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1521U -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1521U
CN206071521U CN201620998567.7U CN201620998567U CN206071521U CN 206071521 U CN206071521 U CN 206071521U CN 201620998567 U CN201620998567 U CN 201620998567U CN 206071521 U CN206071521 U CN 206071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flow control
arc
sealing strip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85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连会
王铁峰
黄树
谷全福
耿玉广
李世杰
李纬
李荷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85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1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1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1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属于修井辅助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液压缸、连接支架、组合臂、控流筒、电液换向阀、电控开关。电控开关与电液换向阀电连接,电液换向阀与液压缸通过液压管线连接,液压缸的固定端与连接支架的固定底板通过水平销轴连接,驱动端与支撑管的侧壁也通过水平销轴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支撑管和顶板左右运动。组合臂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支架连接段分别与连接支架的顶板通过竖直销轴连接,筒连接段分别与控流筒中两个半筒的外侧壁通过竖直销轴连接,通过顶板调整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角度,并通过组合臂控制控流筒的打开或闭合。该装置能够自动控制井口油管污液的排放,且控制效果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井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背景技术
对油水井进行修井作业时,常需要将油水井中的油管取出,以进行井内维修。而油管取出时,其内腔中的油水混合物会在自重作用下流出油管,并对井口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提供一种能避免油管对井口周围造成污染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液储集筒,使用时,需要由2名操作人员将取出的油管推送至污液储集筒的筒口,使油管中的液体流入污液储集筒中,对油管中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然后,再将污液储集筒中的油水混合物注入油套环空,以避免油水的浪费。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污液储集筒收集污液(即油水混合物)时,需要操作人员推送油管,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双手会浸泡到污液,使操作人员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在将油管推送到污液储集筒的过程中,污液还是会四处飞溅,污染井口环境,因此,现有技术提供的污液储集筒控污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实现自动控污、且控污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该装置包括:液压缸、连接支架、组合臂、控流筒、电液换向阀、电控开关。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顶板、至少一根支撑管、固定底板;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底板通过第一水平销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组合臂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双头螺栓、固定螺母。两个所述固定螺母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头螺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在所述双头螺栓上,并且均被所述双头螺栓分割成支架连接段和筒连接段。
所述控流筒包括:封流半筒和泄流半筒。所述封流半筒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泄流半筒的一个侧边通过第一竖直销轴可转动连接,使所述控流筒打开或闭合;所述封流半筒与所述泄流半筒的顶板和底板沿径向向外分别设置有相对的油管凹槽,用于抱住油管,所述泄流半筒下部筒壁上设置有泄流接口。
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电液换向阀电连接,所述电液换向阀与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管线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底板通过第二水平销轴连接,驱动端与所述支撑管的侧壁通过第三水平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所述支架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二竖直销轴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筒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三竖直销轴与所述封流半筒和所述泄流半筒的外侧壁连接,通过所述顶板的运动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所述控流筒的打开或闭合。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包括4根所述支撑管,所述固定底板和所述顶板均为矩形,4根所述支撑管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底板相对应的4个角部之间,所述顶板、所述固定底板、4根所述支撑管围成一个四棱柱体。
