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7615U -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7615U
CN206067615U CN201621051013.2U CN201621051013U CN206067615U CN 206067615 U CN206067615 U CN 206067615U CN 201621051013 U CN201621051013 U CN 201621051013U CN 206067615 U CN206067615 U CN 206067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ish
car
mounted inside
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1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行新
邹生强
饶科
张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mi I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r Road Shenzhe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Road Shenzhe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r Road Shenzhen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1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7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7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76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包括机壳、摄像头及显示屏,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采集车外图像的第一鱼眼摄像头和采集的车内图像的第二鱼眼摄像头,所述第二鱼眼摄像头和第一鱼眼摄像头背靠相对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利用相对的两个鱼眼摄像头可以实现同时显示360°车外和车内环境,无死角。

Description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后视镜,特别涉及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车载内后视镜,通常是指设置汽车内部且位于车辆前部上方中间位置的后视镜,随着技术发展,车载内后视镜逐渐趋向于智能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其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提供行车记录、GPS定位、电子测速提醒、倒车可视、实时在线影音娱乐等功能。
相关技术中,车载内后视镜一般包括一个朝向车体前方的前置摄像头,而为了获取车辆后方的图像,也可以通过走线在车辆后窗上设置一个后置摄像头,无论是前置摄像头还是后置摄像头其视角范围基本上处于70°至130°范围内,而在0至70°和130°至180°的范围则形成为死角,该死角范围内的图像不能被获取,因此,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包括:
机壳;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采集车外图像的第一鱼眼摄像头和采集的车内图像的第二鱼眼摄像头,所述第二鱼眼摄像头和第一鱼眼摄像头背靠相对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通过背向相对设置第一鱼眼摄像头和第二鱼眼摄像头采集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由于采用背靠相对设置的放置,而单颗鱼眼摄像头的视角接近180度,所以,可以使得该后视镜采集的视角范围接近360°,无死角,如此,实现能够同时监控车外和车内环境,监控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摄像头沿一竖向轴线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
背壳,所述背壳由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第一半圆孔;
前壳,所述前壳由前壁和环绕所述前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第二半圆孔,所述前壳与所述背壳扣合且所述第一半圆孔与所述第二半圆孔配合形成一枢转孔;
所述第一鱼眼摄像头和第二鱼眼摄像头设置于联接轴上,所述联接轴沿所述竖向轴线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枢转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对所述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以形成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矫正图像和第二矫正图像进行合并拼接处理形成车内外全景图像,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所述车内外全景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用以接收用户切换指令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换指令选择性地将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的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的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的方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100,包括机壳10、摄像头11及显示屏12。
具体的,摄像头11包括用于采集车外图像的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采集的车内图像的第二鱼眼摄像头112,所述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背靠相对设置于机壳10上。例如在图1示例中,摄像头11为球形,朝向车前方的部分为第一鱼眼摄像头111,而朝向车内后方的部分为第二鱼眼摄像头112,如此,通过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可以对车辆前方接近180°范围内车外环境进行采集形成车外图像,而通过第二鱼眼摄像头112则可以对车内环境进行采集形成车外图像,由于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背靠相对设置,而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的摄像范围都接近180°,所以,第一鱼眼图像和第二鱼眼图像的边缘部分可能部分重叠或刚好为一个景物相对应的两个部分。
显示屏12设置于机壳10上,用于显示所述车外图像和/或车内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通过背向相对设置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采集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由于采用背靠相对设置的放置,而单颗鱼眼摄像头的视角接近180度,所以,可以使得该后视镜采集的视角范围接近360°,无死角,如此,实现能够同时监控车外和车内环境,监控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11沿一竖向轴线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10。如此,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摄像头11进而调节的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的方位,确保可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分别嘲笑向车辆的前方和后方,其使用更加方便。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背壳102及前壳101,其中,背壳102由底壁1021和环绕所述底壁1021设置的第一侧壁1022,所述第一侧壁1022上第一半圆孔。前壳101由前壁1011和环绕所述前壁1011设置的第二侧壁1012,所述第二侧壁1012上第二半圆孔,所述前壳101与所述背壳102扣合且所述第一半圆孔与所述第二半圆孔配合形成一枢转孔103。第一鱼眼摄像头111和第二鱼眼摄像头112设置于联接轴113上,所述联接轴113沿所述竖向轴线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枢转孔103内。
由此,在装配时将联接轴113的上端置于背壳102和前壳101之间的,再将前壳101和背壳102组装在一起,如此,即可使得联接轴113刚好与枢转孔103可枢转配合,其装配简单方便,而且,可以确保摄像头11可靠地枢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还包括处理单元13,处理单元13与所述摄像头11相连,用于对所述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以形成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由于鱼眼摄像头采集的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为鱼眼图像,而鱼眼图像具有非常严重的变形,人眼观察效果差,所以,对于鱼眼图像一般都需要经过校正才能够适合人眼观察。对应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处理单元对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后即可形成符合人们习惯的普通图像,即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矫正图像。
示例性的,处理单元13可以采用FPGA芯片,鱼眼图像的畸变校正为现有技术,其原理及过程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由此,作为用户而言,由于第一矫正图像为车前方的车外环境图像,第二矫正图像为车内的环境图像,所以,可以通过车载后视镜上的显示屏看到车前方180°范围的图像,而也可以看到车内的180°范围内的图像,从而实现车外内360°全景景象的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中,用户可在驾车过程中,通过车载后视镜的显示屏显示第一矫正图像,进而观看车前方180°范围环境,有利于行车的安全,尤其是左转或右转时不存在视线盲区。而在停车后,也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第二矫正图像,了解车内环境,看是否有人非法进入车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矫正图像和第二矫正图像进行合并拼接处理形成车内外全景图像,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所述车内外全景图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还可以对第一矫正图像和第二矫正图像进行合并拼接处理,如上所述,第一鱼眼摄像头和第二鱼眼摄像头是背靠相对设置的,而且其拍摄视角均接近180°,所以,第一矫正图像和第二矫正图像的边缘部分重叠或者刚好为一个景物的相邻的两个部分,如此,通过处理单元13进行合并拼接处理后即可形成一幅全景图像,该360°全景图像显示为车外环境和车内环境。由此,使得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车外内环境,起到了更好的图像显示和监控效果,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
