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4957U -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4957U
CN206074957U CN201620871094.4U CN201620871094U CN206074957U CN 206074957 U CN206074957 U CN 206074957U CN 201620871094 U CN201620871094 U CN 201620871094U CN 206074957 U CN206074957 U CN 206074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waveguide
display module
module
liquid crystal
waveguid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1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秦广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71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4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4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4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双面显示装置包括: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一液晶层的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二液晶层的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贴合;光源,用于生成输出到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设置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阻止所述线偏振光透过的阻挡模组,所述阻挡模组对自然光呈现半反半透特性。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干扰较小的双面透明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显示技术,特别是一种相互干扰较小的双面透明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面显示装置都是两个显示装置的贴合,而对于透明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其透明的特性,因此在实现双面显示时,两面显示的图像会互为干扰,造成显示效果极差,因此目前还没有可以实现双面显示的透明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实现干扰较小的双面透明显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包括: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一液晶层的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二液晶层的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贴合;
光源,用于生成输出到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
设置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阻止所述线偏振光透过的阻挡模组,所述阻挡模组对自然光呈现半反半透特性。
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共用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层。
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阻挡模组为由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的金属线栅偏振器,所述金属线栅偏振器的透过光轴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垂直。
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公 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第二像素电极在公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区域。
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均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和分布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液晶颗粒。
上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层由Cr构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的双面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中,在能够实现透明显示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设置一阻挡模组,该阻挡模组能够阻挡每一个光波导显示模组在显示状态下由液晶层散射后照射到阻挡模组表面的线偏振光,因此能够避免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对于自然光而言,其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成分也被阻挡,而具有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二偏振方向的成分则可以透过,成为背景光,实现透明显示。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e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不同金属制作的公共电极层的特性对比图;
图5表示单个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中不同部分的位置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中不同区域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关系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中,在能够实现透明显示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设置一阻挡模组,该阻挡模组能够阻挡每一个光波导显示模组在显示状态下由液晶层散射后照射到阻挡模组表面的线偏振光,因此能够避免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对于自然光而言,其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成分也被阻挡,而具有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二偏振方向的成分则可以透过,成为背景光,实现透明显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一液晶层的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二液晶层的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贴合;
光源103,用于生成输出到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
设置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阻止所述线偏振光透过的阻挡模组104,所述阻挡模组对自然光呈现半反半透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能够保证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互不干扰,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当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呈暗态时,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中的液晶层呈现透射状态,光源103发出的光线在液晶层中无阻挡传输,而这些光线由于满足全反射条件,被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限制在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内,不会透出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因此不会进入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也就不会对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一侧的用户造成干扰。
而当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呈亮态时,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中的液晶层呈现散射状态,光源103发出的光线在液晶层中被散射,部分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而这些全反射条件被破坏的光线会透出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但透出的光线会被阻挡模组104阻挡,无法进入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也就不会对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一侧的用户造成干扰。
因此,不管是暗态还是亮态,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中的光线都不会进 入到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同样,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中的光线都不会进入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因而避免了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
而透明显示指的是,用户可以看到显示模组后部的物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同样可以做到透明显示,说明如下。
位于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一侧的物体发出的自然光线或反射的自然光线进入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之后,不管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处于亮态还是暗态,至少有部分自然光线会透出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亮态下经过散射会有部分光线透出,而暗态下由于不满足全反射条件会透出),投射到阻挡模组104表面。