具体地,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固定底板前端的2根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水平连接杆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三水平销轴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置有2根固定销,通过所述固定销将所述固定底板固定在所述油水井口。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销轴之间设置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二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销轴之间设置有第二筋板。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组合臂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装在所述双头螺栓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侧壁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控流筒还包括第一竖直密封条和第二竖直密封条。所述第一竖直密封条的一条侧边与所述封流半筒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另一条侧边与所述泄流半筒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竖直密封条竖直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远离所述第一竖直销轴的侧边上,当所述控流筒闭合时,所述第二竖直密封条使所述封流半筒和所述泄流半筒密封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控流筒还包括第一弧形密封条、第二弧形密封条、第三弧形密封条、第四弧形密封条。所述第一弧形密封条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顶面的油管凹槽中,所述第二弧形密封条设置在所述泄流半筒顶面的油管凹槽中,通过所述第一弧形密封条和所述第二弧形密封条实现所述控流筒顶面与所述油管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三弧形密封条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底面的油管凹槽中,所述第四弧形密封条设置在所述泄流半筒底面的油管凹槽中,通过所述第三弧形密封条和所述第四弧形密封条实现所述控流筒底面与所述油管之间的密封。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控流筒还包括两个弧形抱箍。所述弧形抱箍包括:抱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抱箍支架前端的弧形抱紧件;所述抱箍支架分别沿径向向内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和所述泄流半筒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的内侧壁上,所述弧形抱紧件与所述油管凹槽同心设置,且所述弧形抱紧件的半径大于所述油管凹槽的半径,以使所述弧形抱紧件抱住所述油管的接箍。两个所述弧形抱箍所处位置具有预定的高度差,且当所述控流筒闭合时,两个所述弧形抱紧件之间有上下重叠的部分。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控流筒的内径为所述油管内径的5-6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使用时,将连接支架的固定底板固定在油水井口,按下电控开关使电液换向阀向液压缸供油,通过液压缸驱动连接支架的顶板向靠近油水井口的方向运动,通过连接支架使组合臂推动封流半筒和泄流半筒自动将油管抱住,并围成控流筒,使油管中流出的污液被收集到控流筒中,且只能从泄流半筒的泄流接口流出,从而避免了油管中污液对井口环境的污染。具体是通过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在双头螺栓上的运动来调整两者之间的开合角度,以推动封流半筒和泄流半筒逐渐靠拢或分离。通过控流筒对油管中排出的污液进行收集,避免油管中的污液四处流淌而对井口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电控开关和电液换向阀远程驱动液压缸,且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在收集污液的过程中无需其他人工操作,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远离井口进行远程控制,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控污、且控污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臂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流筒打开时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流筒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流筒闭合,同时利用弧形抱箍抱紧油管接箍时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环耳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液压缸,
2 连接支架,
201 顶板,
202 支撑管,
203 固定底板,
204 水平连接杆,
205 固定销,
206 组合臂连接座,
2061 上连接板,
2062 下连接板,
2063 连接臂,
3 组合臂,
301 第一支撑臂,
302 第二支撑臂,
303 双头螺栓,
304 固定螺母,
305 第一筋板,
306 第二筋板,
307 弹性件,
4 控流筒,
401 封流半筒,
402 泄流半筒,
4021 泄流接口,
403 油管凹槽,
404 弧形抱箍,
405 第一竖直密封条,
406 第二竖直密封条,
407 第一弧形密封条,
408 第二弧形密封条,
409 第三弧形密封条,
410 第四弧形密封条,
5 电液换向阀,
6 电控开关,
7 第一水平销轴,
8 第一竖直销轴,
9 第二水平销轴,
10 第三水平销轴,
11 第二竖直销轴,
12 第三竖直销轴,
13 接箍,
14 环耳支座,
1401 支座底板,
1402 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液压缸1、连接支架2、组合臂3、控流筒4、电液换向阀5、电控开关6。
如附图2所示,连接支架2包括:顶板201、至少一根支撑管202、固定底板203。至少一根支撑管20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01和固定底板203通过第一水平销轴7连接,支撑管202可绕第一水平销轴7可转动连接。
