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289A -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5289A
CN112965289A CN202110314237.7A CN202110314237A CN112965289A CN 112965289 A CN112965289 A CN 112965289A CN 202110314237 A CN202110314237 A CN 202110314237A CN 112965289 A CN112965289 A CN 112965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play module
display
polarizer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42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诚
刘馨雨
孙星
陆鹭杰
黄凯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42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5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5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显示面板位于调光面板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其中,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调光面板的一侧,第二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之间,第三偏光片位于调光面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如此,采用调光面板与显示面板相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因而有效提升了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用户对显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提升显示产品的对比度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采用调光面板与显示面板相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即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因而有效提升了显示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显示面板位于调光面板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其中,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调光面板的一侧,第二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之间,第三偏光片位于调光面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调光方法,应用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子像素,调光面板包括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像素;
当第一子像素为黑态时,向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呈现黑态;
当第一子像素为亮态时,向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二电压,使第二子像素呈现亮态,其中,第二电压小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电压小于或者等于0.2V。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且显示面板设置于调光面板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以避免将调光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时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造成遮挡。显示模组包括三个偏光片,分别是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调光面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之间的第二偏光片、以及位于调光面板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三偏光片。在显示时,光线首先经过第三偏光片,使得振动方向与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的光线进入调光面板中形成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进入调光面板的偏振光在经过第二偏光片时,光线将不会受到第二偏光片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此外,由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经显示面板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再通过第一偏光片出射,进而产生显示画面。当显示模组中同时引入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后,显示模组的对比度相当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与调光面板的对比度之间的乘积,因而将显示面板与调光面板配合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因而由于提升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调光方法中,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子像素和调光面板中的第二子像素对应设置,当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子像素为黑态时,向调光面板中的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呈现黑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在第一子像素对应区域的黑态更加明显。当第一子像素为亮态时,向第二子像素不提供电压或者提供的电压小于等于0.2V,从而使得光线顺利从调光面板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区域,使第一子像素对应的亮态更加明显。如此,使得显示模组在显示过程中亮暗分明,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4所示为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为90°且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角度变化时显示模组的白态亮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将图5的显示面板和图6的调光面板相对设置时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中开口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所示为将图5的显示面板和图8的调光面板相对设置时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中开口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与调光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11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2的一种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面板显示领域最主流的产品之一。近些年来,高对比度是显示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具备此特性的产品,画面黑色更加深邃,彩色更加明亮,可以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提升用户感官体验。
目前的液晶显示面板,虽然成盒材料(液晶等)在制程方面在不断优化,对比度有所提升,但对比度依旧不高,无法满足用户高质量的需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采用调光面板与显示面板相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即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因而有效提升了显示质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显示面板10位于调光面板20朝向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一侧;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31、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其中,第一偏光片31位于显示面板10远离调光面板2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32位于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之间,第三偏光片33位于调光面板20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
其中,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平行,第一偏光片31与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以矩形结构的显示模组100为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进行说明,并不对显示模组100的实际形状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可体现为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包含弧形结构的异形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图2仅对显示面板10、调光面板20、第一偏光片31、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厚度。此外,图2并未示出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的具体膜层结构,对于二者的具体膜层结构将在后文中阐述。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且显示面板10设置于调光面板20朝向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一侧,即显示面板10更加靠近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从而有利于避免将调光面板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40一侧时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光线造成遮挡。