参照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10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4,所述无线通信单元14与所述处理单元13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作为优选地,该无线通信单元14可以采用3G、4G通信模块等。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模块14与远程监控终端(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当车主离开车辆之后,在需要时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至车载后视镜,车载后视镜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14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将对应的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车主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如此,车主可以车辆进行远程监控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该车载后视镜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时,作为优选方式,远程监控终端获取的图像最好是上述车内外全景图像,由于上述车内外全景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车辆周围和内部的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无死角监控,有效防止盗窃者破坏或非法入侵等不法行为。
参照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100的结构示意图。该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100还包括切换单元15,所述切换单元15与所述处理单元13相连,用以接收用户切换指令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13,以使所述处理单元13根据所述切换指令选择性地将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360°全景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2进行显示。
示例性的,当所述切换指令为车外显示指令时,所述处理单元13将第一校正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2进行全屏显示。
当所述切换指令为车内显示指令时,所述处理单元13将第二校正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2进行全屏显示。
当所述切换指令为分屏显示指令时,所述处理单元13将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2进行分屏显示。
当所述切换指令为全景显示指令时,所述处理单元13将全景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2进行全屏显示。
也就是说,用户触发该切换单元15(例如按压切换按键)则可以产生切换指令,而处理单元13根据该切换指令控制显示屏按照对应的方式显示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
由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切换单元15实现对显示屏显示的图像进行切换,也即是可以全屏显示车外的图像,也可以全屏显示车内的图像,还可以同时分屏显示车外的图像和车内的图像,此外,也能够全屏显示车内外360°全景图像,如此,提高了图像显示的灵活性,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采集车外图像的第一鱼眼摄像头和采集的车内图像的第二鱼眼摄像头,所述第二鱼眼摄像头和第一鱼眼摄像头背靠相对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沿一竖向轴线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背壳,所述背壳由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第一半圆孔;
前壳,所述前壳由前壁和环绕所述前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第二半圆孔,所述前壳与所述背壳扣合且所述第一半圆孔与所述第二半圆孔配合形成一枢转孔;
所述第一鱼眼摄像头和第二鱼眼摄像头设置于联接轴上,所述联接轴沿所述竖向轴线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枢转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对所述车外图像和车内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以形成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校正图像和第二校正图像进行合并拼接处理形成车内外全景图像,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所述车内外全景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远程监控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用以接收用户切换指令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换指令选择性地将第一校正图像、第二校正图像和全景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CN201621051013.2U 2016-09-13 2016-09-13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7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1013.2U CN206067615U (zh) 2016-09-13 2016-09-13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1013.2U CN206067615U (zh) 2016-09-13 2016-09-13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7615U true CN206067615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37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101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7615U (zh) 2016-09-13 2016-09-13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7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101A (zh) * 2019-08-08 2019-10-11 深圳市歌美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101A (zh) * 2019-08-08 2019-10-11 深圳市歌美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703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ewing in blind spots
CN106379239A (zh)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及其拍摄方法
JP4606336B2 (ja) 車両周辺視認装置
JP5829851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車両用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CN206287929U (zh) 一种3d全景泊车装置及系统
WO2019235127A1 (ja)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481432A (zh) A柱动态可视系统
JP2003339044A (ja) 車両用周辺監視装置
CN110525341A (zh) 车辆用周边显示装置
CN105984383A (zh) 车载摄像系统
CN206067615U (zh) 3d全景车载内后视镜
CN107532772A (zh) 摄像机安装系统
JP3206552U (ja) バックモニタ
JP3206606U (ja) カメラ付き車載ミラー装置
CN209358658U (zh) 一种双摄像头远近定焦车载记录仪
CN209803857U (zh) 一种双镜头行车记录仪
US20200275022A1 (en) Automotive driving recorder
CN216331763U (zh) 一种集成全景功能和bsd功能的智能汽车电子后视镜设备
US12043334B2 (en) Rearview mirror-type front/rear integrated simultaneous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s
TWM623110U (zh) 行車輔助裝置
JP2005020502A (ja) 車両用監視装置
JPWO2022149180A5 (zh)
CN207579745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后视镜
CN206501788U (zh) 多功能后视镜
CN211731213U (zh) 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5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Baoan District District Xin'an Street 67 building C building 4 Gaoxinqi room 05 + affiliated area C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MI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Nantou Street Nanshan Avenue 3838 design Industrial Park, two floor, Jin 21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ONGDAO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office 67 District high new plant C building 4 floor 05 room + ancillary area C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MI I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office 67 District high new plant C building 4 floor 05 room + ancillary area C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MI SOFTWAR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