如附图4所示,组合臂3包括:第一支撑臂301、第二支撑臂302、双头螺栓303、固定螺母304。两个固定螺母304分别位于双头螺栓303的两个端部,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在双头螺栓303上,并且均被双头螺栓303分割成支架连接段和筒连接段。
如附图5所示,控流筒4包括: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封流半筒401的一个侧边与泄流半筒402的一个侧边通过第一竖直销轴8可转动连接,使控流筒4打开或闭合;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的顶板和底板沿径向向外分别设置有油管凹槽403,用于抱住油管。泄流半筒402下部筒壁上设置有泄流接口4021。
如附图7所示,电控开关6与电液换向阀5电连接,电液换向阀5与液压缸1通过液压管线连接,液压缸1的固定端与固定底板203通过第二水平销轴9连接,驱动端与支撑管202的侧壁通过第三水平销轴10连接。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的支架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二竖直销轴11与顶板201连接,筒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三竖直销轴12与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的外侧壁连接,通过顶板201的运动来调整第一支撑臂301与第二支撑臂302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控流筒4的打开或闭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使用时,将连接支架的固定底板固定在油水井口,按下电控开关6使电液换向阀5向液压缸1供油,通过液压缸1驱动连接支架2的顶板201向靠近油水井口的方向运动,通过连接支架2使组合臂3推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自动将油管抱住,并围成控流筒4,使油管中流出的污液被收集到控流筒4中,且只能从泄流半筒402的泄流接口4021流出,从而避免了油管中污液对井口环境的污染。具体是通过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在双头螺栓303上的相对运动来调整两者之间的开合角度,以推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逐渐靠拢或分离。通过控流筒4对油管中排出的污液进行收集,避免油管中的污液四处流淌而对井口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电控开关6和电液换向阀5远程驱动液压缸1,且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在收集污液的过程中无需其他人工操作,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远离井口进行远程控制,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控污、且控污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具体地,连接支架2用于连接液压缸1和组合臂3,以将液压缸1的推拉动作传递至组合臂3,从而通过组合臂3控制控流筒4的打开与闭合,实现控流筒4对油管中污液的收集。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连接支架2的固定底板203固定不动,而其顶面的支撑管202则可以在液压缸1的驱动下绕第一水平销轴7左右转动,同时支撑管202带动顶板201左右移动,以对组合中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为了便于第一水平销轴7的安装,如附图8所示,顶板201的底面和固定底板203的顶面上均设置有环耳支座14,环耳支座14包括:支座底板1401和设置在支座底板1401上的两个连接耳1402,每个连接耳140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销轴的连接通孔。两个连接耳1402平行设置,且位置相对应,以使两个连接耳1402之间留出一条孔隙,用以容纳支撑管202。相应地,支撑管202的两个端面上也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的连接耳,连接耳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将第一水平销轴7同时穿过环耳支座14上连接耳1402的连接通孔和支撑管202上连接耳的连接通孔,使连接支架2的顶板201和固定底板203分别与支撑管202通过环耳支座14而第一水平销轴7实现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支撑管202绕第一水平销轴7的左右转动,以通过支撑管202带动顶板201左右移动,进而对顶板20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顶板201靠近或远离油水井口。
具体地,为了提高连接支架2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管202对于顶板201的支撑,支撑管202的根数至少为1根,即支撑管202的根数可为2根、3根、4根、5根等,优选为4根。当支撑管202的根数为4根时,固定底板203和顶板201均为矩形,优选为长方形,4根支撑管202分别设置在顶板201和固定底板203对应的4个角部之间,即顶板201、固定底板203、4根支撑管202围成一个四棱柱体,该四棱柱体包括顶面、底面和四个侧棱。此时,4根支撑管202可以同时绕各自的水平销轴左右转动,且转动幅度一致,以共同带动顶板201的左右移动。上述四棱柱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且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侧边与底边之间的夹角能够不断变化。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稳定结构,提高整个连接支架2的稳定性,使顶板201能够平稳地左右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油水井口,从而实现组合臂3中第一支撑臂301与第二支撑臂302之间夹角的平稳调整,以及控流筒4的安全打开与闭合。
具体地,如附图3所示,为了使液压缸1能够同时驱动连接支架2中的4根支撑管202,位于固定底板203前端(即靠近油水井口的一端)的2根支撑管202中部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204,液压缸1的驱动端与水平连接杆204的侧壁通过第三水平销轴10连接。由于水平连接杆204设置在固定底板203前端的2根支撑管202之间,而液压缸1的驱动端又设置在水平连接杆204上,因此液压缸1能够同时驱动前端的2根支撑管202的运动。而由于4根支撑管202均与顶板201和固定底板203相连接,前端2根支撑管202的运动会带动顶板201的移动,顶板201的移动又会带动后端2根支撑管202的运动,从而使液压缸1能够同时驱动4根支撑管202的运动,进而保证顶板201的平稳移动。为了便于液压缸1驱动支撑管202左右转动,液压缸1与固定底板203和水平连接杆204也通过环耳支座14以及第二水平销轴9、第三水平销轴10进行可转动连接。同时,将液压缸1与水平连接杆204的中部进行连接,使液压缸1能够对前端2根支撑管202施加相等的驱动力,便于4根支撑管202的同步运动。将液压缸1的驱动端与固定底板203前端的2根支撑管202连接,有助于节省连接支架2与液压缸1所占的空间,并保证4根支撑管202和顶板201的平稳运动。