本发明中,显示模组100包括三个偏光片,分别是位于显示面板10远离调光面板20一侧的第一偏光片31、位于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之间的第二偏光片32、以及位于调光面板2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第三偏光片33。在显示时,光线首先经过第三偏光片33,使得振动方向与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垂直的光线进入调光面板20中形成偏振光,当显示模组中的子像素呈现亮态时,调光面板20中液晶的角度将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相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通过调光面板20和第二偏光片32时,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光线将不会受到液晶和第二偏光片32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10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当显示模组中的子像素呈现黑态时,调光面板20中液晶的角度将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不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经过调光面板20的液晶时其偏振状态将发生改变,此部分光线将无法再通过第二偏光片32,从而使得调光面板在上述子像素对应区域呈现黑态,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对应的黑态子像素的黑态更黑,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整体的对比度。
此外,由于第一偏光片31与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垂直,经显示面板10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通过第一偏光片31进行解析,进而产生显示画面。当显示模组100中同时引入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后,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相当于显示面板10的对比度与调光面板20的对比度之间的乘积,因而将显示面板10与调光面板20配合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因而由于提升显示模组100和显示装置200的显示效果。
假设显示面板10中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调光面板20中的子像素为第二子像素,显示面板10中的第一子像素和调光面板20中的第二子像素对应设置,当显示面板10中的第一子像素为黑态时,本发明可向调光面板20中的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呈现黑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100在第一子像素对应区域的黑态更加明显。当第一子像素为亮态时,本发明可向第二子像素不提供电压或者提供小于等于0.2V的电压,从而使得光线顺利从调光面板20传输至显示面板10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区域,使第一子像素对应的亮态更加明显。如此,使得显示模组100在显示过程中亮暗分明,使得画面黑色更加深邃,彩色更加明亮,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9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为0°。
具体而言,图2以箭头的形式分别示出了第一偏光片31、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的方向,其中,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9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均为0°。当光线射向第三偏光片33时,振动方向与0°垂直的光线将顺利通过形成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相同,当显示模组的对应的子像素呈现亮态时,调光面板中液晶的偏转方向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相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经过调光面板20的液晶和第二偏光片32时,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将不会发生改变,光线将不会受到液晶和第二偏光片32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10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当显示模组中的子像素呈现黑态时,调光面板20中液晶的角度将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不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经过调光面板20的液晶时其偏振状态将发生改变,此部分光线将无法再通过第二偏光片32,从而使得调光面板在上述子像素对应区域呈现黑态,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对应的黑态子像素的黑态更黑,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整体的对比度。由于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垂直,偏振光在经过显示面板10的电调制后产生明暗对比,再通过第一偏光片31,第一偏光片31对此部分偏振光进行解析,进而产生显示画面。当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呈现黑态时,调光面板20上对应的子像素也呈现黑态;当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呈现亮态时,调光面板20上对应的子像素也呈现亮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100中亮态的子像素更亮,黑态的子像素更黑,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3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为90°。
具体而言,图3以箭头的方向示出了第一偏光片31、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的方向,与图2中显示模组100的区别在于偏光片的吸收轴的角度不同,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为90°。当光线射向第三偏光片33时,振动方向与90°垂直的光线将顺利通过形成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相同,当显示模组的对应的子像素呈现亮态时,调光面板中液晶的偏转方向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相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经过调光面板20的液晶和第二偏光片32时,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将不会发生改变,光线将不会受到液晶和第二偏光片32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10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当显示模组中的子像素呈现黑态时,调光面板20中液晶的角度将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不同,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经过调光面板20的液晶时其偏振状态将发生改变,此部分光线将无法再通过第二偏光片32,从而使得调光面板在上述子像素对应区域呈现黑态,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对应的黑态子像素的黑态更黑,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整体的对比度。由于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垂直,偏振光在经过显示面板10的电调制后产生明暗对比,第一偏光片31对此部分偏振光进行解析,进而产生显示画面。当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呈现黑态时,调光面板20上对应的子像素也呈现黑态;当显示面板10的子像素呈现亮态时,调光面板20上对应的子像素也呈现亮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100中亮态的子像素更亮,黑态的子像素更黑,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9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为0°,此时显示模组可适用于常规显示产品,例如手机、pad等,裸眼即可看清显示模组所显示的画面。
当第一偏光片31的吸收轴为0°,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为90°,此种类型的显示模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方面,可应用于常规显示产品中,例如手机、pad等,裸眼即可看清该显示模组所显示的画面;另一方面,此种显示模组也可应用于佩戴具有偏光片功能的太阳镜的环境下,例如车载抬头显示产品中,当外界光线强度较大,裸眼难以看清显示画面时,可通过佩戴具有偏光片功能的太阳镜来看清抬头显示产品所显示的画面。