由于阻挡模组104能够阻止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透过,但对另一偏振方向的光会透过,而投射到阻挡模组104表面的光线为自然光,这一部分自然光中,具有与第一偏振发现垂直的第二偏振方向的光线能够穿过阻挡模组104进入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进而透出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进入到位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一侧的用户,实现了透明显示。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相比于现有的双面显示而言,能够在每一面显示各自不同的图像,大大节约了显示装置的数量,而同时,这种双面透明显示又不会相互干扰,达到了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可以各自独立,即每一个光波导显示模组都具有各自的公共电极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以及液晶层。
这种独立设置公共电极基板的方式,增加了另一光波导显示模组中公共电极到当前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液晶层的距离,减小了另一光波导显示模组中公共电极的电场对当前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液晶层的状态的影响,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中,还可以采用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共用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层的方式,来减小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能够更好地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这种方式下,如图2a以及2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和再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均包括:
设置有公共电极的公共电极基板201,能够阻挡第一偏振方向的光透过;
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基板201两侧的,分别包括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一像素电极基板202和第二像素电极基板203;
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201和第一像素电极基板202之间的,在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一液晶层204,与所述公共电极基板201和第一像素电极基板202构成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101;
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201和第二像素电极基板203之间,在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二液晶层205,与所述公共电极基板201和第二像素电极基板203构成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102;
光源103,用于生成输出到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
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201任一面的阻止所述线偏振光透过的阻挡模组104(图2a更靠近第一液晶层204,而图2b更靠近第二液晶层205),所述阻挡模组104对自然光呈现半反半透特性。
相对于每一个光波导显示模组都具有各自的公共电极基板的方式而言,上述的图2a以及2b所示的双面显示装置减少了一块基板,降低了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更好地实现了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和再一种双面显示装置中,阻挡模组104独立于形成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基板,但为了进一步降低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双面显示装置中,所述阻挡模组为由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的金属线栅偏振器,所述金属线栅偏振器的透过光轴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垂直。
由于阻挡模组为一金属线栅偏振器,因此其能够实现导电,因此可以通过向金属线栅偏振器施加电信号来在液晶层形成电场,使得一个功能层同时实现了公共电极和阻挡偏振光的功能,不但能够进一步降低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同时还简化了工艺流程。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装置中,另一种进一步避免干扰的方式是相互隔离两个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域。
在共用公共电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设计两个光波 导显示模组的像素电极的位置来相互隔离两个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域,即: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公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第二像素电极在公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区域。
如图3a到3e所示,为各种可能的像素电极设置方式示意图,其中:
如图3a所示,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大小和数量基本相同;
如图3b所示,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大小相同,但第一像素电极数量相对较多;
如图3c所示,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大小相同,但第一像素电极数量相对较多;
如图3d所示,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大小相同,但第二像素电极数量相对较多;
如图3e所示,其中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的大小和数量均不相同。
以上仅仅是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的集中可能的设计,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限于以上的像素电极设计,其可以根据实际的显示需求来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均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和分布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液晶颗粒。
可以发现,光波导显示模组中对光产生的作用是的液晶层,而对于液晶层而言,其包括如下两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和分布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液晶颗粒,其具有如下特性:在电场作用下,液晶颗粒的折射率和高分子聚合物的折射率不同,而在不施加电场时,液晶颗粒的折射率和高分子聚合物的折射率相同。
一种常见的构成液晶层的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稳定液晶PSLC。
又如一种构成液晶层的材料包括:
向列相液晶;以及
分散在所述向列相液晶中的用于使所述液晶形成散射态的长链化合物,所述长链化合物的长链垂直于上述的显示区域。
所述长链化合物包括多个单体,所述单体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所述长链化合物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所述向列相液晶包括下述液晶分子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并不限定上述的液晶层的构成形式。
在制作上述的液晶层时,将单体和液晶混合后放在紫外灯下照射,使个单体连结成高分子聚合物。在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同时,液晶与高分子聚合物分开而形成许多液晶小颗粒,而这些小颗粒被高分子聚合物固定住。
当施加电场时,受到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液晶取向混乱,形成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的折射率差,因此光线在液晶颗粒表面处产生折射及反射,部分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经过多次反射与折射,部分光线会透射到液晶盒之外,形成亮态,而当不施加电场时,液晶和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对光 线而言是透明的,因此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维持,光线被约束在光波导显示模组中,无法透出液晶盒。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半透半反性质的公共电极层的制成材料可以为Al、Fe、Cr,如图4所示,其中曲线A、B、C分别为Al、Fe、Cr制作的金属线栅偏振器的波长-反射率曲线图。
根据图4可以发现,其中,以Al制作的金属线栅偏振器在7.5nm的厚度即可实现半透半反,而Fe和Cr的厚度分别为40nm和25nm。
而厚度越小,则精度越难以控制,而膜厚稍微变动反射率就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制作误差为1.5nm,在制作7.5nm厚度的线栅偏振器时,误差可能达到20%,而制作25nm厚度的线栅偏振器时,误差则只有6%,而制作40nm厚度的线栅偏振器时,误差不到4%。
而Fe虽然厚度容易控制,但Fe制作的半透半反镜需要进行复杂的防锈处理,否则将在短时间内生锈而影响反射率。
因此,综合来看,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Cr来制作具备半反半透特性的公共电极层,其具有加大的层厚,容易进行厚度管理,同时还不需要或者容易进行防锈对策。
如图5所示,由于光波导传输结构自身的衰减作用,随着像素到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入射到像素中的原始光线的强度越来越低,这就导致对不同的像素施加相同的电信号时,像素的亮度不同,即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还根据到光源距离的远近来设计第一和/或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散射能力,距离光源越远的区域,光波导显示模组具有较强的散射能力(即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破坏全反射条件的能力),以此来弥补光线衰减带来的显示不均一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模组的显示区域中包括面积相同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如图6所示,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的部分,而第二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部分。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的和/或描述仅指相同光波导的不同部分的散射能力的对比,而不包括不同光波导的各部分之间的对比,即上述的描述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1、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各个部分的散射能力相同;
2、所述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而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各个部分的散射能力相同;