具体地,为了实现固定底板203位置的固定,固定底板203的底部设置有2根固定销205,将固定销205插入油水井口相应装置的凹槽中,从而通过固定销205将固定底板203固定在油水井口,以为固定底板203上的支撑管202提供稳固的支撑,保证支撑管202的平稳运动。固定销205插拔方便,便于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在油水井口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具体地,连接支架2的顶板201与组合臂3通过两个第二竖直销轴11连接,为了便于在顶板201上安装第二竖直销轴11,连接支架2还包括设置在顶板201顶面上的组合臂连接座206。组合臂连接座206包括:上连接板2061、下连接板2062、以及设置在上连接板2061和下连接板2062之间的连接臂2063,下连接板2062固定在顶板201的前端面上,第二竖直销轴11设置在上连接板2061与下连接板2062之间,通过连接臂2063可以对第二竖直销轴11进行保护。组合臂连接座206的结构与环耳支座14的结构类似,上连接板2061和下连接板2062就相当于连接耳,而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的支架连接段的端部也设置有连接耳,通过使第二竖直销轴11同时穿过上连接板2061、下连接板2062、以及第一支撑臂301或第二支撑臂302的连接耳,从而通过组合臂连接座206和第二竖直销轴11将连接支架2的顶板201与组合臂3连接起来,实现顶板201对组合臂3中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角度的调整。
具体地,为了提高第二竖直销轴11与组合臂3之间的连接强度,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第一支撑臂301与对应的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设置有第一筋板305,第二支撑臂302与对应的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筋板306。由于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是互相垂直的,通过第一筋板305和第二筋板306能够增加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第二竖直销轴11与组合臂3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角度的平稳调整。
具体地,组合臂3包括:第一支撑臂301、第二支撑臂302、双头螺栓303、固定螺母304。两个固定螺母304分别位于双头螺栓303的两个端部,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在双头螺栓303上,并且均被双头螺栓303分割成支架连接段和筒连接段。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双头螺栓303的连接通孔,且该连接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支撑臂的侧壁之间的角度小于90°,以使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与双头螺栓303之间保持倾斜,从而通过双头螺栓303将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连接起来,并通过双头螺栓303两端的固定螺母304对两个支撑臂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张开的角度过大而使控流筒4无法紧密闭合。为了使控流筒4的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在常态下保持分离,以便于使油管进入控流筒4的内腔中,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在常态下也应保持分离状态,因此,组合臂3还包括弹性件307;弹性件307套装在双头螺栓303上,且弹性件3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的内侧壁连接。弹性件307优选为弹簧,弹簧在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的限位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弹簧中储存的弹性势能使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与固定螺母304紧密接触,此时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的角度最大,而与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连接的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也恰好处于分离程度最大的状态,以使油管能够从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之间的开口直接进入控流筒4的内腔,便于控流筒4对油管的围抱,进而实现控流筒4对油管中污液的收集。
具体地,控流筒4包括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且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的一个侧边通过多个第一竖直销轴8可转动连接,使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能够靠拢或分离。当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靠拢时,控流筒4处于闭合状态,当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分离时,控流筒4处于打开状态。为了保证控流筒4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密封,避免油管中流出的污液从控流筒4的缝隙流出对井口环境造成污染,如附图5、附图6、附图7所示,控流筒4还包括第一竖直密封条405和第二竖直密封条406。