图4所示为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为90°且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变化时显示模组100的白态亮度变化情况示意图,表1为与图4对应的白态亮度变化情况表,以下将结合图4和表1对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为90°时,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从0°变化到90°显示模组100的白态亮度(White_luminance)变化情况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BDA0002991098560000091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表1中的增益指的是下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对比的增益,其中对比的增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对应白态亮度与第一种情况对应白态亮度的比值,第一种情况指的是将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角度固定为90°且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从0°到90°变化,第二种情况指的是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角度固定为90°,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固定为0°。结合图4和表1可得出,无论是模拟数据还是实测数据均显示,当将第二偏光片32的吸收轴角度固定为90°,并将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从0°增大至90°时,白态亮度先减小后增大,当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变为90°时,白态亮度最大。当白态亮度最大时,显示面板中液晶的利用率最高,在显示面板显示相同的亮度时,白态亮度最大的情况对应的功耗最低,因而,本发明将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角度均设置为90°时还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100的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一种俯视图,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20的一种俯视图,请参见图5和图6,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调光面板20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P2,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方向,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开口区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P2的开口区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开口区指的是在显示的过程中光线能够实际透过的区域。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可选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黑矩阵限定多个开口区,开口区未被黑矩阵遮挡,面板中被黑矩阵遮挡的区域不透光,未被黑矩阵遮挡的区域(即开口区)光线将能够顺利通过。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示出了显示面板10中所包含的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开口区K1,图6示出了调光面板20所包含的第二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开口区K2,图7所示为将图5的显示面板10和图6的调光面板20相对设置时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中开口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当将显示面板10与调光面板20相对堆叠设置时,第一子像素P1和第二子像素P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开口区K1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开口区K2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范围内,如此,当第一子像素P1呈现亮态时,射向调光面板20的第二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开口区K2的光线将能够顺利射向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开口区K1,从而在有效提升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调光面板20时显示模组100的透过率降低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2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8示出了调光面板20所包含的第二子像素P2对应的开口区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与图6的区别在于第二子像素P2所对应的开口区的面积不同;图9所示为将图5的显示面板10和图8的调光面板20相对设置时第一子像素P1和第二子像素P2开口区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方向,至少两个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开口区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个第二子像素P2的开口区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范围内。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见图9,该实施例示出了一个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开口区K2对应两个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开口区K1的情形,当将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相对堆叠设置时,两个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开口区K1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个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开口区K2在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40的正投影范围内,当第一子像素P1呈现亮态时,控制与该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呈现亮态,由于第二子像素P2的开口区与至少两个第一子像素P1的开口区对应,从第二子像素P2开口区射向显示面板10的光线的辐射范围将覆盖与该第二子像素P2对应的两个或者多个第一子像素P1的开口区的范围,此种方式更加有利于降低光损,降低显示模组100整体的透过率损失程度,因而在有效控制透过率损失率的前提下,可靠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透过率。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显示面板10与调光面板20的一种膜层结构图,该实施例分别示出了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的膜层结构,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11和第一彩膜基板12以及填充与第一阵列基板11与第一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调光面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21和第二彩膜基板22以及填充于第二阵列基板21和第二彩膜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其中,第一彩膜基板12包括第一开口区K1,第二彩膜基板22包括第二开口区K2,一个第一子像素P1对应一个第一开口区K1,一个第二子像素P2对应一个第二开口区K2,第一开口区K1和第二开口区K2可参见附图6-图9。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5至图7,当一个第二开口区K2对应一个第一开口区K1时,第一子像素P1和第二子像素P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可实现第二子像素P2对第一子像素P1的光线的一对一的控制,当第一子像素P1需呈现亮态时,可控制第二子像素P2呈现亮态;当第一子像素P1需呈现黑态时,可控制第二子像素P2呈现黑态,如此实现了对第一子像素P1的精准调光,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画面的细腻程度,提升显示效果。此外,当一个第二开口区K2对应一个第一开口区K1时,第一彩膜基板和第二彩膜基板上开口区可采用相同的工艺尺寸或者采用相同的掩膜版制作,因而还有利于简化显示模组的制作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0,第一子像素P1包括至少三种颜色不同的色阻S,第二子像素P2不包含色阻。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6-图10,显示面板10对应的第一彩膜基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三种不同颜色的色阻S,例如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色阻S至少填充于上述第一开口区K1中,通过控制显示面板10的液晶层13中液晶的偏转,实现显示面板10的彩色显示功能。特别是,调光面板20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不包含色阻,也就是说,在第二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开口区K2中不设置色阻S,由于调光面板20仅发挥光线调节功能,并不进行实际的显示,当在第二开口区K2中填充色阻时,色阻必然会对光线的透过率造成影响,即会降低从调光面板20射入显示面板10的光线的量,严重影响显示模组100的透过率。因此,当在调光面板20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中不设置色阻时,可避免色阻对光线的滤光作用,有效提升从调光面板20的第二开口区K2射向显示面板10的光线的量,以有效减小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调光面板20时显示模组100的透过率的降低程度,从而在保证显示模组100透过率的同时提升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调光面板20的第二开口区K2可不填充其他材料,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光线透过率。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口区K2还可填充无色透明材料,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1所示为图1中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扩散胶层50,扩散胶层50位于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之间。