3、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且所述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
如图6所示,其中相对于第一部分而言,第二部分可以是位于显示区域的不同位置,只要其到光源的距离大于第一部分到光源的距离即可。
在后面的描述中,不再区分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只要是提到光波导显示模组,指的是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将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设计按照到光源的距离进行区分,即:根据到光源距离的远近来设计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散射能力,相对于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而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散射能力(即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破坏全反射条件的能力),以此来弥补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入射光线较弱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能。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保证显示均一性能的手段都是从信号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信号进行补偿来实现,从光波导传输结构出发来提高显示模组的均一性是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劳动之后才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弥补光波导显示模组的与光源距离不同而导致的入射光线差异,需要保证在施加信号相同的情况下,光波导显示模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散射能力,而确保光波导显示模组不同区域 的散射能力随着区域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分别说明如下。
<实现方式一>
对于如图5所示的光波导显示模组而言,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施加电信号,形成作用于液晶层的电场,通过电场来改变液晶层的状态,因此电场影响的区域越大,则被改变状态的液晶分子越多,则对光线的散射能力越强。
因此,在实施方式一中,可以针对两个区域与光源的距离来设置不同的电极面积,没有被电极覆盖的部分无法产生影响对应的液晶层的电场,使得该部分的液晶层不会参与光线的散射,降低了散射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考虑到公共电极同时要承担反射和阻挡偏振光的功能,因此可以改变像素电极。
其中,对于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而言,由于其入射光线较多,因此需要其散射能力相对弱一些,而对于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而言,由于其入射光线较少,因此需要其散射能力相对强一些。
而结合上述的描述可知,当施加相同的电信号时,像素电极的面积越大,则能够影响到越大面积的液晶层,则对应的液晶层的散射能力越强,而像素电极的面积越小,则能够影响到越小面积的液晶层,则对应的液晶层的散射能力越弱,因此,实施方式一中,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小于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的面积,以保证在所述像素电极施加的电信号的电压相同时,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仅针对部分区域进行补偿,但也可以针对所有的区域进行上述的设置,以尽可能提高显示均一性。
<实现方式二>
对于如图5所示的光波导显示模组而言,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施加电信号,形成作用于液晶层的电场,通过电场来改变液晶层的状态,被改变状态的液晶分子越多,则对光线的散射能力越强。
之前已经提到,现有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形成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上述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构成光波导传输结构;
可以发现,光波导显示模组中对光产生的作用是的液晶层,而对于液晶层而言,其包括如下两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和分布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液晶颗粒,其具有如下特性:在电场作用下,液晶颗粒的折射率和高分子聚合物的折射率不同,而在不施加电场时,液晶颗粒的折射率和高分子聚合物的折射率相同。
在制作上述的液晶层时,将单体和液晶混合后放在紫外灯下照射,使个单体连结成高分子聚合物。在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同时,液晶与高分子聚合物分开而形成许多液晶小颗粒,而这些小颗粒被高分子聚合物固定住。
当施加电场时,受到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液晶取向混乱,形成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的折射率差,因此光线在液晶颗粒表面处产生折射及反射,部分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经过多次反射与折射,部分光线会透射到液晶盒之外,形成亮态,而当不施加电场时,液晶和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对光线而言是透明的,因此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维持,光线被约束在光波导传输结构中,无法透出液晶盒。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发现,当电极采用一致性设计(即不区分区域采用完全相同的设计),且施加电信号相同时,光波导传输结构的对应区域的散射能力取决于如下因素:
区域内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越高,高分子聚合物影响液晶取向的能力越强,则影响液晶颗粒的数量越多,导致光线在区域内反射和折射的次数越多,最终透出光波导传输结构的光线越多。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二中,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低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
由于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较低,其能够影响的液晶颗粒的数量较少,使得在所述像素电极施加的电信号的电压相同时,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二中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具有一 显示区域,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中包括面积相同的两个区域,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低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的部分,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部分。
在此应该澄清的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物质的浓度表征的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数量,具体到高分子聚合物,其浓度表示为:单位体积内高分子链的数量。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仅针对部分区域进行补偿,但也可以针对所有的区域进行上述的设置,以尽可能提高显示均一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区域为一矩形显示区域,所述矩形显示区域包括与光源相邻的第一侧边,所述矩形显示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且平行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上被划分为连续分布的多个面积相同的子区域,任意相邻的子区域中,距离第一侧边较近的子区域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小于距离第一侧边较远的子区域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
如图7所示,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距离光源越来越远,则对应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即浓度越来越大)。因此,虽然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每一个子区域的入射光线越来越弱,但由于对应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越来越大,在相同电信号的作用下影响液晶颗粒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使得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被影响的液晶颗粒越来越多,则散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能适应于光线越来越弱的情况,保证相对稳定的射出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为提高光利用效率及显示亮度,上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还包括:
反射结构,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设置光源一侧的对侧。
利用该反射结构将光重新反射到光波导传输结构中,能够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亮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实现方式一和实现方式二所实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在所述像素电极施加的电信号的电压相同时,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一部分对应的像素的亮度和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第二部分对应的像 素的亮度和的差值小于预定门限,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
之前已经提到,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二中,可以通过改变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来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还针对实现方式二提供了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具有一显示区域,所述制作方法如图8包括:
步骤801,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步骤802,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别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步骤803,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形成的液晶盒中形成一液晶层;