第一竖直密封条405的一条侧边与封流半筒401靠近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另一条侧边与泄流半筒402靠近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即第一竖直密封条405是始终设置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通过第一竖直销轴8相连接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并带有一定的弧度和弹性,以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时,都保证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之间的密封,减少第一竖直密封条405的磨损,同时避免控流筒4中污液的渗漏。为了便于第一竖直密封条405的安装,可以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的内侧壁上设置密封条安装槽,以使第一竖直密封条405始终处于密封条安装槽中,保证控流筒4的密封。而第二竖直密封条406竖直设置在封流半筒401远离第一竖直销轴8的侧边上,当控流筒4闭合时,第二竖直密封条406使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密封连接。由于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通常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因此,将第二竖直密封条406仅设置在封流半筒401的侧边上,从而使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相结合时密封连接,避免控流筒4中污液的渗漏,同时不影响油管从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之间的开口进入控流筒4。
具体地,为了保证控流筒4的顶板和底板与油管之间的密封接触,避免油管中流出的污液从控流筒4的顶板和底板与油管之间的间隙渗漏,控流筒4还包括第一弧形密封条407、第二弧形密封条408、第三弧形密封条409、第四弧形密封条410。第一弧形密封条407设置在封流半筒401顶板的油管凹槽403中,第二弧形密封条408设置在泄流半筒402顶板的油管凹槽403中,通过第一弧形密封条407和第二弧形密封条408实现控流筒4顶板与油管之间的密封。第三弧形密封条409设置在封流半筒401底板的油管凹槽403中,第四弧形密封条410设置在泄流半筒402底板的油管凹槽403中,通过第三弧形密封条409和第四弧形密封条410实现控流筒4底板与油管之间的密封。通过四个弧形密封条使控流筒4的顶板和底板与油管之间密封接触,从而使控流筒4能够将油管的端部密封在其内腔中,避免油管中流出的污液对油水井口造成污染,优化油水井口的使用环境。
具体地,为了便于控流筒4抱住油管接箍13后的自动闭合,控流筒4还包括两个弧形抱箍404。弧形抱箍404具体包括:抱箍支架和设置在抱箍支架前端的弧形抱紧件。抱箍支架分别设置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靠近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上,弧形抱紧件与油管凹槽403同心设置,且弧形抱紧件的半径大于油管凹槽403的半径,以使弧形抱紧件抱住油管的接箍13。由于接箍13是设置在油管端部用于油管之间连接的部件,其半径大于油管的半径,所以通过使弧形抱紧件的半径大于油管凹槽403的半径,以使弧形抱紧件与接箍13相配合。弧形抱紧件触碰到油管的接箍13后不仅能抱住接箍13,而且随着组合臂3的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角度的逐渐减小,弧形抱箍404逐渐旋转并靠拢,通过弧形抱紧件的弧形结构带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进一步靠拢,并最终围合成封闭的筒体,以对油管中流出的污液进行收集。弧形抱箍404有助于实现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的自动闭合,为了进一步提高弧形抱箍404带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自动靠拢的效果,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侧壁上的两个弧形抱箍404所处位置具有预定的高度差,高度差优选为3-5cm,以使两个弧形抱紧件分别抱住接箍13的上部和下部,且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两个弧形抱紧件之间有上下重叠的部分,且弧形抱紧件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90°。两个弧形抱紧件上下交叉、部分重叠设置,此时可以理解的是,弧形抱紧件与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的顶板和底板在纵向上也存在部分的重叠,即从上方俯视打开状态下的控流筒4时,弧形抱紧件的部分弧形结构被封流半筒401或泄流半筒402覆盖,部分弧形结构位于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之间的开口中,且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上的两个弧形抱紧件之间有交叉的部分。通过上述限定,同时对弧形抱紧件的弧长进行合适的限定,以尽量增加每个弧形抱紧件与油管接箍13的接触面积,使弧形抱箍404更方便地带动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自动靠拢,实现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收集污液过程的无人操控,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具体地,为了使控流筒4中收集到的污液顺利流出,保证污液的及时排放,泄流接口4021为管状结构,以便于泄流接口4021与泄流管线相连接。更详细地,泄流接口4021的一端设置在泄流半筒402下部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泄流管线连接,以将控流筒4中收集的污液通过泄流管线顺利排出,保证控流筒4的持续使用。
具体地,当泄流接口4021出现堵塞或污液排放缓慢时,控流筒4中积累的污液过多,会导致控流筒4中压力过大,控流筒4内外的大幅压差容易使控流筒4内的污液从设置有密封条的连接处喷出,造成安全事故。为了尽量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将控流筒4的内径设置为油管内径的5-6倍,即控流筒4内腔的容积近于整根油管容积,以使控流筒4中能容纳更多的污液,避免取下油管时,密封条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失效,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具体地,为了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的电力控制,电液换向阀5和电控开关6所使用的直流电压小于或等于36伏,且均通过负极导线接地形成安全回路。由于电液换向阀5和电控开关6所使用的电压较小,因此可以使用车载蓄电池为电源,车载蓄电池体积较小,移动方便,从而使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经济高效。