请继续参见图11,本发明在显示面板10和调光面板20之间引入扩散胶层50,具体可体现为在第二偏光片32与调光面板20之间引入扩散胶层50,一方面,该扩散胶层50可将显示第二偏光片32与调光面板20固定,另一方面,扩散胶层50还能够将从调光面板20射出的光线打散,为显示面板10提供均匀的面光源,避免显示面板10出现干涉条纹,以提升显示模组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地,扩散胶层50通过在扩散基材中加入扩散颗粒形成,扩散颗粒作为散射粒子分散在扩散基材中,光线在经过扩散胶层时,会不断在折射率相异的基材和扩散颗粒中穿过,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从而实现了对光线的扩散功能,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第三偏光片33为增亮型偏光片。
具体而言,增亮型偏光片指的是具有增亮作用的偏光片。偏光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可或缺,其也是影响光线透过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光线在透过常规的偏光片时,光损较大,对显示模组100的整体透过率影响较大。本发明设置于调光面板2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第三偏光片33选为增亮型偏光片,有利于减小光线经第三偏光片33射入调光面板20时的光损,增大经增亮型偏光片射向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量,因而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可进一步降低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调光面板20时显示模组100的光线透过率的损失程度。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增亮型偏光片例如可体现为由偏光膜与增亮膜堆叠形成,偏光膜用于形成偏振光,增亮膜是一种带有增亮功能的薄膜,具有较强的均匀性增加光亮的作用,用以提升透过增亮型偏光片的光线的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偏光片33的亮度增益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1%。
第三偏光片33的亮度增益系数指的是亮度的增大倍数,假设透过第三偏光片33之前光线的强度为L1,透过第三偏光片33后光线的强度为L2,L2/L1即为亮度增益系数。
本发明将第三偏光片33的亮度增益系数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1.1%时,光线在经过第三偏光片33时能够增大透过第三偏光片33的光线的强度,提高射向调光面板20的光线的量,进而有利于提高从调光面板20射向显示面板10的光线的量,当提供至显示面板10的光线的量提高时,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的调光方法,应用于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请结合图1至图9,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子像素P1,调光面板20包括与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
当第一子像素P1为黑态时,向与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提供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P2呈现黑态;
当第一子像素P1为亮态时,向与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提供第二电压,使第二子像素P2呈现亮态,其中,第二电压小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电压小于或者等于0.2V。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的调光面板20设置为在不加电压或者加较低电压(小于或者等于0.2V)时为透光状态,通过向其施加大于0.2V的电压来调节调光面板20的透光程度。
具体地,请结合图1至图9,当显示面板10中的第一子像素P1呈现黑态时,可向调光面板20中与前述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施加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P2呈现黑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100整体在第一子像素P1对应区域所呈现的黑态更黑。当第一子像素P1为亮态时,可向调光面板20中与前述第一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2施加较小的第二电压,或者不施加电压,使第二子像素P2呈现亮态,从而使第二子像素P2对应区域的光线提供至第一子像素P1所对应的区域,保证第一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亮度。如此,显示模组100整体在显示的过程中,黑态对应的区域更黑,亮态对应的区域也较为精确,显示画面亮暗分明,画面黑色更加深邃,彩色更加明亮,可以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提升用户感官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2的一种BB截面图,请参见图12和图13,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背光模组3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其中,显示模组100位于背光模组300的出光面40,且调光面板20位于背光模组300和显示面板10之间。背光模组300为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提供光线,在显示时,背光模组300提供的光线首先经过第三偏光片33,使得振动方向与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垂直的光线进入调光面板20中形成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片32和第三偏光片33的吸收轴平行,进入调光面板20的偏振光在经过第二偏光片32时,光线将不会受到第二偏光片32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10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通过调光面板20、显示面板10以及三张偏光片的相互配合,使得显示模组100在显示过程中亮暗分明,使得画面黑色更加深邃,彩色更加明亮,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可体现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且显示面板设置于调光面板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以避免将调光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时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造成遮挡。显示模组包括三个偏光片,分别是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调光面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之间的第二偏光片、以及位于调光面板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第三偏光片。在显示时,光线首先经过第三偏光片,使得振动方向与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的光线进入调光面板中形成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进入调光面板的偏振光在经过第二偏光片时,光线将不会受到第二偏光片的过滤作用而直接传输至显示面板中,如此有利于提升光线的有效利用率。此外,由于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经显示面板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再通过第一偏光片出射,进而产生显示画面。当显示模组中同时引入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后,显示模组的对比度相当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与调光面板的对比度之间的乘积,因而将显示面板与调光面板配合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的对比度,因而由于提升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调光方法中,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子像素和调光面板中的第二子像素对应设置,当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子像素为黑态时,向调光面板中的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一电压,使第二子像素呈现黑态,如此使得显示模组在第一子像素对应区域的黑态更加明显。当第一子像素为亮态时,向第二子像素不提供电压或者提供的电压小于等于0.2V,从而使得光线顺利从调光面板传输至显示面板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区域,使第一子像素对应的亮态更加明显。如此,使得显示模组在显示过程中亮暗分明,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提升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调光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调光面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调光面板之间,所述第三偏光片位于所述调光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为90°,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为0°,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三偏光片的吸收轴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调光面板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开口区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开口区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开口区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开口区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至少三种颜色不同的色阻,所述第二子像素不包含色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胶层,所述扩散胶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调光面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光片为增亮型偏光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光片的亮度增益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1%。