所述显示区域中包括面积相同的两个区域,所述液晶层的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低于所述液晶层的第二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所述液晶层的第一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的部分,所述液晶层的第二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如果需要控制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液晶与单体的混合物,如通过在光波导传输结构设置不同的腔体,在每个腔体内依次注入液晶与单体的混合物,而距离光源越远的腔体中,混合物中单体的浓度越高。
上述的方式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中,根据不同区域到光源的距离来控制该区域中最后形成的聚合物的浓度,由于聚合物的浓度可以通过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参数来控制,而无需针对每一个区域准备独特的液晶与单体的混合物,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
上述方式下,上述的在液晶盒中形成一液晶层具体为:
形成包括液晶与单体的混合物;
采用紫外线照射混合物,分布在其中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
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参数使得所述液晶层的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低于所述液晶层的第二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
所述反应参数为聚合温度、曝光时间和曝光强度中的至少一个,如:
第一部分的聚合温度低于第二部分的聚合温度;或
第一部分的曝光时间短于第二部分的曝光时间;或
第一部分的曝光强度弱于第二部分的曝光强度。
一种较好的方式中,所述聚合步骤中,对整个液晶层采用相同强度的紫外线进行曝光照射,所述液晶层的第一部分的曝光时间短于所述液晶层的第二部分的曝光时间;
所述聚合步骤中,对整个液晶层利用紫外线进行相同时间的曝光,所述液晶层的第一部分的紫外线强度弱于所述液晶层的第二部分的紫外线强度。
上述的方式中,仅需要生成一种混合物,进而利用曝光时间或曝光强度来控制不同区域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波导传输结构由折射率不相同的液晶层和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组成,其中,液晶层的折射率大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基于光波导传输结构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同时使部分液晶分子在加电状态下呈散射态排布,由此改变了光波导中传播的光线的入射角的大小来破坏液晶和基板之间的全反射条件,使得光从相应位置处出射,从而实现显示功能,该显示功能不再需要偏光片,由此提高光的透射率和光的利用效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到光源距离的远近来设计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散射能力,相对于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而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散射能力(即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破坏全反射条件的能力),以此来弥补光波导显示模组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入射光线较弱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能。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 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一液晶层的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
设置有电场作用下呈现散射状态的第二液晶层的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贴合;
光源,用于生成输出到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
设置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之间的阻止所述线偏振光透过的阻挡模组,所述阻挡模组对自然光呈现半反半透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共用设置于公共电极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模组为由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的金属线栅偏振器,所述金属线栅偏振器的透过光轴与所述第一偏振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公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第二像素电极在公共电极基板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均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和分布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液晶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由Cr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第二光波导模组的显示区域中包括面积相同的两个区域,在像素电极施加的电信号的电压相同时,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一部分的散射能力弱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二部分的散射能力,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一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的部分,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二部分为对应于所述两个区域中的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区域中,距离光源较近的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小于距离光源较远的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一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一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或第二光波导模组的第二部分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
CN201620871094.4U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074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1094.4U CN206074957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1094.4U CN206074957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4957U true CN206074957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1094.4U Active CN206074957U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49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9027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028468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9027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423024B2 (en) 2016-07-29 2019-09-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028468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4338A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9212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32489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5576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717961A (zh) 照明单元与显示单元
CN100412669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83530A (zh) 显示面板、显示系统、便携式终端、电子设备
CN106019674A (zh) 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019675A (zh) 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及制作方法
CN101918884A (zh) 视差减小
CN205844682U (zh) 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2955284A (zh)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CN11191332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180053989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77326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06074957U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096697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998695B1 (ko) 시야각 조절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483702A (zh) 显示装置
CN100437286C (zh)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KR10179051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에 포함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WO2023102975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87431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12965289A (zh)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102396B (zh) 一种导光板以及应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