具体地,电液换向阀5为三位四通电液动换向阀。其中的三位指伸出位、中位、收缩位,中位用于保持电液换向阀5伸出或收缩后的现状,四通是指电液换向阀5中具有四条油路,即两条进油通路和与其分别对应的两条出油通路。电液换向阀5可通过电磁来操纵和改变阀门的工作位置,通过阀门中阀芯的变化来控制液压缸1中油路的状态,从而通过电液换向阀5控制液压缸1中活塞杆(即驱动端)的伸出和收缩,实现液压缸1对支撑管202的驱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使用时,打开电控开关6,使电液换向阀5得电后通过液压管线向液压缸1供油,使液压缸1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连接支架2的支撑管202和顶板201向井口方向靠近。连接支架2推动组合臂3进一步向靠近井口的方向运动,使常态下一端分离的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这两个半圆柱体在向井口中心的油管接箍13靠近的过程中逐步闭合。控流筒4中的两个弧形抱箍404的弧形抱紧件在前进过程中接触油管接箍13后受到阻挡,但组合臂3推动弧形抱箍404继续前进,弧形抱紧件受力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其弧状结构的驱动下,使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以油管接箍13为轴心产生旋转并最终合围。此时,封流半筒401侧边上的第二竖直密封条406与泄流半筒402的侧边相接触,并通过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之间的夹紧力实现密封。同时,第一弧形密封条407、第二弧形密封条408、第三弧形密封条409、第四弧形密封条410也将油管与控流筒4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缝隙密封起来,使控流筒4内腔形成封闭的空间,以对带液油管在井口卸扣被提起时所产生的污液进行收集。控流筒4中收集的污液能够迅速从泄流接口4021排至泄流管线,将泄流管线连接至预定的储液装置中,即可实现对污液的自动收集和控制,避免污液对油水井口的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地,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完成对油管中污液的控制和排放后,电控开关6换向,使电液换向阀5向液压缸1的另一端供电,从而使液压缸1的活塞杆收缩,并带动连接支架2向远离井口的方向运动。通过连接支架2使组合臂3中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通过第一支撑臂301和第二支撑臂302带动封流半筒401与泄流半筒402逐渐打开,并停止在远离井口油管的初始安全位置,结束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压缸(1)、连接支架(2)、组合臂(3)、控流筒(4)、电液换向阀(5)、电控开关(6);
所述连接支架(2)包括:顶板(201)、至少一根支撑管(202)、固定底板(203);所述支撑管(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01)和所述固定底板(203)通过第一水平销轴(7)可转动连接;
所述组合臂(3)包括:第一支撑臂(301)、第二支撑臂(302)、双头螺栓(303)、固定螺母(304);两个所述固定螺母(304)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头螺栓(303)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支撑臂(30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02)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装在所述双头螺栓(303)上,并且均被所述双头螺栓(303)分割成支架连接段和筒连接段;
所述控流筒(4)包括:封流半筒(401)和泄流半筒(402);所述封流半筒(401)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泄流半筒(402)的一个侧边通过第一竖直销轴(8)可转动连接,使所述控流筒(4)打开或闭合;所述封流半筒(401)与所述泄流半筒(402)的顶板和底板沿径向向外分别设置有相对的油管凹槽(403),用于抱住油管;所述泄流半筒(402)下部筒壁上设置有泄流接口(4021);
所述电控开关(6)与所述电液换向阀(5)电连接,所述电液换向阀(5)与所述液压缸(1)通过液压管线连接,所述液压缸(1)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底板(203)通过第二水平销轴(9)连接,驱动端与所述支撑管(202)的侧壁通过第三水平销轴(1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0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02)的所述支架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二竖直销轴(11)与所述顶板(201)连接,所述筒连接段分别通过第三竖直销轴(12)与所述封流半筒(401)和所述泄流半筒(402)的外侧壁连接,通过所述顶板(201)的运动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臂(30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02)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所述控流筒(4)的打开或 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2)包括4根所述支撑管(202),所述固定底板(203)和所述顶板(201)均为矩形,4根所述支撑管(20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201)和所述固定底板(203)相对应的4个角部之间,所述顶板(201)、所述固定底板(203)、4根所述支撑管(202)围成一个四棱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底板(203)前端的2根所述支撑管(20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杆(204),所述液压缸(1)的驱动端与所述水平连接杆(204)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三水平销轴(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203)的底部设置有2根固定销(205),通过所述固定销(205)将所述固定底板(203)固定在油水井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0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设置有第一筋板(305),所述第二支撑臂(30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竖直销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筋板(3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臂(3)还包括弹性件(307);所述弹性件(307)套装在所述双头螺栓(303)上,且所述弹性件(30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30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02)的内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筒(4)还 包括第一竖直密封条(405)和第二竖直密封条(406);