10.一种显示模组的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调光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像素;
当所述第一子像素为黑态时,向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一电压,使所述第二子像素呈现黑态;
当所述第一子像素为亮态时,向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提供第二电压,使所述第二子像素呈现亮态,其中,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且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或者等于0.2V。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且所述调光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CN202110314237.7A 2021-03-24 2021-03-24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965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237.7A CN112965289A (zh) 2021-03-24 2021-03-24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237.7A CN112965289A (zh) 2021-03-24 2021-03-24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289A true CN112965289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4237.7A Pending CN112965289A (zh) 2021-03-24 2021-03-24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52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4351A (zh) * 2022-11-25 2023-03-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104A (zh) * 2008-05-09 2008-10-2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装置、驱动方法
JP2010015117A (ja) * 2008-06-05 2010-01-21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34773A (zh) * 2008-07-24 2010-01-27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6133633A (ja) * 2015-01-20 2016-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投写型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109298573A (zh) * 2018-11-30 2019-02-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21496A (zh) * 2019-05-16 2019-09-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297367A (zh) * 2019-06-27 2019-10-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361899A (zh) * 2019-06-27 2019-10-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543052A (zh) * 2019-08-28 2019-12-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646993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812897A (zh) * 2020-07-27 2020-10-23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198709A (zh) * 2020-10-13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104A (zh) * 2008-05-09 2008-10-2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装置、驱动方法
JP2010015117A (ja) * 2008-06-05 2010-01-21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34773A (zh) * 2008-07-24 2010-01-27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6133633A (ja) * 2015-01-20 2016-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投写型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109298573A (zh) * 2018-11-30 2019-02-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21496A (zh) * 2019-05-16 2019-09-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297367A (zh) * 2019-06-27 2019-10-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361899A (zh) * 2019-06-27 2019-10-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543052A (zh) * 2019-08-28 2019-12-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646993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812897A (zh) * 2020-07-27 2020-10-23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198709A (zh) * 2020-10-13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4351A (zh) * 2022-11-25 2023-03-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1693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862571B2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192370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214422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10191322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CN11078047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其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JP498912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750009A (zh) 显示装置
CN1109280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CN11346712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060209004A1 (en) LCD device having a homogeneous LC layer
US20110157518A1 (en) Light shap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145944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2965289A (zh) 显示模组及其调光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36036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880217B1 (ko) 백라이트
CN1154075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253478A (zh) 显示装置
WO2021077356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KR101746675B1 (ko) 복합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87550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econd diffusion sheet having upper and lower diffusion layers wherein the upper diffusion layer includes multi-dispersed beads
KR20120066411A (ko) 눈부심방지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H112313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4068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186800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