切口结构在所述翻边上形成V型让位空间。此时,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向上翘起的平滑曲面结构,或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沿所述切口结构位置向上折弯形成的多段式平面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以上所述的导电端子以及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端子模组用以与外部的电子卡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导电端子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其能降低导电端子的刚性,使得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外部电子卡的插接;而且,由于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部电子卡插接的过程中,其能分散导电端子根部(即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内部引出的临界位置附近)的应力,从而避免导电端子根部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一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一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5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二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二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8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三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9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0为导电端子实施例三一种变形主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导电端子构成的端子模组;
图12为实施例二中导电端子构成的端子模组;
图13为实施例三中导电端子构成的端子模组。
图中,
1为实施例一的导电端子,11为固定部,12为焊接部,1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130为翻边,131为缺口结构,1300为接触部,1311、1312为两相对设置的缺口侧缘,1313为缺口底缘;
2为实施例二的导电端子,21为固定部,22为焊接部,2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230为翻边,231为切口结构,2300为接触部;
3为实施例三的导电端子,31为固定部,32为焊接部,3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330为翻边,331为切口结构,3300为接触部;
4为绝缘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对接部以及由固定部引出的焊接部,其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一对翻边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点处的接触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
参考图1至图4,其所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角度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1为导电端子,11为固定部,12为焊接部,1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130为翻边,1300为接触部,固定部11用于将导电端子1固定在绝缘本体4上,焊接部12作为导电端子1与其它机构(未示出)连接固定的区域,对接部13上的接触部1300用于与电子卡(未示出)上的特定位置对接,对接部延伸的第一方向参考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
在实施例一中,设置在翻边130上的应力分散结构为缺口结构131,如图所示,缺口结构131由翻边130的外缘朝对接部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 一对翻边130上各设置有一个缺口结构131,缺口结构131贯穿翻边130并将相应的翻边130截断成两部分。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缺口结构131并未截断翻边130(图中未示出),仅将翻边130局部隔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缺口结构131贯穿翻边130并有一部分引入对接部的主体部13的内部(图中未示出)。
如图2及图4所示,对接部延伸的第一方向与固定部11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即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相对固定部11所在平面倾斜向上翘起;缺口结构131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缺口侧缘1311、1312及连接两缺口侧缘的缺口底缘1313(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侧缘1311、1312可直接相连),在对接部的主体部13所在平面上,靠近接触部1300的缺口侧缘1311所在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为θ,其中θ值的设计范围不大于45°。作为实施例一更为优化的一中具体方式,θ值为40°,此时通过模拟分析,缺口结构131对导电端子1根部应力分散的效果最佳。
在实施例1中缺口结构131一般为狭长型的窄缝,缺口侧缘1311、1312之间的距离d具有较小的值。例如,一具体设计中,缺口侧缘1311、1312之间的最大距离d为0.11mm(窄缝不一定完全平行设置),缺口底缘1313为半径为0.04mm的一段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参考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2为导电端子,21为固定部,22为焊接部,2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230为翻边,2300为接触部;设置在翻边230上的应力分散结构为切口结构231,其中切口结构231由翻边230的外缘朝对接部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对翻边230上各设置有两个切口结构231,切口结构231贯穿翻边230并将相应的翻边230截成三部分,在一些具体实施过程中,切口结构231是通过撕开或撕裂的方式成型。如图5、图6所示,每一所述翻边230上,靠近接触部2300的切口结构2311相对远离接触部2300的切口结构2312具有更深的切口深度,被截断的翻边230在切口结构231处沿切口方向形成台阶状。具体参考图示,具有切口结构231的翻边230曲卷后在整体外形上不连续,形成具有一定位差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具体参考图8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3为导电端子,31为固定部,32为焊接部,33为对接部的主体部,330为翻边,331为切口结构,3300为接触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整体上与实施例二类似,主要具有以下区别:
本实施例中对接部的主体部33为平滑曲面结构,实施例二中对接部的主体部23为平板结构;即,主体部自固定部向上倾斜延伸时,实施例二中延伸的斜率固定,实施例三中延伸的斜率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由于曲面设置,翻边330上切口结构331会形成V型让位空间,参考图8,即切口结构331之间形成α夹角,由于该V型让位空间的存在,导电端子3的对接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对接部33相对实施例二中对接部23具有更好的弹性。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作为实施例三的一种变形,参考图10,对接部的主体部33为沿切口结构331位置向上折弯形成的多段式平面结构。
较为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翻边的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数量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所述,亦可以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例如,每一翻边设置有两个缺口结构或三个切口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端子模组,其实施方式参考图11至图13,端子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导电端子以及固定该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4,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端子模组用以与外部的电子卡对接。
参考图示,导电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在绝缘本体4上,导电端子的具体排布方式与电子卡的对接位置排布相匹配。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6个导电端子分为两组整齐的设置在绝缘本体4的两侧,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均向上翘起。鉴于端子模组的整体构成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较为容易理解,在此不作过多陈述。
结合以上展开的实施例,较为容易理解,由于导电端子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其能降低导电端子的刚性,使得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外部电子卡的插接;而且,由于对接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部电子卡插接的过程中,其能较好的分散导电端子根部的应力,从而避免导电端子根部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到得导电端子根部指的是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A、B、C区域。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与固定部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对接部以及由固定部引出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一对翻边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点处的接触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应力分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分散结构为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均由所述翻边的外缘朝所述对接部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翻边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或切口结构将所述翻边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缺口侧缘,所述对接部延伸的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在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所在平面上,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缺口侧缘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范围不大于4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翻边上,靠近所述接触部的切口结构相对远离所述接触部的切口结构具有更深的切口深度,被截断的所述翻边在所述切口结构处沿切口方向形成台阶状。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平板结构或平滑曲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结构在所述翻边上形成V型让位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向上翘起的平滑曲面结构,或所述对接部的主体部为沿所述切口结构位置向上折弯形成的多段式平面结构。
10.一种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以及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所述端子模组用以与外部的电子卡对接。
CN201621063863.4U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6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3863.4U CN206076541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3863.4U CN206076541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6541U true CN206076541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3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386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6541U (zh) 2016-09-20 2016-09-20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65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715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9715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CN106229715B (zh) * 2016-09-20 2018-03-20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4748A (zh) 半导体装置
CN104795655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CN206076541U (zh)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CN206610931U (zh) 正反插usb连接器
CN106207678B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6229715B (zh)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端子模组
CN103332358A (zh) 一种交叉隔板
CN20607662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040122U (zh) 电子设备
CN206040790U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串联转接板
CN204216148U (zh) 聚合物电池
CN104659621B (zh)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CN105977669B (zh) 一种端子模组及使用该端子模组的卡连接器
CN207667153U (zh) 可多边导电的导电积木
CN206541960U (zh) 电连接器
CN205724048U (zh) 一种usb短体沉板
CN207938912U (zh) 一种10pin自动焊usb插头
CN206076661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562192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3503890U (zh) 防水耳机插座
CN202601899U (zh) 电连接器
CN207691072U (zh) 电连接器
CN204794514U (zh) 用于永磁电机的接线衬底
CN206992378U (zh) 一种USBType‑C连接器
CN201966441U (zh) 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