所述第一竖直密封条(405)的一条侧边与所述封流半筒(401)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另一条侧边与所述泄流半筒(402)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所述第二竖直密封条(406)竖直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401)远离所述第一竖直销轴(8)的侧边上,当所述控流筒(4)闭合时,所述第二竖直密封条(406)使所述封流半筒(401)和所述泄流半筒(402)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筒(4)还包括第一弧形密封条(407)、第二弧形密封条(408)、第三弧形密封条(409)、第四弧形密封条(410);
所述第一弧形密封条(407)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401)顶面的油管凹槽(403)中,所述第二弧形密封条(408)设置在所述泄流半筒(402)顶面的油管凹槽(403)中,通过所述第一弧形密封条(407)和所述第二弧形密封条(408)实现所述控流筒(4)顶面与所述油管之间的密封;
所述第三弧形密封条(409)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401)底面的油管凹槽(403)中,所述第四弧形密封条(410)设置在所述泄流半筒(402)底面的油管凹槽(403)中,通过所述第三弧形密封条(409)和所述第四弧形密封条(410)实现所述控流筒(4)底面与所述油管之间的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筒(4)还包括两个弧形抱箍(404);
所述弧形抱箍(404)包括:抱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抱箍支架前端的弧形抱紧件;所述抱箍支架分别沿径向向内设置在所述封流半筒(401)和所述泄流半筒(402)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销轴(8)的内侧壁上,所述弧形抱紧件与所述油管凹槽(403)同心设置,且所述弧形抱紧件的半径大于所述油管凹槽(403)的半径,以使所述弧形抱紧件抱 住所述油管的接箍(13);
两个所述弧形抱箍(404)所处位置具有预定的高度差,且当所述控流筒(4)闭合时,两个所述弧形抱紧件之间有上下重叠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筒(4)的内径为所述油管内径的5-6倍。
CN201620998567.7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Active CN206071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8567.7U CN2060715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8567.7U CN2060715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1521U true CN206071521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3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8567.7U Active CN2060715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15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0871A (zh) * 2016-08-30 2018-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0871A (zh) * 2016-08-30 2018-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26568U (zh) 改进型过滤装置
CN206071521U (zh)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CN107780871A (zh) 一种电控井口油管控污装置
CN204997238U (zh) 一种焊钳残水处理装置
CN206625826U (zh) 一种油井自动加药装置
CN204584576U (zh) 一种焊钳冷却水处理装置
CN201817858U (zh) 室外直埋伸缩式消火栓
CN116510387A (zh) 一种给排水用污水分离处理装置
CN201768421U (zh) 聚酯熔体过滤器
CN203750249U (zh) 一种半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CN207226221U (zh) 一体化垃圾压缩箱
CN203750253U (zh) 半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
CN208835684U (zh) 一种卡扣式抗拉软管固定架
CN108298234A (zh) 一体化垃圾压缩箱
CN206631847U (zh) 储脂盒及导电脂涂抹装置
CN208138690U (zh) 用于密封管道的封堵装置
CN208183290U (zh) 棉花改性装置
CN206580329U (zh) 一种物料整形机构
CN216396887U (zh) 一种rnb拼接屏用高效喷胶设备
CN217710971U (zh) 一种用于智慧水务的排水装置
CN214399799U (zh) 一种高效防焦注硫剂用防滴落装置
CN216129474U (zh) 一种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31539U (zh) 一种可调灌注枪
CN20762152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排水管
CN203050063U (zh) 一种液压活塞式喷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